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微型高精角度傳感器,尤其涉及一種導彈發(fā)射過程中使用的微型高精角度傳感器。
背景技術:
精確制導導彈要材要求其控制系統具有高精度、高靈敏度及高可靠性,伺服動作系統中電動舵機作為飛行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舵機的功、靜態(tài)特性直接影響到飛行器的操控性能。傳感器是電動舵機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用于導彈發(fā)射過程中使用的位移傳感器無法滿足導彈的高精度的制導要求,因此研發(fā)的一種高性能的用于導彈發(fā)射過程中使用的位移傳感器,使導彈運動時舵機均能達到伺服性能指標的位移傳感器,很有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可靠性好、體積小、重量輕且安裝方便的高性能的微型高精角度傳感器,其通過變換電路將阻值變化轉換為位移信號顯示,使導彈運動時舵機均能達到伺服性能指標。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微型高精角度傳感器,包括外殼、轉軸以及與所述外殼連接的端蓋,所述外殼內部安裝有第一軸承與第二軸承,所述轉軸通過端蓋伸入外殼中并與所述第一軸承與第二軸承轉動連接,所述第一軸承與第二軸承之間于所述轉軸上通過安裝連接件安裝第一電刷與第二電刷,所述第一電刷與第二電刷與所述第二軸承之間于所述轉軸上通過可導電的鉚釘安裝有電阻體,所述第一電刷與第二電刷分別與所述鉚釘及電阻體的對應面滑動接觸,所述電阻體連接引出信號線。
所述電阻體為環(huán)形片,通過所述鉚釘固定在轉軸上,所述鉚釘安裝在轉軸上,所述轉軸的軸心與所述鉚釘的軸心為同心。
所述第一軸承與第二軸承的外側分別設有墊片,該墊片由壓緊擋圈與第一軸承與第二軸承壓緊連接。
所述外殼與端蓋之間采用螺紋連接。
所述第一電刷與第二電刷的電刷固定部通過電刷固定鉚釘與轉軸相連接。
所述外殼上設有三個安裝孔,呈品字形布置,三個安裝孔的形狀為長腰形,
本發(fā)明結構緊湊型,具備結構要素小,重量輕,輸出信號穩(wěn)定、可靠的特點,并能在規(guī)定的使用時期和規(guī)定的使用環(huán)境中保證其使用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微型高精角度傳感器的剖面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微型高精角度傳感器的轉軸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微型高精角度傳感器的自轉軸側的側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微型高精角度傳感器的外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例對本發(fā)明的實質性特點和優(yōu)勢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實施例。
參見圖1-4所示,一種微型高精角度傳感器,包括:
外殼2、轉軸1以及與所述外殼2連接的端蓋3,所述外殼內部安裝有第一軸承7與第二軸承8,所述轉軸1通過端蓋3伸入外殼1中并與所述第一軸承7與第二軸承8轉動連接,所述第一軸承7與第二軸承8之間于所述轉軸上通過安裝連接件安裝第一電刷5與第二電刷6,所述第一電刷5與第二電刷6與所述第二軸承8之間于所述轉軸上通過可導電的鉚釘11安裝有電阻體4,所述第一電刷5與第二電刷6分別與所述鉚釘11及電阻體的對應面滑動接觸,所述電阻體連接引出信號線12。
具體實現上,所述電阻體為環(huán)形片,通過所述鉚釘11固定在轉軸1上,所述鉚釘11安裝在轉軸上,所述轉軸的軸心與所述鉚釘11軸心為同心。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軸承7與第二軸承8的外側分別設有墊片9,該墊片9由壓緊擋圈10與第一軸承7與第二軸承8壓緊連接。為了使墊片以及壓緊擋圈固定,所述轉軸上對應的安裝墊片以及壓緊擋圈的位置具有相應第一環(huán)形凹槽19以及第二環(huán)形凹槽20。
所述外殼上設有引出信號線12的出線孔17,所述出線孔17上安裝有帶有出線孔的彈性密封塊18。
優(yōu)選的,所述外殼與端蓋之間采用螺紋連接,即外殼的連接部與內螺紋,端蓋的連接部有外螺紋,實現螺紋連接。
其中,所述第一電刷5與第二電刷6的電刷固定部51通過電刷固定鉚釘16與轉軸1相連接。
具體的,該連接所述第一電刷5與第二電刷6的電刷固定鉚釘16與轉軸1上的注塑襯套13連接固定后,與所述第一電刷5與第二電刷6的電刷固定部連接。
本發(fā)明中,該轉軸的襯套12采用與轉軸為一體注塑形成,且在轉軸衫套12結合面上設有環(huán)形結合槽21,這樣可以使襯套12與轉軸的連接更為穩(wěn)固,靜負荷在50ON以上,結構與精度要優(yōu)于銷或鍵的聯接。
具體實現上,本發(fā)明中,所述外殼采用輕型鋁合金材料,所述轉軸及軸承均采用不銹鋼。為提高電刷運動軌跡精度,本度明之軸承精度采用軍品級。
優(yōu)選的,本發(fā)明殼體為2A12鋁合金,具有重量輕、強度高、加工性能好之特點。
為了提高鉚釘的導電接觸性及耐磨性,所述鉚釘11進行鍍金處理,并形成拋光面,與第一電刷的接觸;所述電阻體上設有噴漿面,與第二電刷接觸。
本發(fā)明中,所述轉軸以及軸承的軸向合理間隙可通過選擇不同厚度的墊圈來調整,以此來保證第一電刷5與鉚釘11的拋光面,及第二電刷6與電阻體6噴漿面的有效接觸,第一電刷5與第二電刷6的接觸力則需通過儀器進行調整,確保輸出信號的平穩(wěn)性。
為了保證具有良好的接觸輸出性能且可靠的使用壽命,本發(fā)明中,所述電刷可采用稀貴金屬采用特殊工藝處理。
進一步的,為了便于安裝,本發(fā)明中,所述外殼上設有三個安裝孔15,呈品字形布置,三個安裝孔15的形狀為長腰形,便于安裝調整。
其中,所述外殼1上的三個安裝孔15,布置于外殼的安裝沿14上,所述安裝沿14凸出于殼體的本體外。
進一步的,為提高其環(huán)境適應能力,本發(fā)明中,所述外殼經陽極氧化處理。
本發(fā)明為緊湊型結構,具備結構要素小,重量輕,輸出信號穩(wěn)定、可靠,并在規(guī)定的使用時期和規(guī)定的使用環(huán)境中保證其安全性。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