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卡鉗孔位置檢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231065閱讀:153來源:國知局
卡鉗孔位置檢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一種卡鉗孔位置檢具,包括工作臺,在工作臺上設置支撐定位組件,其一側(cè)設置孔位置檢測組件,孔位置檢測組件包括可拆卸設置在工作臺上的檢測座,檢測座上可轉(zhuǎn)動設置檢測板,檢測板遠離檢測座的一端選擇性與卡鉗抵接,在檢測板上活動設置三個檢測桿,檢測桿穿過檢測板選擇性的插入到卡鉗上的相對應的孔內(nèi),相鄰兩個檢測桿之間的距離與卡鉗上相鄰兩孔之間的距離相匹配。當需要檢測卡鉗上的孔位置時,只需要轉(zhuǎn)動檢測板使其與卡鉗接觸,然后將對應的檢測桿插入到卡鉗上對應的孔內(nèi),如果檢測桿均能插入到對應的孔內(nèi)時,表明卡鉗的孔位置合格,反之則表明卡鉗的孔位置不合格,這樣簡化了檢測過程,提升了檢測速度,保證了檢測精度。
【專利說明】卡鉗孔位置檢具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制動鉗生產(chǎn)【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卡鉗孔位置檢具。
【背景技術】
[0002]汽車安全與每個人的生命息息相關,汽車上最基本的主動安全裝備是制動系統(tǒng)。制動器是汽車制動系統(tǒng)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汽車的主要安全部件之一。隨著車輛性能的不斷提高,車速的不斷提升,對車輛的制動系統(tǒng)也隨之提出了更高要求,于是制動效果更好的盤式制動器正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轎車、商用車上。汽車盤式制動器以中端面作摩擦面,由摩擦片與其金屬盤組成制動單元,而這制動力的大小就反映在橫跨在制動盤兩側(cè)的夾緊鉗上,稱為制動鉗。
[0003]制動鉗又稱為卡鉗,卡鉗上的孔位置的檢測目前采用手工檢測,即利用直尺或者千分尺檢測卡鉗上兩孔之間的距離,以判定孔位置是否開設合格。而在手工檢測過程中需要找出各孔的中心位置,然后才能用直尺或者千分尺測量兩孔中心之間的距離是否合格,這樣增加了檢測難度,降低了檢測的精度,特別在檢測的卡鉗數(shù)量較多時,極大的降低了檢測速度和精度。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卡鉗孔位置檢具,其結(jié)構簡單,能快速并準確的對卡鉗上的孔位置進行檢測,降低了檢測難度,提高了檢測速度,保證了檢測精度。
[0005]為達此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卡鉗孔位置檢具,包括工作臺,在所述工作臺上設置用于支撐卡鉗并對卡鉗進行定位的支撐定位組件,所述支撐定位組件的一側(cè)設置孔位置檢測組件,所述孔位置檢測組件包括可拆卸設置在所述工作臺上的檢測座,所述檢測座上可轉(zhuǎn)動設置檢測板,所述檢測板遠離所述檢測座的一端選擇性與所述卡鉗抵接,在所述檢測板上活動設置三個檢測桿,所述檢測桿穿過所述檢測板選擇性的插入到卡鉗上的相對應的孔內(nèi),相鄰兩個所述檢測桿之間的距離與所述卡鉗上相鄰兩孔之間的距離相匹配。
[0007]通過在可轉(zhuǎn)動的檢測板上設置多個檢測桿,且相鄰兩根檢測桿之間的距離與卡鉗上相對應兩孔之間的距離相等,在需要檢測卡鉗的鉗體上的對應孔的位置是否合格時,只需要檢測對應的檢測桿是否能插入到對應的孔內(nèi),如果能,則表明檢測的兩孔之間的距離開設合格,反之,則表明檢測的兩孔之間的距離開設不合格,需要返工,這樣的檢測方式不僅極大的提升了檢測速度,還降低了檢測難度。
[0008]作為卡鉗孔位置檢具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檢測座上設置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上開設用于容納所述檢測板的安裝槽,所述檢測板遠離所述檢測桿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安裝槽內(nèi)并通過第一轉(zhuǎn)軸與所述安裝板連接,所述檢測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裝槽外。
[0009]通過將檢測板轉(zhuǎn)動設置在檢測座上,可以在安裝卡鉗前將檢測板轉(zhuǎn)動,使其遠離卡鉗的裝夾位置,待卡鉗固定后,再將檢測板轉(zhuǎn)動到卡鉗上,操作檢測桿檢測卡鉗上的孔位置,避免檢測板阻礙卡鉗的裝夾。
[0010]作為卡鉗孔位置檢具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檢測板上設置有三個所述檢測桿,分別為第一檢測桿、第二檢測桿以及第三檢測桿,所述第一檢測桿與所述第二檢測桿之間的距離等于所述第一檢測桿與所述第三檢測桿之間的距離。
[0011]由于卡鉗上孔的開設個數(shù)一般都為兩個,但是孔的開設位置不定,所以設置三個檢測桿,可以根據(jù)不同位置的孔進行檢測,增強了檢具的通用性,節(jié)省了制造成本。
[0012]作為卡鉗孔位置檢具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檢測桿、所述第二檢測桿以及所述第三檢測桿的外徑相等。
[0013]作為卡鉗孔位置檢具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檢測桿、所述第二檢測桿以及所述第三檢測桿上均設置有操作手柄。
[0014]作為卡鉗孔位置檢具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支撐定位組件包括用于支撐所述卡鉗的鉗體的支撐柱,所述支撐柱上設置與所述鉗體內(nèi)徑相匹配的支撐板。
[0015]作為卡鉗孔位置檢具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支撐柱的兩側(cè)分別設置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一定位座上對應所述卡鉗設置有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座上對應所述卡鉗設置有定位銷。
[0016]作為卡鉗孔位置檢具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支撐柱遠離所述孔位置檢測組件的一側(cè)設置用于抵壓所述卡鉗的壓板組件。
[0017]作為卡鉗孔位置檢具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壓板組件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工作臺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側(cè)固定設置第二轉(zhuǎn)軸,所述第二轉(zhuǎn)軸上穿設有壓板,所述壓板遠離所述第二轉(zhuǎn)軸的一端選擇性抵接所述卡鉗,所述壓板遠離所述固定座的一側(cè)并位于所述第二轉(zhuǎn)軸上設置固定組件。
[0018]作為卡鉗孔位置檢具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固定組件包括套設在所述第二轉(zhuǎn)軸上的固定螺母,所述第二轉(zhuǎn)軸上設置有螺紋,所述固定螺母螺紋旋接在所述第二轉(zhuǎn)軸上。
[0019]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當需要檢測卡鉗上的孔位置時,只需要轉(zhuǎn)動檢測板使其與卡鉗接觸,然后將對應的檢測桿插入到卡鉗上對應的孔內(nèi),如果檢測桿均能插入到對應的孔內(nèi),表明卡鉗的孔位置合格,反之則表明卡鉗的孔位置不合格,這樣簡化了檢測過程,提升了檢測速度,保證了檢測精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下面根據(jù)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1]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卡鉗孔位置檢具與卡鉗的組裝示意圖;
[0022]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卡鉗孔位置檢具的立體示意圖。
[0023]圖1和2中:
[0024]1、工作臺;2、卡鉗;21、鉗體;22、第一連接臂;23、第二連接臂;24、第一連接孔;25、第二連接孔;3、孔位置檢測組件;31、檢測座;32、檢測板;33、第一檢測桿;34、第二檢測桿;35、第三檢測桿;36、安裝板;37、安裝槽;38、第一轉(zhuǎn)軸;4、支撐柱;5、支撐板;6、第一定位座;7、第二定位座;8、定位柱;9、定位銷。
【具體實施方式】[0025]下面結(jié)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
[0026]如圖1和2所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卡鉗孔位置檢具,包括工作臺1,在工作臺I上設置用于支撐卡鉗2并對卡鉗2進行定位的支撐定位組件,支撐定位組件的一側(cè)設置孔位置檢測組件3,孔位置檢測組件3包括可拆卸設置在工作臺I上的檢測座31,檢測座31上固定設置安裝板36,安裝板36上開設安裝槽37,安裝槽37內(nèi)可轉(zhuǎn)動設置檢測板32,檢測板32的一端設置在安裝槽37內(nèi)并通過第一轉(zhuǎn)軸38與安裝板32連接,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安裝槽37外與卡鉗2的鉗體21相抵接,在檢測板32上活動設置三個檢測桿,分別為第一檢測桿33、第二檢測桿34和第三檢測桿35,三根檢測桿均穿過檢測板32選擇性的插入到鉗體21上的相對應的孔內(nèi),相鄰兩個檢測桿之間的距離與鉗體21上相鄰兩孔之間的距離相匹配。
[0027]第一檢測桿33與第二檢測桿34之間的距離等于第一檢測桿33與第三檢測桿35之間的距離,且第一檢測桿33、第二檢測桿34以及第三檢測桿35的外徑相等,第一檢測桿33、第二檢測桿34以及第三檢測桿35上均設置有操作手柄。
[0028]支撐定位組件包括用于支撐卡鉗2的鉗體21的支撐柱4,支撐柱4上設置與鉗體21內(nèi)徑相匹配的支撐板5,支撐柱4的兩側(cè)分別設置第一定位座6和第二定位座7,第一定位座6上對應卡鉗2的第一連接臂22上的第一連接孔24設置有定位柱8,第二定位座7上對應卡鉗2的第二連接臂23上的第二連接孔25設置有定位銷9,定位柱8插入到第一連接孔24內(nèi),定位銷9插入到第二連接孔25內(nèi),將卡鉗2定位。
[0029]支撐柱4遠離孔位置檢測組件3的一側(cè)設置用于抵壓卡鉗2的壓板組件(圖中未示出),壓板組件包括固定設置在工作臺I上的底座,底座上設置固定座,固定座的一側(cè)固定設置第二轉(zhuǎn)軸,第二轉(zhuǎn)軸上穿設有壓板,壓板遠離第二轉(zhuǎn)軸的一端選擇性抵接卡鉗2,壓板遠離固定座的一側(cè)并位于第二轉(zhuǎn)軸上設置固定組件,固定組件包括套設在第二轉(zhuǎn)軸上的固定螺母,第二轉(zhuǎn)軸上設置有螺紋,固定螺母螺紋旋接在第二轉(zhuǎn)軸上。
[0030]于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區(qū)分,并沒有特殊的含義。
[0031]以上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fā)明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制?;诖颂幍慕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即可聯(lián)想到本發(fā)明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卡鉗孔位置檢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臺,在所述工作臺上設置用于支撐卡鉗并對卡鉗進行定位的支撐定位組件,所述支撐定位組件的一側(cè)設置孔位置檢測組件,所述孔位置檢測組件包括可拆卸設置在所述工作臺上的檢測座,所述檢測座上可轉(zhuǎn)動設置檢測板,所述檢測板遠離所述檢測座的一端選擇性與所述卡鉗抵接,在所述檢測板上活動設置三個檢測桿,所述檢測桿穿過所述檢測板選擇性的插入到卡鉗上的相對應的孔內(nèi),相鄰兩個所述檢測桿之間的距離與所述卡鉗上相鄰兩孔之間的距離相匹配。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鉗孔位置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座上設置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上開設用于容納所述檢測板的安裝槽,所述檢測板遠離所述檢測桿的一端設置在所述安裝槽內(nèi)并通過第一轉(zhuǎn)軸與所述安裝板連接,所述檢測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裝槽外。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卡鉗孔位置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板上設置有三個所述檢測桿,分別為第一檢測桿、第二檢測桿以及第三檢測桿,所述第一檢測桿與所述第二檢測桿之間的距離等于所述第一檢測桿與所述第三檢測桿之間的距離。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卡鉗孔位置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檢測桿、所述第二檢測桿以及所述第三檢測桿的外徑相等。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卡鉗孔位置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檢測桿、所述第二檢測桿以及所述第三檢測桿上均設置有操作手柄。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卡鉗孔位置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定位組件包括用于支撐所述卡鉗的鉗體的支撐柱,所述支撐柱上設置與所述鉗體內(nèi)徑相匹配的支撐板。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卡鉗孔位置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柱的兩側(cè)分別設置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一定位座上對應所述卡鉗設置有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座上對應所述卡鉗設置有定位銷。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卡鉗孔位置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柱遠離所述孔位置檢測組件的一側(cè)設置用于抵壓所述卡鉗的壓板組件。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卡鉗孔位置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板組件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工作臺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側(cè)固定設置第二轉(zhuǎn)軸,所述第二轉(zhuǎn)軸上穿設有壓板,所述壓板遠離所述第二轉(zhuǎn)軸的一端選擇性抵接所述卡鉗,所述壓板遠離所述固定座的一側(cè)并位于所述第二轉(zhuǎn)軸上設置固定組件。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卡鉗孔位置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組件包括套設在所述第二轉(zhuǎn)軸上的固定螺母,所述第二轉(zhuǎn)軸上設置有螺紋,所述固定螺母螺紋旋接在所述第二轉(zhuǎn)軸上。
【文檔編號】G01B5/00GK104019717SQ201410274504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6月18日
【發(fā)明者】黃正山, 丁勇剛, 李林弟, 陶善明, 安禮書 申請人:昆山恒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