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血液分析裝置,血液分析方法,溶血劑及染色劑的制作方法
血液分析裝置,血液分析方法,溶血劑及染色劑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血液分析裝置,血液分析方法,溶血劑及染色劑,尤其涉及對白細 胞分類,檢測瘧疾感染紅細胞的血液分析裝置,血液分析方法,而且涉及此血液分析方 法中用到的溶血劑及染色劑。
背景技術:
以往,已知對白細胞分類的血液分析裝置。這樣的血液分析裝置例如,特開 2006-292738號公報中公開。此外,以往,也已知檢測瘧疾感染紅細胞的血液分析裝置。 這樣的血液分析裝置例如,特開2006-304774號公報中公開。上述特開2006-292738號公報中所述的血液分析裝置構成為使用白細胞分類 用的專用的試劑,通過流式細胞儀(光信息生成部)測定散射光及熒光,將測定樣品中的 白細胞分為4類。上述特開2006-304774號公報中所述的血液分析裝置構成為使用瘧疾感染紅 細胞檢測用的專用的試劑,通過流式細胞儀(光信息生成部)測定散射光及熒光,從而檢 測測定樣品中的瘧疾感染紅細胞。此外,近年,期望著可同時進行白細胞分類及瘧疾感染紅細胞檢測的血液分析
直ο但是,由于上述特開2006-292738號公報的血液分析裝置使用白細胞分類用 的專用的試劑進行白細胞分類,同時上述特開2006-304774號公報的血液分析裝置使 用與白細胞分類用試劑組成不同的瘧疾感染紅細胞檢測用的專用的試劑進行瘧疾感染 紅細胞檢測,雖然通過組合上述特開2006-292738號公報的血液分析裝置與上述特開 2006-304774號公報的血液分析裝置而得到可同時進行白細胞分類及瘧疾感染紅細胞檢測 的血液分析裝置,但為了可同時進行白細胞分類及瘧疾感染紅細胞檢測,有必要分別開 發(fā)組成不同的2種試劑,其結果,用戶負擔加重。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旨在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的1個目的是提供在減輕試劑開發(fā)所致的 對用戶的負擔的同時可將測定樣品中的白細胞分為4類,且檢測瘧疾感染紅細胞的血液 分析裝置,血液分析方法,以及此血液分析方法中用到的溶血劑及染色劑。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第1方面的血液分析裝置配備制備含血液樣品和 溶血劑的第1測定樣品,以及含血液樣品、與所述溶血劑相同的溶血劑及染色劑的第2測 定樣品的樣品制備部,從第1測定樣品生成第1熒光信息和至少2種第1散射光信息,同 時從第2測定樣品生成第2熒光信息和第2散射光信息的光信息生成部,基于光信息生成 部生成的第1熒光信息和2種第1散射光信息,對第1測定樣品中的白細胞進行第1分類 而分為至少4類單核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其他,基于光信息生成部 生成的第2熒光信息和第2散射光信息,將第2測定樣品中的血細胞分類為瘧疾感染紅細胞和非瘧疾感染紅細胞的控制部。上述第1方面的血液分析裝置中,優(yōu)選地,樣品制備部還制備含血液樣品和溶 血劑的第3測定樣品,血液分析裝置還配備從第3測定樣品生成樣品的電信息的電信息生 成部,控制部構成為基于電信息生成部生成的電信息,對第3測定樣品中的白細胞進 行第2分類而至少分類為淋巴細胞和非淋巴細胞,同時基于第1分類及第2分類的分類 結果,將測定樣品中的白細胞分為至少5類淋巴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嗜 中性粒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這種情況下,優(yōu)選地,還配備從第3測定樣品生成樣品的透射光信息或散射光 信息之一的第2光信息生成部,控制部構成為基于第2光信息生成部生成的透射光信息 或散射光信息之一,取得第3測定樣品中的血紅蛋白濃度。上述第1方面的血液分析裝置中,優(yōu)選地,第2測定樣品中溶血劑的稀釋倍數(shù)與 第1測定樣品中溶血劑的稀釋倍數(shù)不同。這種情況下,優(yōu)選地,第2測定樣品中溶血劑的稀釋倍數(shù)小于第1測定樣品中溶 血劑的稀釋倍數(shù)。上述第1方面的血液分析裝置中,優(yōu)選地,樣品制備部構成為通過混合血液 樣品、指定試劑容器中收容的溶血劑及指定量的稀釋液來制備第1測定樣品,通過混合 血液樣品,指定試劑容器中收容的溶血劑,及比指定量少的量的稀釋液來制備第2測定樣品。這種情況下,優(yōu)選地,樣品制備部構成為通過于溶血劑和稀釋液混合的狀態(tài) 混合血液樣品來制備第2測定樣品。上述第1方面的血液分析裝置中,優(yōu)選地,樣品制備部構成為通過混合至少 血液樣品及第2試劑容器中收容的溶血劑來制備第2測定樣品,所述第2試劑容器與收容 有第1測定樣品中用到的溶血劑的第1試劑容器不同。這種情況下,優(yōu)選地,第2試劑容器中收容的溶血劑被稀釋9倍以上12倍以 下。上述第1方面的血液分析裝置中,優(yōu)選地,溶血劑含2種陽離子表面活性劑。上述第1方面的血液分析裝置中,染色劑也可含下式所示的熒光染料、以及非 離子表面活性劑。化2
N(CH3)2 本發(fā)明的第2方面的血液分析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制備含血液樣品和溶血劑的第1測定樣品,以及含血液樣品、與所述溶血劑相同的溶血劑及染色劑的第2測定樣品, 從第1測定樣品生成第1熒光信息和至少2種第1散射光信息,同時從第2測定樣品生成 第2熒光信息和第2散射光信息,基于從第1測定樣品生成的第1熒光信息和2種第1散 射光信息,將第1測定樣品中的白細胞分為至少4類單核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 粒細胞及其他,基于從第2測定樣品生成的第2熒光信息和第2散射光信息,將第2測定 樣品中的血細胞分類為瘧疾感染紅細胞和非瘧疾感染紅細胞。本發(fā)明的第3方面的溶血劑在血液分析方法中用到,所述血液分析方法包括下 列步驟制備含血液樣品和所述溶血劑的第1測定樣品,以及含血液樣品、與所述溶血 劑相同的溶血劑及染色劑的第2測定樣品,從第1測定樣品生成第1熒光信息和至少2種 第1散射光信息,同時從第2測定樣品生成第2熒光信息和第2散射光信息,基于從第1 測定樣品生成的第1熒光信息和2種第1散射光信息,將第1測定樣品中的白細胞分為至 少4類單核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其他,基于從第2測定樣品生成的第 2熒光信息和第2散射光信息,將第2測定樣品中的血細胞分類為瘧疾感染紅細胞和非 瘧疾感染紅細胞。本發(fā)明的第4方面的染色劑在血液分析方法中用到,所述血液分析方法包括下 列步驟制備含血液樣品和溶血劑的第1測定樣品,以及含血液樣品、與所述溶血劑相 同的溶血劑及染色劑的第2測定樣品,從第1測定樣品生成第1熒光信息和至少2種第1 散射光信息,同時從第2測定樣品生成第2熒光信息和第2散射光信息,基于從第1測定 樣品生成的第1熒光信息和2種第1散射光信息,將第1測定樣品中的白細胞分為至少4 類單核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其他,基于從第2測定樣品生成的第2熒 光信息和第2散射光信息,將第2測定樣品中的血細胞分類為瘧疾感染紅細胞和非瘧疾 感染紅細胞。
圖1顯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的概略構成的正面圖。圖2顯示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的構成的框圖。圖3顯示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的測定單元的斜視圖。圖4顯示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的測定單元的內部結構的斜 視圖。圖5顯示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的測定單元的內部結構的側 面圖。圖6模式化顯示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的測定單元中設定的 流動池的構成的斜視圖。圖7顯示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的測定單元中設定的WBC 分類測定部的構成的概略圖。圖8模式化顯示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的測定單元中設定的 DC測定部的構成的斜視圖。圖9模式化顯示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的測定單元中設定的 HGB測定部的構成的斜視圖。
圖10顯示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中用到的溶血劑的組成的 圖。圖11顯示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中用到的瘧疾檢測用的染 色液的組成的圖。圖12顯示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中樣品分析處理的流程 圖。圖13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中用到的第3測定樣品及第4 測定樣品的制備步驟的說明用圖。圖14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制備的白細胞的粒度分布圖。圖15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制備的白細胞分類用的散點 圖。圖16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制備的白細胞分類用的散點 圖。圖17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制備的瘧疾分類用的散點圖。圖18顯示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中,使用了 WBC(分類用) 測定樣品中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濃度是2.15mM的溶血劑時的實驗結果的圖。圖19顯示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中,使用了 WBC(分類用) 測定樣品中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濃度是2.15mM的溶血劑時的實驗結果的圖。圖20顯示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中,使用了 WBC(分類用) 測定樣品中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濃度是0.62mM的溶血劑時的實驗結果的圖。圖21顯示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中,使用了 WBC(分類用) 測定樣品中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濃度是0.62mM的溶血劑時的實驗結果的圖。圖22顯示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中,使用了圖10所示的溶 血劑時的實驗結果的圖。圖23顯示圖1所示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中,使用了圖10所示的溶 血劑時的實驗結果的圖。實施方式以下,基于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首先,參照圖1 圖11,對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1的構成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1,如圖1所示,是血液檢查中使用的裝置,主要由 測定單元2,數(shù)據處理單元3構成。此外,血液分析裝置1例如,設置在醫(yī)院或病理檢查 設施等的醫(yī)療機關的設施內。此外,血液分析裝置1中,由測定單元2對血液樣品中所 含的成分進行指定測定,由數(shù)據處理單元3接收此測定數(shù)據而進行分析處理。然后,測 定單元2與數(shù)據處理單元3以可互相通信數(shù)據的方式由數(shù)據傳送線3a連接。再有,測定 單元2與數(shù)據處理單元3也可由數(shù)據傳送線3a直接連接而構成,例如,也可通過使用電 話線路的專用線路,LAN或互聯(lián)網等的通信網絡連接。測定單元2,圖2如所示,包括樣品供給部4、WBC分類測定部5、DC測定 部6、HGB測定部7、控制部8及通信部9。此外,如圖3所示,測定單元2的正面右下部分設置有以可設定收容了血液樣品的采血管20的方式構成的采血管設定部2a。此采 血管設定部2a構成為通過用戶按下在其附近設定的按鈕2b,從而將所述采血管設定部 2a推到用戶手前。用戶可于采血管設定部2a被推出的狀態(tài)設定采血管20。然后,設定 完采血管20后,通過用戶再度按下按鈕2b,采血管設定部2a構成為回到測定單元2的內 部。測定單元2的內部,如圖4及圖5所示,設置有吸引測定樣品的移液器21,及用 于混合制備血液樣品和試劑的隔室22,23 (參照圖5)等。移液器21形成為上下延伸的 管狀,其尖端銳尖。此外,移液器21連接著未圖示的注射泵,構成為通過此注射泵的 運作可吸吐指定量的液體。此外,移液器21連接到移動機構,構成為可分別在上下方 向及前后方向上移動。此外,移液器21構成為通過銳利的尖端穿刺密閉采血管20的 橡膠制的帽20a來吸引采血管20中收容的血液樣品。此外,移液器21構成為吸引血 液樣品后,通過移動機構移動到指定位置,向隔室22及23內供給血液樣品。樣品供給部4是具有隔室22及23,多個電磁泵,隔膜泵等的流體單元。隔室 22設置為用于制備紅細胞,血小板的測定,及血紅蛋白濃度的測定中用到的測定樣品。 此外,隔室23設置為用于制備白細胞的測定中用到的測定樣品。此外,由樣品供給部4 構成的流體單元連接著試劑容器。具體而言,用于收容稀釋液的稀釋液容器24,用于收 容溶血劑100的溶血劑容器25及用于收容瘧疾檢測用的測定樣品中用到的染色液的染色 液容器26連接到流體單元。由此,可將稀釋液及溶血劑100供給到隔室22,同時可將稀 釋液,溶血劑100及染色液供給到隔室23。WBC分類測定部5是光學流式細胞儀,設置為通過使用了半導體激光的流式細 胞術進行白細胞分類檢測及瘧疾感染紅細胞檢測(以下稱為瘧疾檢測)。此外,WBC分 類測定部5具有形成測定樣品的液流的流動池51 (參照圖6)。流動池51由具有透光性 的石英,玻璃,合成樹脂等的材料構成為管狀,其內部形成測定樣品及鞘液(稀釋液)流 通的流路。此流動池51設置有內部空間比其他部分狹窄的孔口 51a。此外,孔口 51a的 入口附近形成二重管結構,其內側管部分形成樣品噴嘴51b。此外,樣品噴嘴51b的外 側的空間是鞘液(稀釋液)流通的流路51c,鞘液(稀釋液)流通流路51c而被導入孔口 51a。如此供給到流動池51的鞘液(稀釋液)以環(huán)繞從樣品噴嘴51b吐出的測定樣品的 方式流動。然后,測定樣品流由孔口 51a變細,測定樣品中所含的白細胞,紅細胞等的 粒子被鞘液(稀釋液)環(huán)繞而逐個通過孔口 51a。此外,WBC分類測定部5配置為半導體激光光源52向流動池51的孔口 51a 發(fā)射激光。此半導體激光光源52具有藍紫色半導體激光元件52a,構成為可發(fā)射波長約 405nm的藍紫色激光。此外,在半導體激光光源52與流動池51之間配置有包括多個透 鏡的照射透鏡系統(tǒng)53。通過此照射透鏡系統(tǒng)53,從半導體激光光源52發(fā)射的平行光束 集束到光束點。此外,從半導體激光光源52直線延伸的光軸上隔著流動池51、對著照 射透鏡系統(tǒng)53,設置有光束攔阻器54a,光束攔阻器54a構成為遮蔽從半導體激光光源 52的直射光。此外,光束攔阻器54a的光軸再下游側配置有光電二極管54。光電二極管54構 成為接受由流過流動池51的測定樣品產生的激光的散射光。具體而言,由于沿著從半 導體激光光源52直線延伸的光軸傳播的光中,半導體激光光源52的直接光被光束攔阻器54a遮斷,光電二極管54構成為僅接受大概沿著光軸方向傳播的散射光(以下稱為前 向散射光)。此外,光電二極管54構成為對由流動池51發(fā)射的前向散射光進行光電 變換,將由此生成的電信號(以下稱為前向散射光信號)傳送到放大器54b。然后,放大 器54b構成為放大傳送的前向散射光信號而輸出到控制部8。此外,在流動池51的側向,在對從半導體激光光源52向光電二極管54直線延 伸的光軸正交的方向配置有側向集光透鏡55,此側向集光透鏡55構成為對向通過流動 池51內的血細胞照射激光時發(fā)生的側向光(向對所述光軸交差的方向發(fā)射的光)集光。 側向集光透鏡55的下游側設置有分色鏡56,分色鏡56構成為將從側向集光透鏡55發(fā) 送的信號光分為散射光成分和熒光成分。分色鏡56的側向(與連接側向集光透鏡55和 分色鏡56的光軸方向交差的方向)設置有側向散射光受光用的光電二極管57,分色鏡56 的光軸下游側設置有光學濾光器58a及雪崩光電二極管58。此外,光電二極管57構成 為對由分色鏡56分出的側向散射光成分進行光電變換,將由此生成的電信號(以下稱 為側向散射光信號)傳送到放大器57a。然后,放大器57a構成為放大傳送的側向散射 光信號而輸出到控制部8。此外,雪崩光電二極管58構成為對由光學濾光器58a選擇波長后的側向熒光 成分進行光電變換,將由此生成的電信號(側向熒光信號)傳送到放大器58b。然后,放 大器58b構成為放大傳送的側向熒光信號而輸出到控制部8。DC測定部6構成為可通過鞘流DC檢測法測定紅細胞數(shù)(RBC)及血小板數(shù) (PLT)。此外,DC測定部6構成為也可通過紅細胞脈沖波高值檢測法,得到血細胞比 容值(HCT)計算用測定數(shù)據。再有,DC測定部6也用于淋巴細胞比例計算用白細胞數(shù) (WBC)檢測。此外,DC測定部6具有流動池,構成為測定樣品從隔室22被移送到 此流動池。例如,進行紅細胞數(shù)及血小板數(shù)的測定時,如圖8所示,血液樣品和稀釋液 在隔室22中混合制備而成的測定樣品與鞘液(稀釋液)一同從樣品供給部4被移送到流 動池。然后,流動池內形成測定樣品被鞘液(稀釋液)包裹的狀態(tài)的液流。HGB測定部7構成為通過高鐵血紅蛋白法測定血紅蛋白量(HGB)。HGB測 定部7,如圖9所示,具有收容稀釋樣品的池,構成為測定樣品從隔室22被移送到此 池。然后,HGB測定部7具有照射波長約555nm的光的發(fā)光二極管,構成為通過用 從發(fā)光二極管的光照射上述池中的測定樣品來測定其吸光度。再有,進行血紅蛋白的測 定時,在隔室22中混合血液樣品、稀釋液及溶血劑100而制備測定樣品??刂撇?由CPU、ROM、RAM等構成,構成為進行測定單元2的各部的運 作控制。通信部9是例如,RS-232C接口、USB接口、以太網(注冊商標)接口,構成 為可與數(shù)據處理單元3之間進行數(shù)據的發(fā)送接收。數(shù)據處理單元3,如圖2所示,由配備CPU31、ROM32、RAM33、硬盤34、通 信接口 35、鍵盤及鼠標等的輸入部36,及顯示裝置37的計算機構成。數(shù)據處理單元3 的硬盤34中安裝有操作系統(tǒng)和分析處理從測定單元2接收的測定數(shù)據的應用程序。其中,本實施方式中,數(shù)據處理單元3的CPU31構成為通過運行此應用 程序來分析處理測定數(shù)據,計算出白細胞數(shù)(WBC)、紅細胞數(shù)(RBC)、血紅蛋白 量(HGB)、血細胞比容值(HCT)、平均紅細胞容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血小板數(shù)(PLT)。再有,CPU31構成為 使用前向散射光信號、側向散射光信號、側向熒光信號來制備散點圖而將白細胞分為5 類嗜中性粒細胞(Neut)、淋巴細胞、單核細胞(Mono)、嗜酸性粒細胞(EO)、嗜堿性 粒細胞(BASO)。通信接口 35是例如,RS-232C接口、USB接口、以太網(注冊商標)接口,構 成為可與測定單元2之間進行數(shù)據的發(fā)送接收。此外,本實施方式中溶血劑100,圖10如所示,含2種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月桂 基三甲基氯化銨;34.1mM,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銨;1.7mM),且不含標記物。此外,此 溶血劑100具有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轉化為高鐵血紅蛋白的性質。此外,溶血劑100為 保持pH約5 約7而含磷酸緩沖液。由此,可于瘧疾原蟲保持在紅細胞內部的狀態(tài),使 后述熒光染料可透射細胞膜地,使紅細胞的細胞膜部分溶解。此外,如后所述,各測定 中用到的各測定樣品分別與溶血劑100的稀釋倍數(shù),及血液樣品的稀釋倍數(shù)不同。如此 通過使用2種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可不使用組成不同的2種以上的溶血劑而僅改變稀釋倍 數(shù)來將測定樣品中的白細胞分為4類,且進行瘧疾感染紅細胞的檢測。此外,本實施方式中,染色液含有具有圖11所示化學式的結構的熒光染料 (例如,Invitrogen公司的Hoechst34580),和實質性溶解紅細胞的細胞膜的非離子表面活 性劑群之一。此熒光染料具體而言是DNA選擇性熒光染料,優(yōu)選為DNA選擇性雙苯甲 亞胺系熒光染料。再有,DNA選擇性熒光染料是指,相比RNA更強染色DNA的熒光染 料,DNA選擇性雙苯甲亞胺系熒光染料是指,骨架為雙亞胺系的熒光染料。如此,通過 使用DNA選擇性熒光染料,由于無核的紅細胞不被染色,瘧疾原蟲的DNA被染色,從 而可從由上述流式細胞儀得到的散點圖(參照圖17)容易區(qū)分內部具有瘧疾原蟲的瘧疾感 染紅細胞和非瘧疾感染紅細胞。再有,此熒光染料可被半導體激光光源52a發(fā)射的藍紫 色激光(波長約405nm)激發(fā)。接下來,參照圖12 圖17,對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裝置1中樣品分 析處理進行說明。首先,血液分析裝置1起動,進行應用程序等的初始化后,步驟Sl中,數(shù)據處 理單元3的CPU31判斷是否有從用戶的測定開始指示,重復此判斷至有指示。然后,有 測定開始指示時,步驟S2中,從數(shù)據處理單元3向測定單元2發(fā)送測定開始指示信號。然后,步驟S21中,測定單元2的控制部8判斷是否接收到測定開始指示信號, 重復此判斷至接收到。測定單元2—旦接收到測定開始指示信號,步驟S22中,由移液 器21從采血管設定部2a中設定的采血管20吸引血液樣品。然后,步驟S23中,由樣品供給部4制備出RBC/PLT測定樣品(以下稱為第4 測定樣品)。具體而言,如圖13所示,從稀釋液容器24指定量(例如,2.0mL)的稀釋 液,及由移液器21從采血管20吸引的指定量(例如,6yL)的血液樣品被供給到隔室 22,攪拌。由此,制備出指定量(例如,2.0mL)的第4測定樣品。其后,步驟S24中, 隔室22內的第4測定樣品的一部分(例如,ImL)與鞘液(稀釋液)一同被移送到DC測 定部6,同時由DC測定部6進行第4測定樣品的RBC及PLT檢測。然后,步驟S25中,由樣品供給部4制備出WBC(DC檢測用)· HGB測定樣 品(以下稱為第3測定樣品)。具體而言,如圖13所示,指定量(例如,0.5mL)的溶血劑100從溶血劑容器25被供給到指定量(例如,ImL)的第4測定樣品殘留的隔室22, 攪拌。即,血液樣品和稀釋液在隔室22中混合后,混合溶血劑100而制備出第3測定樣 品。由此,制備出溶血劑100被稀釋3倍(溶血劑/稀釋液=1/2),血液樣品被稀釋500 倍的第3測定樣品。此外,由此,紅細胞溶血,同時血紅蛋白轉變?yōu)楦哞F血紅蛋白。其 后,步驟S26中,隔室22內的第3測定樣品被移送到DC測定部6,進行第3測定樣品的 WBC測定。此外,步驟S27中,第3測定樣品被移送到HGB測定部7,進行第3測定 樣品的HGB檢測。然后,步驟S28中,由樣品供給部4制備出WBC(分類用)測定樣品(以下稱 為第1測定樣品)。具體而言,與上述第3測定樣品中所含的溶血劑相同的溶血劑100被 稀釋25倍(溶血劑/稀釋液=1/24)的指定量(例如,ImL)的稀釋溶血劑,及從采血 管20吸引的指定量(例如,IOyL)的血液樣品被供給到隔室23,攪拌。由此,制備出 血液樣品被稀釋100倍的第1測定樣品。其后,步驟S29中,隔室23內的第1測定樣品 與鞘液(稀釋液)一同被移送到WBC分類測定部5,同時由WBC分類測定部5進行第1 測定樣品的WBC檢測。其中,本實施方式中,步驟S30中,由樣品供給部4制備出瘧疾測定樣品(以 下稱為第2測定樣品)。具體而言,向與上述第1測定樣品中所含的溶血劑相同的溶血 劑100被稀釋9倍(溶血劑/稀釋液=1/8)的指定量(例如,ImL)的稀釋溶血劑,從采 血管20吸引的指定量(例如,IOyL)的血液樣品,及從染色液容器26指定量(例如, IOyL)的染色液被供給到隔室23,攪拌。S卩,隔室23中于溶血劑100和稀釋液混合的 狀態(tài),血液樣品及染色液被混合。由此,由于溶血劑100于被稀釋液稀釋的狀態(tài)與血液 樣品混合,從而可抑制血液樣品與比期望濃度高的濃度的溶血劑混合。然后,制備出血 液樣品被稀釋100倍的第2測定樣品。如此,由于通過使第2測定樣品中溶血劑100的 稀釋倍數(shù)(9倍)小于第1測定樣品中溶血劑100的稀釋倍數(shù)(25倍),可適度溶血測定 樣品中的紅細胞,可精確進行瘧疾感染紅細胞的檢測。此外,由此,使用溶血劑容器25 中收容的共通的溶血劑100,可同時制備第1測定樣品及第2測定樣品。其后,步驟S31 中,隔室23內的第2測定樣品與鞘液(稀釋液)一同被移送到WBC分類測定部5,同時 由WBC分類測定部5進行第2測定樣品的瘧疾檢測。然后,步驟S32中,各檢測部測 定的測定數(shù)據從測定單元2被發(fā)送到數(shù)據處理單元3。數(shù)據處理單元3在步驟S3中判斷是否接收到測定單元2發(fā)送的測定數(shù)據,重復 此判斷至接收到。然后,一旦接收到測定數(shù)據,步驟S4中,由CPU31,基于步驟S26 中測定的WBC檢測得到的測定數(shù)據,計算出白細胞數(shù)(WBC)。此外,步驟S5中,由 CPU31,基于WBC檢測得到的測定數(shù)據,如圖14所示,制備出白細胞的粒度分布圖,計 算出相對白細胞數(shù)(WBC)的淋巴細胞比例。再有,淋巴細胞在粒度分布圖中呈現(xiàn)為左數(shù) 第一峰(集)。接下來,步驟S6中,由CPU31,基于步驟S29中測定的WBC分類檢測得到的 測定數(shù)據,將白細胞分為3類淋巴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之集,單核細胞及粒細胞(嗜中 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之集)。具體而言,CPU31使用前向散射光信號及側向散射光 信號,如圖15所示,制備散點圖,由此散點圖計算出淋巴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之集,單 核細胞及粒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之集)分別對白細胞數(shù)(WBC)的比例。其中,圖22中,將實際從被驗者采取的血液樣品,使用本實施方式中溶血劑(參照圖10) 測定,顯示其結果得到的前向散射光信號及側向散射光信號的散點圖。如圖22所示,在 實際測定結果中得知,在散點圖上,可將白細胞分為3類淋巴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之 集,單核細胞及粒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之集)。然后,步驟S7中,由CPU31,基于WBC分類檢測得到的測定數(shù)據,將白細胞 分為2類嗜酸性粒細胞及非嗜酸性粒細胞。具體而言,CPU31使用前向散射光信號及 側向熒光信號,如圖16所示,制備散點圖,由此散點圖計算出對于白細胞數(shù)(WBC)的 嗜酸性粒細胞比例。此側向熒光信號是基于被從半導體激光光源52發(fā)射的藍紫色激光 (波長約405nm)激發(fā)的白細胞的自身熒光的信號,嗜酸性粒細胞具有比白細胞的非嗜酸 性粒細胞強的熒光強度。再有,CPU31也可從側向散射光信號及側向熒光信號的散點圖 計算出對于白細胞數(shù)(WBC)的嗜酸性粒細胞比例。其中,圖23中,將實際從被驗者采 取的血液樣品,使用本實施方式中溶血劑(參照圖10)測定,顯示其結果得到的前向散射 光信號及側向熒光信號的散點圖。如圖23所示,在實際測定結果中得知,在散點圖上, 可分類為嗜酸性粒細胞和非嗜酸性粒細胞。其后,步驟S8中,由CPU31,通過從步驟S6計算出的粒細胞(嗜中性粒細胞 和嗜酸性粒細胞之集)比例減去步驟S7計算出的嗜酸性粒細胞比例,從而計算出對于白 細胞數(shù)(WBC)的嗜中性粒細胞比例。由此,白細胞被分為4類淋巴細胞和嗜堿性粒 細胞之集、單核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然后,步驟S9中,由CPU31,通 過從淋巴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之集的比例減去步驟S5計算出的淋巴細胞比例,從而計算 出對于白細胞數(shù)(WBC)的嗜堿性粒細胞比例。由此,白細胞被分為5類淋巴細胞、 嗜堿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此外,本實施方式中,步驟SlO中,由CPU31,基于步驟S31中測定的瘧疾檢 測得到的測定數(shù)據,區(qū)分瘧疾感染紅細胞和非瘧疾感染紅細胞。具體而言,CPU31使用 前向散射光信號及側向熒光信號,如圖17所示,制備散點圖,由此散點圖,將瘧疾感染 紅細胞從非瘧疾感染紅細胞區(qū)分出。更具體而言,圖17的散點圖中,未感染瘧疾的紅細 胞出現(xiàn)在熒光強度小的區(qū)域中,而瘧疾感染紅細胞出現(xiàn)在熒光強度較大的區(qū)域。此外, 白細胞,隨著其尺寸及DNA量,出現(xiàn)在熒光強度及散射光強度均大的區(qū)域。由此,可判 斷有無瘧疾感染。接下來,步驟Sll中,由CPU31,基于步驟S24中測定的RBC/PLT檢測得到的 測定數(shù)據,計算出紅細胞數(shù)(RBC)、血小板數(shù)(PLT)及血細胞比容值(HCT)。然后,步驟S12中,由CPU31,基于步驟S27中測定的HGB檢測得到的測定數(shù) 據,計算出血紅蛋白量(HGB)。S卩,基于由使用了 SLS血紅蛋白法的HGB檢測得到的 吸光度,計算出血紅蛋白濃度。由此,使用與將白細胞分為5類(嗜中性粒細胞、淋巴細 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嗜堿性粒細胞)中用到的測定樣品相同的第3測定樣品, 可取得血紅蛋白濃度。其后,步驟S13中,從如上所述計算出的紅細胞數(shù)(RBC),血細胞比容值 (HCT)及血紅蛋白量(HGB),由CPU31,計算出平均紅細胞容積(MCV),平均紅細胞 血紅蛋白量(MCH)及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各值的計算式分別以下式 (1) (3)所示。
MCV = (HCT/RBC) X 1000......(1)上述式(1)中,MCV表示平均紅細胞容積(fL),HCT表示血細胞比容值(% ), RBC表示紅細胞數(shù)(X IO4/ μ L)。MCH = (HGB/RBC) X 1000......(2)上述式(2)中,MCH表示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pg),HGB表示血紅蛋白量 (g/dL),RBC 表示紅細胞數(shù)(X IO4/ μ L)。MCHC = (HGB/HCT) X 100......(3)上述式(3)中,MCHC表示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g/dL),HGB表示血紅蛋 白量(g/dL),HCT表示血細胞比容值(% )。然后,步驟S14中,如上所述計算出的白細胞數(shù)(WBC),紅細胞數(shù)(RBC),血 紅蛋白量(HGB),血細胞比容值(HCT),平均紅細胞容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 白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血小板數(shù)(PLT)的計算結果被輸出到 顯示裝置37。再有,對于白細胞數(shù)(WBC)的嗜中性粒細胞比例,淋巴細胞比例,單核 細胞比例,嗜酸性粒細胞比例及嗜堿性粒細胞比例被輸出到顯示裝置37,同時也輸出瘧 疾檢測的結果。再有,除對于白細胞數(shù)(WBC)的各血細胞比例之外,還輸出基于白細胞 數(shù)(WBC)及各血細胞比例計算出的嗜中性粒細胞數(shù),淋巴細胞數(shù),單核細胞數(shù),嗜酸性 粒細胞數(shù)及嗜堿性粒細胞數(shù)。其后,步驟S15中,判斷有無自用戶的關閉指示,無指示時,移到步驟Si。有 關閉指示時,血液分析裝置1中樣品分析處理的數(shù)據處理單元3的運作結束。此外,在 測定單元2側中,在步驟S32中將測定數(shù)據發(fā)送到數(shù)據處理單元3后,步驟S33中,判斷 有無自用戶的關閉指示,無指示時,移到步驟S21。有關閉指示時,血液分析裝置1中 樣品分析處理的測定單元2的運作結束。本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過設置CPU31,其基于由WBC分類測定部5從含 血液樣品及溶血劑100的第1測定樣品生成的側向熒光信號,前向散射光信號及側向散射 光信號,將第1測定樣品中的白細胞分為至少4類單核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 細胞及其他,基于由WBC分類測定部5從含血液樣品、與所述溶血劑100相同的溶血劑 100及染色劑的第2測定樣品生成的側向熒光信號及前向散射光信號,將第2測定樣品中 的血細胞分類為瘧疾感染紅細胞和非瘧疾感染紅細胞,由于可共通化用于將白細胞分為4 類的溶血劑和用于檢測瘧疾感染紅細胞的溶血劑,無需為了進行白細胞分類及瘧疾感染 紅細胞檢測而開發(fā)組成不同的2種試劑(溶血劑)。由此,減輕試劑開發(fā)所致的對用戶的 負擔的同時,將測定樣品中的白細胞分為4類,且可進行瘧疾感染紅細胞的檢測。此外,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將CPU31構成為基于由DC測定部6得到的測定數(shù) 據,第3將測定樣品中的白細胞分類為淋巴細胞和非淋巴細胞,同時基于此分類結果和 上述白細胞的4分類的分類結果,將測定樣品中的白細胞分為至少5類淋巴細胞、嗜堿 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使用用于進行白細胞分類及瘧疾 感染紅細胞檢測的與溶血劑相同的溶血劑100,由于可將白細胞分類為淋巴細胞和非淋巴 細胞,無需再開發(fā)組成不同的溶血劑,即可將測定樣品中的白細胞分為5類。此外,本實施方式的血液分析方法中,如上所述,通過設置下列步驟基于由 WBC分類測定部5從含血液樣品及溶血劑100的第1測定樣品生成的側向熒光信號,前向散射光信號及側向散射光信號,將第1測定樣品中的白細胞分為至少4類單核細胞、 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其他,基于由WBC分類測定部5從含血液樣品、與所述 溶血劑100相同的溶血劑100及染色劑的第2測定樣品生成的側向熒光信號及前向散射光 信號,將第2測定樣品中的血細胞分類為瘧疾感染紅細胞和非瘧疾感染紅細胞,由于可 共通化用于將白細胞分為4類的溶血劑和用于檢測瘧疾感染紅細胞的溶血劑,無需為了 進行白細胞分類及瘧疾感染紅細胞檢測而開發(fā)組成不同的2種試劑(溶血劑)。由此,減 輕試劑開發(fā)所致的對用戶的負擔的同時,將測定樣品中的白細胞分為4類,且可進行瘧 疾感染紅細胞的檢測。此外,通過將本實施方式的溶血劑用于血液分析方法,所述血液分析方法如上 所述包括下列步驟基于由WBC分類測定部5從含血液樣品及溶血劑100的第1測定樣 品生成的側向熒光信號,前向散射光信號及側向散射光信號,將第1測定樣品中的白細 胞分為至少4類單核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其他,基于由WBC分類測 定部5從含血液樣品、與所述溶血劑100相同的溶血劑100及染色劑的第2測定樣品生成 的側向熒光信號及前向散射光信號,將第2測定樣品中的血細胞分類為瘧疾感染紅細胞 和非瘧疾感染紅細胞,由于可共通化用于將白細胞分為4類的溶血劑和用于檢測瘧疾感 染紅細胞的溶血劑,無需為了進行白細胞分類及瘧疾感染紅細胞檢測而開發(fā)組成不同的2 種試劑(溶血劑)。由此,減輕試劑開發(fā)所致的對用戶的負擔的同時,將測定樣品中的白 細胞分為4類,且可進行瘧疾感染紅細胞的檢測。此外,通過將本實施方式的染色劑用于血液分析方法,所述血液分析方法如上 所述包括下列步驟基于由WBC分類測定部5從含血液樣品及溶血劑100的第1測定樣 品生成的側向熒光信號,前向散射光信號及側向散射光信號,將第1測定樣品中的白細 胞分為至少4類單核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其他,基于由WBC分類測 定部5從含血液樣品、與所述溶血劑100相同的溶血劑100及染色劑的第2測定樣品生成 的側向熒光信號及前向散射光信號,將第2測定樣品中的血細胞分類為瘧疾感染紅細胞 和非瘧疾感染紅細胞,由于可共通化用于將白細胞分為4類的溶血劑和用于檢測瘧疾感 染紅細胞的溶血劑,無需為了進行白細胞分類及瘧疾感染紅細胞檢測而開發(fā)組成不同的2 種試劑(溶血劑)。由此,減輕試劑開發(fā)所致的對用戶的負擔的同時,將測定樣品中的白 細胞分為4類,且可進行瘧疾感染紅細胞的檢測。
實施例接下來,將由目測得到的瘧疾感染率與基于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試劑 使用了與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述的試劑相同的試劑)得到的瘧疾感染率的關系顯示于下表 1。再有,由目測的測定和通過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的測定是對于多個血液樣品, 對于相同檢體進行的。表1
目測(%)實施方式的方法(% )
權利要求
1.血液分析裝置,其配備 樣品制備部,其制備■含血液樣品和溶血劑的第1測定樣品,以及■含所述血液樣品、與所述溶血劑相同的溶血劑及染色劑的第2測定樣品, 光信息生成部,其■從所述第1測定樣品生成第1熒光信息和至少2種第1散射光信息,同時 ■從所述第2測定樣品生成第2熒光信息和第2散射光信息, 控制部,其■基于所述光信息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1熒光信息和所述2種第1散射光信息,對所 述第1測定樣品中的白細胞進行第1分類而分為至少4類單核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嗜 酸性粒細胞及其他,■基于所述光信息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2熒光信息和所述第2散射光信息,將所述第 2測定樣品中的血細胞分類為瘧疾感染紅細胞和非瘧疾感染紅細胞。
2.權利要求1的血液分析裝置,其中, 所述樣品制備部還制備含所述血液樣品和所述溶血劑的第3測定樣品, 所述血液分析裝置還配備從所述第3測定樣品生成樣品的電信息的電信息生成部, 所述控制部構成為■基于所述電信息生成部生成的電信息,對所述第3測定樣品中的白細胞進行第2分 類而至少分類為淋巴細胞和非淋巴細胞,同時■基于所述第1分類及所述第2分類的分類結果,將所述測定樣品中的白細胞分為至 少5類淋巴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及嗜酸性粒細胞。
3.權利要求2的血液分析裝置, 其還配備第2光信息生成部,其從所述第3測定樣品生成樣品的透射光信息或散射 光 fe 息 ", 所述控制部構成為基于所述第2光信息生成部生成的所述透射光信息或所述散 射光信息之一,取得所述第3測定樣品中的血紅蛋白濃度。
4.權利要求1 3中任一項的血液分析裝置,其中所述第2測定樣品中所述溶血劑的 稀釋倍數(shù)與所述第1測定樣品中所述溶血劑的稀釋倍數(shù)不同。
5.權利要求4的血液分析裝置,所述第2測定樣品中所述溶血劑的稀釋倍數(shù)小于所述 第1測定樣品中所述溶血劑的稀釋倍數(shù)。
6.權利要求1的血液分析裝置,其中所述樣品制備部構成為 通過混合所述血液樣品、指定試劑容器中收容的所述溶血劑及指定量的稀釋液來 制備所述第1測定樣品, 通過混合所述血液樣品、所述指定試劑容器中收容的所述溶血劑及少于所述指定 量的量的所述稀釋液來制備所述第2測定樣品。
7.權利要求6的血液分析裝置,其中所述樣品制備部構成為通過于所述溶血劑和 所述稀釋液混合的狀態(tài)混合所述血液樣品來制備所述第2測定樣品。
8.權利要求1的血液分析裝置,其中所述樣品制備部構成為通過混合至少所述血液樣品及第2試劑容器中收容的所述溶血劑來制備所述第2測定樣品,所述第2試劑容器 與收容有所述第1測定樣品中用到的所述溶血劑的第1試劑容器不同。
9.權利要求8的血液分析裝置,其中所述第2試劑容器中收容的所述溶血劑被稀釋9 倍以上12倍以下。
10.權利要求1的血液分析裝置,其中所述溶血劑含2種陽離子表面活性劑。
11.權利要求1的血液分析裝置,其中所述染色劑含 眷下式所示的熒光染料化1
制備■含血液樣品和溶血劑的第1測定樣品,及
12.■含所述血液樣品、與所述溶血劑相同的溶血劑及染色劑的第2測定樣品, 從所述第1測定樣品生成第1熒光信息和至少2種第1散射光信息,同時 從所述第2測定樣品生成第2熒光信息和第2散射光信息, 基于從所述第1測定樣品生成的所述第1熒光信息和所述2種第1散射光信息,將 所述將第1測定樣品中的白細胞分為至少4類單核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 及其他, 基于從所述第2測定樣品生成的所述第2熒光信息和所述第2散射光信息,將所述 第2測定樣品中的血細胞分類為瘧疾感染紅細胞和非瘧疾感染紅細胞。
13.血液分析方法中用到的溶血劑,所述血液分析方法包括 制備■含血液樣品和所述溶血劑的第1測定樣品,及■含所述血液樣品、與所述溶血劑相同的溶血劑及染色劑的第2測定樣品, 從所述第1測定樣品生成第1熒光信息和至少2種第1散射光信息,同時 從所述第2測定樣品生成第2熒光信息和第2散射光信息, 基于從所述第1測定樣品生成的所述第1熒光信息和所述2種第1散射光信息,將 所述將第1測定樣品中的白細胞分為至少4類單核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 及其他, 基于從所述第2測定樣品生成的所述第2熒光信息和所述第2散射光信息,將所述 第2測定樣品中的血細胞分類為瘧疾感染紅細胞和非瘧疾感染紅細胞。
14.血液分析方法中用到的染色劑,所述血液分析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制備■含血液樣品和溶血劑的第1測定樣品,及■含所述血液樣品、與所述溶血劑相同的溶血劑及所述染色劑的第2測定樣品, 從所述第1測定樣品生成第1熒光信息和至少2種第1散射光信息,同時 從所述第2測定樣品生成第2熒光信息和第2散射光信息, 基于從所述第1測定樣品生成的所述第1熒光信息和所述2種第1散射光信息,將 所述將第1測定樣品中的白細胞分為至少4類單核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 及其他, 基于從所述第2測定樣品生成的所述第2熒光信息和所述第2散射光信息,將所述第2測定樣品中的血細胞分類為瘧疾感染紅細胞和非瘧疾感染紅細胞。
全文摘要
此血液分析裝置配備●樣品制備部,其制備■含血液樣品和溶血劑的第1測定樣品,及■含血液樣品、與溶血劑相同的溶血劑和染色劑的第2測定樣品,●控制部,其■基于光信息生成部生成的熒光信息和2種散射光信息,將第1測定樣品中的白細胞分為至少4類單核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其他,■基于光信息生成部生成的熒光信息和散射光信息,將第2測定樣品中的血細胞分類為瘧疾感染紅細胞和非瘧疾感染紅細胞。
文檔編號G01N33/72GK102016573SQ20098011661
公開日2011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5月9日
發(fā)明者絲瀨裕司, 內橋欣也, 吉田步, 小西綾, 松本英彬 申請人:希森美康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