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醫(yī)用活體組織脫水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檢測儀器,具體涉及一種對活體組織進行脫水用的 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臨床使用的活體組織脫水裝置,活體組織脫水裝置設有盛放活體組 織的脫水容器?,F(xiàn)有的活體組織脫水裝置可以對較大的活體組織進行脫水, 在對較小的活體組織進行脫水時,小活體組織極易從脫水孔中漏掉,從而造 成脫水劑的污染和脫水機的阻塞。 一般事先將小活體組織用紗布或其它小孔 材料包起來,在進行脫水,操作復雜。有一種活體組織脫水盒既可以對較大 的活體組織進行脫水,又可以對小活體進行脫水,但一次能進行脫水的小活 體組織有限,對脫水劑、電能等造成一定的浪費,而且使用時內(nèi)部小盒晃動, 容易對脫水盒造成機械磨損。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效率較高、能夠?qū)π』铙w組 織進行有效的脫水的醫(yī)用活體組織脫水容器。
本實用新型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醫(yī)用活體組織脫水筒,包括脫水容器主體,所述脫水容器主體設有用于 防止所述醫(yī)用活體組織脫水筒內(nèi)的物體外溢的蓋,所述蓋上設有脫水孔,所 述脫水容器本體的底部帶有脫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水容器主體是一脫
水筒,所述脫水筒是一種筒狀的脫水容器主體;
所述脫水容器主體內(nèi)設一小脫水容器,所述小脫水容器的脫水孔孔徑小 于所述脫水容器主體的脫水孔的孔徑,所述小脫水容器的外壁上設有用于減 少碰撞磨損用的減震軟墊。
為了使脫水劑迅速流出,所述小脫水容器的內(nèi)側壁的下部帶有錐度,所 述錐度優(yōu)先10度到30度。為了對更小的活體組織進行脫水,所述小脫水容器內(nèi)設有更小的脫水容
器°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脫水容器主體內(nèi)設小脫水容器,既能對大 活體組織進行脫水,又能對小活體組織進行有效的處理。而且筒狀的設計, 一方面增加了脫水劑與活體組織的有效接觸面積,提高了脫水效率,另一方 面對機械碰撞有一定的緩沖作用。使用減震軟墊則從根本上減少了脫水過程 中碰撞對脫水容器的磨損,使醫(yī)用活體組織脫水筒的使用壽命增長。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的剖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 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具體實施例1
參照圖1或圖2,醫(yī)用活體組織脫水筒,包括脫水容器主體1和瓶蓋2, 瓶蓋2上帶有脫水孔21,脫水容器主體1的底部11帶有脫水孔12,脫水容 器主體1內(nèi)設一小瓶3,小瓶3的上部,位于小瓶3的瓶體外設有減少碰撞磨 損用的有一定的厚度的軟墊35;小瓶3的底部31對應脫水容器主體1的底部 11處設有小脫水孔32,小脫水孔32的直徑小于脫水容器主體1的底部11和 瓶蓋2部分的脫水孔的直徑。小瓶3的外直徑小于脫水容器主體1的內(nèi)直徑。
小瓶3的側壁34上設有小脫水孔33,這樣可提高脫水效率。
為了使脫水劑方便地流出小瓶3,小瓶3的內(nèi)側壁的下部帶有錐度,錐度 優(yōu)先10度到30度。
為了防止小活體組織在脫水過程中通過瓶口進入脫水瓶本體1內(nèi),小瓶3 上設有小瓶蓋。
瓶蓋2和小瓶蓋是采用卡扣的方式的蓋。
具體實施例2
參照圖1或圖3,具體實施例2與具體實施例1的結構相似,不同的地方是小瓶3的內(nèi)側壁采用直立式。而且為了對更小的活體組織進行脫水,小
瓶3內(nèi)可設有更小的瓶4,更小的瓶4的外直徑小于小瓶3的內(nèi)直徑。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 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 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 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 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nèi)。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 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1.醫(yī)用活體組織脫水筒,包括脫水容器主體,所述脫水容器主體設有用于防止所述醫(yī)用活體組織脫水筒內(nèi)的物體外溢的蓋,所述蓋上設有脫水孔,所述脫水容器本體的底部帶有脫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水容器主體是一脫水筒,所述脫水筒是一種筒狀的脫水容器主體;所述脫水容器主體內(nèi)設一小脫水容器,所述小脫水容器的脫水孔孔徑小于所述脫水容器主體的脫水孔的孔徑,所述小脫水容器的外壁上設有用于減少碰撞磨損用的減震軟墊。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yī)用活體組織脫水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脫水 容器的內(nèi)側壁的下部帶有錐度。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醫(yī)用活體組織脫水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錐度為 10度到30度。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醫(yī)用活體組織脫水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小 脫水容器內(nèi)設有更小的脫水容器。
專利摘要醫(yī)用活體組織脫水筒,涉及一種對活體組織進行脫水用的裝置。它包括脫水容器主體,脫水容器主體設有用于防止物體外溢的蓋,蓋上設有脫水孔,脫水容器主體的底部帶有脫水孔,脫水容器主體是一脫水筒,脫水筒是一種筒狀的脫水容器主體;脫水容器主體內(nèi)設一小脫水容器,小脫水容器的脫水孔孔徑小于脫水容器主體的脫水孔的孔徑,小脫水容器的外壁上設有用于減少碰撞磨損用的減震軟墊。它提高了脫水效率,增長了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G01N1/28GK201348583SQ200920018709
公開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月22日
發(fā)明者姚淑穎, 潔 張, 王紅秀 申請人:姚淑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