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浸蠟包埋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各醫(yī)療單位病理科室常規(guī)石蠟切片技術中碎小組織浸蠟包埋的盒具。
背景技術:
二十世紀特別是解放后50年代國內(nèi)在病理常規(guī)制片技術中,使將已脫水、透明、浸蠟處理后的組織采用“L”形或“L”形與“十字”形相結(jié)合的包埋框進行組織包埋,沿用至今,適用于大塊組織的包埋使用。對于碎小組織如各種內(nèi)窺鏡鉗取之多塊活檢標本或穿刺物等極微小組織應用上述傳統(tǒng)包埋法,由于受室溫蠟凝的影響甚難操作,尤其往往不能將其多塊組織置于同一平面,難以保證切片完整,影響鏡下診斷。90年代初,有人曾試用浸蠟包埋一次完成法(韓全貴.內(nèi)窺鏡標本制片方法的改進.臨床與實病理學.1993,9(1)61),獲得滿意的效果。2000年有人自制了浸蠟包埋框(彎雪燕等.常規(guī)石蠟切片中浸蠟包埋方法的改進.診斷病理學.2000,7(4)303~304),即用銅(鐵)皮制成的一凹形方盤,其內(nèi)放置用鐵皮制作上下嵌合的活動性“#”字形方格,此格即浸蠟包埋模型。操作時包埋框內(nèi)注入熔蠟,液面與框面高度相同或稍低,然后將已脫水、透明好的碎小組織連同事先寫好的病理號碼,移入浸蠟包埋框中“#”字形方格內(nèi),再連同框放入水浴箱(溫箱)中進行浸蠟與包埋。此框雖能達到浸蠟效果與保證組織包埋于同一平面,但目前仍未廣泛應用于實際工作,尤其是“#”字形鐵皮方格與凹形盤底之間有縫隙(特別是多次使用后鐵皮變形)。實踐證明在浸蠟過程中碎小組織自由離散或?qū)夹畏奖P放入或取出水浴箱(溫箱)時,不慎搖動,使整個凹形方盤中的蠟液微動或傾斜流動,碎小組織隨之易從底縫中漏出或從“#”字形方格各壁之四角處縫隙中串出,亦可從蠟液表面漂浮移動,造成互相串位,導致病變診斷困難或張冠李戴,特別是重要病變?nèi)绨┲\斷后果尤為嚴重。不過,除此之外,目前尚無一種較之更實用和理想的浸蠟包埋模具問世。因此,設計一種既能達到浸蠟包埋的效果和質(zhì)量,且易操作,又可防止碎小組織在浸蠟包埋過程中漂、漏串位之浸蠟包埋盒具,是非常必要的。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缺陷,而提供的一種在浸蠟過程中碎小組織靠其本身之重量沉至同一平面,同時可完全避免組織漂、漏串位,且易操作,確保碎小組織浸蠟包埋效果和切片質(zhì)量的理想性盒具。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根據(jù)地心引力之原理,集傳統(tǒng)民間工藝與現(xiàn)代技術于一體而設計的本實用新型,形狀類似于漁民之小木船,故可稱謂“船式”浸蠟包埋盒。由一底四壁構(gòu)成??诖蟮仔?,口為長方形,底為正方形,底面平整光滑;兩壁或四壁與底面呈不同程度之傾斜,即上大下小之等腰梯形體。優(yōu)選之一是正方形底邊長2.0cm,兩幫壁與底面垂直,兩壁各高2.0cm;兩端之壁與底面傾斜各呈40度,兩斜壁各長約3.5cm。優(yōu)選之二是正方形底邊長2.0cm,四壁與底面均具一定傾斜度。其中兩幫壁與底面之傾斜各呈80度,兩壁各長2.0cm;兩端壁與底面之傾斜仍各呈40度,兩斜壁各長約3.1cm。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將常規(guī)脫水、透明處理后的碎小組織連同病理號碼移入本實用新型盒內(nèi),其中碎小組織置于盒底之中心位置,且勿互相重疊,然后緩慢注入蠟液至略滿,放入56-62℃水浴箱(溫箱)中60-120分鐘后,取出放置在操作臺上,待其蠟液表面初凝時,將預先剪好的與盒內(nèi)徑寬度相符之廢舊X光片插入盒內(nèi)之兩端與底面垂直的地方,繼續(xù)待其自然或加速冷卻凝固后,抽出X光片,此時盒內(nèi)見3個蠟塊,即中間一個正方體或梯形體,兩端各一個三角形蠟塊,其與盒之接觸各只有三面,極易搬掉取出,此即完成碎小組織浸蠟與包埋之全過程。以后進行常規(guī)修整蠟塊、切片。
本實用新型亦可用于大塊組織之包埋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確保碎小組織沉至同一平面的同時,由于單盒單用,可完全避免碎小組織在浸蠟與包埋過程中互相漂、漏串位或丟失,且結(jié)構(gòu)簡單,操作簡便,無論初學者還是嫻熟之技術人員,都能達到同樣之效果。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平面圖。
圖2是包埋盒第一個實施例的縱面立體構(gòu)造圖。
圖3是圖2的I-I剖視圖。
圖4是包埋盒第二個實施例的縱面立體構(gòu)造圖。
圖中1.一側(cè)幫壁,2.另側(cè)幫壁,3.一端壁,4.另一端壁,5.盒底面.
在圖2所示實施例中,底面(5)之四個邊分別與幫壁(1)、幫壁(2)、端壁(3)、端壁(4)無縫連接。其中幫壁(1)和幫壁(2)與底面(5)垂直,端壁(3)和端壁(4)與底面(5)各呈40度外夾角。幫壁(1)與端壁(3)、端壁(3)與幫壁(2)、幫壁(2)與端壁(4)、端壁(4)與幫壁(1)四壁之間均應緊密焊接或無縫連接。
在圖4所示的另一個實施例中,底與壁和四壁之間的連接方式以及兩端壁即(3)、(4)與底面(5)之外夾角均同圖2所示實施例,而兩幫壁即(1)、(2)與底面(5)各呈80度外夾角。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組織浸蠟包埋盒具,系根據(jù)地心引力之原理,集傳統(tǒng)民間工藝與現(xiàn)代技術于一體而設計,形狀類似于漁民之小木船,故可稱謂“船式”浸蠟包埋盒,由一底四壁構(gòu)成,其特征是口大底小,口為長方形,底為正方形,底面平整光滑;兩壁或四壁與底面呈不同程度之傾斜,即上大下小之等腰梯形體。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織浸蠟包埋盒具,其特征是口大底小,口為長方形,底為正方形,底邊長2.0cm,兩幫壁與底面垂直,兩壁各高2.0cm;兩端之壁與底面傾斜各呈40度,兩斜壁各長約3.5cm。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浸蠟包埋盒,其特征是口大底小,口為長方形,底為正方形,底邊長2.0cm,四壁與底面均傾斜,其中兩幫壁與底面傾斜各呈80度,兩壁各長2.0cm;兩端之壁與底面傾斜各呈40度,兩斜壁各長約3.1c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浸蠟包埋盒是各醫(yī)療單位病理制片技術中碎小組織浸蠟與包埋的盒具。可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碎小組織包埋時不易置于同一平面,切片時組織難以切全等問題,尤其單盒單用,可完全避免在浸蠟與包埋過程中碎小組織漂、漏串位,造成診斷困難或張冠李戴等情況。其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由一底四壁構(gòu)成,口大底小,口為長方形,底為正方形,底面平整光滑。兩壁或四壁與底面傾斜,即上大下小的等腰梯形體。優(yōu)選的一種是正方形底邊長2.0cm,兩幫壁與底面垂直,兩壁各高2.0cm;兩端之壁與底面傾斜各呈40度,兩斜壁各長約3.5cm。
文檔編號G01F23/00GK2590542SQ0225170
公開日2003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2年8月1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2年8月16日
發(fā)明者王星斗 申請人:王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