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雙向復位的抗沖擊波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通風閥,具體涉及一種抗沖擊波閥,其包括閥體和閥芯,還包括連桿副和復位彈性件,所述連桿副一端通過第一銷軸與閥體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二銷軸與閥芯連接,所述復位彈性件一端抵靠在連桿副上,另一端壓靠在第二銷軸與閥芯之間,所述復位彈性件在閥芯受到正壓或負壓時可對閥芯進行復位,所述復位彈性件兩側對稱,其包括正壓支桿、負壓支桿、彈性段和固定支撐段,正壓支桿與所述負壓支桿連接圍蔽成一供連桿副穿過的套框,所述負壓支桿抵靠在連桿副的下側,所述睜眼質(zhì)感抵靠在連桿副的上側,彈性段呈V字型,其一端與所述套框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固定支撐段連接,固定支撐段呈M字型,其中部凹陷壓靠第二銷軸,其兩側支腳壓靠在閥芯上,本發(fā)明可雙向復位且低流阻。
【專利說明】
一種可雙向復位的抗沖擊波閥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通風閥,具體涉及一種抗沖擊波閥。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今,建筑物在發(fā)生爆炸的瞬間,會把周圍空氣里的氧氣都充分燃燒,因而形成局部真空,伴隨于真空環(huán)境下爆炸所產(chǎn)生的沖擊波也不能向外擴散;待周圍的空氣迅速給予補充,進來的空氣又被爆炸的沖擊波發(fā)散出去,從而爆炸發(fā)生對空氣存在著膨脹和收縮的過程,為避免爆炸時產(chǎn)生的沖擊波正壓、負壓對建筑物內(nèi)的設備或人員造成不必要的損害,則需一種具備雙向保護作用的抗沖擊波閥。
[0003]申請?zhí)枮?01510751884.9的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抗沖擊波閥,從其附圖中可見,其包括閥體、閥芯、平衡桿和彈簧,平衡桿一端通過轉軸與閥體連接,另一端通過轉軸與閥芯連接,彈簧裝在平衡桿和閥芯上,從其圖1可見,彈簧于平衡桿上側并沒有設置支桿,當閥芯受壓向下移動時,彈簧會脫離平衡桿跟隨閥芯一同向下移動,當壓力消失后,閥芯無法靠彈簧復位到閥體中部,導致閥芯一側復位失效。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雙向復位且低流阻的抗沖擊波閥。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一種可雙向復位的抗沖擊波閥,包括閥體和閥芯,還包括連桿副和復位彈性件,所述連桿副一端通過第一銷軸與閥體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二銷軸與閥芯連接,所述復位彈性件一端抵靠在連桿副上,另一端壓靠在第二銷軸與閥芯之間,所述復位彈性件在閥芯受到正壓或負壓時可對閥芯進行復位。
[0006]進一步地,所述復位彈性件兩側對稱,其包括正壓支桿、負壓支桿、彈性段和固定支撐段;
[0007]所述正壓支桿與所述負壓支桿連接圍蔽成一供連桿副穿過的套框,所述負壓支桿抵靠在連桿副的下側,所述正壓支桿抵靠在連桿副的上側;
[0008]所述彈性段呈V字型,其一端與所述套框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固定支撐段連接;
[0009]所述固定支撐段呈M字型,其中部凹陷壓靠第二銷軸,其兩側支腳壓靠在閥芯上。
[0010]再進一步地,所述彈性段與所述套框連接處盤成螺旋彈簧,所述正壓支桿插接在所述螺旋彈簧的中心。
[0011]進一步地,所述復位彈性件包括正壓復位件和負壓復位件;
[0012]所述正壓復位件為一螺旋彈簧,其遠離連桿副的一端插接在第一銷軸上,靠近連桿副的一端沿直線延伸后向連桿副一側彎折并抵靠在連桿副下側;
[0013]所述負壓復位件兩側對稱,其包括負壓支桿、彈性段和固定支撐段,所述負壓支桿抵靠在連桿副的下側,所述彈性段呈V字型,其一端與所述負壓支桿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固定支撐段連接;
[0014]所述固定支撐段呈M字型,其中部凹陷壓靠第二銷軸,其兩側支腳壓靠在閥芯上。
[0015]再進一步地,所述閥體設有的兩通風腔體緊貼設置。
[0016]本發(fā)明通過連桿副和復位彈性件配合實現(xiàn)閥芯的正、負受壓雙向復位,且通風腔體設計合理,空氣流阻低。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0019]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復位彈性件結構示意圖;
[0020]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二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0021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二的復位彈性件結構示意圖;
[0022]圖6為本發(fā)明的閥體截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
[0024]實施例一
[0025]如圖1至3和圖6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可雙向復位的抗沖擊波閥,包括閥體I和閥芯2,連桿副3和復位彈性件4a,連桿副3—端通過第一銷軸5與閥體I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二銷軸6與閥芯2連接,復位彈性件4a—端抵靠在連桿副3上,另一端壓靠在第二銷軸6與閥芯2之間,復位彈性件4a兩側對稱,其包括正壓支桿4.1a、負壓支桿4.2a、彈性段4.3a和固定支撐段4.4a,正壓支桿4.1 a與負壓支桿4.2a連接圍蔽成一供連桿副3穿過的套框4.5a,所述負壓支桿4.2a抵靠在連桿副3的下側,所述正壓支桿4.1a抵靠在連桿副3的上側;彈性段4.3a呈V字型,其一端與所述套框4.5a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固定支撐段4.4a連接,彈性段4.3a與套框
4.5a連接處盤成螺旋彈簧4.6a,所述正壓支桿4.1a插接在螺旋彈簧4.6a的中心;固定支撐段4.4a呈M字型,其中部凹陷壓靠第二銷軸6,其兩側支腳壓靠在閥芯2上。
[0026]為了降低通風腔體1.1內(nèi)的空氣流阻,閥體I設有的兩通風腔體1.1緊貼設置。
[0027]實施過程如下:
[0028]如圖2所示,正常狀態(tài)下,閥芯2處于閥體I的中部,當閥芯2受到負向壓力時,閥芯2受壓上移封閉閥體I上部通風口并封閉閥體I上部通風口,此時復位彈性件4a的彈性段4.3a受壓壓縮,負壓支桿4.2a壓靠在連桿副3的下側,通過負壓支桿4.2a和彈性段4.3a的配合作用,復位彈性件4a對閥芯2施加與閥芯2受到的負向壓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當閥芯2受到的負向壓力消失時,復位彈性件4a對閥芯2施加的反作用力使閥芯2復位到閥體I中部;當閥芯2受到正向壓力時,閥芯2受壓下移封閉閥體I下部通風口并封閉閥體I下部通風口,此時復位彈性件4a的彈性段4.3a受力拉伸,正壓支桿4.1a壓靠在連桿副3的上側,通過正壓支桿
4.1a和彈性段4.3a的配合作用,復位彈性件4a對閥芯2施加與閥芯2受到的正向壓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當閥芯2受到的正向壓力消失時,復位彈性件4a對閥芯2施加的反作用力使閥芯2復位到閥體I中部。
[0029]實施例二
[0030]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復位彈性件的實施方式不同[0031 ] 如圖4至5所示復位彈性件4b包括正壓復位件4.1b和負壓復位件4.2b,正壓復位件
4.1b為一螺旋彈簧,其遠離連桿副的一端插接在第一銷軸5上,靠近連桿副3的一端沿直線延伸后向連桿副一側彎折并抵靠在連桿副3下側;負壓復位件4.2b兩側對稱,其包括負壓支桿4.3b、彈性段4.4b和固定支撐段4.5b,所述負壓支桿4.3b抵靠在連桿副3的下側,所述彈性段4.4b呈V字型,其一端與所述負壓支桿4.3b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固定支撐段4.5b連接;固定支撐段4.5b呈M字型,其中部凹陷壓靠第二銷軸6,其兩側支腳壓靠在閥芯2上。
[0032]實施過程如下:
[0033]如圖4至5所示,正常狀態(tài)下,閥芯2處于閥體I的中部,當閥芯2受到負向壓力時,閥芯2受壓上移封閉閥體I上部通風口并封閉閥體I上部通風口,此時負壓復位件4.2b的彈性段4.4b受壓壓縮,負壓支桿4.3b壓靠在連桿副3的下側,通過負壓支桿4.3b和彈性段4.4b的配合作用,負壓復位件4.2b對閥芯2施加與閥芯2受到的負向壓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當閥芯2受到的負向壓力消失時,負壓復位件4.2b對閥芯2施加的反作用力使閥芯2復位到閥體I中部;當閥芯2受到正向壓力時,閥芯2受壓下移封閉閥體I下部通風口并封閉閥體I下部通風口,此時正壓復位件4.1b受力扭轉,其靠近連桿副3的一端壓靠在連桿副3的下側,對連桿副3施加與閥芯2受到的正向壓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當閥芯2受到的正向壓力消失時,正壓復位件4.1b對連桿副3施加的反作用力使連桿副3向上提起,從而帶動閥芯2上移,使閥芯2復位到閥體I中部。
[0034]以上所述只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被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可雙向復位的抗沖擊波閥,包括閥體(I)和閥芯(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桿副(3)和復位彈性件(4a、4b),所述連桿副(3)—端通過第一銷軸(5)與閥體(I)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二銷軸(6)與閥芯(2)連接,所述復位彈性件(4a、4b)—端抵靠在連桿副(3)上,另一端壓靠在第二銷軸(6)與閥芯(2)之間,所述復位彈性件(4a、4b)在閥芯(2)受到正壓或負壓時可對閥芯(2)進行復位。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雙向復位的抗沖擊波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彈性件(4a)兩側對稱,其包括正壓支桿(4.1a)、負壓支桿(4.2a)、彈性段(4.3a)和固定支撐段(4.4a); 所述正壓支桿(4.la)與所述負壓支桿(4.2a)連接圍蔽成一供連桿副(3)穿過的套框(4.5a),所述負壓支桿(4.2a)抵靠在連桿副(3)的下側,所述正壓支桿(4.1a)抵靠在連桿副(3)的上側; 所述彈性段(4.3a)呈V字型,其一端與所述套框(4.5a)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固定支撐段(4.4a)連接; 所述固定支撐段(4.4a)呈M字型,其中部凹陷壓靠第二銷軸(6),其兩側支腳壓靠在閥芯(2)上。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雙向復位的抗沖擊波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段(4.3a)與所述套框(4.5a)連接處盤成螺旋彈簧(4.6a),所述正壓支桿(4.1a)插接在所述螺旋彈簧(4.6a)的中心。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雙向復位的抗沖擊波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彈性件(4b)包括正壓復位件(4.1b)和負壓復位件(4.2b); 所述正壓復位件(4.1b)為一螺旋彈簧,其遠離連桿副(3)的一端插接在第一銷軸(5)上,靠近連桿副(3)的一端沿直線延伸后向連桿副(3)—側彎折并抵靠在連桿副(3)下側; 所述負壓復位件(4.2b)兩側對稱,其包括負壓支桿(4.3b)、彈性段(4.4b)和固定支撐段(4.5b),所述負壓支桿(4.3b)抵靠在連桿副(3)的下側,所述彈性段(4.4b)呈V字型,其一端與所述負壓支桿(4.3b)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固定支撐段(4.5b)連接; 所述固定支撐段(4.5b)呈M字型,其中部凹陷壓靠第二銷軸(6),其兩側支腳壓靠在閥芯(2)上。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可雙向復位的抗沖擊波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I)設有的兩通風腔體(1.1)緊貼設置。
【文檔編號】F16K1/20GK106090253SQ201610685321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8月17日 公開號201610685321.9, CN 106090253 A, CN 106090253A, CN 201610685321, CN-A-106090253, CN106090253 A, CN106090253A, CN201610685321, CN201610685321.9
【發(fā)明人】陳達海, 劉靜, 劉基照, 汪義玲, 周暉
【申請人】南方風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