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反比例閥,包括筒狀體和固定于其兩端的第一封蓋和第二封蓋,以及能在筒狀體內做活塞運動的閥芯;筒狀體上開有進氣口、出氣口、第一溢氣孔和第二溢氣孔,閥芯上設有能使進氣口和出氣口連通的連通部;閥芯和第二封蓋之間設有彈性部件;還包括:分流管道,其一端與進氣口連通,其另一端通向第一封蓋和閥芯之間;溢氣管道,其一端與出氣口連通,其另一端與第一溢氣孔連通;閥芯開有缺口,用于在閥門逐漸關閉時,使第一溢氣孔和第二溢氣孔連通。此設計的有益效果是,在閥門完全開啟的狀態(tài)下,第一溢氣孔和第二溢氣孔不能連通,避免外部氣源向用氣設備輸氣時大量氣體外泄,節(jié)約了能源。
【專利說明】反比例閥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給設備輸氣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閥門技術。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空壓機上用的一般是反比例閥。主要是用來控制空壓機進氣閥的開度大小。當用氣量大的時候容調閥全開,進氣閥隨之全部打開,當用氣量下降時,容調閥作用使進氣閥閥門關小,減小進氣量從而使產氣量降低,達到供需平衡?,F(xiàn)有的反比例閥為防止用氣設備內部氣壓過高而設置的溢氣管道無論閥門是開啟還是關閉情況下都與外界連通。換言之,用氣設備一直在向外部漏氣,浪費比較嚴重。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反比例閥,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問題中的一個或者多個。
[000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的反比例閥,包括筒狀體和固定于其兩端的第一封蓋和第二封蓋,以及能在筒狀體內做活塞運動的閥芯;筒狀體上開有進氣口、出氣口、第一溢氣孔和第二溢氣孔,閥芯上設有能使進氣口和出氣口連通的連通部;閥芯和第二封蓋之間設有彈性部件;還包括:分流管道,其一端與進氣口連通,其另一端通向第一封蓋和閥芯之間;溢氣管道,其一端與出氣口連通,其另一端與第一溢氣孔連通;閥芯開有缺口,用于在閥門逐漸關閉時,使第一溢氣孔和第二溢氣孔連通。此設計的有益效果是,在閥門完全開啟的狀態(tài)下,第一溢氣孔和第二溢氣孔不能連通,避免外部氣源向用氣設備輸氣時大量氣體外泄,節(jié)約了能源。
[0005]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彈性部件是彈簧,彈簧的一端與閥芯連接,另一端與第二封蓋連接。此設計的有益效果是,彈性部件采用彈簧,便于取材、便于安裝、更換。
[0006]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封蓋上設有調節(jié)孔,調節(jié)孔設有內螺紋;還包括能旋轉通過調節(jié)孔的螺桿;彈性部件是彈簧,彈簧的一端與閥芯連接,其另一端與螺桿旋入所述調節(jié)孔的一端連接。此設計的有益效果是,可通過調節(jié)彈簧的壓縮程度調節(jié)彈簧的彈力。
[0007]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螺桿旋入所述調節(jié)孔的一端端部設有第一通槽,彈簧未與閥芯連接的一端置于第一通槽內。此設計的有益效果是,可固定彈簧的位置,避免在螺桿旋轉過程中引起彈簧的偏移。
[0008]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閥芯和第二封蓋之間還設有活動件,彈性部件是彈簧,彈簧的一端與閥芯連接,其另一端與活動件連接;第二封蓋上設有調節(jié)孔,調節(jié)孔設有內螺紋;還包括能旋轉通過調節(jié)孔與活動件抵接的螺桿。此設計的有益效果是,可更牢固地固定彈簧的位置,且不影響螺桿的旋轉。
[0009]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彈性部件包括同極相對設置第一磁鐵和第二磁鐵,第一磁鐵設于閥芯靠近第二封蓋的一端端部,第二磁鐵設于第一磁鐵與第二封蓋之間。此設計的有益效果是,相較于采用彈簧,能避免彈簧在使用過程由于環(huán)境潮濕而生銹,延長閥門的使用壽命。[001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封蓋上設有調節(jié)孔,調節(jié)孔設有內螺紋;還包括能旋轉通過所述調節(jié)孔與第二磁鐵抵接的螺桿。此設計的有益效果是,可通過調節(jié)第一磁鐵和第二磁鐵的間距來調節(jié)彈性部件的彈力。
[0011]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連通部是閥芯上環(huán)向開設的第二通槽。此設計的有益效果是,供氣流通過的空間更大。
[0012]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連通部是閥芯上徑向開設的第三通槽。這種設計能使從進氣口進入氣流沒有阻隔地通向出氣口,流速更快。
[0013]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筒狀體內壁設有密封體。此設計的有益效果是,增加閥芯周向與筒狀體內壁的密封程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實施方式開啟狀態(tài)的剖面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實施方式開啟狀態(tài)的剖面示意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實施方式關閉狀態(tài)的剖面示意圖
[0017]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四種實施方式開啟狀態(tài)的剖面示意圖;
[0018]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五種實施方式開啟狀態(tài)的剖面示意圖;
[0019]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六種實施方式開啟狀態(tài)的剖面示意圖;
[0020]圖7為本實用新型閥芯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的俯視圖;
[0021]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六種實施方式關閉狀態(tài)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3]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反比例閥,包括筒狀體11和固定于其兩端的第一封蓋12和第二封蓋13,以及能在筒狀體11內做活塞運動的閥芯20。其中,第一封蓋12和第二封蓋13通過焊接、一體成型等方式固定在筒狀體11兩端,閥芯20的周向與筒狀體11的內壁接觸。
[0024]筒狀體11上開有進氣口 111、出氣口 112、第一溢氣孔114和第二溢氣孔113,所述閥芯20上設有能使所述進氣口 111和出氣口 112連通的連通部。需要說明的是,連通部有多種設置方式,可以是在閥芯20上環(huán)向開設的第二通槽21,也可以是如圖7所示,閥芯20上沿徑向開設的第三通槽22。
[0025]閥芯20和第二封蓋13之間設有彈性部件,這里的彈性部件可有多種設計。如圖1所示,彈性部件是彈簧50,彈簧50的一端與閥芯20靠近第二封蓋13的一端抵接,另一端與第二封蓋13靠近閥芯20的一側抵接;如圖4所示,彈性部件還可以是一對同極相對設置的磁鐵,由第一磁鐵51和第二磁鐵52構成,第一磁鐵51和第二磁鐵52相對設置,且相對的面是同極,第一磁鐵51通過黏貼或鑲嵌等方式固定在閥芯20上靠近第二封蓋13的一端,第二磁鐵52位于在第一磁鐵51和第二封蓋13之間。
[0026]此外,還包括:
[0027]分流管道30,其一端與進氣口 111連通,其另一端通向第一封蓋12和閥芯20之間。分流管道30的具體設置方式可有多種:第一,如圖1至5所示,開設在筒狀體11側壁內部,一端通往進氣口 111,另一端通往第一封蓋12和閥芯20之間的空隙;第二,如圖6所示,分流管道30同時穿過筒狀體11側壁內部和第一封蓋12內部,其中一端經過筒狀體11側壁內部通向進氣口 111,另一端經過第一封蓋12通向第一封蓋12和閥芯20之間的空隙。需要說明的是,分流管道30布置的關鍵在于,其一端通向進氣口 111,另一端通往第一封蓋12和閥芯20之間的空隙。其具體的管路布置方式不作限定,可以從閥體內穿過,也可以從閥體外單獨布管。
[0028]溢氣管道40,其一端與所述出氣口 112連通,其另一端與第一溢氣孔114連通;閥芯20開有缺口 23,用于在閥門逐漸關閉時,使第一溢氣孔114和第二溢氣孔113連通。在閥門開啟的狀態(tài)下,閥芯20隔斷了第一溢氣孔114和第二溢氣孔113之間的連通。如圖8所示,當閥門逐漸關閉時,第一溢氣孔114和第二溢氣孔113逐漸同時與缺口 23連通,從而逐漸實現(xiàn)第一溢氣孔114和第二溢氣孔113之間的連通。
[0029]如圖1至6所示,閥門開啟時,彈性部件處于自然狀態(tài),閥芯20的連通部置于進氣口 111和出氣口 112之間,進氣口 111和出氣口 112處于連通狀態(tài)。氣體可從進氣口 111進入,經過連通部后從出氣口 112流出。此時,閥芯20隔斷了第一溢氣孔114和第二溢氣孔113的連通。
[0030]如圖8所示,閥門關閉時,彈性部件處于壓縮狀態(tài),閥芯20的連通部未置于進氣口111和出氣口 112之間,閥芯20隔斷了進氣口 111和出氣口 112的連通。氣體不能從進氣口 111流向出氣口 112。此外,第一溢氣孔114和第二溢氣孔113同時暴露在缺口處,第一溢氣孔114和第二溢氣孔113處于完全連通狀態(tài)。
[0031]在實際使用中,閥門在常態(tài)下處于開啟狀態(tài),進氣口 111連接外部氣源,出氣口112連接用氣設備。外部氣源的氣體能自進氣口 111通過連通部,從出氣口 112進入用氣設備。在外部氣源不間斷供氣的前提下,當用氣設備的用氣量減少時,供氣壓力逐漸升高時,有一部分氣體從進氣口 111通過分流管道30進入第一封蓋12和閥芯20之間的空間,使得該空間內的氣壓逐漸上升。當第一封蓋12和閥芯20之間的空間內的氣壓大于彈性部件的彈力時,該空間內的氣壓推動閥芯20克服彈性部件的彈力向第二封蓋13方向移動。此過程中,連通部逐漸從進氣口 111和出氣口 112之間移開,逐步減小進氣口 111和出氣口 112之間的連通程度,直至被閥芯20完全隔斷連通。與此同時,閥芯20的移動,缺口 23也隨之移動,第一溢氣孔114和第二溢氣孔113逐漸同時暴露在缺口 23處,第一溢氣孔114和第二溢氣孔113逐漸實現(xiàn)連通。此時,用氣設備內多余的氣體回流至出氣口 112,并進入溢氣管道40后經第一溢氣孔114、缺口 23和第二溢氣孔113排至閥門外。需要重點說明的是,因為第一溢氣孔114與第二溢氣孔113連通的過程和閥門的逐漸關閉的過程是同步進行的,當閥門進氣端和出氣端的氣壓達到平衡時,閥芯20停止移動并維持該狀態(tài),故這種閥門的重要功能并不僅僅是全開全閉,更重要的是根據用氣量,適時調節(jié)閥門的開啟程度,避免了用氣設備內部長期高壓引起部件損壞。
[0032]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第一封蓋12和閥芯20之間氣壓大于彈性部件的彈力時,才會移動閥芯20、關閉閥門。因此,彈性部件的彈力是控制閥門關閉的關鍵。為使本實用新型設計的反比例閥能使用在多種設備中,應當可以根據具體的需要,調節(jié)彈性部件的彈力。
[0033]為實現(xiàn)調節(jié)彈性部件彈力的目的,可在第二封蓋13上開設有內螺紋的調節(jié)孔131,以及能旋轉通過調節(jié)孔131的螺桿70。[0034]如果彈性部件是彈簧50,則如圖2所示,彈簧50的一端與閥芯20靠近第二封蓋13的一端端部抵接,彈簧50的另一端與螺桿70旋入調節(jié)孔131的一端抵接。當螺桿70向內旋入時,可引起彈簧50的壓縮,從而提高彈簧50的彈力。反之,當螺桿70向外旋出時,則減小彈簧50的彈力。這種設計中,還可以如圖3所示,在螺桿70旋入調節(jié)孔131的一端端部沿其軸向向內開設第一通槽701,彈簧50未與閥芯20抵接的一端置于第一通槽701內,此舉可固定彈簧50的位置,避免在螺桿70旋轉過程中引起彈簧50的偏移。
[0035]如果彈性部件是磁鐵,則如圖4所示,螺桿70穿過調節(jié)孔131后與第二磁鐵52抵接。當螺桿70向內旋入時,可推動第二磁鐵52向第一磁鐵51方向移動,從而縮小第一磁鐵51和第二磁鐵52之間的距離,進而提高兩個磁鐵之間的彈力。反之,當螺桿70向外旋出時,則減小磁鐵之間的彈力。
[0036]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為進一步確保彈性部件不會偏移。還可以如圖5所示,在彈性部件和第二封蓋13之間加設一個活動件60,活動件60靠近閥芯20的一側與彈性部件固定或抵接,另一側與螺桿70旋入調節(jié)孔131的一端抵接。此設計可將彈性部件完全固定住,且不會影響螺桿70的旋轉。當螺桿70轉動時,首先會帶動活動件60的位置變化,進而調整活動件60和閥芯20之間的間距,據此實現(xiàn)彈性部件彈力的調節(jié)。
[0037]另外,第一封蓋12和閥芯20之間的氣體壓力是關閉閥門的動力源泉,必須確保這個空間的密閉性。再者,只有閥芯20的外壁周向與筒狀體11的內壁之間的縫隙足夠小時才使能閥門的徹底關閉。鑒于此,應當保證閥芯20與筒狀體11內壁之間的縫隙應盡可能的小。對此,可以在筒狀體11內壁固定一圈密封體90。
[0038]以上表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方式,應當指出,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chuàng)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反比例閥,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狀體(11)和固定于其兩端的第一封蓋(12)和第二封蓋(13),以及能在所述筒狀體(11)內做活塞運動的閥芯(20);所述筒狀體(11)上開有進氣口(111)、出氣口(112)、第一溢氣孔(114)和第二溢氣孔(113),所述閥芯(20)上設有能使所述進氣口( 111)和所述出氣口( 112)連通的連通部;所述閥芯(20)和所述第二封蓋(13)之間設有彈性部件;還包括:分流管道(30),其一端與所述進氣口(111)連通,其另一端通向所述第一封蓋(12)和所述閥芯(20)之間; 溢氣管道(40),其一端與所述出氣口( 112)連通,其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溢氣孔(114)連通; 所述閥芯(20)開有缺口(23),用于在閥門逐漸關閉時,使所述第一溢氣孔(114)和第二溢氣孔(113)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比例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件是彈簧(50),所述彈簧(50)的一端與所述閥芯(20)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封蓋(13)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比例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蓋(13)上設有調節(jié)孔(131),所述調節(jié)孔(131)設有內螺紋;還包括能旋轉通過所述調節(jié)孔(131)的螺桿(70);所述彈性部件是彈簧(50),所述彈簧(50)的一端與所述閥芯(20)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螺桿(70)旋入所述調節(jié)孔(131)的一端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反比例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桿(70)旋入所述調節(jié)孔(131)的一端端部設有第一通槽(701),所述彈簧(50)未與所述閥芯(20)連接的一端置于所述第一通槽(701)內。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比例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芯(20)和所述第二封蓋(13)之間還設有活動件(60),所述彈性部件是彈簧(50),所述彈簧(50)的一端與所述閥芯(20)連接,其另一端與所述活動件(60)連接;所述第二封蓋(13)上設有調節(jié)孔(131),所述調節(jié)孔(131)設有內螺紋;還包括能旋轉通過所述調節(jié)孔(131)與所述活動件(60)抵接的螺桿(7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比例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件包括同極相對設置第一磁鐵(51)和第二磁鐵(52),所述第一磁鐵(51)設于所述閥芯(20)靠近所述第二封蓋(13)的一端端部,所述第二磁鐵(52)設于所述第一磁鐵(51)與所述第二封蓋(13)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反比例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蓋(13)上設有調節(jié)孔(131),所述調節(jié)孔(131)設有內螺紋;還包括能旋轉通過所述調節(jié)孔(131)與所述第二磁鐵(52)抵接的螺桿(70)。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比例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連通部是所述閥芯(20)上環(huán)向開設的第二通槽(21)。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比例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連通部是所述閥芯(20)上徑向開設的第三通槽(22)。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反比例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狀體(11)內設有密封體(90)。
【文檔編號】F16K11/065GK203477450SQ201320595250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23日
【發(fā)明者】干平, 曾培 申請人: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