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輥輪軸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輥輪軸,是礦石輸送機上必不可少的重要傳動零件。
背景技術:
礦石輸送機的履帶需要若干個輥輪進行支撐,輥輪需要承受較大的壓力,所以要求輥輪傳動的穩(wěn)定性。普通的輥輪軸都是采用一個單鍵進行限位固定,不能保證同心度,使輥輪轉動的時候存在一定的偏心,這樣就造成了礦石輸送機輥輪磨損嚴重。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礦石輸送機輥輪磨損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輥輪軸。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具體實現(xiàn)一種輥輪軸,包括第一支撐部、第二支撐部、第三支撐部和第四支撐部,所述第二支撐部和第三支撐部位于兩端,第一支撐部與第二支撐部鄰接,第四支撐部與第三支撐部鄰接,并且第一支撐部的寬度大于第二支撐部、第三支撐部、第四支撐部的寬度之和,第一支撐部的直徑小于第四支撐部,第一支撐部的直徑大于第二支撐部和第三支撐部。進一步的設計是,所述第二支撐部與第三支撐部直徑相同。進一步的設計是,所述第一支撐部的圓周上設有三個縱向鍵槽。三個所述縱向鍵槽圍繞所述第一支撐部的圓周呈均勻分布。每個所述縱向鍵槽的開口端位于第二支撐部一側。經過上述設計的輥輪軸,通過三個縱向鍵槽可以對輥輪軸上安裝的輥輪進行同心度校對,保證輥輪軸與輥輪處于同一個軸心線上,盡最大可能的降低輥輪安裝后的偏心度,進而降低輥輪的磨損度。
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輥輪軸的結構圖。圖2是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輥輪軸,包括第一支撐部1、第二支撐部2、第三支撐部3和第四支撐部4,所述第二支撐部2和第三支撐部3位于兩端,第一支撐部I與第二支撐部2鄰接,第四支撐部4與第三支撐部3鄰接,并且第一支撐部I的寬度大于第二支撐部2、第三支撐部3、第四支撐部4的寬度之和,第一支撐部I的直徑小于第四支撐部4,第一支撐部I的直徑大于第二支撐部2和第三支撐部3。進一步的設計是,所述第二支撐部2與第三支撐部3直徑相同。進一步的設計是,所述第一支撐部I的圓周上設有三個縱向鍵槽5。[0017]三個所述縱向鍵槽5圍繞所述第一支撐部I的圓周呈均勻分布。每個所述縱向鍵槽5的開口端位于第二支撐部2 —側。經過上述設計的輥輪軸,通過三個縱向鍵槽可以對輥輪軸上安裝的輥輪進行同心度校對,保證輥輪軸與輥輪處于同一個軸心線上,盡最大可能的降低輥輪安裝后的偏心度,進而降低輥輪的磨損度。
權利要求1.一種輥輪軸,包括第一支撐部、第二支撐部、第三支撐部和第四支撐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撐部和第三支撐部位于兩端,第一支撐部與第二支撐部鄰接,第四支撐部與第 三支撐部鄰接,并且第一支撐部的寬度大于第二支撐部、第三支撐部、第四支撐部的寬度之 和,第一支撐部的直徑小于第四支撐部,第一支撐部的直徑大于第二支撐部和第三支撐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輥輪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撐部與第三支撐部直徑相同。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輥輪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部的圓周上設有三個縱向 鍵槽。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輥輪軸,其特征在于,三個所述縱向鍵槽圍繞所述第一支撐部 的圓周呈均勻分布。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輥輪軸,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縱向鍵槽的開口端位于第二支 撐部一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輥輪軸,包括第一支撐部、第二支撐部、第三支撐部和第四支撐部,所述第二支撐部和第三支撐部位于兩端,第一支撐部與第二支撐部鄰接,第四支撐部與第三支撐部鄰接,并且第一支撐部的寬度大于第二支撐部、第三支撐部、第四支撐部的寬度之和,第一支撐部的直徑小于第四支撐部,第一支撐部的直徑大于第二支撐部和第三支撐部。進一步的設計是,所述第一支撐部的圓周上設有三個縱向鍵槽。三個所述縱向鍵槽圍繞所述第一支撐部的圓周呈均勻分布。經過上述設計的輥輪軸,通過三個縱向鍵槽可以對輥輪軸上安裝的輥輪進行同心度校對,保證輥輪軸與輥輪處于同一個軸心線上,盡最大可能的降低輥輪安裝后的偏心度,進而降低輥輪的磨損度。
文檔編號F16C3/02GK202851616SQ20122054937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25日
發(fā)明者吳建國 申請人:無錫天惠塑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