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齒輪箱軸承刮油潤滑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730805閱讀:142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齒輪箱軸承刮油潤滑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齒輪箱軸承潤滑結構,尤其涉及一種齒輪箱軸承刮油潤 滑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齒輪傳動機構中的軸承潤滑除少數低速小型機械采用脂潤滑外,絕大多 數都采用油潤滑。減速器齒輪箱中軸承最為廣泛采用的簡便的潤滑方式是濺油潤 滑,濺油潤滑是將齒輪等轉動件浸入油中,通過該轉動件回轉飛濺帶起的油液實 現的。但這種飛濺潤滑方式不僅效果不理想還有局限性,因濺油潤滑需要轉動件 的圓周速度〉2 3m/s,對于一臺大型非標減速機來說,該減速機輸入轉速低, 減速比大,所有轉動件即齒輪的圓周速度很低,遠遠小于2 3m/s,轉動件回轉 飛濺起的油量很少,濺油效果不大,無法滿足軸承的潤滑需要。如何解決轉速較 低的齒輪箱軸承的潤滑問題,是非常迫切的。中國專利文獻所公開的 CN101101052A的"一種齒輪箱用軸承自潤滑裝置",其所披露的技術方案是在齒 輪軸高速旋轉的齒輪箱體內增設一個相當于集油槽的導流板,同時在軸承室上增 加一個導流槽和進油口等,利用齒輪轉動的離心力將油池內的部分潤滑油帶起甩 到導流板內,再利用重力作用流入導流槽等實現對軸承的自潤滑,該方案雖然解 決了齒輪箱軸承采用飛濺潤滑效果欠佳的技術問題,也省略了一套強制潤滑的供 給裝置,但對于轉速較低的齒輪箱來說,仍然解決不了軸承的潤滑難題。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潤滑效果較好 的特別適宜于轉速較低的齒輪箱軸承的刮油潤滑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目的通過下面的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齒輪箱軸承刮油潤滑結構,包括位于箱體內兩側并與之固定的集油槽, 該集油槽兩端封閉;在軸承座上設有相貫通的導油槽和導油孔,所述集油槽高于
導油槽且相貫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油槽上方設有固定的刮油板,刮油板上有
一透孔與集油槽相通,刮油板的延伸端與齒輪端面的距離為H。 所述的刮油板延伸端與齒輪端面的距離H=0. 3 0. 5毫米。位于箱體內兩側的集油槽固定在箱蓋兩內側壁上或軸承座上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應用了不同的收集潤滑油的工作原理,改變了 甩油的工作方式為刮油收集,不僅適用于轉速較高的齒輪箱,同時也適用于轉速 較低的齒輪箱,使轉速較低、飛濺油量較少的齒輪箱軸承的潤滑得以徹底解決, 通過實踐證明,只要控制好刮油板與齒輪端面的距離,就能順利的刮到油,使齒 輪箱內軸承得到較好的潤滑效果。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集油槽位置布局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圖3為圖1的B處放大圖。
圖4為圖2的C處放大圖。
圖5為圖2的D處放大圖。
圖6為刮油板三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再按上述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再進行具體說明。
參見圖1 6,齒輪箱軸承刮油潤滑結構,在箱體內兩側設有固定的集油槽1, 該集油槽以角鋼焊固或螺釘固定在箱蓋兩內側壁或兩側軸承座3上部,集油槽呈 長條形,在箱體內相對齒輪軸呈垂直布局,集油槽兩端封閉,防止?jié)櫥蛷膬啥?流失,在集油槽1上方對準齒輪2位置焊固或螺釘固定刮油板7,使刮油板延伸 端接近齒輪端面,刮油板數量與齒輪軸數量相等,使所有齒輪軸上的軸承都得到 潤滑機會,刮油板如圖6所示,兩側向上翻邊,起擋油作用,頭部上抬,利于刮 到的油向集油槽方向流動,由底部的透孔8流向集油槽1,為了使刮油板7能順 利地從齒輪2端面刮到油,刮油板延伸端與齒輪端面的距離H必須控制,離開太 遠刮不到油,太近易擦著齒輪,不僅產生噪音,還可能損傷齒輪,通過實踐測試 相距距離以H=0. 3 0. 5毫米為佳。同時在每一軸承座3上加工相貫通的導油槽 6和導油孔4,要求集油槽1高于導油槽6并相貫通,因此當刮油板從齒輪2端 面刮到油后,經自身透孔8流入集油槽1,再由集油槽經軸承座上的導油槽6和 導油孔4流入軸承孔5,從而實現所有軸承的潤滑。
權利要求1、一種齒輪箱軸承刮油潤滑結構,包括位于箱體內兩側并與之固定的集油槽(1),該集油槽兩端封閉;在軸承座(3)上設有相貫通的導油槽(6)和導油孔(4),所述集油槽(1)高于導油槽(6)且相貫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油槽(1)上方設有固定的刮油板(7),刮油板上有一透孔(8)與集油槽(1)相通,刮油板(7)的延伸端與齒輪(2)端面的距離為H。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齒輪箱軸承刮油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油 板(7)延伸端與齒輪(2)端面的距離^0.3 0.5毫米。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齒輪箱軸承刮油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位于箱 體內兩側的集油槽(1)固定在箱蓋兩內側壁上或軸承座(3)上部。
專利摘要一種齒輪箱軸承刮油潤滑結構,包括位于箱體內兩側并與之固定的集油槽,集油槽兩端封閉,集油槽上方固定一刮油板,刮油板上有一透孔與集油槽相通,刮油板延伸端與齒輪端面的距離H=0.3~0.5毫米,同時在軸承座上設有相貫通的導油槽和導油孔,且集油槽高于導油槽并與之相貫通。這樣由刮油板刮到的油液經透孔流入集油槽,再經導油槽、導油孔流入軸承孔,實現對軸承的潤滑。本實用新型改變了過去飛濺潤滑和甩油潤滑的工作方式為刮油收集,同時適用于高轉速和低轉速的齒輪箱,尤其使低轉速、飛濺油量較少的齒輪箱軸承的潤滑得到徹底解決,并達到較好的潤滑效果。
文檔編號F16H57/04GK201250898SQ20082012235
公開日2009年6月3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7月30日
發(fā)明者張傳家, 高宏興 申請人:寧波東力傳動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