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變速箱選檔桿裝置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自動變速箱的選檔桿單元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更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運動模式的自動變速箱選檔桿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其能根據(jù)需要選擇一自動換檔模式或一手動換檔模式,換檔開關控制裝置被設計,能在手動換檔模式期間,完成一可靠的向上換檔操作,即所謂的“+”換檔操作,和一可靠的向下?lián)Q檔操作,即所謂的“-”換檔操作,并能減少部件的數(shù)量,于是能很好地簡化結(jié)構(gòu)。
近來,運動模式的自動變速箱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其設計為允許駕駛員在駕駛時根據(jù)駕駛條件和/或個人的愛好按照需要選擇一自動換檔模式或一手動換檔模式,該變速箱已被建議特別是裝在各種價昂的豪華車輛上。
與普通的有固定的自動換檔模式或固定的手動換檔模式的變速箱不同,這種運動模式的自動變速箱允許駕駛員駕駛車輛時根據(jù)駕駛條件和/或個人的愛好按照需要選擇一自動換檔模式或一手動換檔模式的同時,能充分地享受駕駛的感覺。
這種運動模式的自動變速箱有一選檔桿單元,允許駕駛員進行所需的換檔操作。普通的用于這種運動模式的自動變速箱的選檔桿結(jié)構(gòu)顯示于圖7,8和9中。如圖中所示,普通的選檔桿單元有一選檔桿100,其設置在主架111內(nèi),用于在一有自動換檔模式和一手動換檔模式的換檔模板110中選擇一所需的模式或所需的范圍。一電纜支架(cable bracket)113與一圍繞選檔桿100位置上的換檔電纜(未示)連接。當選擇了自動換檔模式時,上述電纜支架113被與選檔桿100相關地操作,于是,啟動一換檔手動閥(未示)。
選檔桿100有兩個連接突起114,而電纜支架113在對應于連接突起114的位置有一連接桿115。所以,在自動換檔模式期間,選檔桿100通過兩個連接突起114,114’與連接桿115的接合而與電纜支架113相關地操作。
普通的選檔桿單元有一如圖9所示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如附圖中所示,普通的用于選檔桿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包括一手動模式的選擇開關103,一向上換檔開關101,一向下?lián)Q檔開關102,和一開關啟動單元,其位于主架111的頂壁上。當選檔桿100選擇了手動換檔模式時,向上換檔開關101和向下?lián)Q檔開關102用于進行向上和向下?lián)Q檔操作。
在這種情況下,向上換檔開關101位于換檔開關控制裝置的前部,而向下?lián)Q檔開關102位于控制裝置的后部。另外,手動模式選擇開關103位于向上換檔開關101和向下?lián)Q檔開關102之間。
兩個換檔開關啟動件104和105位于與向上換檔開關101和向下?lián)Q檔開關102對應的位置,在兩個換檔開關啟動件104和105之間形成一間隙。當選檔桿100選擇了手動換檔模式時,桿100插入兩個換檔開關啟動件104和105之間形成的間隙,同時推動和接通手動模式選擇開關103。
在兩個換檔開關啟動件104和105的每一個中,一觸桿108設置在外殼106中,同時在其后端通常由一回位彈簧107偏壓,于是,通常使選檔桿100定位于中立位置。
所以,當選檔桿100移動以進行一所需的換檔操作時,兩個換檔開關啟動件104和105的觸桿108啟動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101和102,于是,允許開關101和102發(fā)出向上和向下?lián)Q檔的信號。
在這種情況下,選檔桿100的側(cè)表面連續(xù)地操作手動換檔模式選擇開關103,使其保持在啟動狀態(tài)。
然而,這種普通的用于選檔桿單元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存在一些問題,它很難在觸桿108和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101,102之間保持精確的啟動間隙。另外,觸桿108的操作方向與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101,102的操作方向不同。所以,換檔開關控制裝置不能可靠地完成所需的操作。
另外,觸桿是難于制造的,并且其是價昂的。普通換檔開關控制裝置的另一個問題是其結(jié)構(gòu)復雜,并不能容易地設置在有限的空間中。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解決上述問題,其提供了一種用于自動變速箱的選檔桿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能根據(jù)需要選擇地進行一自動換檔模式或一手動換檔模式,其被設計為在手動換檔模式期間,能可靠地完成向上換檔開關,即所謂的“+”換檔操作,和向下?lián)Q檔操作,即所謂的“-”換檔操作,并且其能減少部件的數(shù)量,于是,能很好地簡化結(jié)構(gòu)。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自動變速箱的選檔桿單元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包括一通過一鉸接軸設置底盤的一主支架中的選檔桿,用于在自動換檔模式期間在換檔型板中選擇所需的排檔,和在手動換檔模式期間進行向上和向下?lián)Q檔操作,所述換檔型板有一自動換檔模式型板(pattern)和一手動換檔模式型板,在手動換檔模式期間,所述選檔桿接通或關閉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從而執(zhí)行向上或向下?lián)Q檔操作;一轉(zhuǎn)動板安裝在所述鉸接軸上,位于所述選檔桿一側(cè),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設置在所述轉(zhuǎn)動板的頂部,同時相互間隔一預定間隙,一突起設置在轉(zhuǎn)動板中間部分,同時向選檔桿延伸;一撥桿設置在所述選檔桿頂部,從而在手動換檔模式型板的M檔,使撥桿定位于所述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之間,所述撥桿用于接通或關閉所述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一突起導板設置在所述選檔桿上的撥桿下方,位于與所述轉(zhuǎn)動板的突起對應的位置,在所述突起導板的一端形成一斜面,當選檔桿從自動換檔模式的D檔移動到M檔時,其用于防止所述向上換檔開關與撥桿發(fā)生不希望的接觸,于是,允許所述突起向外推動轉(zhuǎn)動板,從而使撥桿定位于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之間的間隙中;一轉(zhuǎn)動板返回裝置用于對所述轉(zhuǎn)動板施加一彈性返回力,所述轉(zhuǎn)動板返回裝置安裝在所述轉(zhuǎn)動板的鉸接軸上,位于所述轉(zhuǎn)動板的外側(cè)。
在上述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中,所述手動換檔模式型板的M檔包括一用于啟動所述向上換檔開關的加(+)檔,和一用于啟動所述向下?lián)Q檔開關的減(-)檔。
在一最佳實施例中,所述撥桿包括一水平部分有一預定長度,從而當選檔桿從D檔移動到M檔時,其不會與所述向上換檔開關發(fā)生不希望的接觸,一垂直部分從所述水平部分的端部向下延伸一預定長度,從而選擇地與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接觸,從而接通或關閉所述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
所述突起導板包括形成于所述突起導板端部的斜面,當選檔桿從D檔向M檔移動時,所述斜面與轉(zhuǎn)動板的突起配合操作,于是,防止了向上換檔開關與撥桿發(fā)生不希望的接觸;當選檔桿在M檔進行一向上和向下?lián)Q檔操作時,一平面部分直線地引導所述突起的移動。
在另一方面,所述轉(zhuǎn)動板返回裝置包括一安裝在轉(zhuǎn)動板鉸接軸上的支架,位于所述轉(zhuǎn)動板的外側(cè);一位于所述轉(zhuǎn)動板和支架之間的回位彈簧。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描述。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最佳實施例的自動變速箱選檔桿的換檔模板,其能根據(jù)需要選擇一自動換檔模式或一手動換檔模式;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自動變速箱的用于選檔桿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的透視圖;圖3是本發(fā)明的自動變速箱選檔桿單元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在自動換檔模式(D檔)的操作圖;圖4是圖3中換檔開關控制裝置的側(cè)視圖;圖5是本發(fā)明的自動變速箱選檔桿單元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在手動換檔模式(M檔)的操作圖;圖6是圖5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的側(cè)視圖;圖7是普通自動變速箱選檔桿單元的換檔模板圖,其能根據(jù)需要選擇地進行一自動換檔模式或一手動換檔模式;圖8是普通的自動變速箱選檔桿單元的結(jié)構(gòu)透視圖;圖9是普通的自動變速箱選檔桿換檔開關控制裝置結(jié)構(gòu)的平面剖視圖。
圖1中顯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最佳實施例的自動變速箱選檔桿單元的換檔模板,其能根據(jù)需要選擇一自動換檔模式或一手動換檔模式。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自動變速箱選檔桿單元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的透視圖。如圖中所示,本發(fā)明的自動變速箱的選檔桿單元有一自動換檔模式型板1,其包括一組檔位,即以直線布置的P,R,N和D檔(stage),和一手動換檔模式型板3,其包括一M檔。手動換檔模式型板3布置在自動換檔模式型板1之后。
手動換檔模式型板3的M檔有一用于啟動一向上換檔開關5的加(+)檔,和一用于啟動向下?lián)Q檔開關7的減(-)檔。
如圖2中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用于自動變速箱的選檔桿單元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有一選檔桿9,其安裝在一鉸接軸11上,從而能根據(jù)所選擇的換檔模式在自動換檔模式型板1和手動換檔模式型板3之間移動。上述的選檔桿9在手動換檔模式期間接通或關閉向上或向下?lián)Q檔開關5或7,于是,進行向上或向下?lián)Q檔操作。
一轉(zhuǎn)動板13安裝在鉸接軸11上,位于選檔桿9的一側(cè)。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5和7位于選檔桿9的頂部,同時相互間隔一預定的間隙。
在轉(zhuǎn)動板13的中間部分一側(cè)形成一突起17,其朝向選檔桿9。
一撥桿19設置在選檔桿9的頂部,從而在自動換檔模式型板3的M檔時,使撥桿19定位于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5和7之間。于是,根據(jù)選檔桿9的向上或向下?lián)Q檔操作,撥桿19接通或關閉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5或7。
上述的撥桿19包括一水平部分21和一垂直部分23。水平部分21有一預定長度,從而當選檔桿9從D檔移動到M檔時,部分21不會與向上換檔開關5發(fā)生不希望的接觸。垂直部分23從水平部分21向下延伸一預定長度,從而能有選擇地與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5和7接觸,從而接通或關閉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5和7。
一突起導板25設置在選檔桿9上的撥桿19下方,處于與轉(zhuǎn)動板13的突起17對應的位置。在突起導板25的一端形成有一斜面27。當選檔桿9從D檔向M檔移動時,斜面27防止向上換檔開關5與撥桿19發(fā)生不希望有的接觸。在這種情況下,突起17向外推動轉(zhuǎn)動板13,于是,允許撥桿19位于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5和7之間的間隙中。
突起導板25也有一平的引導表面29,當在M檔的選檔桿9進行向上或向下?lián)Q檔操作時,其直線地引導突起17的移動。
當選檔桿9從M檔移動到D檔時,為了對轉(zhuǎn)動板13施加一個彈性的返回力,提供了一回位裝置。在最佳實施例中,回位裝置包括一支架31,其安裝在鉸接軸11上的轉(zhuǎn)動板13的外側(cè),其為一定位于轉(zhuǎn)動板13和支架31之間的回位彈簧33。
下面參照圖3,4,5和6描述本發(fā)明的上述換檔開關控制裝置的操作。
在圖3中,選檔桿9位于自動換檔模式型板1的D檔上,同時,轉(zhuǎn)動板13位于手動換檔模式型板3的M檔。另外,轉(zhuǎn)動板13的突起17位于選檔桿9的突起導板25斜面27上,如圖4所示。
在這種情況下,相對于選檔桿9的轉(zhuǎn)動方向,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5和7位于撥桿19垂直部分23的內(nèi)側(cè)。另外,轉(zhuǎn)動板13由回位彈簧33彈性地支承。
當選檔桿9從自動換檔模式型板1的D檔移動到手動換檔模式型板3的M檔時,如圖5和6所示,轉(zhuǎn)動板13的突起17被選檔桿9的突起導板25上的斜面27向外推。所以,轉(zhuǎn)動板13被向外推動,并且,選檔桿9能從自動換檔模式型板1的D檔移動到手動換檔模式型板3的M檔,而不會使撥桿19與向上換檔開關5發(fā)生不希望有的接觸。
于是,選檔桿9能完全移動至手動換檔模式型板3的M檔,從而選擇了手動換檔模式型板3。當在上述狀態(tài)的選檔桿9向前移動時,桿9接通了向上換檔開關5的啟動鈕,于是,進行所希望的向上換檔操作。另一方面,當選檔桿9向后移動時,桿9接通了向下?lián)Q檔開關7的啟動鈕,于是,進行所希望的向下?lián)Q檔操作。
另外,從M檔向D檔模式變換的換檔模式變換操作是通過反向進行上述的從D檔向M檔的模式變換操作而完成的。所以,不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描述。
如前所述,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自動變速箱選檔桿單元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能根據(jù)需要選擇地執(zhí)行自動換檔模式或手動換檔模式。在換檔開關控制裝置中,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的啟動鈕的啟動方向與實際啟動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的選檔桿的撥桿的方向相同,于是,在手動換檔模式期間,能實現(xiàn)換檔開關控制裝置的操作可靠性。本發(fā)明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也減少了部件的數(shù)量,于是,很好地簡化了結(jié)構(gòu)。于是,能以低的制造成本容易地制造換檔開關控制裝置,并能容易地設置在有限的區(qū)域中。
本發(fā)明有許多變形,都在本發(fā)明精神范圍之中。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用于自動變速箱的選檔桿單元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包括一通過一鉸接軸設置在底盤的一主支架中的選檔桿,用于在自動換檔模式期間在換檔型板中選擇所需的排檔,和在手動換檔模式期間進行向上和向下?lián)Q檔操作,所述換檔型板有一自動換檔模式型板和一手動換檔模式型板,在手動換檔模式期間,所述選檔桿接通或關閉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從而執(zhí)行向上或向下?lián)Q檔操作;一轉(zhuǎn)動板安裝在所述鉸接軸上,位于所述選檔桿一側(cè),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設置在所述轉(zhuǎn)動板的頂部,同時相互間隔一預定間隙,一突起設置在轉(zhuǎn)動板中間部分,同時向選檔桿延伸;一撥桿設置在所述選檔桿頂部,從而在手動換檔模式型板的M檔,使撥桿定位于所述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之間,所述撥桿用于接通或關閉所述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一突起導板設置在所述選檔桿上的撥桿下方,位于與所述轉(zhuǎn)動板的突起對應的位置,在所述突起導板的一端形成一斜面,當選檔桿從自動換檔模式的D檔移動到M檔時,其用于防止所述向上換檔開關與撥桿發(fā)生不希望的接觸,于是,允許所述突起向外推動轉(zhuǎn)動板,從而使撥桿定位于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之間的間隙中;一轉(zhuǎn)動板返回裝置用于對所述轉(zhuǎn)動板施加一彈性返回力,所述轉(zhuǎn)動板返回裝置安裝在所述轉(zhuǎn)動板的鉸接軸上,位于所述轉(zhuǎn)動板的外側(cè)。
2.如權(quán)利要求1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換檔模式型板包括直線排列的P,R,N和D檔。
3.如權(quán)利要求1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動換檔模式型板的M檔布置在所述自動換檔模式型板的后部。
4.如權(quán)利要求3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動換檔模式型板的M檔包括一用于啟動所述向上換檔開關的加(+)檔,和一用于啟動所述向下?lián)Q檔開關的減(-)檔。
5.如權(quán)利要求1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撥桿包括一水平部分有一預定長度,從而當選檔桿從D檔移動到M檔時,其不會與所述向上換檔開關發(fā)生不希望的接觸,一垂直部分從所述水平部分的端部向下延伸一預定長度,從而選擇地與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接觸,從而接通或關閉所述向上和向下?lián)Q檔開關。
6.如權(quán)利要求1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導板包括形成于所述突起導板端部的斜面,當選檔桿從D檔向M檔移動時,所述斜面與轉(zhuǎn)動板的突起配合操作,于是,防止了向上換檔開關與撥桿發(fā)生不希望的接觸;當選檔桿在M檔進行一向上或向下?lián)Q檔操作時,一平的引導表面直線地引導所述突起的移動。
7.如權(quán)利要求1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zhuǎn)動板返回裝置包括一安裝在轉(zhuǎn)動板鉸接軸上的支架,位于所述轉(zhuǎn)動板的外側(cè);一位于所述轉(zhuǎn)動板和支架之間的回位彈簧。
全文摘要
自動變速箱的換檔開關控制裝置,選檔桿在自動換檔期間選擇所需排檔,在手動換檔期間進行上下?lián)Q檔,換檔型板有自動和手動換檔型板,在手動模式期間,選檔桿開閉上下?lián)Q檔開關;轉(zhuǎn)動板安裝在鉸接軸上,換檔開關設在轉(zhuǎn)動板頂部,一突起在轉(zhuǎn)動板中間向選檔桿延伸;撥桿設在選檔桿頂部,在M檔撥桿位于換檔開關之間;突起導板一端形成斜面,當選檔桿從D檔移動到M檔時,防止向上換檔開關與撥桿接觸,突起推動轉(zhuǎn)動板使撥桿位于換檔開關間隙中;返回裝置對轉(zhuǎn)動板施加返回力。
文檔編號F16H59/02GK1341522SQ0013640
公開日2002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00年12月2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0年9月4日
發(fā)明者李相周 申請人:現(xiàn)代自動車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