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凝結泵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防共振的凝結泵泵體結構。
背景技術:
凝結水泵是電站系統(tǒng)中最為重要的設備之一,主要用于將凝汽器內的凝結水抽出并向汽輪機旁路提供降溫用水。
凝結泵在工頻工況下運行時,泵的振動在合格的范圍之內,但為了保護電路系統(tǒng)并且達到節(jié)能的目的,常常使凝結泵在變頻工況下運行。然而在電機升速運行中達到某一轉速區(qū)間時,泵的振動值較大,究其原因是由于電機與泵體在該區(qū)域轉速下產生共振引起的。對于此類問題的常規(guī)解決辦法為調整葉輪動平衡并加強導葉殼體和泵軸強度,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共振的問題,長期積累還是會引起振幅超標,嚴重威脅設備的安全運行。
有鑒于此,特提出本實用新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防共振的凝結泵泵體結構,從而避免凝結泵變頻運行中出現(xiàn)的振動幅度超標的情況。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防共振的凝結泵泵體結構,泵體結構的殼體包括首級導葉殼體2和末級導葉殼體5,所述首級導葉殼體2和末級導葉殼體5之間設有至少一個次級導葉殼體,各次級導葉殼體相串連連接;所述末級導葉殼體5與次級導葉殼體之間、和/或相鄰次級導葉殼體之間、和/或次級導葉殼體與首級導葉殼體2之間設有緩振殼體4,殼體內設有多級葉輪,殼體內還設有泵軸1,沿泵軸1自下而上設置有安裝于首級導葉殼體2中的首級葉輪201、安裝于次級導葉殼體中的次級葉輪和安裝于末級導葉殼體5中的末級葉輪501。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為:次級導葉殼體的數量為3個,分別為自下而上設置的內部裝有第一次級葉輪301的第一次級導葉殼體31,內部裝有第二次級葉輪302的第二次級導葉殼體32,內部裝有第三次級葉輪303的第三次級導葉殼體33。
緩振殼體4在不影響揚程的情況下沒有設置葉輪,會使得泵軸1上的葉輪組分布出現(xiàn)一個較大的空隙,改變了泵的固有頻率,防止于在一定轉速區(qū)間的電機產生共振。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為:有3個次級導葉殼體時,緩振殼體4設置于首級導葉殼體2與第一次級導葉殼體31之間,首級葉輪201與第一次級葉輪301的轉動帶動緩振殼體4中液體介質的流動。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為:有3個次級導葉殼體時,緩振殼體4設置于第三次級導葉殼體33與末級導葉殼體5之間,第三次級葉輪303與末級葉輪501的轉動帶動緩振殼體4中液體介質的流動。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為:次級導葉殼體的數量為2個,分別為自下而上設置的內部裝有第二次級葉輪302的第二次級導葉殼體32,內部裝有第三次級葉輪(303)的第三次級導葉殼體33;所述末級導葉殼體5與第三次級導葉殼體33之間以及首級導葉殼體2與第二次級導葉殼體32之間分別設有緩振殼體4,第三次級葉輪303和末級葉輪501的轉動以及首級葉輪201和第二次級葉輪302的轉動分別帶動緩振殼體4中液體介質的流動。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為:設置于首級導葉殼體2與第二次級導葉殼體32之間的緩振殼體4中設置有安裝位置不同于葉輪的誘導輪401。
由于將具有葉輪的第一次級導葉殼31體替換為沒有安裝葉輪的緩振殼體4,為了使水流在進入第二次級導葉殼體32時保持穩(wěn)定,于緩振殼體4中安裝了誘導輪401。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為:所述次級導葉殼體的數量為2個,分別為自下而上設置的內部裝有第一次級葉輪301的第一次級導葉殼體31,內部裝有第三次級葉輪303的第三次級導葉殼體33;所述末級導葉殼體5與第三次級導葉殼體33之間以及第一次級導葉殼體31與第三次級導葉殼體33之間分別設有緩振殼體4,第三次級葉輪303和末級葉輪501的轉動以及第一次級葉輪301和第三次級葉輪303的轉動分別帶動緩振殼體4中液體介質的流動。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為:設置于第一次級導葉殼體31與第三次級導葉殼體33之間的緩振殼體4中設置有安裝位置不同于葉輪的誘導輪401。
由于將具有葉輪的第二次級導葉殼32體替換為沒有安裝葉輪的緩振殼體4,為了使水流在進入第三次級導葉殼體33時保持穩(wěn)定,于緩振殼體4中安裝了誘導輪401。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為:第一次級葉輪301和第二次級葉輪302的安裝間距與第二次級葉輪302和第三次級葉輪303的安裝間距相等,首級葉輪201與第一次級葉輪301的安裝間距不等于所述第一次級葉輪301和第二次級葉輪302的安裝間距。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為:第一次級葉輪301和第二次級葉輪302的安裝間距與第二次級葉輪302和第三次級葉輪303的安裝間距相等,末級葉輪501與第三次級葉輪303的安裝間距不等于所述第一次級葉輪301和第二次級葉輪302的安裝間距。
調整葉輪組的安裝間距,使得其間距不完全相同,相較等距安裝的葉輪組可以改變泵體的固有頻率從而降低產生共振的風險。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于凝結泵泵體中安裝了未設置葉輪的緩振殼體結構,在不影響揚程的情況下并且不影響動平衡的情況下,減少了葉輪設置改變了泵體的固有頻率,相比現(xiàn)有技術中調整葉輪動平衡的做法簡單易行地降低了產生共振的危險;
2.調整了葉輪組的安裝間距,使其間距不完全相同,也可以改變泵體的固有頻率,使得電機在一定轉速范圍內不會與泵體產生共振,提高了安全系數。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主要部件說明:1—泵軸,2—首級導葉殼體,201—首級葉輪,31—第一次級導葉殼體,32—第二次級導葉殼體,33—第三次級導葉殼體,301—第一次級葉輪,302—第二次級葉輪,303—第三次級葉輪,4—緩振殼體,401—誘導輪,5—末級導葉殼體,501—末級葉輪。
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防共振的凝結泵泵體結構,泵體結構的殼體包括首級導葉殼體2和末級導葉殼體5,所述首級導葉殼體2和末級導葉殼體5之間設有3個次級導葉殼體,各次級導葉殼體相串連連接;所述末級導葉殼體5與第三次級導葉殼體33之間設有緩振殼體4,殼體內設有多級葉輪,殼體內還設有泵軸1,沿泵軸1自下而上設置有安裝于首級導葉殼體2中的首級葉輪201、安裝于第一次級導葉殼體31中的第一次級葉輪301、安裝于第二次級導葉殼體32中的第二次級葉輪302、安裝于第三次級導葉殼體33中的第三次級葉輪303和安裝于末級導葉殼體5中的末級葉輪501。
本實施例中,第一次級葉輪301和第二次級葉輪302的安裝間距與第二次級葉輪302和第三次級葉輪303的安裝間距相等,首級葉輪201與第一次級葉輪301的安裝間距不等于所述第一次級葉輪301和第二次級葉輪302的安裝間距。
本實施例在運行狀態(tài)中,由于緩振殼體4位于泵體頂部區(qū)域,使得泵軸1上的葉輪組在頂部出現(xiàn)一個較大的空隙,改變了泵的固有頻率,防止于在一定轉速區(qū)間的電機產生共振;調整葉輪組的安裝間距使得其不完全相同,相較等距安裝的葉輪組可以改變泵體的固有頻率從而降低產生共振的風險。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一種防共振的凝結泵泵體結構,泵體結構的殼體包括首級導葉殼體2和末級導葉殼體5,所述首級導葉殼體2和末級導葉殼體5之間設有3個次級導葉殼體,各次級導葉殼體相串連連接;所述首級導葉殼體2與第一次級導葉殼體31之間設有緩振殼體4,殼體內設有多級葉輪,殼體內還設有泵軸1,沿泵軸1自下而上設置有安裝于首級導葉殼體2中的首級葉輪201、安裝于第一次級導葉殼體31中的第一次級葉輪301、安裝于第二次級導葉殼體32中的第二次級葉輪302、安裝于第三次級導葉殼體33中的第三次級葉輪303和安裝于末級導葉殼體5中的末級葉輪501。
本實施例中,第一次級葉輪301和第二次級葉輪302的安裝間距與第二次級葉輪302和第三次級葉輪303的安裝間距相等,末級葉輪501與第三次級葉輪303的安裝間距不等于所述第一次級葉輪301和第二次級葉輪302的安裝間距。
本實施例在運行狀態(tài)中,由于緩振殼體4位于泵體底部區(qū)域,使得泵軸1上的葉輪組在底部出現(xiàn)一個較大的空隙,改變了泵的固有頻率,防止于在一定轉速區(qū)間的電機產生共振;調整葉輪組的安裝間距使得其不完全相同,相較等距安裝的葉輪組可以改變泵體的固有頻率從而降低產生共振的風險。
實施例3
如圖3所示,一種防共振的凝結泵泵體結構,泵體結構的殼體包括首級導葉殼體2和末級導葉殼體5,所述首級導葉殼體2和末級導葉殼體5之間設有2個次級導葉殼體,各次級導葉殼體相串連連接;所述首級導葉殼體2與第二次級導葉殼體32之間以及第三次級導葉殼體33與末級導葉殼體5之間分別設有緩振殼體4,殼體內設有多級葉輪,殼體內還設有泵軸1,沿泵軸1自下而上設置有安裝于首級導葉殼體2中的首級葉輪201、安裝于緩振殼體4中的誘導輪401、安裝于第二次級導葉殼體32中的第二次級葉輪302、安裝于第三次級導葉殼體33中的第三次級葉輪303和安裝于末級導葉殼體5中的末級葉輪501。
本實施例在運行狀態(tài)中,由于兩個緩振殼體4分別位于泵體的頂部和底部區(qū)域,使得泵軸1上的葉輪組在上述兩個位置出現(xiàn)較大的空隙,改變了泵的固有頻率,防止于在一定轉速區(qū)間的電機產生共振;調整葉輪組的安裝間距使得其不完全相同,相較等距安裝的葉輪組可以改變泵體的固有頻率從而降低產生共振的風險。
實施例4
如圖4所示,一種防共振的凝結泵泵體結構,泵體結構的殼體包括首級導葉殼體2和末級導葉殼體5,所述首級導葉殼體2和末級導葉殼體5之間設有2個次級導葉殼體,各次級導葉殼體相串連連接;所述第一次級導葉殼體31與第三次級導葉殼體33之間以及第三次級導葉殼體33與末級導葉殼體5之間分別設有緩振殼體4,殼體內設有多級葉輪,殼體內還設有泵軸1,沿泵軸1自下而上設置有安裝于首級導葉殼體2中的首級葉輪201、安裝于第一次級導葉殼體31中的第一次級葉輪301、安裝于緩振殼體4中的誘導輪401、安裝于第三次級導葉殼體33中的第三次級葉輪303和安裝于末級導葉殼體5中的末級葉輪501。
本實施例在運行狀態(tài)中,由于兩個緩振殼體4分別位于泵體的中部和頂部區(qū)域,使得泵軸1上的葉輪組在上述兩個位置出現(xiàn)較大的空隙,改變了泵的固有頻率,防止于在一定轉速區(qū)間的電機產生共振;調整葉輪組的安裝間距使得其不完全相同,相較等距安裝的葉輪組可以改變泵體的固有頻率從而降低產生共振的風險。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案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