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進的風扇定位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進的風扇定位構造,特別針對小型或微型風扇不具有螺絲組接孔而提出的一種安全組裝的定位構造。
背景技術:
目前微型或小型風扇20在設計上,因考慮到產品本身體積小,除去風扇20的扇葉運轉空間之外,外圍骨架將無法提供多余的空間制作鎖固結構,因此,如圖1所示,現(xiàn)有組裝方式是采用直接在風扇20的骨架四端部開設四個組接通孔21,以裝設物10為電源供應器為例,其同樣在電源供應器面板11的對應處設有四個穿孔111,再以自攻螺絲50強行旋入,通過自攻螺絲50上的螺紋破壞組接通孔21的內壁面而形成固接狀態(tài),但此舉將造成風扇20本體結構的破壞而影響正常運轉,其缺陷說明如下一、風扇20的骨架由塑料制成,且因小型化的考慮,壁厚相當薄,當金屬自攻螺絲50強行鎖入時,因自攻螺絲50的螺紋區(qū)管徑需略大于組接通孔21的孔徑,因此,鎖入時組接通孔21將略為變形,但各端部組接通孔21因自攻螺絲50鎖入程度不一定相同,所受應力變形度也會造成風扇本體結構產生差異,將造成各端相對風扇20軸心距離不相等,讓風扇20在運轉時,各端點風壓不同而容易造成其散熱效能降低,并且如果差異度過大,還會造成風扇20離心運轉時有偏移振動現(xiàn)象,除造成軸心磨耗與振動現(xiàn)象之外,還會有異常噪音產生,造成使用異常。
二、由于風扇20在運轉一定時間后,扇葉因累積灰塵而必須進行拆卸清理以避免影響其運轉,但因組接通孔21再行旋出自攻螺絲50,將容易造成崩牙或者因組接通孔21已擴大孔徑,造成后續(xù)再組裝時定位與鎖固的困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缺陷,為避免該缺陷的存在,本實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種不強行破壞風扇結構,而將其鎖固在裝設物的定位構造,在風扇端部的組接通孔處配置有定位套件,該定位套件包括一自后端穿設于組接通孔內的第一部件,以及一自組接通孔穿設并與第一部件固接的第二部件,通過定位套件相互鎖固定位,而使風扇結構完整以維持正常的運作。
圖1是已有風扇組裝定位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風扇組裝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組合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風扇組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現(xiàn)結合附圖說明如下請參閱圖2、3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風扇20的組裝結構分解及組合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是在不破壞風扇結構20的前提下,使風扇20定位于裝設物10,直接運用風扇20端部具有的組接通孔21,在組接通孔21處配置有定位套件,該定位套件包含一自后端穿設于組接通孔21內的第一部件42,以及一自組接通孔21的前端穿設并與第一部件42固接的第二部件41,其中,該第一部件42的管徑小于組接通孔21的孔徑,可以采用適當?shù)呐浜戏绞街萌虢M接通孔21,但置入時需注意,需以不擴張組接通孔21的孔徑為前提,且最好使第一部件42仍然可以便利抽出;而該第二部件41的管徑小于第一部件42的管徑,且在該第一部件42的內壁面與第二部件41的外壁面具有相對應的螺紋區(qū)422、412。
本實用新型以裝設物10為電源供應器作為實施例進行說明,當?shù)谝徊考?2自風扇20的組接通孔21的后端穿設定位時,即可將第一部件42自組接通孔21前端穿設過隔網30(用以隔絕異物進入風扇20)以及電源供應器(裝設物10),其中,裝設物10的面板11處對應風扇20端部的組裝位置同樣設有穿孔111,因此在第二部件41穿設后即可與第一部件42固接,固接模式建議采用第一部件42與第二部件41的螺紋區(qū)422、412相互螺合定位為佳,但也可采用卡榫扣接模式。
從圖3中可明顯看出,在第一部件42與第二部件41相互螺合固接后,由于第一部件42與第二部件41的遠端部均具有一大于風扇20的組接通孔21的孔徑的止脫帽421、411,因此在鎖固后將有效避免風扇20位移而達到定位效果,且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部件42穿設組接通孔21時并不會產生任何破壞結構或改變組接通孔21的事情發(fā)生,因此將確保風扇20保持應有的運轉效能,且風扇20在維修組卸上,也僅需單純運用螺絲起子等手動工具即可進行,后續(xù)更換處理上將更為便利。
請參閱圖4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風扇20組裝結構分解示意圖,如圖所示第二實施例中,風扇20與面板11’在制作上是直接結合隔網30而形成散熱孔,本實用新型還可在第二部件41的止脫帽411與面板11’的相對應位置設有限制部112、413(以放射狀型態(tài)排列,一為凸狀物,另一為凹狀物),而通過面板11’設有穿孔111使第二部件41旋到底,鎖接第一部件42時,第二部件41的限制部112、413同時與面板11’的限制部112、413形成卡掣關系,藉此更加增強風扇20鎖固定位而有效避免其松脫晃動而維持應有的效能。
盡管本實用新型已經參照附圖和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了說明,但是,以上實施例僅是例示性的,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本實用新型的各種更改、變化和等同物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的內容涵蓋。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的風扇定位構造,在不破壞風扇結構的前提下,使風扇(20)定位于裝設物(10),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扇(20)的端部具有組接通孔(21),在所述組接通孔(21)處配置有定位套件,所述定位套件包括一自后端穿設于所述組接通孔(21)內的第一部件(42),以及一自所述組接通孔(21)的前端穿設并與所述第一部件(42)固接的第二部件(41)。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風扇定位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42)的內壁面與所述第二部件(41)的外壁面具有相對應的螺紋區(qū)(422、412)。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風扇定位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42)具有一止脫帽(421)。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風扇定位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41)具有一止脫帽(411)。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風扇定位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裝設物(10)為電源供應器。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風扇定位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42)的管徑小于所述組接通孔(21)的孔徑。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風扇定位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41)的管徑小于所述第一部件(42)的管徑。
8.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改進的風扇定位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41)的所述止脫帽(411)與所述裝設物(10)的相對應位置設有限制部(413)。
專利摘要一種改進的風扇定位構造,主要提供一種不強行破壞風扇結構,而將其鎖固在裝設物的定位構造,在風扇端部的組接通孔處配置有定位套件,該定位套件包括一自后端穿設于組接通孔內的第一部件,以及一自組接通孔穿設并與第一部件固接的第二部件,通過定位套件相互鎖固定位,可使風扇結構完整以維持正常運作。
文檔編號F04D29/64GK2648136SQ03209119
公開日2004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9月5日
發(fā)明者李宗翰 申請人:新巨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