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用支護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煤礦支護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礦用支護架。
【背景技術】
[0002]煤礦支護設備是安全采煤的重要保障。在一些急傾斜煤層條件下,來自礦道頂層(煤層)的壓力較大,因支護性能不佳引起的安全事故時有發(fā)生。
[0003]目前,在煤層的開采中普遍使用工字鋼加工固定的“門”形支架,“門”形支架固定于礦道內,形成整個工作面的連體支護。這種支架基本可以為開采提供支護,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工作面的支護問題,但是,這種支架也有缺點:第一,支架的工作角度不可調,因此其對頂層煤層的適應性差;第二,這種支架是事先固定好的,無法折疊,不易搬運且不易安裝和拆卸;拆裝且不易搬運;由于此種支護的支架臂較細,使得支架之間容易漏頂傷人。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礦用支護架,能夠適應不同頂層煤層的壓力,并且方便搬運和拆裝。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礦用支護架,所述礦用支護架包括左支柱、右支柱、左頂板、右頂板、第一液壓缸、第二液壓缸、第三液壓缸、第四液壓缸和頂板連接板,所述左支柱和所述右支柱分別固定于礦道兩側,所述左頂板的一端與所述左支柱的頂端鉸接,所述右頂板的一端與所述右支柱的頂端鉸接,所述頂板連接板上設置有條形孔,所述左頂板的另一端和所述右頂板的另一端均固定在所述條形孔內,所述第一液壓缸的一端與所述左支柱鉸接,所述第一液壓缸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液壓缸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液壓缸的另一端與所述左頂板鉸接,所述第三液壓缸的一端與所述右支柱鉸接,所述第三液壓缸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四液壓缸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液壓缸的另一端與所述右頂板鉸接。
[0006]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液壓缸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缸體和第一活塞桿,所述第二液壓缸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缸體和第二活塞桿,所述第三液壓缸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三缸體和第三活塞桿,所述第四液壓缸包括相互配合的第四缸體和第四活塞桿,其中,所述第一缸體與所述左支柱鉸接,所述第一活塞桿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缸體中,所述第一活塞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缸體的底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活塞桿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缸體中,所述第二活塞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左頂板鉸接;所述第三缸體與所述右支柱鉸接,所述第三活塞桿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三缸體中,所述第三活塞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四缸體的底端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活塞桿的一端插入所述第四缸體中,所述第四活塞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右頂板鉸接。
[0007]優(yōu)選地,當所述第一活塞桿和所述第三活塞桿沒有伸出,所述第二活塞桿和所述第三活塞桿和所述第四活塞桿完全伸出時,所述左頂板的另一端和所述右頂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條形孔的中間并相互接觸。
[0008]優(yōu)選地,當所述第一活塞桿、所述第二活塞桿、所述第三活塞桿和所述第四活塞桿完全伸出時,所述左頂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條形孔的最左端,所述右頂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條形孔的最右端。
[0009]區(qū)別于現(xiàn)有技術的情況,本實用新型的礦用支護架的有益效果是:
[0010]1、通過左液壓缸組件和右液壓缸組件調節(jié)左頂板和右頂板的工作角度,對于不同頂層煤層的壓力具有良好的適應性;
[0011 ] 2、左支柱、右支柱、左頂板、右頂板、左液壓缸組件、右液壓缸組件和頂板連接板之間鉸接,可以方便拆卸,即使不拆卸,也可通過左液壓缸組件和右液壓缸組件進行折疊,方便搬運。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礦用支護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4]請參見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礦用支護架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的礦用支護架包括左支柱1、右支柱2、左頂板3、右頂板4、第一液壓缸5、第二液壓缸6、第三液壓缸7、第四液壓缸8和頂板連接板9,左支柱I和右支柱2分別固定于礦道兩側,左頂板3的一端與左支柱I的頂端鉸接,右頂板4的一端與右支柱2的頂端鉸接,頂板連接板9上設置有條形孔91,左頂板3的另一端和右頂板4的另一端均固定在條形孔91內,第一液壓缸5的一端與左支柱I鉸接,第一液壓缸5的另一端與第二液壓缸6的一端固定連接,第二液壓缸6的另一端與左頂板3鉸接,第三液壓缸7的一端與右支柱2鉸接,第三液壓缸7的另一端與第四液壓缸8的一端固定連接,第四液壓缸8的另一端與右頂板4鉸接。
[0015]具體而言,第一液壓缸5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缸體51和第一活塞桿52,第二液壓缸6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缸體61和第二活塞桿62,第三液壓缸7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三缸體71和第三活塞桿72,第四液壓缸8包括相互配合的第四缸體81和第四活塞桿82。第一缸體51與左支柱I鉸接,第一活塞桿52的一端插入第一缸體51中,第一活塞桿52的另一端與第二缸體61的底端固定連接,第二活塞桿62的一端插入第二缸體61中,第二活塞桿62的另一端與左頂板3鉸接。第三缸體71與右支柱2鉸接,第三活塞桿72的一端插入第三缸體71中,第三活塞桿72的另一端與第四缸體81的底端固定連接,第四活塞桿82的一端插入第四缸體81中,第四活塞桿82的另一端與右頂板4鉸接。
[0016]如圖1所示,當?shù)谝换钊麠U52和第三活塞桿72沒有伸出,而第二活塞桿62和第四活塞桿82完全伸出時,左頂板3的另一端和右頂板4的另一端位于條形孔91的中間并相互接觸。此時,左頂板3、右頂板4和頂板連接板9連成一條直線。
[0017]如果礦道頂層的壓力比較大,而且頂層不平整,呈拱形的話,可以將第一活塞桿52和第三活塞桿72完全伸出。當?shù)谝换钊麠U52、第二活塞桿62、第三活塞桿72和第四活塞桿73完全伸出時,左頂板3的另一端位于條形孔91的最左端,右頂板4的另一端位于條形孔91的最右端。此時,左頂板3、右頂板4和頂板連接板9構成一個等腰梯形。
[0018]通過上述方式,本本實用新型的礦用支護架通過四個液壓缸實現(xiàn)支撐,并且通過鉸接和液壓缸調節(jié)的方式,對于不同頂層煤層的壓力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在保證支撐力穩(wěn)定的基礎上,操作簡便,易于拆裝和搬運,從而能夠適應不同頂層煤層的壓力,并且方便搬運和拆裝。
[001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礦用支護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礦用支護架包括左支柱、右支柱、左頂板、右頂板、第一液壓缸、第二液壓缸、第三液壓缸、第四液壓缸和頂板連接板,所述左支柱和所述右支柱分別固定于礦道兩側,所述左頂板的一端與所述左支柱的頂端鉸接,所述右頂板的一端與所述右支柱的頂端鉸接,所述頂板連接板上設置有條形孔,所述左頂板的另一端和所述右頂板的另一端均固定在所述條形孔內,所述第一液壓缸的一端與所述左支柱鉸接,所述第一液壓缸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液壓缸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液壓缸的另一端與所述左頂板鉸接,所述第三液壓缸的一端與所述右支柱鉸接,所述第三液壓缸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四液壓缸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液壓缸的另一端與所述右頂板鉸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用支護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壓缸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缸體和第一活塞桿,所述第二液壓缸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缸體和第二活塞桿,所述第三液壓缸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三缸體和第三活塞桿,所述第四液壓缸包括相互配合的第四缸體和第四活塞桿,其中, 所述第一缸體與所述左支柱鉸接,所述第一活塞桿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缸體中,所述第一活塞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缸體的底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活塞桿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缸體中,所述第二活塞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左頂板鉸接; 所述第三缸體與所述右支柱鉸接,所述第三活塞桿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三缸體中,所述第三活塞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四缸體的底端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活塞桿的一端插入所述第四缸體中,所述第四活塞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右頂板鉸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礦用支護架,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第一活塞桿和所述第三活塞桿沒有伸出,所述第二活塞桿和所述第三活塞桿和所述第四活塞桿完全伸出時,所述左頂板的另一端和所述右頂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條形孔的中間并相互接觸。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礦用支護架,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第一活塞桿、所述第二活塞桿、所述第三活塞桿和所述第四活塞桿完全伸出時,所述左頂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條形孔的最左端,所述右頂板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條形孔的最右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礦用支護架。礦用支護架包括左支柱、右支柱、左頂板、右頂板、第一液壓缸、第二液壓缸、第三液壓缸、第四液壓缸和頂板連接板,左支柱和右支柱分別固定于礦道兩側,左頂板的一端與左支柱的頂端鉸接,右頂板的一端與右支柱的頂端鉸接,頂板連接板上設置有條形孔,左頂板的另一端和右頂板的另一端均固定在條形孔內,第一液壓缸的一端與左支柱鉸接,第一液壓缸的另一端與第二液壓缸的一端固定連接,第二液壓缸的另一端與左頂板鉸接,第三液壓缸的一端與右支柱鉸接,第三液壓缸的另一端與第四液壓缸的一端固定連接,第四液壓缸的另一端與右頂板鉸接。本實用新型能夠適應不同頂層煤層的壓力,并且方便搬運和拆裝。
【IPC分類】E21D15-44
【公開號】CN204532383
【申請?zhí)枴緾N201520168733
【發(fā)明人】潘開方, 陳鏡漢, 彭玉慧, 盧建波
【申請人】重慶飛爾達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5日
【申請日】2015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