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盾構法隧道緩凝型同步注漿的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盾構施工同步注漿技術,尤其是一種盾構法隧道緩凝型同步注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盾構施工工法以其對周圍環(huán)境影響小、成形質量高、安全可靠、施工進度快、造價低等優(yōu)點,成為城市隧道施工工法的首選。而盾構施工同步注漿技術又是盾構工法中必不可少的關鍵性輔助工法,是控制地面沉降和隧道穩(wěn)定性的關鍵。盾構法隧道的同步注漿工藝是在盾構掘進的同時,通過注漿泵將具備一定工作性能和強度的漿液注入盾尾的管片環(huán)外間隙之中,達到填充管片環(huán)外空隙的作用。目前,抗剪型單液漿 施工工藝已在軟土地區(qū)盾構法隧道工程建設中普遍推廣,并顯著提升了盾構法隧道的施工技術,目前盾構抗剪型同步注漿施工工藝,其依次包括如下步驟:A)在攪拌站通過高精度自動上料系統(tǒng)進行漿液的集中攪拌生產;B)漿液經橄欖車、現場漿液接收裝置、臨時儲漿槽、井下運漿車輸送至盾構儲漿槽內;C)盾構注漿系統(tǒng)在推進時對盾尾產生的建筑空隙進行同步注漿。其中,步驟A)中漿液的初始坍落度為9 14cm,含砂率為50 60%,比重彡1.9kg/L,抗剪切屈服強度8h ^ 800pa,后期結實體收縮率< 1% ;步驟C)中注漿壓力的設定經計算得出:P=P1+P2,其中Pl為該注漿點外周圍水土壓力值,P2為注漿管壓力損失,根據盾構內設備情況,在始發(fā)前通過漿液的泵送試驗得出;步驟C)可采用盾尾4點同時注漿,注漿量上下部比例6:4。施工工藝示意圖如圖1所示。目前,抗剪型單液漿施工工藝已在軟土地區(qū)盾構法隧道工程建設中普遍推廣,并顯著提升了盾構法隧道的施工技術,但依然存在以下問題:漿液配合比單一,未形成針對不同土質、不同工況特點的系列化配合比;施工工藝未創(chuàng)新,導致整體施工技術難以突破;對特殊地段(穿越重要建構筑物、超淺覆土、高承壓水環(huán)境施工等)的技術解決方
案不完善。本發(fā)明在抗剪型單液漿的基礎上,解決目前抗剪型單液漿施工工藝的不足,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豐富完善了抗剪型單液漿配合比,形成了應對不同土質、不同工況特點的系列化配合比;優(yōu)化了整體施工工藝,有效控制了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形成了針對特殊地段(穿越重要建構筑物、超淺覆土、高承壓水環(huán)境施工等)的技術解決方案。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針對不同土層、不同工況條件下的盾構法隧道緩凝型同步注漿的施工方法。為實現上述技術效果,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盾構法隧道緩凝型同步注漿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0、采用自動化攪拌系統(tǒng)進行漿液材料的拌制;Al、將拌制結束的所述漿液材料運輸至盾構儲漿槽;A2、所述漿液材料運輸至所述盾構儲漿槽之后,根據不同土質條件及周圍環(huán)境工況,將水泥及外摻劑加入所述漿液材料中進行配合比優(yōu)化;A3、針對不同土層、不同工況條件下,盾構注漿系統(tǒng)在推進時對盾尾產生的建筑空隙進行同步注漿。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步驟AO包括:所述攪拌系統(tǒng)接收控制室指令并啟動;所述攪拌系統(tǒng)按照固定體積的漿液材料的配比對各原材料進行稱重;按照預設的加料順序將各稱重后的原材料依次加入攪拌機攪拌形成漿液材料。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在所述攪拌機中對所述衆(zhòng)液材料至少連續(xù)攪拌3min以上,拌制結束后將所述漿液材料裝入地面運漿橄欖車內,并進行下一體積漿液材料的拌制,同時對每一所述運漿橄欖車內的所述漿液材料進行性能指標的檢測;將所述拌制結束的漿液材料依次經運漿橄欖車、現場漿液接收裝置、臨時儲漿槽、井下運漿車運輸至盾構儲漿槽。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盾構在穿越重要建筑物的施工過程中,盾構進行同步注衆(zhòng)的注衆(zhòng)速率與盾構推進速度相匹配,所述盾構推進速度在I 3cm/min ;并根據建筑物與盾構隧道所處空間位置,同步注漿相應的注漿點壓力控制作出針對性調整;穿越過程中,結合實時監(jiān)測數據,對各項注漿施工參數進行相應調整。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盾構在超淺覆土的施工過程中,根據工程實際覆土工況,計算盾構所處地層圍壓情況;進行施工時,在確保注漿量滿足建筑空隙完全填充的前提下,注漿壓力控制在一定范圍(<3bar)以內;注漿上下部比例結合工程地質條件與實際工況條件進行靈活調整。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盾構在高承壓水環(huán)境的施工過程中,注漿過程中采用多點、同步、即時注漿,確保建筑空隙充分填充。本發(fā)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漿液材料在運輸至盾構儲漿槽之后,根據不同土質條件及周圍環(huán)境工況,進行如下優(yōu)化處理,將水泥及外摻劑加入漿液材料中,保證漿液材料保持良好的塑性狀態(tài)利于輸送;形成了針對特殊地段(穿越重要建構筑物、超淺覆土、高承壓水環(huán)境施工等)的盾構同步注漿技術。
圖1是傳統(tǒng)的施工工藝示意2是本發(fā)明盾構法隧道緩凝型同步注漿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本發(fā)明在抗剪型單液漿的基礎上,解決目前抗剪型單液漿施工工藝中如漿液配合比單一,未形成針對不同土質、不同工況特點的系列化配合比等的不足,本發(fā)明在將漿液材料運輸至盾構儲漿槽之后,根據不同土質條件及周圍環(huán)境工況,進行如下優(yōu)化處理,將水泥及外摻劑加入漿液材料中,保證漿液材料保持良好的塑性狀態(tài)利于輸送;形成了針對特殊地段(穿越重要建構筑物、超淺覆土、高承壓水環(huán)境施工等)的盾構同步注漿技術。以達到以下有益效果:豐富完善了抗剪型單液漿配合比,形成了應對不同土質、不同工況特點的系列化配合比;優(yōu)化了整體施工 工藝,有效控制了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形成了針對特殊地段(穿越重要建構筑物、超淺覆土、高承壓水環(huán)境施工等)的技術解決方案。參閱圖2所示,本發(fā)明的盾構法隧道緩凝型同步注漿的施工方法具體如下:1.漿液材料的拌制采用自動化攪拌系統(tǒng)進行漿液材料的拌制,攪拌系統(tǒng)接收控制室指令并啟動;攪拌系統(tǒng)按照固定體積的漿液材料的配比對各原材料進行稱重;按照預設的加料順序將各稱重后的原材料依次加入攪拌機攪拌形成漿液材料;需對漿液材料至少連續(xù)攪拌3min以上,拌制結束后將漿液材料裝入地面運漿橄欖車內,并進行下一體積漿液材料的拌制;需對每一運漿橄欖車內的漿液材料進行性能指標的檢測。拌漿原材料的采購標準(表I )、漿液材料的配比(表2)及性能指標(表3)如下各表所示:表I原材料采購標準
權利要求
1.一種盾構法隧道緩凝型同步注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O、采用自動化攪拌系統(tǒng)進行漿液材料的拌制; Al、將拌制結束的所述漿液材料運輸至盾構儲漿槽; A2、所述漿液材料運輸至所述盾構儲漿槽之后,根據不同土質條件及周圍環(huán)境工況,將水泥及外摻劑加入所述漿液材料中進行配合比優(yōu)化; A3、針對不同土層、不同工況條件下,盾構注漿系統(tǒng)在推進時對盾尾產生的建筑空隙進行同步注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O包括: 所述攪拌系統(tǒng)接收控制室指令并啟動; 所述攪拌系統(tǒng)按照固定體積的漿液材料的配比對各原材料進行稱重; 按照預設的加料順序將各稱重后的原材料依次加入攪拌機攪拌形成漿液材料。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攪拌機中對所述漿液材料至少連續(xù)攪拌3min以上,拌制結束后將所述漿液材料裝入地面運漿橄欖車內,并進行下一體積漿液材料的拌制,同時對每一所述運漿橄欖車內的所述漿液材料進行性能指標的檢測;將所述拌制結束的漿液材料依次經運漿橄欖車、現場漿液接收裝置、臨時儲漿槽、井下運漿車運輸至盾構儲漿槽。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盾構在穿越重要建筑物的施工過程中,盾構進行同步注衆(zhòng)的注衆(zhòng)速率與盾構推進速度相匹配,所述盾構推進速度在I 3cm/min ;并根據建筑物與盾構隧道所處空間位置,同步注漿相應的注漿點壓力控制作出針對性調整;穿越過程中,結合實時監(jiān)測數據,對各項注漿施工參數進行相應調整。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盾構在超淺覆土的施工過程中,根據工程實際覆土工況,計算盾構所處地層圍壓情況;進行施工時,在確保注漿量滿足建筑空隙完全填充的前提下,注漿壓力控制在一定范圍(<3bar)以內;注漿上下部比例結合工程地質條件與實際工況條件進行靈活調整。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盾構在高承壓水環(huán)境的施工過程中,注漿過程中采用多點、同步、即時注漿,確保建筑空隙充分填充。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盾構法隧道緩凝型同步注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0、采用自動化攪拌系統(tǒng)進行漿液材料的拌制;A1、將拌制結束的漿液材料運輸至盾構儲漿槽;A2、漿液材料運輸至盾構儲漿槽之后,根據不同土質條件及周圍環(huán)境工況,將水泥及外摻劑加入漿液材料中進行配合比優(yōu)化;A3、針對不同土層、不同工況條件下,盾構注漿系統(tǒng)在推進時對盾尾產生的建筑空隙進行同步注漿。漿液材料在運輸至盾構儲漿槽之后,根據不同土質條件及周圍環(huán)境工況,進行如下優(yōu)化處理,將水泥及外摻劑加入漿液材料中,保證漿液材料保持良好的塑性狀態(tài)利于輸送;形成了針對特殊地段(穿越重要建構筑物、超淺覆土、高承壓水環(huán)境施工等)的盾構同步注漿技術。
文檔編號E21D11/10GK103174439SQ20131012361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11日
發(fā)明者鄭宜楓, 黃 俊, 張冠軍, 李林, 巴雅吉乎, 黃德中, 王吉云, 李鴻, 何國軍, 李章林, 周睿杰 申請人: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