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逃生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逃生設備,包括但不限于適用于礦井或者隧道工程等。
背景技術:
中國改革開發(fā)30多年的發(fā)展造就了經濟增長的奇跡,然而這個增長過度依賴資 源消耗,我國能源結構中對煤炭消耗依存度極高,造成我國煤炭產量世界第一,煤的消費占 了能源總量的74%。而煤礦生產是高危行業(yè),由于機械化程度低、科技貢獻率低、安全技術 和裝備水平低、從業(yè)人員素質低等原因,我國目前產煤百萬噸死亡率接近4,事故產生有其 客觀性。從安全生產監(jiān)管操作特點上講,由于深處地下作業(yè),煤炭行業(yè)安全是最不容易在現(xiàn) 場檢查落實的行業(yè),對礦井安全的監(jiān)管,難度很大。近年來更是礦難頻發(fā),如2009年11月 21日,黑龍江省龍煤控股集團鶴崗分公司新興煤礦發(fā)生爆炸事故;2010年4月1日,黑龍江 省七臺河市隆鵬煤礦一井發(fā)生透水事故;2010年4月1日,陜西韓城市龍門鎮(zhèn)泉子溝煤礦 發(fā)生一起瓦斯燃燒事故;2010年3月31日,洛陽市伊川縣國民煤業(yè)有限公司(半坡鄉(xiāng)白窯 村)井下發(fā)生煤與瓦斯突出事故;2010年3月28日14時30分許,華晉焦煤有限責任公司 王家?guī)X煤礦發(fā)生一起透水事故。所以,每當不希望看到的礦難發(fā)生時,雖說能夠得到上上下 下各級官員的重視和引起全國人民的揪心關注,最后也能運用各種手段得到解決,甚至將 有關責任人繩之以法,但是,一個個逝去的生命卻無法再回到親人的身邊。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可自救的逃生設備。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其包括密閉的逃生柜,以及逃生管,所述逃生柜 上設置有第一逃生門,所述第一逃生門與逃生柜的接合處設置有密封條;在逃生柜上還設 置有帶密封蓋的逃生口 ;所述逃生管一端與逃生柜上的逃生口相通,另一端與礦井外相通; 所述柜體內還設置有將第一逃生門和逃生口分隔到兩個獨立逃生艙的隔板,隔板上設置有 與兩個獨立的逃生艙相通的第二逃生門,第二逃生門與隔板的接合處設置有密封條。將本 實用新型逃生設備在礦井內的高低處各放置一個逃生柜,并將逃生管與逃生柜的逃生口連 接,逃生管沿礦井坑道的地形任意布置,可無限延長至礦井外。這樣一旦礦難發(fā)生,無論有 多少個V字型坡度和S型彎道,透水有多深、距離礦進口有多遠,只需要礦內還有一點適宜 人生存的空氣被困人員還有逃生能力,瓦斯發(fā)生進入低處的逃生柜,透水發(fā)生時進入高處 的逃生柜,冒頂發(fā)生時任意進入哪個逃生柜,并快速的從逃生管離開礦井就能成功逃生,它 能使礦難降到最低,既節(jié)約了時間和資金,也免去了礦外大量的救援工作。扭轉了過去一直 沿用至今的對于透水要抽水抽到一定的水位,對于瓦斯要排風稀釋到一定濃度、冒頂要排 除堵在礦井中的礦石才能下井去救人的傳統(tǒng)被動施救方法。更進一步的是,所述第一、第二逃生門設置有互開自動門鎖。該互開自動門鎖可以 采用如下設計在逃生柜頂壁固連有套管,帶彈簧的門栓穿過該套管;第一、第二逃生門上 部設置有呈弧形的凸起;門栓兩端分別與第一、第二逃生門上部相接觸。通過該設置實現(xiàn)了第一、第二逃生門的先后交替開合功能,當?shù)谝惶由T打開的時候,第二逃生門只能處于關 閉狀態(tài),確保與逃生管相通的第二逃生艙內的空氣不會從第一逃生門溢出,確保未進入逃 生柜人員的生命安全。更進一步的是,所述逃生管由若干的直管、彎管靈活組合拼接,逃生管可根據礦內 的地形來選擇若干個或彎或直,或長或短的圓筒形管子從礦外制作好后,在礦內組裝。相互 結合的管子之間采用橡膠密封圈密封。特別是在管壁上還設置有沿管壁布置的供攀爬的抓 手。便于逃生人員更快捷的從管內攀爬至安全地區(qū)。更進一步的是,由于第一個和第二救逃生門為推拉門,在開啟時,不占空間,密封 性更好,門上設置有內凹的拉手,便于開合。更進一步的是,第一、第二逃生門側設置有彈簧液壓助力器。以增加逃生門與柜體 的密封可靠性。更進一步的是,所述逃生管上部還布置有冒頂保護的三角支架??梢詼p輕冒頂發(fā) 生的時候,對逃生管的撞擊,也可以避免礦石在逃生管上過多堆積。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自然物理的 多面性,專門針對透水、瓦斯冒頂發(fā)生后不能及時逃生而設計的。原理簡單成熟,操作簡便 實用。
本實用新型將通過例子并參照附圖的方式說明,其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逃生柜透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逃生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第一逃生門與第二逃生門的互開自動門鎖的結構示意圖,其中第一逃生門 處于開啟狀態(tài),第二逃生門處于關閉狀態(tài)。圖4是第一逃生門與第二逃生門的互開自動門鎖的結構示意圖,其中第一逃生門 處于關閉狀態(tài),第二逃生門處于開啟狀態(tài)。圖5是逃生管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逃生管的主視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 細的說明。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 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 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逃生柜結構示意圖,該逃生柜是由金屬板材焊接成 的密封柜體,堅固結實。逃生柜上設置有推拉式的第一逃生門1,第一逃生門與逃生柜的接 合處設置有密封條;在逃生柜上還設置有帶密封 (圖中未示出)的逃生口 6 ;所述柜體內 還設置有將第一逃生門和逃生口分隔到兩個獨立的第一逃生艙3和第二逃生艙7的隔板5, 隔板上設置有與兩個獨立的逃生艙相通的推拉式的第二逃生門8,第二逃生門與隔板的接合處設置有密封條。第一逃生門與第二逃生門的門上設置有內凹的拉手2。在逃生柜的頂 部和底部還設置有放氣浮板4,為透水發(fā)生時減去浮力。而帶密封蓋的逃生口,一旦蓋合,就 可以把涌入的水擋在逃生管外,不會危及逃生人員的生命。逃生蓋的結構如圖2所示,逃生 蓋12其通過基座9、可調支撐柱11固定在逃生口上,可調支撐柱上固連有彈簧10,保持密 封的可靠性。逃生蓋上還有拉手13,便于逃生人員開合逃生蓋。上述逃生柜的第一逃生門與第二逃生門為設置有附圖3、4所示的互開自動門鎖, 在逃生柜頂壁固連有套管15,帶彈簧的門栓16穿過該套管;第一、第二逃生門上部設置有 呈弧形的凸起14 ;門栓兩端分別與第一、第二逃生門上部的凸起相接觸。圖3所示為第一逃 生門開啟,第二逃生門關閉的狀況,圖4所示為第一逃生門關閉,第二逃生門開啟的狀況。 通過該設置實現(xiàn)了第一、第二逃生門的先后交替開合功能,當?shù)谝惶由T打開的時候,第二 逃生門只能處于關閉狀態(tài);第一、第二逃生門側設置有彈簧液壓助力器,以增加逃生門與柜 體的密封可靠性。上述結構確保與逃生管相通的第二逃生艙內的空氣不會從第一逃生門溢 出,確保未進入逃生柜人員的生命安全。上述逃生柜內設置有必要的氧氣瓶,有線電話、低壓電燈。為逃生人員提供逃生更 多的幫助。本實用新型還包括逃生管,逃生管由若干的直管、彎管靈活組合拼接,管與管之間 用橡膠密封圈密封。如圖5所示為逃生管17中的部分直管、彎管拼接管件,逃生管一端通 過法蘭盤19與逃生口固連,另一端可無限延長至與礦井外相通;逃生管上部還布置有冒頂 保護的三角支架18。圖6所示為逃生管的主視圖,管壁上還設置有多個沿管壁布置的供攀 爬的抓手21,管內還有空氣輸送孔20。在必要時,為逃生管內的人員提供空氣。如圖7所示,把本實用新型的逃生設備22放置在礦道內的高處和低處至少各一 個,逃生柜通過逃生管17與布置在主礦道內的主逃生管相通。放置在高處的逃生設備稱 為透水逃生柜,水比空氣重,透水發(fā)生時是從下往上漲,漲到一定高度水平面23將礦井內 低洼處的上方封住,由于水的壓強形成高壓空氣區(qū),為透水礦難人員提供了生存逃生空間。 利用透水逃生柜是安裝在礦井內高處的優(yōu)勢在頂部設置有瓦斯報警器,放置在低處的逃生 設備稱為瓦斯逃生柜,瓦斯比空氣輕,瓦斯發(fā)生時,在濃度沒有達到之前是浮在礦道的上部 的,這就為礦井作業(yè)人員進入低處瓦斯逃生柜提供了時間差。利用瓦斯逃生柜是安裝在礦 井內低處的優(yōu)勢在底部設置有透水報警器,礦井內高與低的坡度正好為相互報警創(chuàng)造了條 件,逃生管沿礦井坑道的地形任意布置,可無限延長到礦井外。這樣一旦礦難發(fā)生,無論有 多少個V字型坡度和S型彎道,透水有多深、距離礦井口有多遠,只需要礦內還有一點適宜 人生存的空氣,被困人員還有逃生能力,瓦斯發(fā)生時進入低處的逃生柜,透水發(fā)生時進入高 處的逃生柜,冒頂發(fā)生時進入任意哪個逃生柜并快速的從逃生管離開礦井就能成功逃生。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如將本裝置應用于隧道工程,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 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一種逃生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閉的逃生柜,以及逃生管,所述逃生柜上設置有第一逃生門,所述第一逃生門與逃生柜的接合處設置有密封條;在逃生柜上還設置有帶密封蓋的逃生口;所述逃生管一端與逃生柜上的逃生口相通,另一端與礦井外相通;所述柜體內還設置有將第一逃生門和逃生口分隔到兩個獨立逃生艙的隔板,隔板上設置有與兩個獨立的逃生艙相通的第二逃生門,第二逃生門與隔板的接合處設置有密封條。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逃生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逃生門設置有互 開自動門鎖。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逃生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柜頂壁固連有一套管, 所述第一、第二逃生門上部設置有呈弧形的凸起;帶彈簧的門栓穿過套管,門栓兩端分別與 第一、第二逃生門的上部相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逃生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管由若干的直管、彎管 組合拼接,逃生管內設置有多個沿管壁布置的供攀爬的抓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逃生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逃生門與第二逃生門 為推拉門,門上設置有內凹的拉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逃生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逃生門側設置有 彈簧液壓助力器。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逃生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管上部還布置有三角 支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逃生設備。包括密閉的逃生柜,以及逃生管,逃生柜上設置有第一逃生門,第一逃生門與逃生柜密封接合;在逃生柜上還設置有帶密封蓋的逃生口;逃生管一端與逃生口相通,另一端與地面相通;柜體內還設置有將第一逃生門和逃生口分隔到兩個獨立逃生艙的隔板,隔板上設置有與兩個獨立的逃生艙相通的第二逃生門,第二逃生門與隔板密封接合。采用本實用新型逃生設備一旦礦難發(fā)生,只需要還有一點適宜人生存的空氣和逃生能力,趕在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前分別進入高處和低處的逃生柜,并快速的從逃生管離開礦井就能成功逃生,它能使礦難降到最低,既節(jié)約了時間和資金,也免去了礦外大量的救援工作。本實用新型原理簡單,操作簡單實用。
文檔編號E21F11/00GK201747402SQ20102027630
公開日2011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7月30日
發(fā)明者謝孟秋 申請人:謝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