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及其配置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及其配置方法,屬于防沙治沙環(huán)保
技術領域:
。
背景技術:
:風沙的形成與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旦風沙形成以后,對工業(yè)、農(nóng)業(yè)、自然、環(huán)境、生態(tài)等都將產(chǎn)生極大的危害。如何治理風沙,減少或防止風沙對人類帶來的負面影響,是當今各方面專家都十分關注和關心的大事。為了防止風沙對人類的影響,現(xiàn)在應用十分普遍的就是沙障。所謂沙障一般是機械沙障的簡稱,是采用柴、草、樹枝、粘土、卵石等材料在沙面上設置的各種形式的障蔽物,以此控制風沙流動的方向、速度、結(jié)構(gòu),改變蝕積狀況,達到防風阻沙、改變風的作用力及地貌狀況等目的。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也出現(xiàn)了一些用于制作沙障的新型材料,如新型抗老化土工布、聚丙烯薄板、常規(guī)化學纖維、塑料等,由于這些材料的應用具有見效快、造價低、施工簡便等特點,在公路防沙體系建立和特定地域防沙固沙工作中具有快速固沙的效果,同時,這些材料可拆卸重復使用,在流沙上設置方便,還可以與植物措施結(jié)合起來,保護幼苗、種子不被流沙風蝕和埋壓,且當植物完全將流沙固定后就可以把這類沙障拆下來重新使用以固定其他地方的流沙。雖然利用常規(guī)化學纖維、塑料等作為外層材料,內(nèi)里充填以就地取材的沙土而設置的沙障,在匱乏植物性沙障材料資源的西北干旱、半干旱沙區(qū)以價格低廉簡便易行而受到人們的關注和認同,但與此同時,由于這些材料的非生物降解性也造成了一定的二次污染,也困擾著這項技術的大規(guī)模推廣與應用,因此,開發(fā)一種利用可生物降解纖維材料,編織成一定形狀和規(guī)格的容器,內(nèi)里再就地取材地充填沙土,來作為沙障是一種既省錢、又環(huán)保的好方法,這也是當今本領域技術人員及其專家重點研討的課題。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及其配置方法。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種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包括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做成的織物,利用所述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做成的織物制成的沙障為圓筒狀,所述圓筒狀沙障直徑為5cm-100cm,較佳地為25mm。所述圓筒狀沙障包括平鋪式沙障及低立式沙障;所述低立式沙障的高度為10cm-50cm,較佳地為30mm。所述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包括竹、棉、麻、苧麻及黃麻之一,也可以為竹、棉、麻、苧麻和黃麻中的任何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物?!N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的配置方法,包括平鋪配置法及低立配所述平鋪配置法包括平鋪的格式配置法及平鋪的行列式配置法。所述平鋪的格式配置法及平鋪的行列式配置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l:將天然植物纖維材料的織物采用圓織機織成平鋪式沙障,天然植物纖維材料的織物的縫隙度為0.01-0.3mm,平鋪式沙障的直徑為5-100cm;步驟2:采用裝沙漏斗將平鋪式沙障裝滿沙土,使其達到自然飽和狀態(tài),此時平鋪式沙障的高度即為自然飽和狀態(tài)下長圓筒的直徑;步驟3:將自然飽和狀態(tài)下的平鋪式沙障倒臥在沙丘上,按照平鋪的格式配置法或平鋪的行式配置法在坡度小于30度的沙丘上鋪設。所述低立配置法包括低立的格式配置法及低立的行式配置法。所述低立的格式配置法及低立的行式配置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l:將天然植物纖維材料織物采用圓織機織成低立式沙障,天然植物纖維材料織物的縫隙度為0.01-0.3mm,低立式沙障的直徑為5-100cm,高度為10-50cm;步驟2:采用裝沙漏斗將低立式沙障裝滿沙土,使其達到自然飽和狀態(tài),將自然飽和狀態(tài)的低立式沙障兩端打結(jié),此時的高度為低立式沙障高度減去打結(jié)的長度;步驟3:將若干個低立式沙障按照低立的格式配置法或低立的行式配置法立于坡度小于30度的待防護沙丘地帶。本發(fā)明的一種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及其配置方法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具有如下優(yōu)點1、本發(fā)明采用了天然植物纖維材料作為原材料而制做成的沙障,通過平鋪配置法及低立配置法配置在需要防護的沙丘上,在土壤里的微生物的作用下,天然植物纖維材料會變成無毒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因此更加環(huán)保,不會對環(huán)境產(chǎn)生二次污染。2、本發(fā)明能夠?qū)⑼ㄟ^圓筒編織機編織而成的沙障就地取材,裝填沙土,減少了運輸,而且不受季節(jié)限制。3、本發(fā)明的沙障采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因而,成本非常低廉,施工簡便,效果明顯,特別是對播種在沙丘上的幼苗、種子不被流沙風蝕和埋壓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4、采用本發(fā)明的平鋪配置法及低立配置法,無論沙丘保護地一年中遇到一個或多個方向的有害風,均能有效防止沙土流失。圖1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的平鋪式沙障結(jié)構(gòu)圖;圖2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的低立式沙障結(jié)構(gòu)圖;圖3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的平鋪的格式配置法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的平鋪的行列式配置法示意4圖5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的低立的格式配置法示意圖;圖6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的低立的行式配置法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能夠清楚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現(xiàn)結(jié)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包括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天然植物纖維材料竹、棉、麻、苧麻及黃麻等的織物,利用竹、棉、麻、苧麻及黃麻等的織物織成的沙障包括平鋪式沙障l,如圖l所示;低立式沙障2,如圖2所示。平鋪式沙障l為長圓筒狀,其圓筒直徑為5-100cm,低立式沙障2為短圓筒狀,短圓筒的高度為10-50cm,平鋪式沙障l用于沙障的平鋪配置法,低立式沙障2用于沙障的低立配置法。本發(fā)明的一種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的配置方法,包括平鋪配置法及低立配置法。平鋪配置法包括平鋪的格式配置法及平鋪的行式配置法,如圖3及圖4所示。低立的格式配置法及低立的行式配置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l:將竹、棉、麻、苧麻及黃麻織物采用圓織機織成平鋪式沙障l,其織物的縫隙度為0.01-0.3mm,平鋪式沙障1的直徑為5-100cm;步驟2:采用裝沙漏斗將平鋪式沙障裝滿沙土,使其達到自然飽和狀態(tài),此時平鋪式沙障1的高度即為自然飽和狀態(tài)下長圓筒的直徑;步驟3:將自然飽和狀態(tài)下的平鋪式沙障1倒臥在沙丘上,按照平鋪的格式配置法或平鋪的行式配置法在坡度小于30度的沙丘上鋪設。低立配置法包括低立的格式配置法及低立的行式配置法,如圖5及圖6所示。低立的格式配置法及低立的行式配置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l:將竹、棉、麻、苧麻及黃麻等的織物采用圓織機織成低立式沙障2,其織物的縫隙度為0.01-0.3mm,低立式沙障2的直徑為5-100cm,高度為10-50cm;步驟2:采用裝沙漏斗將低立式沙障2裝滿沙土,使其達到自然飽和狀態(tài),將自然飽和狀態(tài)的低立式沙障2兩端打結(jié),此時的高度為低立式沙障2高度減去打結(jié)的長度;步驟3:將若干個低立式沙障2按照低立的格式配置法或低立的行列式配置法立于坡度小于30度的待防護沙丘地帶。具體實施例首先將竹、棉、麻、苧麻及黃麻等的織物采用圓織機織成圓筒狀的平鋪式沙障l及低立式沙障2,成巻裝箱以便于運輸,平鋪式沙障1及低立式沙障2織物達到一定密度,以不漏沙粒為宜,平鋪式沙障1及低立式沙障2的直徑為5-100cm,低立式沙障2的高度為10-50cm。實施例l:在公路3兩側(cè)需要固沙的地段,竹、棉、麻、苧麻及黃麻等天然植物5材料制成的平鋪式沙障1采用平鋪配置法,將平鋪式沙障1織物運至預設地后使用裝沙漏斗裝沙,使其達到自然狀態(tài)下的飽滿,平鋪于預設地,此時平鋪式沙障l高度即為圓筒直徑,但受現(xiàn)實重力等條件的限制,平鋪式沙障1高度將略小于圓筒直徑,平鋪式沙障l的方向依據(jù)當?shù)氐闹骱︼L方向確定,如果長年只有一個方向的主害風,則可采用平鋪的行式配置法,若該地區(qū)主害風方向有兩個或以上,則需采用平鋪的格式配置法,格狀尺寸以lmXlm或lmX2m或2mX2m為優(yōu)選方式,間距太小增加成本,間距太大影響防護效果,如圖3及圖4所示。實施例2:在公路3兩側(cè)需要固沙的地區(qū),采用平鋪配置法,平鋪式沙障l織物運至預設地后,使用裝沙漏斗裝沙的同時,裝入一些沙生植物種子,待平鋪式沙障l達到自然狀態(tài)下的飽和后,平鋪于預設地,此時,平鋪式沙障l高度即為圓筒直徑,但受現(xiàn)實重力等條件的限制,平鋪式沙障1的高度將略小于圓筒直徑,平鋪式沙障l的方向依據(jù)當?shù)氐闹骱︼L方向確定,如果長年只有一個方向的主害風,則可采用平鋪的行式配置法,若該地區(qū)主害風方向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則需采用平鋪的格式配置法,平鋪的格式配置法的間距可為優(yōu)選方式為lmXlm或lmX2m或2mX2m,間距太小增加成本,間距太大影響防護效果,由于平鋪式沙障l內(nèi)裝入了沙生植物的種子,當有雨水出現(xiàn)時種子將發(fā)芽,形成幼苗,平鋪式沙障l織物要有一定的通透性,植物可以充分吸收光和空氣,而且,竹、棉、麻、苧麻及黃麻等天然植物材料的分解物二氧化碳和水也都是植物所需的必須成份,也就是說,一有機會植物便會發(fā)芽生長,伺機穿破材料扎根沙土中,這樣就達到了工程治沙與生物治沙相結(jié)合的效果。如圖3及圖4所示。實施例3:將低立式沙障2織物運至預設地點,低立式沙障2設置地要求沙丘坡度不能超過30。,使用裝沙漏斗給低立式沙障2裝沙,使其達到自然狀態(tài)下的飽滿并將低立式沙障2兩端打結(jié),豎直立于預設地,此時低立式沙障2高度即為圓筒的長度減去兩頭打結(jié)后的長度,低立式沙障2高度設置為10-50cm,低立式沙障2織物縫隙度以不漏沙為宜,低立式沙障2的鋪設方向依據(jù)當?shù)氐闹骱︼L方向確定,如果長年只有一個方向的主害風,則可采用低立的行式配置法,若該地區(qū)主害風方向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則需采用低立的格式配置法,低立式沙障2的間距根據(jù)現(xiàn)實自然條件確定,一般可設為lmXlm、lmX2m、3mX3m。間距太小增加成本,間距太大影響防護效果。如圖5及圖6所示。如下表表一為纖維材料表;表二為織物性狀。纖維材料性狀表表一<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織物性狀(范圍)表二<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權(quán)利要求一種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包括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做成的織物,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做成的織物制成的沙障為圓筒狀,所述圓筒狀沙障直徑為5cm-100cm。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筒狀沙障包括平鋪式沙障及低立式沙障。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立式沙障的高度為10cm-50cm。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包括竹、棉、麻、苧麻及黃麻之一。5.—種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平鋪配置法及低立配置法。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鋪配置法包括平鋪的格式配置法及平鋪的行式配置法。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鋪的格式配置法及平鋪的行式配置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l:將天然植物纖維材料織物采用圓織機織成平鋪式沙障,織物的縫隙度為0.01-0.3mm,平鋪式沙障的直徑為5-100cm;步驟2:采用裝沙漏斗將所述平鋪式沙障裝滿沙土,使其達到自然飽和狀態(tài),此時平鋪式沙障的高度即為自然飽和狀態(tài)下長圓筒的直徑;步驟3:將自然飽和狀態(tài)下的平鋪式沙障倒臥在沙丘上,按照平鋪的格式配置法或平鋪的行式配置法在坡度小于30度的沙丘上鋪設。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立配置法包括低立的格式配置法及低立的行式配置法。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立的格式配置法及低立的行式配置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l:將天然植物纖維材料的織物采用圓織機織成低立式沙障,織物的縫隙度為·0.01-0.3mm,所述低立式沙障的直徑為5-100cm、高度為10-50cm;步驟2:采用裝沙漏斗將低立式沙障裝滿沙土,使其達到自然飽和狀態(tài),將自然飽和狀態(tài)的低立式沙障兩端打結(jié),此時的高度為低立式沙障高度減去打結(jié)的長度;步驟3:將若干個低立式沙障按照低立的格式配置法或低立的行式配置法立于坡度小于30度的待防護沙丘地帶。全文摘要一種利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成的沙障及其配置方法,包括天然植物纖維材料的織物,將天然植物纖維材料的織物制做成圓筒狀的平鋪式沙障及低立式沙障,圓筒狀的平鋪式沙障及低立式沙障的直徑為10-50cm,低立式沙障的高度為5-100cm。其配置方法包括平鋪配置法及低立配置法,平鋪配置法及低立配置法均可采取格式配置及行式配置的方式。本發(fā)明采用天然植物纖維材料制做成的平鋪式沙障及低立式沙障克服了二次污染,而且成本低廉,平鋪式沙障及低立式沙障采用的格式配置法及行式配置法,確保了保護地沙土的有效保護,防止沙土流失,方法簡單,效果明顯。文檔編號E02D3/00GK101691749SQ200910180580公開日2010年4月7日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0日優(yōu)先權(quán)日2009年10月20日發(fā)明者丁國棟,古松,孫建新,李玉寶,楊黎明,樊文穎,汪季,王戈,王越平,胡小龍,虞毅,韓太平,韓永光,高永申請人:虞毅;高永;王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