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發(fā)動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低壓渦輪導向葉片結構及具有其的發(fā)動機。
背景技術:
大涵道比航空發(fā)動機大多采用多級低壓渦輪結構。多級低壓渦輪轉子平衡是保證發(fā)動機穩(wěn)定工作的重要保障。低壓渦輪配重塊對平衡過程的操作方便性有重要影響。現(xiàn)有大涵道比航空發(fā)動機多級低壓渦輪平衡塊的設計經(jīng)驗較少,對配重塊的結構和安裝位置的選擇均缺乏經(jīng)驗。按照以往的低壓渦輪配重塊結構采用在末級渦輪盤和封嚴盤連接螺栓位置安裝。但由于大涵道比發(fā)動機受結構限制,末級渦輪盤和封嚴盤的連接螺栓在盤前,配重塊安裝在末級渦輪盤與前一級渦輪盤安裝伸臂處,此結構兩級渦輪盤之間空間小,并且安裝螺栓時為盲裝,對零件安裝狀態(tài)無法控制,裝配操作性較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低壓渦輪導向葉片定位結構及具有其的發(fā)動機,以解決或至少減輕背景技術中所存在的至少一處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低壓渦輪導向葉片定位結構,包含機匣及導向葉片,所述機匣上設置有掛鉤槽,所述導向葉片的緣板上設置有掛鉤,所述掛鉤與所述掛鉤槽徑向配合;所述低壓渦輪導向葉片定位結構還包含角向定位塊、軸向定位塊,所述機匣上設置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角向定位塊安裝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內,用于定位所述導向葉片與機匣的角向位置關系,所述軸向定位塊安裝在所述第二定位槽內,用于定位所述導向葉片在機匣的軸向位置。
優(yōu)選地,所述低壓渦輪導向葉片定位結構還包含隔熱環(huán),所述隔熱環(huán)安裝在所述機匣與導向葉片之間。
優(yōu)選地,所述掛鉤包含第一掛鉤和第二掛鉤,所述第一掛鉤設置在所述導向葉片的緣板前側,所述第二掛鉤設置在所述導向葉片的緣板后側;所述掛鉤槽包含第一掛鉤槽和第二掛鉤槽,所述第一掛鉤與所述第一掛鉤槽間隙配合,所述第二掛鉤與所述第二掛鉤槽間隙配合,所述第一掛鉤與第一掛鉤槽之間的配合間隙小于所述第二掛鉤與第二掛鉤槽之間的配合間隙。
優(yōu)選地,所述低壓渦輪導向葉片定位結構還包含第一外環(huán)塊和第二外環(huán)塊,所述第一外環(huán)塊用于徑向固定所述角向定位塊,所述第二外環(huán)塊用于徑向固定所述軸向定位塊。
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定位槽遠離所述導向葉片的一側設置有軸向螺紋孔,所述軸向螺紋孔內安裝有緊定螺釘,由于軸向壓緊所述軸向定位塊。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發(fā)動機,所述發(fā)動機包含如上所述的低壓渦輪導向葉片定位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與以往低壓渦輪導向葉片采用銷釘或螺栓固定方式相比,采取低壓渦輪導向葉片和低壓渦輪機匣掛鉤配合的形式,通過在機匣上設置掛鉤槽的形式代替以往在低壓渦輪機匣上開通孔的結構,降低了機匣開孔應力集中,由于無通孔在工作過程中無燃氣泄漏的風險;使用角向定位塊和軸向定位塊代替原有螺栓固定方式,定位方式穩(wěn)定精確,不會發(fā)生由于封嚴不當造成的螺紋燒結,分解困難等問題,降低了發(fā)動機維護的難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低壓渦輪導向葉片定位結構的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低壓渦輪導向葉片定位結構中角向定位塊的位置示意圖。
其中,1-機匣,2-導向葉片,3-角向定位塊,4-軸向定位塊,5-隔熱環(huán),21-第一掛鉤,22-第二掛鉤,11-第一掛鉤槽,12-第二掛鉤槽,6-第一外環(huán)塊,7-第二外環(huán)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更加詳細的描述。在附圖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
如圖1、圖2所示,一種低壓渦輪導向葉片定位結構,包含機匣1及導向葉片2,機匣1上設置有掛鉤槽,導向葉片2的緣板上設置有掛鉤,掛鉤與掛鉤槽徑向配合;所述低壓渦輪導向葉片定位結構還包含角向定位塊3、軸向定位塊4,機匣1上設置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角向定位塊3安裝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內,用于定位導向葉片2與機匣1的角向位置關系,軸向定位塊4安裝在所述第二定位槽內,用于定位導向葉片2在機匣1的軸向位置。
本實施例與以往低壓渦輪導向葉片采用銷釘或螺栓固定方式相比,采取低壓渦輪導向葉片和低壓渦輪機匣掛鉤配合的形式,通過在機匣上設置掛鉤槽的形式代替以往在低壓渦輪機匣上開通孔的結構,降低了機匣開孔應力集中,由于無通孔在工作過程中無燃氣泄漏的風險;使用角向定位塊和軸向定位塊代替原有螺栓固定方式,定位方式穩(wěn)定精確,不會發(fā)生由于封嚴不當造成的螺紋燒結,分解困難等問題,降低了發(fā)動機維護的難度。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低壓渦輪導向葉片定位結構還包含隔熱環(huán)5,隔熱環(huán)5安裝在機匣1與導向葉片2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掛鉤包含第一掛鉤21和第二掛鉤22,第一掛鉤21設置在導向葉片2的緣板前側(附圖1中的左側),第二掛鉤22設置在導向葉片2的緣板后側(附圖1中的右側);掛鉤槽包含第一掛鉤槽11(附圖1中左側的掛鉤槽)和第二掛鉤槽12(附圖1中右側的掛鉤槽),第一掛鉤21與第一掛鉤槽11間隙配合,第二掛鉤22與第二掛鉤槽12間隙配合,所述第一掛鉤與第一掛鉤槽之間的配合間隙小于所述第二掛鉤與第二掛鉤槽之間的配合間隙。由于導向葉片2為扇段結構,其前后兩處掛鉤徑向分別采用小間隙、大間隙,既能保證導向葉片徑向配合的穩(wěn)定,又不會發(fā)生徑向裝配干涉。
在本實施例中,機匣1上的第一掛鉤槽及第二掛鉤槽均為環(huán)形槽,隔熱環(huán)5也設置為環(huán)形,多個導向葉片2在機匣1上沿所述掛鉤槽設置。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掛鉤在于機匣1上第一定位槽相對的位置也設置有同樣的定位槽,角向定位塊3一部分安裝在機匣1上的第一定位槽內,一部分安裝在第一掛鉤上對應的定位槽內,從而固定導向葉片2與機匣1的角向位置關系,所述角向是指在機匣1圓周方向的角度。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低壓渦輪導向葉片定位結構還包含第一外環(huán)塊6和第二外環(huán)塊7,第一外環(huán)塊6用于徑向固定角向定位塊3,第二外環(huán)塊7用于徑向固定軸向定位塊4。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軸向定位塊4還可以采用其它形式定位,例如,在一個備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槽遠離導向葉片2的一側設置有軸向螺紋孔,所述軸向螺紋孔內安裝有緊定螺釘,由于軸向壓緊所述軸向定位塊。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發(fā)動機,所述發(fā)動機包含如上所述的低壓渦輪導向葉片定位結構,與以往低壓渦輪導向葉片采用銷釘或螺栓固定方式相比,采取低壓渦輪導向葉片和低壓渦輪機匣掛鉤配合的形式,通過在機匣上設置掛鉤槽的形式代替以往在低壓渦輪機匣上開通孔的結構,降低了機匣開孔應力集中,由于無通孔在工作過程中無燃氣泄漏的風險;使用角向定位塊和軸向定位塊代替原有螺栓固定方式,定位方式穩(wěn)定精確,不會發(fā)生由于封嚴不當造成的螺紋燒結,分解困難等問題,降低了發(fā)動機維護的難度。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