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海浪發(fā)電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發(fā)電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利用海浪儲能發(fā)電的裝置。
背景技術:
風與海面作用產生海浪,海浪能是以動能形式表現(xiàn)的水能資源之一。1977年,有人對世界各大洋平均波高 I米、周期I秒的海浪進行推算,認為全球海浪能功率約為700億千瓦,其中可開發(fā)利用的約為25億千瓦,與潮汐能相近。海浪中蘊藏有如此豐富的能量,如將海浪的動能轉化為電能,使制造災難的驚濤駭浪為人類服務,是人們多年來夢寐以求的理
本巨
ο中國發(fā)明專利公開號CN102269105A,發(fā)明名稱為一種漂浮式全液壓海浪發(fā)電裝置的發(fā)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海浪發(fā)電裝置,該裝置包括頂蓋、支撐架、蓄能器、上浮體、纜繩、定位浮筒、定位配重、桁架、水密接頭、發(fā)電機、支架、上浮體配重、聯(lián)軸器、液壓馬達、溢流閥、發(fā)電油缸、主浮筒、孔蓋、避雷針、電纜、導向滾輪,頂蓋通過支撐架和上浮體相連;上浮體由多塊子浮體連接而成;避雷針固定在頂蓋上;發(fā)電油缸的缸筒和主浮筒相連,發(fā)電油缸的活塞桿和頂蓋相連;孔蓋位于主浮筒)的頂部,孔蓋與主浮筒之間安裝有密封圈;發(fā)電機固定在主浮筒內部;液壓馬達通過支架、聯(lián)軸器和發(fā)電機相連,并通過支架固定在主浮筒內部;纜繩兩端分別連接主浮筒和桁架,纜繩中心與定位浮筒連接;多個定位浮筒均布在上浮體周圍;定位配重垂吊在定位浮筒下端;水密接頭位于主浮筒下端的小孔里;導向滾輪固定在上浮體上;還包括蓄電池、逆變器、差動盤、主體配重、調節(jié)浮筒、空氣壓縮機、單向閥橋、防水透氣管、環(huán)狀油箱、窗體銷、調節(jié)片、折頁;環(huán)狀油箱安裝在主浮筒上,環(huán)狀油箱采用環(huán)形全密封結構;蓄電池、逆變器、空氣壓縮機固定安裝在主浮筒內;主體配重通過纜繩垂吊在差動盤底部;調節(jié)浮筒固定在主浮筒外壁上;單向閥橋是由四個單向閥組成,并與溢流閥、蓄能器通過油管和發(fā)電油缸相連;差動盤通過桁架和主浮筒相連,差動盤上對稱開有多個調節(jié)窗,每個調節(jié)窗中安裝兩個調節(jié)片,調節(jié)片通過折頁與調節(jié)窗鉸接,兩個調節(jié)片之間通過窗體銷連接;防水透氣管固定在孔蓋的頂端。采用該種結構的海浪發(fā)電裝置可以利用海浪進行發(fā)電,但是該種結構的海浪發(fā)電裝置其結構較為復雜,實施成本較高。
發(fā)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實施成本低的海浪發(fā)電裝置。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
本發(fā)明的一種海浪發(fā)電裝置,其主要是利用海水的浮力與海浪的推力來轉換成動力的發(fā)電機構,主要包括框架、浮筒、換向機構、增速機、動力輪、發(fā)動機;
其中,所述框架沉浮于水中,內設有組設桿及緩沖組件;
所述浮筒兩側分別連結有連結桿,所述連結桿對應樞接于框架的組設桿上,兩連結桿上設有對應緩沖組件的抵沖平臺;
所述換向機構內設有動力輸入端與輸出端,其輸入端連接連桿,該連桿與浮筒的連結桿樞接,該換向機構將浮筒所傳遞的雙向擺動力轉換成單向動力而經輸出端傳遞;
所述增速機對應與所述換向機構的輸出端連接,以接收單向動力而增加該動力的速率,該動力通過增速機上的傳動輪輸出;
所述動力輪組裝于轉軸上,以接收傳動輪的動力,該動力輪的轉軸兩端設有飛輪,所述轉軸一側端上設有動力傳遞的第一轉輪;
所述發(fā)電機設有接收端,對應接收第一轉輪所傳輸?shù)膭恿Χ鴥δ馨l(fā)電。 作為一種改進的,所述轉軸上設有第二轉輪,該第二轉輪對應傳動連接空壓機,所述空壓機連接貯氣槽,該空壓機啟動后儲氣于貯氣槽,該貯氣槽連接空氣馬達,該空氣馬達出力軸對應連結發(fā)電機的接收端,該空氣馬達輔助動力輪轉動而儲能發(fā)電。進一步的,所述空壓機上設置有使第二轉輪與空壓機呈相互轉動、分離狀態(tài)的離合器。再進一步的,所述空氣馬達出力軸上設置有使出力軸與所述發(fā)電機的接收端呈相互轉動、分離狀態(tài)的離合器。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所述換向機構包括
主動輪,接收連桿通過輸入端所傳遞的第一方向A與第二方向B的反復擺動力;
第一從動輪組,包括有第一轉動輪及第二轉動輪,還包括有設置在第一轉動輪的輪軸處的單向軸承;第一轉動輪接收主動輪所傳遞的雙向動力,從所述第二轉動輪輸出第一方向A的動力;
第二從動輪組,包括有第一轉動輪及第二轉動輪,還包括有設置在第一轉動輪的輪軸處的單向軸承;第一轉動輪接收主動輪所傳遞的雙向動力,從所述第二轉動輪輸出第二方向B的動力;
中間輪,對應接收第一從動輪組的第二轉動輪所傳遞的第一方向A動力,輸出第二方向B動力;
輸出端,設置有動力輸出輪,所述動力輸出輪對應接收第二從動輪組的第二轉動輪所輸出的第二方向B的動力及中間輪所輸出的第二方向B的動力,輸出第一方向A的動力。進一步的,所述緩沖組件包含有基座,設置在基座上的防撞墊體,還包括設置在基座與框架間的避震器。采用該種結構的海浪發(fā)電裝置,其主要利用海水的浮力與海浪的推力來帶動浮筒上下擺動產生驅動力,再經由換向機構將上下擺動的驅動力轉換成單向輸出的動力,續(xù)經由增速機傳遞放大動力,再由輸出端傳遞給動力輪,而動力輪的轉軸兩端設有飛輪,且轉軸上設有動力傳遞的轉輪,以將動力傳輸給發(fā)電機。該海浪發(fā)電裝置運用簡單方便的結構實現(xiàn)對自然資源的轉換,將自然資源所帶來的推動力,轉換成電力,達到生生不息的資源利用,結構簡單,實施成本低。另外,該海浪發(fā)電裝置的轉軸上另設有轉輪對應將附載過多的動力傳輸至空壓機,讓空壓機儲氣來驅動空氣馬達輔助傳動動力輪,以能于海浪平潮期輔助發(fā)電,保證該海浪發(fā)電裝置能進行持續(xù)供電。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fā)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及附圖作詳細描述。圖I為本發(fā)明一種海浪發(fā)電裝置的浮筒側視示意 圖2為本發(fā)明一種海浪發(fā)電裝置整體俯視示意 圖3為本發(fā)明一種海浪發(fā)電裝置的浮筒動作示意 圖4為本發(fā)明一種海浪發(fā)電裝置的浮筒前視示意 圖5為本發(fā)明一種海浪發(fā)電裝置的浮筒撞擊示意 圖6為本發(fā)明一種海浪發(fā)電裝置的換向機構示意 圖7為本發(fā)明一種海浪發(fā)電裝置的換向機構動作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請參閱圖I-圖7,本發(fā)明的一種海浪發(fā)電裝置,其主要利用海水的浮力與海浪的推力來轉換成動力的發(fā)電機構,其中包含有
框架1,為浮沉在水中的框架1,該框架I內設有組設桿11及緩沖組件12 ;
浮筒2,其兩側分別連結有連結桿21,且讓連結桿21對應樞接于框架I組設桿11上,再于兩連結桿21上設有抵沖平臺22,該抵沖平臺22對應框架I上的緩沖組件12 ;
換向機構3,系設有動力輸入端31與輸出端32,其輸入端31連接有連桿30,且該連桿30與浮筒2的連結桿21樞接,以將浮筒2所傳遞的雙向的擺動力轉換成單向動力而經輸出端32傳遞;
增速機4,對應與換向機構3的輸出端32連結,以接收單向動力而增加該動力的速率,且由傳動輪41輸出;
動力輪5,其對應組裝于轉軸51上,以接收傳動輪41的 動力而轉動,而該動力輪5的轉軸51兩端設有飛輪52,且轉軸51 —側端上設有動力傳遞的第一轉輪53 ;
發(fā)電機6,其上設有接收端61,對應接收第一轉輪53所傳輸?shù)膭恿Χ鴥δ馨l(fā)電。如圖I-圖7所示,使用時,其該框架I沉浸在近海岸邊的消波塊處的海水中接收海浪的浮沉,當海浪波打讓樞接于框架I組設桿11上的浮筒2呈現(xiàn)上下浮沉的狀態(tài),使其浮筒2以連結桿21與組設桿11的樞接處為支點而擺動。當擺動時,其因每一次時段中的海浪力量并非相同,有大有小,因此于框架I上設有緩沖組件12來保護浮筒2,而該緩沖組件12包含有基座121,于基座121上穿組有防撞墊體122,且基座121與框架I間對應設有避震器123。當大波浪導致浮筒2擺動角度過大時,可借以兩連結桿21上的抵沖平臺22對應撞擊防撞墊體122,而讓上方的避震器123來吸收碰撞力,同時也可達到限位與吸震效果。之后,讓浮筒2所集結的擺動力經由連桿30傳遞至換向機構3,讓換向機構3將上下擺動力轉換成單向輸出的動力,而其該換向機構3主要設有主動輪33接收輸入端31所傳遞第一方向A與第二方向B的雙向擺動力,再經由主動輪33分別傳遞給第一從動輪組34與第二從動輪組35,而該第一從動輪組34中設有第一轉動輪341、第二轉動輪342,且于第一轉動輪341的輪軸處設有單向軸承343,且讓第一轉動輪341接收主動輪33所傳遞的雙向擺動力,而讓第二轉動輪342輸出第一方向A的動力,而第二從動輪組35中也設有第一轉動輪351、第二轉動輪352,且于第一轉動輪351的輪軸處設有單向軸承353,且讓第一轉動輪351接收主動輪33所傳遞的雙向擺動力,而讓第二轉動輪352輸出第二方向B的動力,再讓第一從動輪組34的第二轉動輪342所輸出的第一方向A動力,對應傳遞一中間輪36而輸出第二方向B動力。之后,再讓輸出端32上所設的動力輸出輪37分別對應接收第二從動輪組35的第二轉動輪352所輸出的第二方向B的動力及中間輪36的第二方向B動力,從而連續(xù)性輸出第一方向A的動力給予輸出端32。
經換向機構3輸出的單向動力傳遞至增速機4,經由增速機4接收單向動力而增加該動力的速率,且由傳動輪41輸出于驅動動力輪5,讓動力輪5的轉軸51帶動飛輪52與第一轉輪53轉動,而讓第一轉輪53對應將動力傳輸給發(fā)電機6的接收端61,以讓發(fā)電機6接收第一轉輪53所傳輸?shù)膭恿Χ鴥δ馨l(fā)電產生電力。另外,不同潮汐會影響海浪大小,尤其是平潮期的波浪平緩,因此,當海浪大時可先將多余的動力集結,而于波浪平緩時輔助發(fā)電,而集結動力由以下結構來實行,在該動力輪5轉軸51上可進一步設有第二轉輪54,該第二轉輪54對應傳動空壓機55,且于空壓機55的接收端設有與第二轉輪54呈相互轉動、分離的離合器551,當轉軸51的轉速在正常設定值范圍內(即為可達順暢儲能發(fā)電的轉速值),該第二轉輪54對應空壓機55接收端為空轉;但當轉軸51的轉速超過正常設定值時(即為可達順暢儲能發(fā)電的轉速值),該第二轉輪54可對應將動力傳遞給空壓機55,以讓空壓機55啟動而儲氣于貯氣槽56,該貯氣槽56連接空氣馬達57,該空氣馬達57出力軸571端對應連結發(fā)電機6的接收端61,且設有離合器(未圖示),以此由空氣馬達57來輔助動力輪5轉動進行儲能發(fā)電。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的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的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海浪發(fā)電裝置,主要包括框架(I)、浮筒(2)、換向機構(3)、增速機(4)、動力輪(5)、發(fā)動機(6),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I)沉浮于水中,內設有組設桿(11)及緩沖組件(12 ); 所述浮筒(2 )兩側分別連結有連結桿(21),所述連結桿(21)對應樞接于框架(I)的組設桿(11)上,兩連結桿(21)上設有對應緩沖組件(12)的抵沖平臺(22); 所述換向機構(3)內設有動力輸入端(31)與輸出端(32),其輸入端(31)連接連桿(30),該連桿(30)與浮筒(2)的連結桿(21)樞接,該換向機構(3)將浮筒(2)所傳遞的雙向擺動力轉換成單向動力而經輸出端(32)傳遞; 所述增速機(4)對應與所述換向機構(3)的輸出端(32)連接,以接收單向動力而增加該動力的速率,該動力通過增速機(4)上的傳動輪(41)輸出; 所述動力輪(5)組裝于轉軸(51)上,以接收傳動輪(41)的動力,該動力輪(5)的轉軸(51)兩端設有飛輪(52),所述轉軸(51) —側端上設有動力傳遞的第一轉輪(53); 所述發(fā)電機(6)設有接收端(61),對應接收第一轉輪(5 3)所傳輸?shù)膭恿Χ鴥δ馨l(fā)電。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海浪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51)上設有第二轉輪(54),該第二轉輪(54)對應傳動連接空壓機(55),所述空壓機(55)連接貯氣槽(56),該空壓機(55)啟動后儲氣于貯氣槽(56),該貯氣槽(56)連接空氣馬達(57),該空氣馬達(57)出力軸(571)對應連結發(fā)電機(6)的接收端(61),該空氣馬達(57)輔助動力輪(5)轉動而儲能發(fā)電。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海浪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壓機(55)上設置有使第二轉輪(54)與空壓機(55)呈相互轉動、分離狀態(tài)的離合器(551)。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海浪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馬達(57)出力軸(571)上設置有使出力軸(571)與所述發(fā)電機(6)的接收端(61)呈相互轉動、分離狀態(tài)的離合器。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海浪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換向機構(3)包括 主動輪(33),接收連桿(30)通過輸入端(31)所傳遞的第一方向A與第二方向B的反復擺動力; 第一從動輪組(34),包括有第一轉動輪(341)及第二轉動輪(342),還包括有設置在第一轉動輪(341)的輪軸處的單向軸承(343);第一轉動輪(341)接收主動輪(33)所傳遞的雙向動力,從所述第二轉動輪(342)輸出第一方向A的動力; 第二從動輪組(35),包括有第一轉動輪(351)及第二轉動輪(352),還包括有設置在第一轉動輪(351)的輪軸處的單向軸承(353);第一轉動輪(351)接收主動輪(33)所傳遞的雙向動力,從所述第二轉動輪(352)輸出第二方向B的動力; 中間輪(36),對應接收第一從動輪組(34)的第二轉動輪(342)所傳遞的第一方向A動力,輸出第二方向B動力; 輸出端(32),設置有一動力輸出輪(37),所述動力輸出輪(37)對應接收第二從動輪組(35)的第二轉動輪(352)所輸出的第二方向B的動力及中間輪(36)所輸出的第二方向B的動力,輸出第一方向A的動力。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海浪發(fā)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組件(12)包含有基座(121),設置在基座(121)上的防撞墊體(122),還包括設置在基座(121)與框架(I)間的避震器(123)。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海浪發(fā)電裝置,其主要利用海水的浮力與海浪的推力來帶動浮筒上下擺動產生驅動力,再經由換向機構將上下擺動的驅動力轉換成單向輸出的動力,續(xù)經由增速機傳遞放大動力,再由輸出端傳遞給動力輪,而動力輪的轉軸兩端設有飛輪,且轉軸上設有動力傳遞的轉輪,以將動力傳輸給發(fā)電機。該海浪發(fā)電裝置運用簡單方便的結構實現(xiàn)對自然資源的轉換,將自然資源所帶來的推動力,轉換成電力,達到生生不息的資源利用,結構簡單,實施成本低。另外,該海浪發(fā)電裝置的轉軸上另設有轉輪對應將附載過多的動力傳輸至空壓機,讓空壓機儲氣來驅動空氣馬達輔助傳動動力輪,以能于海浪平潮期輔助發(fā)電,保證該海浪發(fā)電裝置能進行持續(xù)供電。
文檔編號F03B13/16GK102635487SQ20121014266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10日
發(fā)明者楊輝雄 申請人:楊輝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