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液混合器及其混合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氣液混合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氣液混合器及其混合室。
【背景技術】
[0002]氣體/液體/氣液混合制備是環(huán)保檢測、環(huán)保治理、化工、制藥、冶煉等工業(yè)過程中進行試劑、原料制備過程中常規(guī)流程。混合室是氣液混合器的核心部件,原料在混合室中進行混合。傳統裝置沒有采用自動控制,生產效率低下,對環(huán)境監(jiān)控不力,無法保證生產安全,而且傳動混合室混合不充分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沒有高效的混合接觸面,因此有很大的空間和必要對現有的氣液混合器尤其是混合室的構造進行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傳統的氣液混合器的混合室混合效果不佳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來氣液混合器及其混合室來彌補現有技術中的不足。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混合室,包括殼體和多個反應室,所述殼體的上部敞口設置有用于與駁接臺連接的連接件,所述連接件的外壁與所述殼體的內壁緊密貼合,所述連接件上設置有多個進料管,所述多個進料管上下貫穿所述連接件,所述連接件的下端上固定有懸掛組件,所述多個反應室通過所述懸掛組件懸掛在所述殼體內,所述反應室中設置有多個原料管,每個所述進料管分成多路支管分別與多個所述反應室中的一個原料管對接。
[0005]作為優(yōu)選,所述懸掛組件包括懸掛桿、懸掛臺和數量與所述反應室相同的多個懸掛鉤,所述懸掛桿的兩端分別居中固定在所述連接件的下端和所述懸掛臺的上端,所述多個反應室通過所述多個懸掛鉤與所述懸掛臺固定。
[0006]作為優(yōu)選,所述多個原料管沿周向均布在所述反應室中,每個反應室中的原料管數量與所述進料管的數量相同,每個所述進料管具有的支管數量與所述反應室的數量相同。
[0007]作為優(yōu)選,每個所述反應室中的所有原料管朝向所述反應室的中軸開設有若干個原料釋放孔,所述原料管的側壁上設置有進料口,所述進料口通過軟管與所述進料管的一個支管連接。
[0008]作為優(yōu)選,所述進料管的內壁上端呈倒錐臺形,所述多路支管沿周向均勻設置在位于所述進料管下端的多通接口上。
[0009]作為優(yōu)選,所述連接件上設置有用于與所述駁接臺鎖定的駁接鎖和用于檢測鎖定狀態(tài)的壓力傳感器。
[0010]作為優(yōu)選,所述殼體的下端設置有防腐外殼。
[0011]作為優(yōu)選,所述殼體的外壁上還箍設有用于帶動殼體轉動的旋轉臺。
[0012]一種氣液混合器,包括所述的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的下端連接有采集室。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這種氣液混合器具有獨立的氣液混合室,采用獨立原料管,保證了原料的釋放過程可控;采用獨立的反應室,增加了混合接觸面,以保障充分反應;通過進料管和連接件的配合,使得可根據工藝需要設計不同形式的多反應室的混合室,便于擴展應用。
【附圖說明】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氣液混合器的混合室最優(yōu)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混合室的俯視圖。
[0017]圖3是混合室內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18]圖4是反應室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5是原料管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6是進料管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中1、殼體,2、進料管,21、支管,22、多通接口,3、連接件,41、駁接鎖,42、壓力傳感器,5、旋轉臺,6、懸掛組件,61、懸掛桿,62、懸掛臺,63、懸掛鉤,7、反應室,71、進料口,72、原料釋放孔,73、原料管,8、防腐外殼。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相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權利要求書的精神和內涵范圍內的所有變化、修改和等同物。
[0023]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0024]如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氣液混合器,包括混合室,混合室包括殼體I和設置在殼體I中的6個反應室7,殼體I的上部敞口設置有用于與駁接臺連接的連接件3,連接件3的外壁為圓柱形,并且與殼體I的內壁緊密貼合,連接件3沿周向均勻設置有8個進料管2,8個進料管2上下貫穿連接件3,連接件3的下端上固定有懸掛組件6,懸掛組件6包括懸掛桿61、懸掛臺62和6個懸掛鉤63,懸掛桿61的兩端分別居中固定在連接件3的下端和懸掛臺62的上端,6個反應室7分別通過6個懸掛鉤63與懸掛臺62固定,每個反應室7中設置有8個原料管73,每個進料管2分成6路支管21分別與6個反應室7中的一個原料管73對接;反應室7為圓柱形,8個原料管73沿周向均布在反應室7中,;每個反應室7中的所有原料管73朝向反應室7的中軸開設有若干個原料釋放孔72,使原料在反應室7的中部匯聚混合,原料管73的側壁上設置有進料口 71,進料口 71通過軟管與支管21連接;進料管2的內壁上端呈倒錐臺形,方便與原料倉的出料口連接,6路支管21沿周向均勻設置在位于進料管2下端的多通接口 22上。
[0025]連接件3上設置有用于與駁接臺鎖定的駁接鎖41和用于檢測鎖定狀態(tài)的壓力傳感器42,殼體I的下端通過密封機構連接有采集室,密封機構中灌有密封液,因此在殼體I的末端具有防腐外殼8,防止被密封液腐蝕;殼體I的外壁上還箍設有用于帶動殼體I轉動的旋轉臺5。
[0026]這種氣液混合器具有獨立的混合室,采用獨立原料管73,保證了原料的釋放過程可控;采用獨立的反應室7,增加了混合接觸面,以保障充分反應;通過進料管2和連接件3的配合,使得可根據工藝需要設計不同形式的多反應室7的混合室,便于擴展應用。
[0027]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所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0028]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混合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和多個反應室,所述殼體的上部敞口設置有用于與駁接臺連接的連接件,所述連接件的外壁與所述殼體的內壁緊密貼合,所述連接件上設置有多個進料管,所述多個進料管上下貫穿所述連接件,所述連接件的下端上固定有懸掛組件,所述多個反應室通過所述懸掛組件懸掛在所述殼體內,所述反應室中設置有多個原料管,每個所述進料管分成多路支管分別與多個所述反應室中的一個原料管對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掛組件包括懸掛桿、懸掛臺和數量與所述反應室相同的多個懸掛鉤,所述懸掛桿的兩端分別居中固定在所述連接件的下端和所述懸掛臺的上端,所述多個反應室通過所述多個懸掛鉤與所述懸掛臺固定。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室為圓柱形,所述多個原料管沿周向均布在所述反應室中,每個反應室中的原料管數量與所述進料管的數量相同,每個所述進料管具有的支管數量與所述反應室的數量相同。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室,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反應室中的所有原料管朝向所述反應室的中軸開設有若干個原料釋放孔,所述原料管的側壁上設置有進料口,所述進料口通過軟管與所述進料管的一個支管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管的內壁上端呈倒錐臺形,所述多路支管沿周向均勻設置在位于所述進料管下端的多通接口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上設置有用于與所述駁接臺鎖定的駁接鎖和用于檢測鎖定狀態(tài)的壓力傳感器。
7.如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混合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的下端設置有防腐外殼。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的外壁上還箍設有用于帶動殼體轉動的旋轉臺。
9.一種氣液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的下端連接有采集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混合室,所述殼體的上部敞口設置有用于與駁接臺連接的連接件,所述連接件的外壁與所述殼體的內壁緊密貼合,所述連接件上設置有多個進料管,所述多個進料管上下貫穿所述連接件,所述連接件的下端上固定有懸掛組件,所述多個反應室通過所述懸掛組件懸掛在所述殼體內,所述反應室中設置有多個原料管,每個所述進料管分成多路支管分別與多個所述反應室中的一個原料管對接,這種氣液混合器具有獨立的氣液混合室,采用獨立原料管,保證了原料的釋放過程可控;采用獨立的反應室,增加了混合接觸面,以保障充分反應;通過進料管和連接件的配合,使得可根據工藝需要設計不同形式的多反應室的混合室,便于擴展應用。
【IPC分類】B01F9-10, B01J10-00, B01J19-28, B01F3-04
【公開號】CN204429255
【申請?zhí)枴緾N201520097166
【發(fā)明人】李星毅, 徐虹
【申請人】邦達誠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瑞邦晟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7月1日
【申請日】2015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