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淤泥處理設備,具體為一種原位淤泥固化攪拌機。
背景技術:
我國的水利和水環(huán)境質粒工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疏浚淤泥,疏浚淤泥處理處置問題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難以回避且需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物理處置、化學處理和固化處理等技術中,固化穩(wěn)定化技術因其成本較低、效率較高、污染和再生新型土工材料減少等優(yōu)點,逐漸成為快速處理淤泥的主流技術。在對淤泥進行固化處理施工中,通常需要相應的配套機械的輔助,如原位淤泥固化攪拌機進行攪拌施工,而現(xiàn)有的原位淤泥固化攪拌機械多為鉆機,難以實現(xiàn)淤泥表層的固化攪拌作業(yè),同時,攪拌器為單一方向的螺旋葉片,攪拌效率低,存在固化劑與淤泥攪拌不充分、攪拌效果差的缺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了一種處理成本低、操作便捷、攪拌效率高的原位淤泥固化攪拌機。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一種原位淤泥固化攪拌機,其特點是,包括行走機構和攪拌機構,行走機構包括車架和安裝在車架上的行走輪,所述攪拌機構包括攪拌器、攪拌支架、升降裝置和驅動電機,攪拌器安裝在攪拌支架上,攪拌支架通過升降裝置安裝在車架上,攪拌器包括開口向下的攪拌罩,攪拌罩下方設有兩組攪拌刀組件,每組攪拌刀組件均包括攪拌軸和固定在攪拌軸上的攪拌葉輪,兩組攪拌刀組件的攪拌葉輪錯位設置且旋向相反,所述攪拌軸的一端通過軸承安裝在攪拌支架上,攪拌軸的另一端通過傳動裝置與驅動電機連接,驅動電機與攪拌支架固接。
進一步地,所述的升降裝置為液壓油缸,液壓油缸的缸筒固定在車架上,液壓油缸的活塞桿的伸縮端與攪拌支架相接。
進一步地,所述的攪拌葉輪通過輪轂固定在攪拌軸上,輪轂上周向均勻設置有至少兩片攪拌刀片,每片攪拌刀片均通過刀片支架與輪轂相接,攪拌刀片固定在刀片支架的端部。
進一步地,所述的攪拌刀片的前后兩面上均設有沿攪拌刀片長度方向設置的加強肋。
進一步地,所述的攪拌葉輪的攪拌深度為25-40cm。
進一步地,所述的攪拌罩上設有固化劑噴灑裝置,固化劑噴灑裝置連接有固化劑存儲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的固化劑噴灑裝置為高壓噴嘴,高壓噴嘴通過輸送管道與固化劑存儲裝置相接,輸送管道上設有加壓泵。
進一步地,所述的傳動裝置包括傳動皮帶、減速器、設在驅動電機的動力輸出軸上的電機傳動輪和設在攪拌罩外的攪拌軸上的攪拌軸傳動輪,減速器固定在攪拌支架上,減速器包括動力輸入輪和動力輸出輪,電機傳動輪與減速器的動力輸入輪之間、減速器的動力輸出輪與攪拌軸傳動輪之間分別通過傳動皮帶相接。
進一步地,所述的攪拌軸的轉速為100-200 rpm。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將行走機構和攪拌機構相結合,實現(xiàn)了邊行走邊進行淤泥固化的效果,而且,設置旋向相反的兩組攪拌系統(tǒng),有利于提高攪拌效果,另外,通過升降裝置對攪拌罩及攪拌罩內的攪拌刀組件的高度進行調節(jié),可以滿足不同攪拌深度的需要。通過在攪拌罩上設置固化劑噴灑裝置,使固化劑噴灑得更加均勻,保證了固化劑與淤泥之間均勻地發(fā)生化學、物理反應,達到設計的質量要求。由于在固化淤泥攪拌過程中,攪拌刀片受到的淤泥阻力很大,設置的加強肋有利于加強攪拌刀片的剛度,避免刀片受損。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攪拌效果好,可以大大地提供生產效率和工程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圖1中A-A截面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僅限于此。
參照圖1-2,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原位淤泥固化攪拌機,包括行走機構和攪拌機構,行走機構包括車架1和安裝在車架1上的行走輪11,所述攪拌機構包括攪拌器、攪拌支架16、升降裝置和驅動電機6,攪拌器安裝在攪拌支架16上,攪拌支架16通過升降裝置安裝在車架1上,攪拌器包括開口向下的攪拌罩2,攪拌罩2下方設有兩組攪拌刀組件,每組攪拌刀組件均包括攪拌軸9和固定在攪拌軸9上的攪拌葉輪3,兩組攪拌刀組件的攪拌葉輪3錯位設置且旋向相反,所述攪拌軸9的一端通過軸承安裝在攪拌支架16上,攪拌軸9的另一端通過傳動裝置與驅動電機6連接,驅動電機6與攪拌支架16固接。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行走機構的行走輪11包括主動輪和從動輪,主動輪的輪軸通過變速箱連接有3千瓦的電機,該電機驅動主動輪行走并帶動整個攪拌機的行走。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傳動裝置包括傳動皮帶、減速器5、設在驅動電機6的動力輸出軸上的電機傳動輪7和設在攪拌罩2外的攪拌軸9上的攪拌軸傳動輪8,減速器5固定在攪拌支架16上,減速器5包括動力輸入輪和動力輸出輪,電機傳動輪7與減速器5的動力輸入輪之間、減速器5的動力輸出輪與攪拌軸傳動輪8之間分別通過傳動皮帶相接。
所述的升降裝置為液壓油缸,液壓油缸的缸筒12固定在車架1上,液壓油缸的活塞桿13的伸縮端與攪拌支架16相接。
所述的攪拌葉輪3通過輪轂10固定在攪拌軸9上,輪轂10上周向均勻設置有至少兩片攪拌刀片14,每片攪拌刀片14均通過刀片支架15與輪轂10相接,攪拌刀片14固定在刀片支架15的端部。
所述的攪拌刀片14的前后兩面上均設有沿攪拌刀片14長度方向設置的加強肋。
所述的攪拌葉輪3的攪拌深度為25-40cm。
所述的攪拌罩2上設有固化劑噴灑裝置4,固化劑噴灑裝置4連接有固化劑存儲裝置。
所述的固化劑噴灑裝置4為高壓噴嘴,高壓噴嘴通過輸送管道與固化劑存儲裝置相接,輸送管道上設有加壓泵。
所述的攪拌軸9的轉速為100-200 rpm。
本實用新型攪拌機的行走方向與攪拌葉輪3的旋轉方向平行,使用時,通過行走機構帶動本實用新型攪拌機整體的行走,在行走的同時通過攪拌機構和固化劑噴灑裝置4實現(xiàn)對攪拌機下方的淤泥進行固化處理,還可以根據(jù)實際生產需要通過升降裝置對攪拌刀組件的高度進行調節(jié),從而實現(xiàn)對攪拌深度的調節(jié)。本實用新型操作簡便,攪拌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