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處理裝置及水處理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水處理裝置及水處理系統(tǒng),包括多組水處理室,多組水處理室從左到右依次排列,每組水處理室的左右兩側壁內側均設置有電極板,每組水處理室中兩個電極板之間均設置有兩個過濾膜,每組水處理室中兩個過濾膜之間、相鄰的過濾膜與電極板之間均設置有隔板,每組水處理室中相鄰的電極板和過濾膜以及位于電極板和過濾膜之間的隔板組成濃水室,兩個過濾膜與位于兩個過濾膜之間的隔板組成淡水室。水處理系統(tǒng),包括第一級水處理裝置、水淡化系統(tǒng)和水濃縮系統(tǒng)。本實用新型具有耐高溫、耐酸堿和耐有機溶劑等優(yōu)點,且價格低廉,大大降低了水處理的成本。
【專利說明】
一種水處理裝置及水處理系統(tǒng)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水處理裝置及水處理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的水處理裝置主要采用反滲透、電滲析和電吸附的方式等實現(xiàn)水和鹽的分離。其中,反滲透和電滲析的處理方式都不具有耐高溫和耐酸堿腐蝕的作用,并且對游離氯的濃度有限制。而電吸附只有在鹽濃度很低時才能滿足電吸附設備的進水要求,且電導率最高不能超過5000us/cm。在反滲透、電滲析和電吸附這三種處理方式中,能進行除鹽并可以把濃水濃縮的只有電滲析設備。隨著環(huán)保意識的加強,工廠廢水的排放要求也逐漸嚴格。很多石油化工企業(yè)排放的廢水中含鹽較高,電吸附設備無法使用,而電滲析的離子交換膜對石油化工企業(yè)排放的高酸堿、高有機物和高溫度的廢水無法使用。于是,國內外都在研究開發(fā)耐高溫、耐酸堿且耐有機物溶劑的離子交換膜。
[0003]目前國內用低端的離子交換膜組成的電滲析,在凈水除鹽和軟化硬水領域的應用已經很普遍。但是,在石油化工類企業(yè)的溫度高、酸堿鹽濃度高以及有機溶劑濃度高的污水的處理中的應用幾乎是零。原因在于耐高溫、耐酸堿,且耐有機物的高端離子交換膜生產成本很高,使高端的離子交換膜價格非常昂貴,而未獲得普遍應用。因此,在不使用價格昂貴的高端離子交換膜,就能在石化企業(yè)的高溫,高有機物含量,含酸堿鹽的水中進行除酸堿鹽的設備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處理裝置及水處理系統(tǒng),能夠實現(xiàn)水鹽的分離,且造價低適于工業(yè)應用。
[0005]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水處理裝置,包括多組水處理室,多組水處理室從左到右依次排列,每組水處理室的左右兩側壁內側均設置有電極板,每組水處理室中兩個電極板之間均設置有兩個用于透過離子的過濾膜,每組水處理室中兩個過濾膜之間、相鄰的過濾膜與電極板之間均設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左右兩側面設置有通孔,電極板、過濾膜和隔板通過夾緊裝置固定,每組水處理室中相鄰的電極板和過濾膜以及位于電極板和過濾膜之間的隔板組成濃水室,兩個過濾膜與位于兩個過濾膜之間的隔板組成淡水室,濃水室的一端設置有原水入口,濃水室的另一端設置有濃水出口,淡水室的一端設置有原水入口,淡水室的另一端設置有淡水出口。
[0006]本實用新型還設置有交流電調整裝置。
[0007]所述的交流電調整裝置為用于產生單向脈動直流電的交流電調整電路。
[0008]所述的交流電調整裝置包括直流電源和多個防止直流電源短路的電容,所述直流電源的正極連接最左側水處理室左側的電極板,直流電源的負極連接最右側水處理室右側的電極板,直流電源大于等于交流電源的最大值,電容設置在交流電源與電極板之間。
[0009]所述的濃水室中設置有活性碳或能導電的分子篩。
[0010]—種水處理系統(tǒng),包括第一級水處理裝置、水淡化系統(tǒng)和水濃縮系統(tǒng),所述水淡化系統(tǒng)包括N個水處理裝置,所述水濃縮系統(tǒng)包括M個水處理裝置,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連接原水源,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連接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連接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連接水淡化系統(tǒng)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連接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或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連接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三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連接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或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以此類推,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N-1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連接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N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N-1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連接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N-2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或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N-1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水淡化系統(tǒng)第N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連接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N-1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或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N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連接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或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連接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連接水濃縮的系統(tǒng)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或水濃縮的系統(tǒng)的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連接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三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以此類推,水濃縮系統(tǒng)第M-1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連接水濃縮系統(tǒng)第M-2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或水濃縮系統(tǒng)第M-1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水濃縮系統(tǒng)第M-1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連接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M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水濃縮系統(tǒng)第M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連接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M-1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或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M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所述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結構與水淡化系統(tǒng)和水濃縮系統(tǒng)中水處理裝置結構相同,所述水處理裝置包括多組水處理室,多組水處理室從左到右依次排列,每組水處理室的左右兩側壁內側均設置有電極板,每組水處理室中兩個電極板之間均設置有兩個用于透過離子的過濾膜,每組水處理室中兩個過濾膜之間、相鄰的過濾膜與電極板之間均設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左右兩側面設置有通孔,電極板、過濾膜和隔板通過夾緊裝置固定,每組水處理室中相鄰的電極板和過濾膜以及位于電極板和過濾膜之間的隔板組成濃水室,兩個過濾膜與位于兩個過濾膜之間的隔板組成淡水室,濃水室的一端設置有原水入口,濃水室的另一端設置有濃水出口,淡水室的一端設置有原水入口,淡水室的另一端設置有淡水出口。
[0011]所述的水處理裝置中的濃水室中設置有活性碳或能導電的分子篩。
[0012]所述的水處理裝置還設置有交流電調整裝置。
[0013]所述的交流電調整裝置為用于產生單向脈動直流電的交流電調整電路。
[0014]所述的交流電調整裝置包括直流電源和多個防止直流電源短路的電容,所述直流電源的正極連接最左側水處理室左側的電極板,直流電源的負極連接最右側水處理室右側的電極板,直流電源大于等于交流電源的最大值,電容設置在交流電源與電極板之間。
[0015]本實用新型是利用交流電產生的周期性變化的電場,使原水中正負離子不斷的交替的被吸附和脫離電極板,在濃水室和淡水室形成濃水和淡水隨水流流出來,從而實現(xiàn)水鹽的分離,本實用新型具有耐高溫、耐酸堿和耐有機溶劑等優(yōu)點,且價格低廉,大大降低了水處理的成本。
[0016]本實用新型中還設置有交流電調整裝置,能有效避免交流電電場方向改變時,淡水室短暫形成濃水的情況。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僅采用交流電源連接電極板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采用交流電調整電路作為交流電調整裝置的水處理裝置的結構框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采用直流電源作為交流電調整裝置的水處理裝置的結示意圖;
[0020]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每個水處理室的爆拆圖;
[0021]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水處理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水處理裝置,包括多組水處理室,多組水處理室從左到右依次排列,每組水處理室的左右兩側壁內側均設置有電極板I,每組水處理室中兩個電極板I之間均設置有兩個用于透過離子的過濾膜2,每組水處理室中兩個過濾膜2之間、相鄰的過濾膜2與電極板I之間均設置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左右兩側面設置有通孔17,電極板1、過濾膜2和隔板13通過夾緊裝置固定,每組水處理室中相鄰的電極板I和過濾膜2以及位于電極板I和過濾膜2之間的隔板13組成濃水室3,兩個過濾膜2與位于兩個過濾膜2之間的隔板13組成淡水室4,濃水室3的一端設置有原水入口 5,濃水室3的另一端設置有濃水出口6,淡水室4的一端設置有原水入口5,淡水室4的另一端設置有淡水出口
7。隔板13上通孔17是形成濃水室3或淡水室4的具體位置。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過濾膜2包括任何起過濾作用的膜狀或者薄層狀物品。例如,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各種有機的、無機的、有機無機雜化的超濾膜、納濾膜、微濾膜、微孔濾膜、反滲透膜等,還包括能起過濾作用的水泥薄層、陶器薄層、木質薄層等。
[0023]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水處理裝置還設置有交流電調整裝置。
[0024]所述的交流電調整裝置為用于產生單向脈動直流電的交流電調整電路12,交流電調整電路12為現(xiàn)有技術,如全波整流電路,此處不再贅述。
[0025]交流電調整裝置也可為直流電源和多個防止直流電源短路的電容18,所述直流電源的正極10連接最左側水處理室左側的石墨電極板1-1,直流電源的負極11連接最右側水處理室右側的石墨電極板1-2,且直流電源大于等于交流電源的最大值;電容18設置在交流電源與石墨電極板I之間。
[0026]水處理裝置中的濃水室3中設置有活性碳或能導電的分子篩。
[0027]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水處理系統(tǒng),包括第一級水處理裝置、水淡化系統(tǒng)和水濃縮系統(tǒng),所述水淡化系統(tǒng)包括N個水處理裝置,所述水濃縮系統(tǒng)包括M個水處理裝置,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5連接原水源14,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 7連接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5,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6連接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5;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 7連接水淡化系統(tǒng)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5,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 6連接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5或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5;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 7連接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三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5,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 6連接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5或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5,以此類推,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N-1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 7連接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N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5,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N-1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 6連接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N-2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5或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N-1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5,水淡化系統(tǒng)第N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 6連接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N-1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5或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N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5;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 7連接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5或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5,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 6連接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5;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 7連接水濃縮的系統(tǒng)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5或水濃縮的系統(tǒng)的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5,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6連接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三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5,以此類推,水濃縮系統(tǒng)第M-1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 7連接水濃縮系統(tǒng)第M-2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5或水濃縮系統(tǒng)第M-1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5,水濃縮系統(tǒng)第M-1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 6連接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M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5,水濃縮系統(tǒng)第M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 7連接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M-1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5或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M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5;所述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結構與水淡化系統(tǒng)和水濃縮系統(tǒng)中水處理裝置結構相同,所述水處理裝置包括多組水處理室,多組水處理室從左到右依次排列,每組水處理室的左右兩側壁內側均設置有電極板I,每組水處理室中兩個電極板I之間均設置有兩個用于透過離子的過濾膜2,每組水處理室中兩個過濾膜2之間、相鄰的過濾膜2與電極板I之間均設置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左右兩側面設置有通孔17,電極板1、過濾膜2和隔板13通過夾緊裝置固定,每組水處理室中相鄰的電極板I和過濾膜2以及位于電極板I和過濾膜2之間的隔板13組成濃水室3,兩個過濾膜2與位于兩個過濾膜2之間的隔板13組成淡水室4,濃水室3的一端設置有原水入口 5,濃水室3的另一端設置有濃水出口6,淡水室4的一端設置有原水入口5,淡水室4的另一端設置有淡水出口I。
[0028]所述水淡化系統(tǒng)的每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5前和所述水濃縮系統(tǒng)的每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5前均設置有用于緩存原水的緩沖罐15和用于抽取原水的抽水栗16。
[0029]為了避免交流電電場方向改變時,淡水室4短暫形成濃水的情況出現(xiàn),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水處理系統(tǒng)中的水處理裝置還設置有交流電調整裝置。
[0030]所述的交流電調整裝置可為用于產生單向脈動直流電的交流電調整電路12,交流電調整電路12為現(xiàn)有技術,如全波整流電路,此處不再贅述。
[0031]交流電調整裝置也可為直流電源和多個防止直流電源短路的電容18,所述直流電源的正極10連接最左側水處理室左側的石墨電極板1-1,直流電源的負極11連接最右側水處理室右側的石墨電極板1-2,且直流電源大于等于交流電源的最大值;電容18設置在交流電源與石墨電極板I之間。
[0032]水處理裝置的多組水處理室,從左到右依次為第一水處理室、第二水處理室、第三級水處理室…第X級水處理室,奇數(shù)級水處理室完全相同,偶數(shù)級水處理室完全相同。奇數(shù)級水處理室的左側石墨電極板I連接交流電的火線8,奇數(shù)級水處理室的右側石墨電極板I連接交流電的零線9,偶數(shù)級水處理室的左側石墨電極板I連接交流電的零線9,偶數(shù)級水處理室的右側石墨電極板I連接交流電的火線8。除此之外,奇數(shù)級水處理室和偶數(shù)級水處理室結構完全相同。在下文中為了敘述方便,將奇數(shù)級水處理室簡稱為a區(qū),將偶數(shù)級水處理室簡稱為b區(qū)。
[0033]本實用新型僅采用交流電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4]如圖1所示,用栗將待處理的原水分別從多個原水入口5送入水處理裝置內,當原水開始從淡水出口 7和濃水出口 6開始排出時,加交流電。當交流電為正半周期的前半段時,在水處理裝置的交流電電場強度隨著交流電逐漸增強而增強,直至交流電達到其最大值為止。在此時間段,由于電場逐漸增強,正負離子向石墨電極板I移動并聚集在石墨電極板I上,在淡水室4形成淡水,淡水從淡水出口 7排出。當交流電為正半周期的后半段時,水處理裝置的交流電電場強度隨著交流電電場的逐漸減弱而漸漸減弱,聚集在石墨電極板I上的正負離子,隨著電場強度逐漸減弱而逐漸脫離電極板I,回到濃水室3形成濃水,濃水從濃水出口6排出。當交流電為負半周期時,除了電場方向與交流電為正半周期時不同外,工作原理與交流電為正半周期時相同。
[0035]當所述的交流電調整裝置為交流電調整電路12時,本地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6]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在交流電源和石墨電極板I之間設置有交流電調整電路12,使得交流電的正弦波成為只有正半周期的波形。用栗將待處理的原水分別從多個原水入口5送入水處理裝置內,當原水開始從淡水出口 7和濃水出口6開始排出時,加交流電,形成交流電電場。當交流電為正半周期的前半段時,在水處理裝置的a區(qū)電場強度隨著交流電逐漸增強而增強,直至交流電達到其最大值為止。在此時間段,由于a區(qū)電場逐漸增強,正負離子向石墨電極板I移動并聚集在石墨電極板I上,在淡水室4形成淡水,淡水從淡水出口 4排出。同時在此段時間,水處理裝置的b區(qū)電場方向與a區(qū)電場方向相反,其交流電電場也隨著交流電電場強度地增強而逐漸增強,正負離子向石墨電極板I移動并聚集在石墨電極板I上,在淡水室4形成淡水,淡水從淡水出口 4排出。當交流電為正半周期的后半段時,在水處理裝置的a區(qū)的電場隨著交流電電場地減弱而逐漸減弱,聚集在石墨電極板I上的正負離子,隨著電場強度逐漸減弱而逐漸脫離電極板I,回到濃水室3中形成濃水,濃水從濃水出口6排出。同時,在此段時間,在水處理裝置的b區(qū)的電場也隨著交流電電場的減弱而逐漸減弱,聚集在石墨電極板I上的正負離子,隨著電場強度逐漸減弱而逐漸漸脫離電極板I,回到濃水室3中形成濃水,濃水從濃水出口 6排出。
[0037]采用直流電源作為交流電調整裝置的水處理裝置時,本地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8]如圖3所示,直流電源的正極10連接最左側水處理室左側的電極板1-1,直流電源的負極11連接最右側水處理室右側的電極板1-2,設定直流電的電壓與交流電的最高峰值電壓相等。用栗將待處理的原水分別從多個原水入口5送入水處理裝置內,當原水開始從淡水出口 7和濃水出口 6開始排出時,加直流電,形成直流電電場,然后再加交流電。當交流電為正半周期的前半段時,在水處理裝置的a區(qū)交流電電場方向與直流電電場方向相同,并且電場強度隨著交流電逐漸增強而增強,直至交流電達到其最大值為止。在此時間段,由于a區(qū)電場逐漸增強,更多的正負離子向石墨電極板I移動并聚集在石墨電極板I上,在淡水室4形成淡水,淡水從淡水出口7排出。同時在此段時間,水處理裝置b區(qū)交流電電場方向與直流電電場的方向相反,隨著交流電電場強度逐漸從零增至峰值,交流電和直流電形成的電場的電場強度逐漸減弱,直到交流電的電壓從零升到峰值時,b電場區(qū)的電場強度為零。此時,聚集在石墨電極板I上的正負離子會隨著電場強度的逐漸減弱而脫離石墨電極板I回到濃水室3中形成濃水,濃水從濃水出口6排出。當交流電為正半周期的后半段時,由于交流電電壓依然為正值,并且交流的電場方向與直流的電場方向都沒有變化,在水處理裝置的a區(qū)的電場隨著交流電電場的逐漸減弱而漸漸減弱,聚集在石墨電極板I上的正負離子,隨著電場強度逐漸減弱而逐漸脫離電極板I,回到濃水室3中形成濃水,濃水從濃水出口6排出。同時,在此段時間,水處理裝置的b區(qū)隨著交流電電場逐漸減弱,交流電電場對直流電電場的影響逐漸減弱,即b區(qū)電場的電場強度就逐漸增強,正負離子也就逐漸被聚集到電極板I上,在淡水室4形成淡水,淡水從淡水出口 7排出。當交流電為負半周期的前半段時,在水處理裝置的a區(qū),由于交流電電場方向改變,使得交流電電場的方向與直流電電場的方向相反,隨著交流電電場的強度逐漸增強,a區(qū)的電場強度逐漸減弱,聚集在石墨電極板I上的正負離子繼續(xù)脫離石墨電極板I回到濃水室3中形成濃水,濃水從濃水出口 6排出。同時在此段時間,在水處理裝置的b區(qū),由于交流方向的改變,使交流電電場的方向與直流電電場的方向相同,b區(qū)的電場強度隨著交流電電場強度地增強而增強,原水中的正負離子繼續(xù)向石墨電極板I移動,并聚集在電極板I上,直到交流電電場達到最大值,在淡水室4形成淡水,淡水從淡水出口7排出。當交流電為負半周期的后半段時,在水處理裝置的a區(qū),隨著交流電電場的強度逐漸減弱,交流電電場對直流電電場影響也就逐漸減弱,a區(qū)的電場強度逐漸增強,正負離子逐漸聚集在電極板I上,在淡水室4形成淡水,淡水從淡水出口 7排出。同時在此段時間,在水處理裝置的b區(qū)的電場強度隨著交流電電場強度逐漸減弱而漸漸減弱,聚集在石墨電極板I上的正負離子逐漸脫離電極板I,回到濃水室3中形成濃水,濃水從濃水出口 6排出。
[0039]在水處理系統(tǒng)中,水淡化系統(tǒng)經過的級數(shù)越多,淡水中的鹽含量越低,水濃縮系統(tǒng)經過的級數(shù)越多,濃水中的鹽含量越高。級數(shù)的多少根據(jù)實際需求進行設置。水淡化系統(tǒng)是把每一級的淡水送到下一級繼續(xù)淡化,濃水則送至上一級原水入口 5的前端的緩沖罐15內或者本級原水入口5的前端的緩沖罐15內。水濃縮系統(tǒng)是把每一級的濃水送至下一級繼續(xù)濃縮,淡水則送至上一級原水入口 5的前端的緩沖罐15內或者本級原水入口 5的前端的緩沖罐15內。
[0040]在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室3中加入能導電、比表面積大、微孔多的物質,如活性碳或能導電的分子篩,在電極板I的作用下帶電,用來延伸電極板I吸附離子的能力,可以使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水處理裝置及水處理系統(tǒng)能處理濃度較高的酸堿鹽水溶液。在處理濃度較高的酸堿鹽水溶液時,在水濃縮系統(tǒng)中,把濃水室3中帶正離子多的水溶液,大部分直接送至下一級吸附正離子的濃水室3,少部分送至緩沖罐15內。把濃水室3中帶負離子多的水溶液,大部分送至下一級吸附負離子的濃水室3中,少部分送至緩沖罐15后,送入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室4,這樣可以節(jié)約水處理的電能耗。
[0041]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同時采用直流電與單向脈動直流電,產生吸附離子的電場。
[0042]當本實用新型中過濾膜2由導電材料制作的時候,過濾膜同時具有電極板I和過濾膜2的作用,每個水處理室從左到右依次設置有過濾膜2、隔板13和過濾膜2。
[0043]本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形狀、材料、結構以及組合方式、電源與電極板連接方式、水處理裝置的使用方法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組水處理室,多組水處理室從左到右依次排列,每組水處理室的左右兩側壁內側均設置有電極板,每組水處理室中兩個電極板之間均設置有兩個用于透過離子的過濾膜,每組水處理室中兩個過濾膜之間、相鄰的過濾膜與電極板之間均設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左右兩側面設置有通孔,電極板、過濾膜和隔板通過夾緊裝置固定,每組水處理室中相鄰的電極板和過濾膜以及位于電極板和過濾膜之間的隔板組成濃水室,兩個過濾膜與位于兩個過濾膜之間的隔板組成淡水室,濃水室的一端設置有原水入口,濃水室的另一端設置有濃水出口,淡水室的一端設置有原水入口,淡水室的另一端設置有淡水出口。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交流電調整裝置。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流電調整裝置為用于產生單向脈動直流電的交流電調整電路。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流電調整裝置包括直流電源和多個防止直流電源短路的電容,所述直流電源的正極連接最左側水處理室左側的電極板,直流電源的負極連接最右側水處理室右側的電極板,直流電源大于等于交流電源的最大值,電容設置在交流電源與電極板之間。5.根據(jù)權利要求1、2、3或4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濃水室中設置有活性碳或能導電的分子篩。6.—種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級水處理裝置、水淡化系統(tǒng)和水濃縮系統(tǒng),所述水淡化系統(tǒng)包括N個水處理裝置,所述水濃縮系統(tǒng)包括M個水處理裝置,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連接原水源,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連接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連接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連接水淡化系統(tǒng)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連接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或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連接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三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連接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或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以此類推,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N-1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連接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N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N-1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連接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N-2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或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N-1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水淡化系統(tǒng)第N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連接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N -1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或水淡化系統(tǒng)的第N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連接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或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連接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連接水濃縮的系統(tǒng)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或水濃縮的系統(tǒng)的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二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連接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三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以此類推,水濃縮系統(tǒng)第M-1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連接水濃縮系統(tǒng)第M-2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或水濃縮系統(tǒng)第Μ-? 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水濃縮系統(tǒng)第M-1級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出口連接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M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水濃縮系統(tǒng)第M級水處理裝置的淡水出口連接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M-1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或水濃縮系統(tǒng)的第M級水處理裝置的原水入口 ;所述第一級水處理裝置的結構與水淡化系統(tǒng)和水濃縮系統(tǒng)中水處理裝置結構相同,所述水處理裝置包括多組水處理室,多組水處理室從左到右依次排列,每組水處理室的左右兩側壁內側均設置有電極板,每組水處理室中兩個電極板之間均設置有兩個用于透過離子的過濾膜,每組水處理室中兩個過濾膜之間、相鄰的過濾膜與電極板之間均設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左右兩側面設置有通孔,電極板、過濾膜和隔板通過夾緊裝置固定,每組水處理室中相鄰的電極板和過濾膜以及位于電極板和過濾膜之間的隔板組成濃水室,兩個過濾膜與位于兩個過濾膜之間的隔板組成淡水室,濃水室的一端設置有原水入口,濃水室的另一端設置有濃水出口,淡水室的一端設置有原水入口,淡水室的另一端設置有淡水出口。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處理裝置還設置有交流電調整裝置。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流電調整裝置為用于產生單向脈動直流電的交流電調整電路。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流電調整裝置包括直流電源和多個防止直流電源短路的電容,所述直流電源的正極連接最左側水處理室左側的電極板,直流電源的負極連接最右側水處理室右側的電極板,直流電源大于等于交流電源的最大值,電容設置在交流電源與電極板之間。10.根據(jù)權利要求6、7、8或9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水處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水處理裝置的濃水室中設置有活性碳或能導電的分子篩。
【文檔編號】C02F9/12GK205501026SQ201620057014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1日
【發(fā)明人】于加全, 范福霞
【申請人】于加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