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處理污水的裝置。
背景技術:
分散型污水種類繁多,分布范圍和水質水量均具有不確定性。由于各污染源產生原因和產地不一致,分散型污水形成了一個無序的污染體系。很多地區(qū)不但沒有建設完善的排水系統(tǒng),而且沒有一套標準完善的給水排水系統(tǒng)。但該類污水的BOD與COD的比值在0.3~0.7之間,具有較好的可生化性,可采用各類生化的方法進行處理??傊?,分散型生活污水不能進行分離收集,處理混合程度較高,成分變化較為復雜,此類污水的處理具有較大難度。
在化石燃料日趨減少的情況下,太陽能已成為人類使用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不斷得到發(fā)展。太陽能屬可再生綠色資源,是“取之不盡”的能源,21世紀迫切需要充分利用綠色環(huán)保的太陽能。
生物轉盤是生物膜法污水生物處理技術的一種,隨著生物轉盤盤片的運轉,盤片表面逐漸形成由細菌和菌類的微生物、原生動物一類的微型動物構成的膜狀生物性污泥-生物膜。
當圓盤浸沒于污水中時,污水中的有機物被附著于盤片上的生物膜所吸附。當盤片轉離至水面以上,空氣中的氧氣被水膜吸收進入生物膜內部用以吸附分解有機物。盤片每轉動一圈,即進行一次吸附-吸氧-氧化分解過程。圓盤不斷轉動,污水得到凈化,同時盤片上的生物膜不斷生長、增厚。當生物膜老化后經盤片旋轉產生的剪切力脫落而更新。
藻類生物轉盤,是利用藻細胞表面和載體材料表面的范德華力和離子型氫鍵的作用將藻類固定于載體上。藻類生物膜具有很強的代謝能力,他能夠利用藻類的光合作用及藻類細胞的特點在其生長過程中吸收水體中的氮磷等營養(yǎng)物質,從而達到脫氮除磷的目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決現(xiàn)有分散型污水種類繁多,分布范圍和水質水量均具有不確定性,不能進行分離收集,處理難度大,處理后的水質不達標的問題,而提供一種一體化藻菌生物轉盤處理分散型污水的裝置。
一種一體化藻菌生物轉盤處理分散型污水的裝置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控制器、蓄電池、第一電機、第二電機、第二隔板、第一驅動軸、第二驅動軸、第一隔板、豎流沉淀池、第一接觸氧化池、第二接觸氧化池、豎流中沉池和豎流二沉池;
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板通過太陽能控制器與蓄電池相連接,蓄電池通過導線分別與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相連接;第一電機與第二驅動軸連接,第二電機與第一驅動軸連接;第一驅動軸設置于第一接觸氧化池上方,第二驅動軸設置于第二接觸氧化池上方;
所述的豎流沉淀池、第一接觸氧化池、豎流中沉池、第二接觸氧化池和豎流二沉池從左至右依次設置且相連通,豎流沉淀池左端設有污水進水口,豎流沉淀池右端設有豎流沉淀池出水口,第一接觸氧化池右端設有第一接觸氧化池出水口,豎流中沉池右端設有豎流中沉池出水口,第二接觸氧化池右端設置有第二生物轉盤出水口,豎流二沉池右端設置有清水出水口;
所述的第一隔板設置于第一接觸氧化池內部且垂直于第一驅動軸,第一生物轉盤和第二生物轉盤組成單軸兩級生物轉盤,第一生物轉盤和第二生物轉盤設置于第一驅動軸上,且第一生物轉盤和第二生物轉盤設置于第一隔板的兩側;
所述的第二隔板設置于第二接觸氧化池內部且垂直于第二驅動軸,第三生物轉盤和第四生物轉盤組成單軸兩級生物轉盤,第三生物轉盤和第四生物轉盤設置于第二隔板上,且第三生物轉盤和第四生物轉盤設置于第二隔板的兩側;
所述的第一隔板的下部設有第一隔板出水口;所述的第二隔板的下部設有第二隔板出水口。
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優(yōu)點:
一、本實用新型中第一生物轉盤和第二生物轉盤為菌類生物轉盤;第三生物轉盤和第四生物轉盤為藻類生物轉盤;在傳統(tǒng)的菌類生物轉盤的基礎上加上藻類生物轉盤,該裝置對污水中氮磷的去除能力和細菌對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能力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可實現(xiàn)污水的凈化和資源化;
二、分散型污水從污水進水口進入到豎流沉淀池中,在豎流沉淀池中去除可沉物和漂浮物,再進入第一接觸氧化池中,和第一生物轉盤和第二生物轉盤的盤片上的菌類生物膜接觸,菌類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提取水中的營養(yǎng)物質作為養(yǎng)分,使分散型污水得到凈化;第一生物轉盤和第二生物轉盤的盤片上的菌類生物膜主要作用是降解分散型污水中的有機物,第三生物轉盤和第四生物轉盤則是脫氮除磷,處理后的水進入到豎流二沉池后也得到了最終的沉淀;
三、第一生物轉盤和第二生物轉盤的轉速和負載生物相同,為菌類生物轉盤;第三生物轉盤和第四生物轉盤的轉速和負載生物相同,為藻類生物轉盤;菌類生物轉盤和藻類生物轉盤相互獨立,有助于菌類生物轉盤和藻類生物轉盤發(fā)揮各自的去除作用;
四、菌類生物轉盤和藻類生物轉盤中間設置豎流沉淀池,豎流沉淀池是為了預防在調試和運行過程中菌類生物轉盤和藻類生物轉盤所負載的微生物發(fā)生過多摻和的現(xiàn)象,影響藻菌的覆膜和實際處理效果;
五、本實用新型裝置為一體化裝置,結構簡單,占地小,便于維護,適合集裝箱運輸,為以后的實施提供很大的便利;
六、使用本實用新型處理后的分散型污水符合國家標準,解決了現(xiàn)有分散型污水種類繁多,分布范圍和水質水量均具有不確定性,不能進行分離收集,處理難度大,處理后的水質不達標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適用于處理分散型污水。
附圖說明
圖1為具體實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種一體化藻菌生物轉盤處理分散型污水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本實施方式是一種一體化藻菌生物轉盤處理分散型污水的裝置包括太陽能電池板1、太陽能控制器2、蓄電池3、第一電機4、第二電機17、第二隔板19、第一驅動軸15、第二驅動軸16、第一隔板7、豎流沉淀池5、第一接觸氧化池6、第二接觸氧化池18、豎流中沉池13和豎流二沉池14;
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板1通過太陽能控制器2與蓄電池3相連接,蓄電池3通過導線分別與第一電機4和第二電機17相連接;第一電機4與第二驅動軸16連接,第二電機17與第一驅動軸15連接;第一驅動軸15設置于第一接觸氧化池6上方,第二驅動軸16設置于第二接觸氧化池18上方;
所述的豎流沉淀池5、第一接觸氧化池6、豎流中沉池13、第二接觸氧化池18和豎流二沉池14從左至右依次設置且相連通,豎流沉淀池5左端設有污水進水口5-1,豎流沉淀池5右端設有豎流沉淀池出水口5-2,第一接觸氧化池6右端設有第一接觸氧化池出水口6-1,豎流中沉池13右端設有豎流中沉池出水口13-1,第二接觸氧化池18右端設置有第二生物轉盤出水口18-1,豎流二沉池14右端設置有清水出水口14-1;
所述的第一隔板7設置于第一接觸氧化池6內部且垂直于第一驅動軸15,第一生物轉盤9和第二生物轉盤10組成單軸兩級生物轉盤,第一生物轉盤9和第二生物轉盤10設置于第一驅動軸15上,且第一生物轉盤9和第二生物轉盤10設置于第一隔板7的兩側;
所述的第二隔板19設置于第二接觸氧化池18內部且垂直于第二驅動軸16,第三生物轉盤11和第四生物轉盤12組成單軸兩級生物轉盤,第三生物轉盤11和第四生物轉盤12設置于第二隔板19上,且第三生物轉盤11和第四生物轉盤12設置于第二隔板19的兩側;
所述的第一隔板7的下部設有第一隔板出水口7-1;所述的第二隔板19的下部設有第二隔板出水口19-1。
圖1為具體實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種一體化藻菌生物轉盤處理分散型污水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1中1為太陽能電池板,2為太陽能控制器,3為蓄電池,4為第一電機,5為豎流沉淀池,6為第一接觸氧化池,7為第一隔板,9為第一生物轉盤,10為第二生物轉盤,11為第三生物轉盤,12為第四生物轉盤,13為豎流中沉池,14為豎流二沉池,15為第一驅動軸,16為第二驅動軸,17為第二電機,18為第二接觸氧化池,19為第二隔板,5-1為污水進水口,5-2為豎流沉淀池出水口,5-3為豎流沉淀池蓋板,5-4為沉淀池中心筒,6-1為第一接觸氧化池出水口,13-1為豎流中沉池出水口,13-2為中沉池中心筒,13-3為豎流中沉池蓋板,18-1為第二生物轉盤出水口,14-1為清水出水口;7-1為第一隔板出水口,19-1為第二隔板出水口。
本實施方式的原理及優(yōu)點:
一、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生物轉盤9和第二生物轉盤10為菌類生物轉盤;第三生物轉盤11和第四生物轉盤12為藻類生物轉盤;在傳統(tǒng)的菌類生物轉盤的基礎上加上藻類生物轉盤,該裝置對污水中氮磷的去除能力和細菌對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能力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可實現(xiàn)污水的凈化和資源化;
二、分散型污水從污水進水口5-1進入到豎流沉淀池5中,在豎流沉淀池5中去除可沉物和漂浮物,再進入第一接觸氧化池6中,和第一生物轉盤9和第二生物轉盤10的盤片上的菌類生物膜接觸,菌類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提取水中的營養(yǎng)物質作為養(yǎng)分,使分散型污水得到凈化;第一生物轉盤9和第二生物轉盤10的盤片上的菌類生物膜主要作用是降解分散型污水中的有機物,第三生物轉盤11和第四生物轉盤12則是脫氮除磷,處理后的水進入到豎流二沉池14后也得到了最終的沉淀;
三、第一生物轉盤9和第二生物轉盤10的轉速和負載生物相同,為菌類生物轉盤;三生物轉盤11和第四生物轉盤12的轉速和負載生物相同,為藻類生物轉盤;菌類生物轉盤和藻類生物轉盤相互獨立,有助于菌類生物轉盤和藻類生物轉盤發(fā)揮各自的去除作用;
四、菌類生物轉盤和藻類生物轉盤中間設置豎流沉淀池5,豎流沉淀池5是為了預防在調試和運行過程中菌類生物轉盤和藻類生物轉盤所負載的微生物發(fā)生過多摻和的現(xiàn)象,影響藻菌的覆膜和實際處理效果;
五、本實施方式裝置為一體化裝置,結構簡單,占地小,便于維護,適合集裝箱運輸,為以后的實施提供很大的便利;
六、使用本實施方式處理后的分散型污水符合國家標準,解決了現(xiàn)有分散型污水種類繁多,分布范圍和水質水量均具有不確定性,不能進行分離收集,處理難度大,處理后的水質不達標的問題。
本實施方式適用于處理分散型污水。
具體實施方式二: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不同點是:所述的污水進水口5-1、豎流沉淀池出水口5-2、第一接觸氧化池出水口6-1、豎流中沉池出水口13-1、第二生物轉盤出水口18-1和清水出水口14-1的高度依次降低以至于裝置內水的流動方向為自高水位至低水位。其他步驟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三: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或二之一不同點是:所述的第一驅動軸15和第二驅動軸16沿一體化藻菌生物轉盤處理分散型污水的裝置長度方向設置。其他步驟與具體實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四: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點是:所述的第二電機17設置在豎流沉淀池5上方的豎流沉淀池蓋板5-3上。其他步驟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三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五: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點是:所述的第一電機4設置在豎流中沉池13上方的豎流中沉池蓋板13-3上。其他步驟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四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六: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點是:所述的豎流沉淀池5內設有沉淀池中心筒5-4,污水進水口5-1與沉淀池中心筒5-4相連通。其他步驟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五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七: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點是:所述的豎流中沉池13內設有中沉池中心筒13-2,第一接觸氧化池出水口6-1與中沉池中心筒13-2相連通。其他步驟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六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八: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點是:所述的第一生物轉盤9有20%~60%的面積在第一接觸氧化池6內,第二生物轉盤10有20%~60%的面積在第一接觸氧化池6內,且第一生物轉盤9在第一接觸氧化池6內的面積與第二生物轉盤10在第一接觸氧化池6內的面積相同。其他步驟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七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九: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八之一不同點是:所述的第三生物轉盤11有20%~60%的面積在第二接觸氧化池18內,第四生物轉盤12有20%~60%的面積浸在第二接觸氧化池18內,且第三生物轉盤11在第二接觸氧化池18內的面積與第四生物轉盤12在第二接觸氧化池18內的面積相同。其他步驟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八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