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反滲透膜裝置及其運轉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106054閱讀:874來源:國知局
反滲透膜裝置及其運轉方法與制造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對MBR處理水等含高分子有機物的水進行處理的反滲透膜裝置及其運轉方法,所述高分子有機物會吸附于膜上,使膜污染加劇。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使用該反滲透膜裝置進行的生物處理水的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在海水淡水化、超純水制造、工業(yè)用水處理、排水回收處理等方面,使用反滲透膜來去除原水中的離子類、有機物等(非專利文獻1)。對反滲透膜而言,由于膜表面發(fā)生的微生物的繁殖、有機物的吸附,有時透過通量下降,或由于因濁物而導致的堵塞,組件的壓差上升,需要定期進行洗滌,從而恢復透過通量、元件的原水側與濃縮水側的壓差(以下,稱為元件壓差)。

反滲透膜裝置有時具備被稱作螺旋結構的膜結構的元件。作為現有的螺旋型膜元件的一個例子,可舉出下述元件:通過在透過水間隔物的兩面重疊反滲透膜并將三邊接合從而形成袋裝膜,將該袋狀膜的開口部安裝于透過水集水管,并與網狀的原水間隔物一起在透過水集水管的外周面卷繞成螺旋狀從而構成的螺旋型膜元件。原水從元件的一個端面?zhèn)裙┙o,沿原水間隔物流動,在另一個端面?zhèn)茸鳛闈饪s水排出。原水在沿原水間隔物流動的過程中,透過反滲透膜而成為透過水。該透過水沿透過水間隔物,流入透過水集水管的內部,從透過水集水管的端部排出。

在螺旋型膜元件中,通過配置在卷繞于透過水集水管的袋狀膜間的原水間隔物,形成原水通路。因此,通過增加螺旋型膜元件的原水間隔物的厚度,濁物難以堵塞原水流路,從而能夠避免因濁物積累而導致的元件壓差的上升或透過水量、透過水質的下降。為了改善因濁物而導致的堵塞,市售有增大了原水間隔物的厚度的螺旋型反滲透膜元件。

如果增大原水間隔物的厚度,則每個元件的膜面積會變小,從而使每個元件的透過水量減少。市售的螺旋型反滲透膜元件的膜面積為42m2(440ft2)以下。

即使增加原水間隔物的厚度,也不能期待對于因膜污染物質的吸附而導致的透過通量下降的改善效果。如果為了增大每個元件的膜面積而使原水間隔物的厚度變薄,則會產生因濁物而導致流路堵塞的問題。

有時通過使用膜生物反應器(MBR)的膜分離活性污泥法對下水等有機性污水進行處理。在生物處理槽中對污水進行活性污泥處理。通過浸漬設置于生物處理槽內的浸漬型膜分離裝置,對活性污泥混合液進行固液分離。非專利文獻2公開了一種有機性排水的處理方法,該方法將上述MBR處理水(浸漬型膜分離裝置的膜過濾水)直接給水于反滲透膜裝置,進行反滲透膜分離處理。

MBR處理水含有大量的作為膜污染物質的分子量10000以上的高分子有機物。因此,在對MBR處理水進行處理的反滲透膜裝置中,隨時間的變化,透過通量下降,膜間壓差增加。

現有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面向使用者的實用膜分離技術》(ユーザーのための実用膜分離技術)(1996年4月30日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日刊工業(yè)新聞社)第6頁

非專利文獻2:《水處理膜的制膜技術與材料評價》(水処理膜の製膜技術と材料評価)(2012年1月30日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科學與技術株式會社(サイエンス&テクノロジー株式會社))第11頁



技術實現要素: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是,提供一種能夠防止透過水量下降且穩(wěn)定地對MBR處理水等含有大量的膜污染物質的原水進行處理的反滲透膜裝置及其運轉方法,以及使用該反滲透膜裝置進行的生物處理水的處理方法。

解決課題的手段

眾所周知的是,在反滲透膜的表面,如果濃度極化變大,則膜面的溶質濃度變高。本發(fā)明人等對螺旋型反滲透膜元件進行了觀察,結果得到下述發(fā)現。

1)如果減小膜的透過通量,則濃度極化變小。

2)如果增加膜表面的通水線速,則濃度極化變小。

3)溶質的分子量變大時,濃度極化變大。

本發(fā)明人等進一步得到下述發(fā)現。

導致因膜污染而產生污垢的原因物質是分子量為10000以上的高分子有機物,特別是如多糖類、蛋白質那樣的生物代謝物。如果因這些高分子有機物而產生濃度極化,則透過通量以及透過水量顯著降低。

如果減小反滲透膜的膜厚,則每個元件的膜面積變大。由此,即使在透過水量相同的條件下,與現有的螺旋型反滲透膜元件相比,透過通量也會變小。通過以一定值以下的透過通量運轉反滲透膜裝置,濃度極化變小,透過通量及透過水量的下降被加以抑制。

為增大每個元件的膜面積而減小原水間隔物的厚度時,在原水含有大量濁物的情況下,流路容易堵塞。然而,如果減小膜基材的厚度,則不用使原水間隔物變薄就能夠增大每個元件的膜面積。

本發(fā)明是基于這樣的發(fā)現而完成的,其要點如下。

[1]一種反滲透膜裝置的運轉方法,其是將含有高分子有機物的水作為原水進行處理的反滲透膜裝置的運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以0.01ppm以上的濃度含有分子量為10000以上的高分子有機物,所述反滲透膜裝置具有由膜單元構成的反滲透膜元件,該膜單元在膜厚為0.1mm以下的反滲透膜的一側的面設置原水間隔物,在另一側的面設置透過水間隔物,以0.6m/天(m/d)以下的透過通量運轉所述反滲透膜裝置。

[2]如[1]所述的反滲透膜裝置的運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過通量為0.45m/天以下。

[3]如[1]或[2]所述的反滲透膜裝置的運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滲透膜元件為螺旋型反滲透膜元件。

[4]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反滲透膜裝置的運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為MBR處理水。

[5]一種反滲透膜裝置,其將以0.01ppm以上的濃度含有分子量為10000以上的高分子有機物的水作為原水進行處理,其特征在于,具有由膜單元構成的反滲透膜元件,并且以0.6m/天以下的透過通量進行運轉,并且該膜單元在膜厚為0.1mm以下的反滲透膜的一側的面設置原水間隔物,在另一側的面設置透過水間隔物。

[6]一種生物處理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5]所述的反滲透膜裝置對生物處理水進行反滲透膜分離處理。

發(fā)明的效果

通過本發(fā)明,能夠防止透過水量下降且穩(wěn)定地對MBR處理水等含有大量的膜污染物質的原水進行反滲透膜分離處理。

通過本發(fā)明,能夠通過減小反滲透膜的膜厚來增大每個元件的膜面積。與現有的螺旋型反滲透膜元件相比,即使在透過水量相同的條件下,也能夠減小透過通量。通過以一定值以下的透過通量進行運轉,能夠減小膜面的濃度極化,抑制透過水量的下降。因此,能夠長期持續(xù)地進行穩(wěn)定的處理。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生物處理水的處理方法的實施方式的系統(tǒng)圖。

圖2是表示將NaCl水溶液或含有平均分子量為10000的高分子有機物的水作為原水進行反滲透膜分離處理時的透過通量與濃縮倍率之間的關系的圖。

圖3是表示實施例中使用的平板膜單元的結構的示意性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原水>

本發(fā)明中,通過反滲透膜裝置進行反滲透膜分離處理的原水以0.01ppm以上的濃度含有分子量為10000以上的高分子有機物。分子量為10000以上的高分子有機物、特別是如多糖類、蛋白質那樣的生物代謝物,容易對膜造成污染,容易導致透過通量下降。優(yōu)選原水含有濃度為0.05~0.5ppm的高分子有機物。

作為這種含高分子有機物的水,可舉出各種排水的回收水、生物處理水,特別是MBR處理水等。

對分子量為10000以上的高分子有機物在水中的濃度進行測定的方法,可以是使用LC-OCD(液體色譜-有機碳測定)、HPLC(高效液相色譜法)等的通過色譜法進行分子量截留從而測定TOC等的設備的方法。也能夠采用事先用截留分子量為10000的UF膜(超濾膜)將分子量為10000以上的物質與分子量小于10000的物質進行分離后進行TOC(總有機碳)分析的測定方法。測定方法并不限于上述方法。

<反滲透膜>

本發(fā)明中使用的反滲透膜具有0.1mm以下的膜厚?,F有的反滲透膜的膜厚通常為0.13mm左右。反滲透膜的膜厚如果大于0.1mm,則不能充分地獲得每個元件的膜面積的增大效果以及透過水量的上升效果。

如果反滲透膜的膜厚過小,則可能造成膜強度的不足。本發(fā)明中使用的反滲透膜的膜厚優(yōu)選為0.01~0.1mm,特別優(yōu)選為0.03~0.07mm左右。

反滲透膜的材料優(yōu)選去除率高的膜,因此,優(yōu)選使用苯二胺與酰氯在基材上合成的芳香族聚酰胺膜,但是,并不限于此。對于這種芳香族聚酰胺膜而言,例如,能夠通過日本特開平8-224452號公報、日本特開平9-253455號公報、日本特開平10-174852號公報、日本特開2006-95476號公報等中記載的方法進行合成。

反滲透膜的基材優(yōu)選為片狀。對于片狀基材而言,從保持薄膜的強度并能夠使涂布的聚砜層等高分子層薄的觀點出發(fā),優(yōu)選為由長纖維構成的無紡布。作為這樣的基材,能夠使用日本特開2009-57654號公報、國際公開WO2010/126109號公報、國際公開WO2010/126113號公報等中記載的長纖維無紡布。

優(yōu)選的反滲透膜具有長纖維無紡布、以及在該長纖維無紡布上介由聚砜層等高分子層而形成的芳香族聚酰胺系致密層。優(yōu)選該長纖維無紡布的厚度為10~100μm、高分子層的厚度為1~40μm、芳香族聚酰胺系致密層的厚度為0.01~1μm。

<反滲透膜元件>

裝入反滲透膜裝置中的反滲透膜元件優(yōu)選具備膜單元,該膜單元在反滲透膜的平板膜的初級側(一側的面)配置有用于使原水進行通水的原水間隔物、在次級側(另一側的面)配置有用于使透過水通水的透過水間隔物。該膜單元可以經多層層疊而成。反滲透膜元件可以是卷繞該膜單元而成螺旋狀從而形成的螺旋型反滲透膜元件。如果考慮空間利用效率,則能夠優(yōu)選使用螺旋型反滲透膜元件。

螺旋型反滲透膜元件可以具有4英寸、8英寸或者16英寸的直徑,但并不限于此。元件的長度通常為1m左右,但不限于此。

原水間隔物、透過水間隔物優(yōu)選為下述網眼狀的間隔物,即,將由聚乙烯、聚丙烯等的樹脂構成的、具有相同或不同直徑的多根線材等間隔排列、以使它們成45度至90度的角度相互交叉的方式重疊而成的網眼狀的間隔物,但不并限于此。

原水間隔物的厚度如果過小,則容易產生因濁物而導致的流路堵塞的問題,如果過大,則每個元件的膜面積變小,透過通量下降,因此,優(yōu)選將厚度設定為0.6~0.9mm的范圍。作為原水間隔物,市售有厚度為0.69mm(26mil)、0.71mm(28mil)、0.86mm(34mil)的原水間隔物等。

對透過水間隔物的厚度沒有特別的限定,優(yōu)選0.1~0.25mm。如果透過水間隔物的厚度過大,則與原水間隔物同樣地,每個元件的膜面積變小。如果透過水間隔物的厚度過小,則壓差變大,透過水量減少。

<透過通量>

本發(fā)明中,以0.6m/天以下的透過通量運轉反滲透膜裝置,該反滲透膜裝置使用如上述的膜厚為0.1mm以下的反滲透膜。

通常,標準操作壓下,反滲透膜裝置的純水透過通量為0.7~0.85m/天,使含有無機鹽類、有機物的原水進行通水時,通常設定為0.5~0.7m/天左右。

本發(fā)明人通過實驗確認了,分子量為10000以上的高分子有機物是致使反滲透膜污染的物質,如果該高分子有機物濃度的膜面濃度大于1ppm,則透過通量的下降變得顯著。本發(fā)明人等發(fā)現,在以0.01ppm以上的濃度含有分子量為10000以上的高分子有機物的原水中,膜面濃度的濃縮倍率大于100倍時,透過通量的下降變得顯著。為了使?jié)饪s倍率不大于100倍,需要設定透過通量為0.6m/天以下。因此,本發(fā)明中,以0.6m/天以下的透過通量、優(yōu)選以0.45m/天以下的透過通量運轉反滲透膜裝置。然而,如果過度地減小透過通量,則所需的膜的件數變多,不經濟,因此,優(yōu)選設定透過通量為0.2m/天以上。

對于濃縮水量而言,在使用8英寸螺旋型反滲透膜元件的情況下,2.0~8.0m3/h是合適的。此時的線速為0.05~0.15m/s。

<生物處理水的處理>

本發(fā)明的反滲透膜裝置特別適用于生物處理水的反滲透膜處理中。

圖1a、1b及1c是表示使用本發(fā)明的反滲透膜裝置進行的本發(fā)明的生物處理水的處理方法的實施方式的系統(tǒng)圖。

圖1a中,使經好氧和/或厭氧性生物處理機構1、凝集處理機構2、加壓上浮等固液分離機構3、過濾機構4處理的生物處理水通過保護過濾器5導入反滲透膜裝置6,進行反滲透膜分離處理。圖1b中,將直接使用膜過濾裝置等的過濾機構4對生物處理機構1的處理水進行固液分離后的水導入反滲透膜裝置6,進行反滲透膜分離處理。圖1c中,將MBR(浸漬型膜分離裝置)7的處理水直接導入反滲透膜裝置6進行處理。本發(fā)明不限于這些方法。

實施例

下面,舉出參考例、實施例及比較例,進一步具體說明本發(fā)明。

[參考例1]

在原水間隔物的厚度為0.71mm、透過水間隔物的厚度為0.23mm的8英寸螺旋型反滲透膜元件中,通過計算,求出改變反滲透膜厚度時的每個元件的膜面積以及透過水量為1.1m3/h時的透過通量,將結果示于表1中。

表1

由表1可知,通過減小反滲透膜的膜厚,能夠增大每個元件的膜面積,而且能夠在保持相同的透過水量的同時,減小透過通量。

[參考例2]

在反滲透膜分離處理中,對于將NaCl水溶液或者含有平均分子量為10000的高分子有機物的水作為原水時的透過通量與濃縮倍率(膜面濃度/平均體內濃度(平均バルク濃度))的關系進行分析,結果得到圖2中示出的關系。

由圖2可知,雖然根據高分子種類的不同而存在稍許差異,但是,與NaCl等分子量小的物質相比,高分子有機物的膜面濃度因透過通量的增大、平均線速度的下降而總體上顯著增加。

[實施例1]

<無紡布的制造>

根據日本特開2009-57654號公報中記載的方法,如下所示,制造長纖維無紡布。

將含氧化鈦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間苯二甲酸共聚率為10摩爾%的含氧化鈦的共聚聚酯分別在295℃以及28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熔融,設定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為芯成分、共聚聚酯為鞘成分,以300℃的噴口溫度、芯:鞘=80:20的重量比率由細孔中紡出,然后,通過噴射器進行紡絲,制成芯鞘型絲,在移動的網式輸送機上收集纖維網。用成對的上下扁平輥對收集的纖維網進行熱壓接,得到厚度為70μm的紡粘長纖維無紡布。

<高分子層的制備>

以80℃的溫度使聚砜18重量份加熱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82重量份中,然后,通過過濾、脫泡,得到用于高分子層成膜的聚砜溶液。將該聚砜溶液涂布于上述長纖維無紡布的一側的面后,在35℃的凝固水中使相分離,然后,進行水洗,洗滌并去除殘留于膜中的溶劑,從而形成厚度為30μm的聚砜層。

<芳香族聚酰胺系致密層的形成>

接著,按照下述步驟,在上述聚砜層上形成聚酰胺系致密層。

將含有間苯二胺3.0重量%、十二烷基硫酸鈉0.15重量%的水溶液涂布在上述得到的長纖維無紡布上的聚砜層上,形成5mm的厚度,然后,用橡膠刮刀清掃器(ゴムブレードワイパー)去除多余的溶液。接著,使其接觸含有均苯三甲酰氯0.15重量%的鏈烷烴系烴油的溶液5秒鐘,然后,運送至125℃的干燥爐中,進行約2分鐘的干燥,進行固化,從而形成厚度為0.2μm的芳香族聚酰胺系致密層。

以此方式在長纖維無紡布上形成高分子層及芳香族聚酰胺系致密層從而得到的反滲透膜的膜厚(總厚度)為0.10mm,在評價壓力為0.75MPa的條件下,去除率為99.3%,透過通量為1.2m/天。

<通水試驗>

假定一膜面積為44.0m2的8英寸螺旋型反滲透膜元件,將上述反滲透膜剪切出寬50mm×長800mm的尺寸,與厚度為0.71mm的聚丙烯制原水間隔物以及厚度為3mm的陶瓷(多孔質陶瓷燒結體)制透過水間隔物一起安裝于圖3所示的試驗用平板膜單元。

圖3中示出的平板膜單元設定為下述構成:在將丙烯酸制流路形成部件21、22、23以及SUS制耐壓加強部件24、25進行組合從而形成的空間內,保持將原水間隔物11與透過水間隔物12介由反滲透膜10層疊而成的膜單元。

原水從原水流入口13流入反滲透膜10的初級側,并沿原水間隔物11流動,其間,透過反滲透膜10的透過水經由透過水間隔物12從透過水流出口15中取出。另外,濃縮水由濃縮水流出口14取出。

作為原水,使用對生物處理水進行了凝集過濾后的水,設定透過通量為0.6m/天,使?jié)饪s水流量以0.11m/s的線速進行通水,測定500小時后的透過水量。

以8英寸元件換算的初始透過水量為1.04m3/小時。原水中分子量為10000以上的高分子有機物的濃度為0.05ppm。

[實施例2]

根據WO2010/126113號公報中記載的方法,如下所示,制造長纖維無紡布。

作為第一表層,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采用紡粘法以300℃的紡絲溫度使絲群朝著移動的網面擠出,在收集網上制作長纖維網。接著,作為中間層,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采用熔噴法以300℃的紡絲溫度進行紡絲,在上述基于紡粘法得到的長纖維網上吹送熔噴長纖維層。進一步地,在上述得到的層疊網上,采用與第一表層的長纖維網相同的方法直接層疊作為第二表層的長纖維網層,然后,使用已加熱的扁平壓光輥進行熱壓接,得到由紡粘長纖維層/熔噴長纖維層/紡粘長纖維層構成的層疊網。接著,對得到的層疊網,用壓光輥對第二表層側進行熱壓接,然后立即用水冷輥迅速冷卻,然后,使用相同條件下的壓光輥對第一表層側進行熱壓接,由此,從表面和背面進行熱壓接,得到長纖維無紡布。

得到的長纖維無紡布是總厚度為50μm的長纖維無紡布,在由纖維直徑為1.7μm的長纖維無紡布層構成的中間層的兩面,作為第一表層及第二表層,分別由纖維直徑9μm、10μm的長纖維構成。

在得到的長纖維無紡布中,與實施例1同樣地,形成厚度為10μm的高分子層以及厚度為0.2μm的芳香族聚酰胺系致密層,從而得到反滲透膜。

該反滲透膜的膜厚(總厚度)為0.06mm,在評價壓力為0.75MPa的條件下,去除率為99.3%,透過通量為1.2m/天。

假定一膜面積為47.3m2的8英寸螺旋型反滲透膜元件,將上述反滲透膜剪切出寬50mm×長800mm的尺寸,與實施例1同樣地,與原水間隔物以及透過水間隔物一起填充于試驗用平板膜單元,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通水試驗,測定500小時后的透過水量。將結果示于表2中。以8英寸元件換算的初始透過水量為1.18m3/h。

[實施例3]

按照WO2010/126109號公報中記載的方法,如下所示,制作長纖維無紡布。

作為第一表層,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采用紡粘法以310℃的紡絲溫度使絲群朝著移動的收集網面擠出,通過電暈充電的靜電充分地進行開纖,在捕集網上制作長纖維網。接著,作為中間層,以300℃的紡絲溫度,采用熔噴法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進行紡絲,并吹送至上述長纖維網上。進一步地,在上述得到的層疊網上,通過與第一表層的長纖維網相同的方法,層疊長纖維網,從而得到由紡粘長纖維層/熔噴長纖維層/紡粘長纖維層構成的長纖維無紡布。接著,與實施例2同樣地操作,進行熱壓接。

得到的長纖維無紡布是總厚度為20μm的長纖維無紡布,在由纖維直徑為1.7μm的長纖維無紡布層構成的中間層的兩面,作為第一表層及第二表層,分別由纖維直徑為9μm、10μm的長纖維構成。

在得到的長纖維無紡布中,與實施例1同樣地,形成厚度為10μm的高分子層以及厚度為0.2μm的芳香族聚酰胺系致密層,從而得到反滲透膜。

該反滲透膜的膜厚(總厚度)為0.03mm,在評價壓力為0.75MPa的條件下,去除率為99.3%,透過通量為1.2m/天。

假定一膜面積為50.2m2的8英寸螺旋型反滲透膜元件,將上述反滲透膜剪切出寬50mm×長800mm的尺寸,與實施例1同樣地,與原水間隔物及透過水間隔物一起填充于試驗用平板膜單元,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通水試驗,測定500小時后的透過水量。將結果示于表2中。以8英寸元件換算的初始透過水量為1.26m3/h。

[實施例4]

將透過通量設定為0.5m/天,除此以外,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試驗,測定500小時后的透過水量。將結果示于表2中。以8英寸元件換算的初始透過水量為1.05m3/h。

[實施例5]

將透過通量設定為0.45m/天,除此以外,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試驗,測定500小時后的透過水量。將結果示于表2中。以8英寸元件換算的初始透過水量為0.94m3/h。

[實施例6]

將透過通量設定為0.4m/天,除此以外,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試驗,測定500小時后的透過水量。將結果示于表2中。以8英寸元件換算的初始透過水量為0.84m3/h。

[比較例1]

從東麗株式會社(東レ株式會社)制造的RO元件“SUL-G20”中將平板膜剪切出寬50mm×長800mm的尺寸,與實施例1同樣地,與原水間隔物(厚度0.71mm)以及透過水間隔物一起填充于試驗用平板膜單元。SUL-G20在評價壓力為0.75MPa的條件下,去除率為99.7,透過通量為0.85m/天,膜厚為0.13mm。設定透過通量為0.7m/天,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通水試驗,測定500小時后的透過水量。將結果示于表2中。以8英寸元件換算的初始透過水量為1.22m3/h。

[比較例2]

使用厚度為0.86mm的聚丙烯制原水間隔物,除此以外,與比較例1同樣地進行通水試驗,測定500小時后的透過水量。將結果示于表2中。以8英寸元件換算的初始透過水量為1.08m3/h。

[比較例3]

使用分子量10000以上的高分子有機物的濃度為0.005ppm的原水,除此以外,與比較例1同樣地進行試驗,測定500小時后的透過水量。將結果示于表2中。以8英寸元件換算的初始透過水量與比較例1相同,為1.22m3/h。

表2

*(500小時后的透過水量/初始透過水量)×100

由表2可知,在實施例1~6中,即使經過500小時也穩(wěn)定,得到高透過水量。特別地,對于實施例5、6而言,即使經過500小時,透過水量也沒有降低。

另一方面,比較例1、2中,雖然初始透過水量較高,但是,500小時后,透過水量顯著下降。如比較例3,在原水中,分子量為10000以上的高分子有機物較少時,透過通量的下降平緩。

工業(yè)實用性

本發(fā)明能夠適用于海水淡水化、超純水制造、工業(yè)用水處理、排水回收處理等中使用的各種反滲透膜裝置,特別適用于對生物處理水、尤其是MBR處理水進行處理的反滲透膜裝置。

使用特定的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知曉,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意圖與范圍的條件下,能進行各種變更。

本申請是基于2013年4月25日提出的日本專利申請2013-092657而提出的,其全部內容通過引用合并于此。

附圖標記說明

1 生物處理機構;

2 凝集處理機構;

3 固液分離機構;

4 過濾機構;

5 保護過濾器;

6 反滲透膜裝置;

7 MBR(浸漬型膜分離裝置);

10 反滲透膜;

11 原水間隔物;

12 透過水間隔物。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