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交替流一體化餐飲廢水處理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交替流一體化餐飲廢水處理裝置,它由油水分離室和交替流反應器前后兩部分組成;油水分離室內設有可使油脂分離到上部而使水和固態(tài)殘渣沉淀至下部的隔油擋板,油水分離室上部設有通氣帽(4)和除油口(5),油水分離室底部設有用于清掃固體殘渣的清掃口(2);交替流反應器包括曝氣區(qū)(12)、砂濾區(qū)(14)、陶粒濾料區(qū)(16),它還包括設有兩個腔室并使水流在這兩個腔室中進行交替流動的纖維組合填料區(qū)(18)。本實用新型利用油密度比水小的性質進行油水分離,并采用兩個氣體推動的循環(huán)流復合濾料濾池的標準單元按折流的方式串聯(lián)而成的推流式生物接觸氧化池,可大大提高廢水處理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交替流一體化餐飲廢水處理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餐飲廢水處理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處置分散型或獨立的餐 飲廢水的交替流一體化餐飲廢水處理裝置,屬于環(huán)境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產業(yè)結構的調整,第三產業(yè)發(fā)展很快,其中餐飲業(yè) 的發(fā)展尤其迅速,導致餐飲廢水的排放量劇增,因此帶來的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餐飲廢 水主要來源于在餐飲業(yè)在營業(yè)過程中產生的食物準備、餐具洗滌、殘余食物滲濾液等,其中 含有大量的固體懸浮物以及各種各樣的有機物、動植物油、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無機鹽 分、合成洗滌劑等。餐飲廢水如未經處理直接排放至江河湖海,會導致天然水體的富營養(yǎng) 化;其次餐飲業(yè)多與居民生活居住區(qū)混雜,盡管其排污總量小,強度低,但污染點多且分散, 污染影響大。
[0003] 通常情況下,餐飲廢水排放時間段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瞬間排放流量大,中午和晚上 一般是此類廢水排放的高峰值期間。在很多城市都將城市餐飲廢水與城市生活污水分別治 理,不僅可以提高餐飲廢水的處理力度,還可以將其中的油脂和其他雜質進行回收再利用, 此外為保證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正常代謝過程,混合污水在流入到生物處理構筑物的時 候,其含油脂濃度通常不能大于3(T50mg/L。由于餐飲廢水排放的分散性、間歇性、油脂含量 高以及難以管理等水質特性,導致一些工藝對其處理效果不佳,因此尋找一種適合餐飲廢 水的處理的技術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投資小、易維護、運行管理 方便、適合處理餐飲廢水的交替流一體化餐飲廢水處理裝置。
[0005]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
[0006]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這樣的餐飲廢水處理方法,它包括對餐飲廢水初步進行油水分 離處理,將固態(tài)殘渣沉淀清掃出去的步驟;它包括向油水分離處理后的餐飲廢水中曝氣,從 而提供壓力差使水流在纖維填料區(qū)域中交替流動,同時為好氧菌提供充足的氧氣的步驟; 它包括設置石英砂和陶粒濾料對懸浮物進行截留、吸附、去除的步驟;它還包括設置纖維組 合填料區(qū)對廢水進行掛膜和切割氣泡,提高氧氣的利用率的步驟。
[0007] 基于上述方法,本實用新型的交替流一體化餐飲廢水處理裝置,它由油水分離室 和交替流反應器前后兩部分組成;所述油水分離室內設有可使油脂分離到上部而使水和固 態(tài)殘渣沉淀至下部的隔油擋板,油水分離室上部設有通氣帽和除油口,油水分離室底部設 有用于清掃固體殘渣的清掃口;所述交替流反應器包括可向廢水中曝氣的曝氣區(qū)、用于截 留懸浮物的砂濾區(qū)、用于吸附去除懸浮物的陶粒濾料區(qū),它還包括設有兩個腔室并可利用 曝氣產生的壓力差使水流在這兩個腔室中進行交替流動的纖維組合填料區(qū)。曝氣區(qū)內從上 到下均勻布置曝氣頭,為水流動提供壓力差,同時為好氧菌提供充足的氧氣。
[0008] 進一步的,前述的隔油擋板包括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所述第一擋板設在油水分 離室的前一部分,且上端高出液面,下端懸空使底部形成一個水流通道;所述第二擋板是油 水分離室的前后兩部分的分界板,其上端高出液面,下端將水流完全阻隔,中上部設有使水 流進入油水分離室的后一部分的分離進水口,分離進水口的位置低于液面。油水分離室的 后一部分的下部設有使水流在進入交替流反應器前調節(jié)流速及其內物質均勻的緩沖區(qū),緩 沖區(qū)的底部設有使水流進入交替流反應器的的曝氣區(qū)內的底部進水口。
[0009] 進一步的,曝氣區(qū)與砂濾區(qū)之間設有第一配水板,所述砂濾區(qū)與陶粒濾料區(qū)之間 設有第二配水板,所述陶粒濾料區(qū)與纖維組合填料區(qū)之間設有第三配水板。曝氣區(qū)中的通 過設有兩個以上的曝氣頭可實現(xiàn)向砂濾區(qū)中交替曝氣。纖維組合填料區(qū)通過第三擋板分隔 為兩個腔室,第三擋板的尾端設置通道使水流能夠在這兩個腔室中流動,由曝氣區(qū)交替曝 氣產生的壓力差傳遞到纖維組合填料區(qū)從而使水流在這兩個腔室中進行交替流動。水流在 纖維組合填料區(qū)中既能掛膜,又能有效切割氣泡,提高氧氣的利用率。纖維組合填料區(qū)的兩 個腔室各在尾部上方設有一根用于將處理后的水流排出的出水管。
[0010] 本實用新型針對餐飲廢水的特點,利用油密度比水小的性質,通過隔油擋板相結 合的方式有效除餐飲廢水中大量固體懸浮物及大量油脂,此外通過將油水分離室分離成前 后兩部分,盡可能多的去除廢水中的油脂,有利于后續(xù)生化處理效果。本實用新型主反應區(qū) 是由兩個氣體推動的循環(huán)流復合濾料濾池的標準單元按折流的方式串聯(lián)而成的推流式生 物接觸氧化池,這種交替流一體化水處理設備投資少,運行費用低,結構緊湊,對不同水質 的適應性強,污染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質穩(wěn)定,可廣泛地應用于分散的餐飲方面的生活污水 處理。
[0011] 此外,氣體推動的循環(huán)流復合濾料濾池是完全混合式和推流式兩種流態(tài)特征方式 有效結合。交替流反應器模擬為一個完全混合式反應器(CSTR)和一個推流式反應器(PFR) 的串聯(lián)。一個反應區(qū)內強烈的氣液混合流動,有利于環(huán)流反應器的充氧與載體脫膜作用,能 夠處理較高濃度的有機廢水,微生物的活性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污泥負荷高。有效去除廢水 中有機污染物、氨氮,同時完成消化過程。另一個反應區(qū)內的推動流動存在厭氧區(qū),有利于 水解酸化污水中難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提高了反應器的生化效率,保證了反硝化反應的 順利完成,使出水水質更為穩(wěn)定可靠,兩種方式有機結合決定了該類反應器具有良好的水 處理工藝性能。進一步,由于曝氣的推動作用,確保水的循環(huán)流動,不需要額外動力,節(jié)約處 理裝置的運行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
[0013]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餐飲廢水處理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4]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餐飲廢水處理裝置俯視圖。
[0015] 附圖標記說明:1_廢水進水口,2-清掃口,3-閥門,4-通氣帽,5 -除油口,6-第一 擋板,分尚進水口,8-第二檔板,9-液面,10-緩沖區(qū),11-底郃進水口,12-曝氣區(qū),13-第 一配水板,14-砂濾區(qū),15-第二配水板,16-陶粒濾料區(qū),17-第三配水板,18-纖維組合填料 區(qū),19-出水管,20-第二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6]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7] 先看圖1,并結合圖2,圖1中展示了餐飲廢水處理裝置結構示意圖,即從側面所見 的結構形態(tài),圖2則展示了該裝置從俯視方向鎖見的結構形態(tài)。從圖中可以看到,廢水由廢 水進水口 1進入油水分離室的前一部分,也即圖中油水分離室左邊部分,進入后固態(tài)殘渣 沉淀到油水分離室前部分的底部,通過清掃口 2清除,由于有第一擋板6的作用使油脂分離 到上部,大部分水通過第一擋板6底部的通道進入第一擋板6后面的空間,再經過第二擋板 8中上方的分離進水口 7進入油水分離室后一部分,通過兩個擋板的作用,油脂在油水分離 室前后兩個部分內得到充分分離,有效減輕后面處理步驟的負擔。油水分離室前后兩個部 分上方均設有通氣帽4和除油口 5,該通氣帽4使油水分離室內的有害氣體及時排入大氣 中,除油口 5可以排除油水分離室上部分離出的油脂。
[0018] 經過油水分離室的初步處理后,廢水通過油水分離式后一部分下部的緩沖區(qū)10 及底部進水口 11進入交替流反應器,首先進入曝氣區(qū)12,通過第一配水板13的作用使水流 均勻進入砂濾區(qū)14并通過砂濾區(qū)14中分布的石英砂截留廢水中懸浮物,然后廢水進入陶 粒濾料區(qū)16通過其中的陶粒的吸附作用,去除懸浮物,然后進入纖維組合填料區(qū)18。第二 配水板15、第三配水板17均是起配水作用,使水流均勻流入下一個處理單元。
[0019] 纖維組合填料區(qū)18內通過第三擋板20分隔為兩個腔室,即圖2中的上下兩部分, 第三擋板20后端并不連至尾部,而是留有一個聯(lián)通通道,同時,兩個腔室與曝氣區(qū)12中的 曝氣頭的布置相應,纖維組合填料區(qū)18其中一個腔室前方的曝氣區(qū)12的曝氣頭開始曝氣 時,另一個腔室前方的曝氣區(qū)12的曝氣頭則暫停曝氣。如圖2所示,在圖中曝氣區(qū)12上方 的曝氣頭開始曝氣,則通過砂濾區(qū)14和陶粒濾料區(qū)16傳遞的壓力差,使水流在纖維組合填 料區(qū)18的圖2中上方的腔室內從前向后流動,并在末端通過聯(lián)通通道流入圖2中的下方腔 室,而在下方腔室中,水流則是從后向前流動;當一定時間后,圖2中曝氣區(qū)12上方的曝氣 頭暫停曝氣,而下方的曝氣頭開始曝氣,則纖維組合填料區(qū)18下方腔室的水流從前向后流 動,而纖維組合填料區(qū)18上方腔室的水流則從后向前流動,這樣曝氣區(qū)12內的曝氣頭交替 曝氣,則水流就在纖維組合填料區(qū)18的兩個腔室之間交替流動,從而提高廢水處理效果。
[0020] 實施例1 :
[0021] 實施過程:以某食堂餐飲廢水為進水水源,流量為6噸/d,污水經格柵后進入交替 流一體化餐飲廢水處理裝置。原水中C0D (化學需氧量)、B0D (生化需氧量)、SS (固體懸浮 物濃度)、NH3-N(氨氮)分別為:150(T2000mg/L、85(ri200 mg/L、60(T900 mg/L、15?20 mg/ L〇
[0022] 設備整體長、寬、高分別為4500mm、2000 mm、2500mm,砂濾層厚度為300mm、陶粒層 厚度為600mm,陶粒粒徑:T5mm,交替流反應器長度為3500mm。水力停留時間(HRT)為8h。
[0023] 對溶解氧(DO)的控制:完全混合式反應區(qū)前段DO為4. 0?6. 5mg/L,推流式反應 區(qū)末段D0小于0.5mg/L。
[0024] 應用結果表明,反應器對C0D、B0D、NH4+-N及SS的去除率分別達到76. 63%、71. 38%、 83. 64% 及 74. 58%。
[0025] 當然,以上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應用范例,本實用新型還有其他的實施方式,凡 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所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交替流一體化餐飲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油水分離室和交替流反應 器前后兩部分組成;所述油水分離室內設有可使油脂分離到上部而使水和固態(tài)殘渣沉淀至 下部的隔油擋板,油水分離室上部設有通氣帽(4)和除油口(5),油水分離室底部設有用于 清掃固體殘渣的清掃口(2);所述交替流反應器包括可向廢水中曝氣的曝氣區(qū)(12)、用于截 留懸浮物的砂濾區(qū)(14)、用于吸附去除懸浮物的陶粒濾料區(qū)(16),它還包括設有兩個腔室 并可利用曝氣產生的壓力差使水流在這兩個腔室中進行交替流動的纖維組合填料區(qū)(18)。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交替流一體化餐飲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擋 板包括第一擋板(6)和第二擋板(8);所述第一擋板(6)設在油水分離室的前一部分,且上 端高出液面(9),下端懸空使底部形成一個水流通道;所述第二擋板(8)是油水分離室的前 后兩部分的分界板,其上端高出液面(9),下端將水流完全阻隔,中上部設有使水流進入油 水分離室的后一部分的分離進水口(7),分離進水口(7)的位置低于液面(9)。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交替流一體化餐飲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 離室的后一部分的下部設有使水流在進入交替流反應器前調節(jié)流速及其內物質均勻的緩 沖區(qū)(10),緩沖區(qū)(10)的底部設有使水流進入交替流反應器的的曝氣區(qū)(12)內的底部進 水口(11)。
4.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交替流一體化餐飲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區(qū) (12)與砂濾區(qū)(14)之間設有第一配水板(13),所述砂濾區(qū)(14)與陶粒濾料區(qū)(16)之間 設有第二配水板(15),所述陶粒濾料區(qū)(16)與纖維組合填料區(qū)(18)之間設有第三配水板 (17)。
5.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交替流一體化餐飲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區(qū) (12)中的通過設有兩個以上的曝氣頭可實現(xiàn)向砂濾區(qū)(14)中交替曝氣。
6.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交替流一體化餐飲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組 合填料區(qū)(18)通過第三擋板(20)分隔為兩個腔室,第三擋板(20)的尾端設置聯(lián)通通道使 水流能夠在這兩個腔室中流動,由曝氣區(qū)(12)交替曝氣產生的壓力差傳遞到纖維組合填料 區(qū)(18)從而使水流在這兩個腔室中進行交替流動。
7. 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交替流一體化餐飲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 組合填料區(qū)(18)的兩個腔室各在尾部上方設有一根用于將處理后的水流排出的出水管 (19)。
【文檔編號】C02F9/14GK203999265SQ201420372141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8日
【發(fā)明者】李俊林 申請人: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