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冰箱及其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720943閱讀:485來源:國知局
冰箱及其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冰箱及其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其中,所述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包括冷凍風道和與所述冷凍風道連通的變溫進風風道,所述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還包括第一變溫風道、第二變溫風道、冷藏進風風道和冷藏風道,所述第一變溫風道和第二變溫風道并列設置,且第一變溫風道的入口端和第二變溫風道的入口端均連通變溫進風風道,所述第二變溫風道的出口端通過冷藏進風風道連通冷藏風道;所述第一變溫風道內部設置有變溫風門,所述冷藏進風風道內部設置有冷藏風門,冷藏風道與第一變溫風道分立設置,且第一變溫風道內部和冷藏風道內部分別設置變溫風門和冷藏風門,實現(xiàn)了冷藏室和變溫室的冷氣單獨控制,進而實現(xiàn)冷藏室和變溫室的獨立精確控溫。
【專利說明】
冰箱及其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冰箱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冰箱及其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技術的冰箱間室通常分為冷藏室、變溫室和冷凍室,由于冷藏室和變溫室共用一個風機,冷藏室風道與變溫室風道是相通的,在對冷藏室制冷時,變溫室同時也制冷,冷藏室的溫度和變溫室的溫度相互之間會產生影響,因此造成冷藏室和變溫室的溫度無法單獨控制,也就不能實現(xiàn)對冷藏室和變溫室的精確控溫。
[0003]因而現(xiàn)有技術還有待改進和提高。

【發(fā)明內容】

[0004]鑒于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冰箱及其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能實現(xiàn)冷藏室和變溫室的獨立精確控溫。
[000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包括冷凍風道和與所述冷凍風道連通的變溫進風風道,所述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還包括第一變溫風道、第二變溫風道、冷藏進風風道和冷藏風道,所述第一變溫風道和第二變溫風道并列設置,且所述第一變溫風道的入口端和第二變溫風道的入口端均連通所述變溫進風風道,所述第二變溫風道的出口端通過所述冷藏進風風道連通冷藏風道;所述第一變溫風道內部設置有變溫風門,所述冷藏進風風道內部設置有冷藏風門。
[0006]所述的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中,所述冷凍風道上設置有若干個冷凍出風口,所述第一變溫風道的出口端設置有變溫出風口,所述冷藏風道上設置有若干個冷藏出風口。
[0007]所述的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中,所述變溫進風風道的一側設置有變溫回風風道,所述冷藏進風風道的一側設置有冷藏回風風道;所述變溫回風風道的入口端設置有變溫回風口,所述冷藏回風風道的入口端設置有冷藏回風口,所述冷凍出風口的下方設置有冷凍回風口。
[0008]所述的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中,還包括保溫層,所述變溫進風風道、變溫回風風道、冷藏進風風道和冷藏回風風道均預埋在所述保溫層中。
[0009]所述的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中,所述第一變溫風道形成于可拆卸的變溫風道組件中,所述變溫風道組件包括第一風道泡沫件、第二風道泡沫件和風道蓋板,所述變溫風門固卡在第一風道泡沫件和第二風道泡沫件之間,所述風道蓋板與第二風道泡沫件卡接。
[0010]所述的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中,所述冷藏風門內嵌在一體成型的冷藏進風風道中,所述冷藏風門的下方設置有用于密封隔熱的風門墊塊。
[0011]所述的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中,所述風門墊塊上形成有通風孔。
[0012]所述的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中,所述風門墊塊為EPS隔熱墊塊。
[0013]—種冰箱,包括冷凍室、變溫室和冷藏室,所述冷凍室中設置有蒸發(fā)器,所述冰箱還包括如上所述的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所述冷凍出風口和冷凍回風口與冷凍室連通;所述變溫出風口和變溫回風口與變溫室連通;所述冷藏出風口和冷藏回風口與冷藏室連通。
[0014]所述的冰箱中,所述變溫回風風道的出口端和冷藏回風風道的出口端均連通所述蒸發(fā)器。
[0015]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提供的冰箱及其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中,所述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包括冷凍風道和與所述冷凍風道連通的變溫進風風道,所述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還包括第一變溫風道、第二變溫風道、冷藏進風風道和冷藏風道,所述第一變溫風道和第二變溫風道并列設置,且所述第一變溫風道的入口端和第二變溫風道的入口端均連通所述變溫進風風道,所述第二變溫風道的出口端通過所述冷藏進風風道連通冷藏風道;所述第一變溫風道內部設置有變溫風門,所述冷藏進風風道內部設置有冷藏風門,通過設置并列的第一變溫風道和第二變溫風道,使與第二變溫風道連通的冷藏風道和第一變溫風道分立設置,且分別在第一變溫風道內部和冷藏風道內部設置變溫風門和冷藏風門,實現(xiàn)了冷藏室和變溫室的冷氣單獨控制,從而實現(xiàn)冷藏室和變溫室的獨立精確控溫。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冰箱的主視圖;
圖2為圖1中沿A-A方向的剖視圖;
圖3為圖1中沿B-B方向的剖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中保溫層內部的風道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冰箱中冷凍室和變溫室的冷氣流通示意圖;
圖7為圖1中沿B-B方向的部分剖視圖;
圖8為圖1中沿A-A方向的部分剖視圖;
圖9a為圖7中A處的放大示意圖;
圖9b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中變溫風門打開時的冷氣流通示意圖;
圖10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中變溫風道組件和變溫風門的爆炸圖;
圖1la為圖8中B處的放大不意圖;
圖1ib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中冷藏風門打開時的冷氣流通示意圖;
圖12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中冷藏進風風道冷藏風門的爆炸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鑒于現(xiàn)有技術中冷藏室風道與變溫室風道相通,造成冷藏室和變溫室的溫度無法單獨控制等缺點,本發(fā)明提供的冰箱及其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能實現(xiàn)冷藏室和變溫室的冷氣單獨控制,從而實現(xiàn)冷藏室和變溫室的獨立精確控溫。
[0018]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0019]請參閱圖1、圖2、圖3和圖4,本發(fā)明提供的冰箱包括冷凍室11、變溫室12和冷藏室13,所述冷凍室11中設置有蒸發(fā)器14,冷氣由所述蒸發(fā)器14產生從而實現(xiàn)制冷,所述冰箱還包括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所述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能實現(xiàn)冷藏室13和變溫室12的獨立控溫O
[0020]具體地,本發(fā)明提供的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包括冷凍風道10和與所述冷凍風道10連通的變溫進風風道20,所述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還包括第一變溫風道30、第二變溫風道31、冷藏進風風道40和冷藏風道50,所述第一變溫風道30和第二變溫風道31并列設置,且所述第一變溫風道30的入口端和第二變溫風道31的入口端均連通所述變溫進風風道20,所述第二變溫風道31的出口端通過所述冷藏進風風道40連通冷藏風道50;所述第一變溫風道30內部設置有變溫風門301,所述冷藏進風風道40內部設置有冷藏風門401。[0021 ] 請一并參閱圖5、圖6、圖7和圖8,所述冷凍風道10上設置有若干個冷凍出風口 101,所述第一變溫風道30的出口端設置有變溫出風口 302,所述冷藏風道50上設置有若干個冷藏出風口 501。所述變溫進風風道20的一側設置有變溫回風風道60,所述冷藏進風風道40的一側設置有冷藏回風風道70;所述變溫回風風道60的入口端設置有變溫回風口 601,所述冷藏回風風道70的入口端設置有冷藏回風口 701,所述冷凍出風口 101的下方設置有冷凍回風P102o
[0022 ] 其中,所述冷凍出風口 1I和冷凍回風口 102與冷凍室11連通;所述變溫出風口 302和變溫回風口 601與變溫室12連通;所述冷藏出風口 501和冷藏回風口 701與冷藏室13連通;所述變溫回風風道60的出口端和冷藏回風風道70的出口端均連通所述蒸發(fā)器14。
[0023]如圖4、圖5、圖6、圖7和圖8所示,圖中實線箭頭方向為冷氣進風方向,虛線箭頭方向為冷氣回風方向,由蒸發(fā)器14產生的冷氣通過冷凍風道10上的冷凍出風口 101輸送到冷凍室11內,使冷凍室11制冷,冷凍室11的冷氣通過冷凍回風口 102再回到蒸發(fā)器14處,使冷氣循環(huán);之后冷氣通過變溫進風風道20分別進入第一變溫風道30和第二變溫風道31,通過設置在第一變溫風道30的出口端的變溫出風口 302將冷氣輸送到變溫室12,使變溫室12制冷,變溫室12的冷氣再通過變溫回風口 601進入到變溫回風風道60,之后冷氣通過變溫回風風道60回到蒸發(fā)器14處;而進入第二變溫風道31的冷氣通過與第二變溫風道31連通的冷藏進風風道40進入到冷藏風道50,再由設置在冷藏風道50上的若干個冷藏出風口 501輸送到冷藏室13,使冷藏室13制冷,而冷藏室13的冷氣再通過冷藏回風口 701進入到冷藏回風風道70,通過冷藏回風風道70回到蒸發(fā)器14處,使得冷氣循環(huán)。本發(fā)明通過設置并列的第一變溫風道30和第二變溫風道31,使與第二變溫風道31連通的冷藏風道50與第一變溫風道30分立設置,避免了現(xiàn)有技術中由于冷藏室13風道與變溫室12風道想通造成的冷藏室13和變溫室12溫度無法單獨控制的缺點,更加精確控溫。
[0024]進一步地,所述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還包括保溫層80,所述變溫進風風道20、變溫回風風道60、冷藏進風風道40和冷藏回風風道70均預埋在所述保溫層80中,具體實施時,所述保溫層80可采用如聚酯類的發(fā)泡保溫材料,以實現(xiàn)保溫隔熱的功能,即所述變溫進風風道20、變溫回風風道60、冷藏進風風道40和冷藏回風風道70的外部表面周圍均被發(fā)泡保溫材料包圍,最大限度避免熱傳遞,保證制冷效果,當然所述保溫層80也可采用其他保溫材料,本發(fā)明對此不作限定。
[0025]具體地,如圖9a、圖9b和圖10所示,所述第一變溫風道30形成于可拆卸的變溫風道組件303中,所述變溫風道組件303包括第一風道泡沫件3031、第二風道泡沫件3032和風道蓋板3033,所述變溫風門301固卡在第一風道泡沫件3031和第二風道泡沫件3032之間,所述風道蓋板3033與第二風道泡沫件3032卡接。第一風道泡沫件3031、第二風道泡沫件3032可采用聚酯類的發(fā)泡填充材料,保溫隔熱,保證制冷效果,而采用可拆卸的變溫風道組件303,且將變溫風門301內嵌在變溫風道組件303中,方便變溫風門301的安裝與拆卸,如圖9a所示,變溫風門301關閉時,變溫進風風道20內的冷氣無法進入到第一變溫風道30,從而輸送到變溫室12,此時變溫室12制冷關閉;如圖9b所示,變溫風門301打開時,變溫進風風道20內的冷氣通過變溫風門301進入到變溫風道,之后通過變溫風道出口端的變溫出風口 302輸送到變溫室12,此時變溫室12制冷開啟,從而實現(xiàn)變溫室12的制冷控制。
[0026]請一并參閱圖1la、圖1Ib和圖12,所述冷藏風門401內嵌在一體成型的冷藏進風風道40中,所述冷藏風門401的下方設置有用于密封隔熱的風門墊塊402 ο即冷藏進風風道40為一體成型的不可拆卸件,可一次性注塑得到,提高加工效率,將冷藏進風風道40預埋在保溫層80中,其一端連接變溫室12中的第二變溫風道31,另一端連接冷藏室13中的冷藏風道50,冷藏風門401和風門墊塊402內嵌在冷藏進風風道40中,其中冷藏風門401和風門墊塊402可拆卸,風門墊塊402可起到密封隔熱的作用,防止冷藏風門401下面結冰,具體所述風門墊塊402可采用EPS隔熱墊塊,或其他隔熱材料墊塊,而將冷藏風門401和風門墊塊402設置在冷藏進風風道40中可將冷藏風門401獨立于冷藏風道50之外,避免了由于冷藏風道50的安裝組件組裝不良或材料問題造成的樓冷從而引起冷藏風門401結冰,同時由于冷藏風門401沒有占用冷藏風道50的空間,簡化了冷藏風道50的結構,增大了冷藏室13的空間。
[0027]其中,所述風門墊塊402上形成有通風孔4021,使得在冷藏風門401打開時,冷氣能順利通過風門墊塊402和冷藏風門401進入到冷藏風道50中。同樣,如圖1 Ia所示,冷藏風門401關閉時,冷藏進風風道40內的冷氣無法進入到冷藏風道50,從而輸送到冷藏,此時冷藏室13制冷關閉;如圖1lb所示,冷藏風門401打開時,冷藏進風風道40內的冷氣通過冷藏風門401進入到冷藏風道50,之后通過冷藏風道50上設置的冷藏出風口 501輸送到冷藏室13,此時冷藏室13制冷開啟,從而實現(xiàn)冷藏室13的制冷控制。
[0028]由于第一變溫風道30和第二變溫風道31相互獨立設置,且第一變溫風道30和與第二變溫風道31連通的冷藏進風風道40中分別內嵌有變溫風門301和冷藏風門401,從蒸發(fā)器14產生的冷氣能通過兩路分別進入到變溫室12和冷藏室13中,避免變溫室12和冷藏室13的溫度相互之間產生影響,并且通過分別控制變溫風門301和冷藏風門401的開啟與關閉,能實現(xiàn)分別控制變溫室12和冷藏室13的冷氣輸送,進而實現(xiàn)了冷藏室13和變溫室12的獨立精確控溫。
[0029]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的冰箱及其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中,所述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包括冷凍風道和與所述冷凍風道連通的變溫進風風道,所述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還包括第一變溫風道、第二變溫風道、冷藏進風風道和冷藏風道,所述第一變溫風道和第二變溫風道并列設置,且所述第一變溫風道的入口端和第二變溫風道的入口端均連通所述變溫進風風道,所述第二變溫風道的出口端通過所述冷藏進風風道連通冷藏風道;所述第一變溫風道內部設置有變溫風門,所述冷藏進風風道內部設置有冷藏風門,通過設置并列的第一變溫風道和第二變溫風道,使與第二變溫風道連通的冷藏風道與第一變溫風道分立設置,且分別在第一變溫風道內部和冷藏風道內部設置變溫風門和冷藏風門,實現(xiàn)了冷藏室和變溫室的冷氣單獨控制,從而實現(xiàn)冷藏室和變溫室的獨立精確控溫。
[0030]可以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fā)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而所有這些改變或替換都應屬于本發(fā)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包括冷凍風道和與所述冷凍風道連通的變溫進風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還包括第一變溫風道、第二變溫風道、冷藏進風風道和冷藏風道,所述第一變溫風道和第二變溫風道并列設置,且所述第一變溫風道的入口端和第二變溫風道的入口端均連通所述變溫進風風道,所述第二變溫風道的出口端通過所述冷藏進風風道連通冷藏風道;所述第一變溫風道內部設置有變溫風門,所述冷藏進風風道內部設置有冷藏風門。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凍風道上設置有若干個冷凍出風口,所述第一變溫風道的出口端設置有變溫出風口,所述冷藏風道上設置有若干個冷藏出風口。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變溫進風風道的一側設置有變溫回風風道,所述冷藏進風風道的一側設置有冷藏回風風道;所述變溫回風風道的入口端設置有變溫回風口,所述冷藏回風風道的入口端設置有冷藏回風口,所述冷凍出風口的下方設置有冷凍回風口。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保溫層,所述變溫進風風道、變溫回風風道、冷藏進風風道和冷藏回風風道均預埋在所述保溫層中。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變溫風道形成于可拆卸的變溫風道組件中,所述變溫風道組件包括第一風道泡沫件、第二風道泡沫件和風道蓋板,所述變溫風門固卡在第一風道泡沫件和第二風道泡沫件之間,所述風道蓋板與第二風道泡沫件卡接。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風門內嵌在一體成型的冷藏進風風道中,所述冷藏風門的下方設置有用于密封隔熱的風門墊塊。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門墊塊上形成有通風孔。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門墊塊為EPS隔熱墊塊。9.一種冰箱,包括冷凍室、變溫室和冷藏室,所述冷凍室中設置有蒸發(f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還包括如權利要求1-8任意一項所述的冰箱的分立內嵌式風道結構,所述冷凍出風口和冷凍回風口與冷凍室連通;所述變溫出風口和變溫回風口與變溫室連通;所述冷藏出風口和冷藏回風口與冷藏室連通。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變溫回風風道的出口端和冷藏回風風道的出口端均連通所述蒸發(fā)器。
【文檔編號】F25D17/06GK106091537SQ201610448348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1日
【發(fā)明人】羅金兆, 李凌云, 閔龍, 陳小峰
【申請人】南京創(chuàng)維家用電器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