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吸收冷凍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765651閱讀:18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吸收冷凍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吸收冷凍機,特別是涉及適用于將水作為致冷劑、將溴化鋰作為吸收劑的場合的吸收冷凍機。
在特開平6-221718號公報中記載有現(xiàn)有吸收冷凍機的一例。在該公報所記載的吸收冷凍機中,由溶液管連接設于吸收器下部的貯液槽和配置于貯液槽下方的溶液箱。由溶液泵將貯存于溶液箱中的溶液輸送到高溫再生器和低溫再生器。
在上述公報所記載的吸收冷凍機中,為了確保溶液泵的必要有效吸入壓頭,使溶液箱位置比泵吸入口高度加上泵的必要有效吸入壓頭還高??墒牵绽鋬鰴C的溶液在額定運行時濃度變濃,體積減少。另一方面,在停止時或在冷卻水溫度低的狀態(tài)下運行時,溶液濃度變小,溶液的體積增加。在該公報記載的吸收冷凍機中,由于在溶液箱中調(diào)整溶液的體積變化,所以,停止時或在冷卻水溫度低的狀態(tài)下運行吸收冷凍機時,使溶液充滿溶液箱。然而, 由于額定運行時液面下降,所以,溶液箱基本上在空的狀態(tài)下運行。因此,將吸收冷凍機的吸收器的傳熱面設置在比溶液泵高出溶液泵的必要有效吸入壓頭與溶液箱的高度的和的量的高位置。
另外,致冷劑的體積產(chǎn)生與溶液的體積相反的變化。因此,在上述公報所記載的吸收冷凍機中,為了調(diào)整致冷劑的體積變化,需要與溶液箱相同的致冷劑箱。該致冷劑箱設置在蒸發(fā)器的下部。對于致冷劑泵,也與溶液泵一樣,為了確保必要的有效吸入壓頭,不得不將致冷劑箱設置在比在泵的吸入口高度上加上必要有效吸入壓頭的高度更高的位置。為此,蒸發(fā)器的傳熱面為比致冷劑泵高出致冷劑泵的必要有效吸入壓頭與致冷劑箱的高度的和的量的位置。由以上結果可知,在現(xiàn)有的吸收冷凍機中,至少需要將泵的有效吸入壓頭加在泵的吸入口高度上的高度,成為裝置小型化的瓶頸。
本發(fā)明就是鑒于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問題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使吸收冷凍機小型化或緊湊化。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維持提高小型緊湊化的吸收冷凍機的可靠性。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吸收冷凍機,該吸收冷凍機具有蒸發(fā)器、吸收器、高溫再生器、低溫再生器、冷凝器及溶液泵,在蒸發(fā)器中使致冷劑蒸發(fā),產(chǎn)生冷熱,供給到需求方,并使在該蒸發(fā)器中蒸發(fā)了的致冷劑吸收到吸收器內(nèi)的溶液中。為了達到上述目的的第1特征在于,在吸收器的下部形成與溶液泵連通的溶液貯槽,與該溶液貯槽另成一體地設置溶液箱,該溶液箱的溶液收容部配置于溶液貯槽的溶液貯存部下方。在該特征中,也可由低溫蒸發(fā)器和高溫蒸發(fā)器構成蒸發(fā)器,由高溫吸收器和低溫吸收器構成吸收器,將溶液箱配置在低溫吸收器側。
溶液泵的吸入口到溶液貯槽的高度最好在該泵的必要有效吸入壓頭以上;設置連通溶液貯槽與溶液箱的第2連通路,使該第2連通路與連通溶液貯槽和溶液泵的第1連通路不同;在溶液貯槽形成堰,將從該堰溢出的溶液引導至第2連通路;形成將溶液箱的溶液引導至吸收器的配管路,在該配管路中設置泵裝置。
另外,最好在溶液貯槽設置液面檢測裝置,設置根據(jù)該液面檢測裝置檢測出的液面信號控制泵裝置的控制裝置;在配管路的端部設置溶液噴嘴,該溶液噴嘴與從溶液貯槽連通到泵的第1連通路的溶液貯槽端部相向。另外,最好泵裝置為噴射泵,該噴射泵由從溶液泵排出的溶液驅(qū)動。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第2特征在于,在吸收器的下部設置用于施加溶液泵的吸入揚程的吸入揚程施加裝置,在該吸入揚程施加裝置的下方設置用于收容噴灑到吸收器內(nèi)的溶液的溶液箱。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第3特征在于,在蒸發(fā)器的下部形成用于貯存不蒸發(fā)的液狀致冷劑的致冷劑貯槽,與該致冷劑貯槽另成一體地設置致冷劑箱,該致冷劑箱的致冷劑收容部配置在致冷劑貯槽的致冷劑貯存部的下方。
另外,最好致冷劑泵的吸入口到致冷劑貯槽的高度比該泵的必要有效吸入壓頭高;設置連通致冷劑貯槽和致冷劑箱的第2致冷劑側連通路,使該第2致冷劑側連通路與連通致冷劑貯槽和致冷劑泵的第1致冷劑側連通路不同;設置將收容于致冷劑箱中的致冷劑引導至蒸發(fā)器的泵裝置;在致冷劑貯槽設置液面檢測裝置,并設置根據(jù)該液面檢測裝置檢測出的液面信號控制泵裝置的致冷劑量控制裝置;最好泵裝置為噴射泵,由從致冷劑泵排出的致冷劑驅(qū)動該噴射泵。在上述第3特征中,也可由低溫蒸發(fā)器和高溫蒸發(fā)器構成蒸發(fā)器,由高溫吸收器和低溫吸收器構成吸收器,將致冷劑箱配置在低溫蒸發(fā)器側。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第4特征在于,在低溫吸收器的下部形成溶液貯槽,與該溶液貯槽另成一體地設置溶液箱,該溶液箱的溶液收容部配置在溶液貯槽的溶液貯存部的下方,在低溫蒸發(fā)器的下部形成致冷劑貯槽,與該致冷劑貯槽另成一體地設置致冷劑箱,該致冷劑箱的致冷劑收容部配置在致冷劑貯槽的致冷劑貯存部的下方,在溶液貯槽連接將溶液引導至高溫再生器和低溫再生器的溶液泵,在致冷劑貯槽連接用于使致冷劑再循環(huán)到高溫蒸發(fā)器內(nèi)的致冷劑泵。
最好使致冷劑依次流過高溫蒸發(fā)器和低溫蒸發(fā)器內(nèi)地形成致冷劑流路,同時,使溶液依次流過高溫吸收器和低溫吸收器內(nèi)地形成溶液流路,使溶液泵的吸入口到溶液貯槽的高度在該溶液泵的必要有效吸入壓頭以上,使致冷劑泵的吸入口到致冷劑貯槽的高度在該致冷劑泵的必要吸入壓頭以上。另外,也可設置將收容于致冷劑箱中的致冷劑再循環(huán)到高溫蒸發(fā)器的第2致冷劑泵和將收容于溶液箱中的溶液再循環(huán)到低溫吸收器的第2溶液泵。
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本發(fā)明中,由溶液貯槽和致冷劑貯槽的高度確保溶液泵和致冷劑泵所需有效吸入壓頭,將溶液和致冷劑收容到溶液箱和致冷劑箱地分擔功能,所以,可降低吸收冷凍機的高度。另外,由于在2段吸收器中使溶液再循環(huán)到傳熱面,所以,可提高吸收器的功能,使吸收冷凍機緊湊化。
圖1為本發(fā)明吸收冷凍機一實施例的模式圖,
圖2-4為本發(fā)明吸收冷凍機另一實施例的模式圖,詳細示出吸收器和蒸發(fā)器一體箱部周圍,圖5為本發(fā)明吸收冷凍機再另一實施例的模式圖。
下面利用


本發(fā)明的幾個實施例。圖1為本發(fā)明的吸收冷凍機的一實施例的模式圖。吸收冷凍機具有蒸發(fā)器10、吸收器20、高溫再生器30、低溫再生器40、冷凝器50、溶液熱交換器61、62、致冷劑泵71、溶液循環(huán)泵72、及溶液噴灑泵73等。
即,在蒸發(fā)器10內(nèi)配置用于向需求側供給冷水的傳熱管11。在蒸發(fā)器10的下部形成貯液槽12。該貯液槽12的側方朝設于蒸發(fā)器10下部的致冷劑箱15開口,當致冷劑從貯液槽12溢出時,致冷劑從流出口14流出到致冷劑箱15。
配管83將一端連接到形成于貯液槽12底部的流出口13并與設于蒸發(fā)器10內(nèi)部的上部的致冷劑噴灑裝置17連通,在配管83的通道中設置致冷劑泵71。致冷劑泵71將貯存在貯液槽12的致冷劑輸送到致冷劑噴灑裝置17,致冷劑從該致冷劑噴灑裝置17噴灑到傳熱管11上。噴灑到傳熱管11上的致冷劑從在傳熱管11內(nèi)流動的冷水吸取熱量而蒸發(fā),通過設于蒸發(fā)器10與吸收器20的邊界的分離器63流入至吸收器20。在配管83的途中,配置與致冷劑箱15的底部連通的噴射泵16。從貯液槽12溢出后貯存于致冷劑箱15的致冷劑由該噴射泵16引導至致冷劑噴灑裝置17。在流出口14的上部設置蓋19,防止從致冷劑噴灑裝置17噴灑的致冷劑經(jīng)流出口14直接流出到致冷劑箱15。
在這里,以致冷劑泵71的吸入口為基準位置,使致冷劑貯液槽12的位置為從該基準位置起超過致冷劑泵71的必要有效吸入壓頭的高位置。另外,將致冷劑箱15的致冷劑收容部的位置定為比流出口14低的位置。即,致冷劑箱15的致冷劑收容部位于上述基準位置上方,并且位于從該基準位置起高出致冷劑泵71的必要有效吸入壓頭的位置的下方。
在由與蒸發(fā)器10相同的箱體構成的吸收器20內(nèi),配置冷卻水流過內(nèi)部的傳熱管21。由低溫再生器40或高溫再生器30濃縮了的濃溶液經(jīng)過低溫熱交換器61后,經(jīng)過配管84輸送到設于吸收器20內(nèi)部上方的溶液噴灑裝置27。然后,從溶液噴灑裝置27噴灑到傳熱管21。噴灑的濃溶液在傳熱管21上由流過傳熱管21內(nèi)的冷卻水冷卻,并吸收從蒸發(fā)器10流入的致冷劑蒸氣,降低濃度,成為稀溶液。然后,貯存到形成于吸收器20下部的溶液貯槽22。在吸收器20的底部形成流出口23,由配管85連接該流出口23與低溫熱交換器61。在配管85途中設置溶液泵72。
在溶液貯槽22的側方形成流出口24,貯存于溶液貯槽22并從其中溢出的溶液從該流出口24流出。用于收容從溶液貯槽22溢出的溶液的溶液箱25在流出口24的近旁沿側方和下部進行設置。收容于溶液箱25的溶液由溶液泵72輸送到低溫熱交換器61。在流出口24的上部設置蓋29,防止噴灑到吸收器20內(nèi)的溶液從流出口24直接流出到溶液箱25。
從配管85的途中分支設置分支配管82,該分支配管82的一端被引導至吸收器20的溶液貯槽22上方。在分支配管82的途中設置有噴射器26。在噴射器26連接配管81,配管81的一端連通到溶液箱25的底面。該噴射器26將收容于溶液箱25的溶液返回到溶液貯槽22。這樣,可將收容于容器箱25的溶液返回到高溫再生器30或低溫再生器40。
在這里,與致冷劑泵71的場合相同,為了確保溶液泵72的必要有效吸入壓頭,如以下那樣確定溶液貯槽22和溶液箱25的位置。以溶液泵72的吸入口為基準位置(第2基準位置),使溶液貯槽22的位置為從該第2基準位置起高出溶液泵72的必要有效吸入壓頭以上的位置。使溶液箱25的溶液收容部的位置為比流出口24低的位置。即,溶液箱25的溶液收容部在第2基準位置的上方,并在從第2基準位置起高出溶液泵72的必要有效吸入壓頭的位置的下方。
由溶液泵72輸送到低溫熱交換器51的稀溶液與從低溫再生器40和高溫再生器30輸送來的濃溶液進行熱交換,溫度上升。一部分輸送到低溫再生器40,余下的經(jīng)高溫熱交換器62輸送到高溫再生器30。輸送到高溫熱交換器62的稀溶液在該高溫熱交換器62與從高溫再生器30輸送來的濃溶液進行熱交換,溫度上升。然后,輸送到高溫再生器30,由高溫蒸氣或在煤氣燃燒器燃燒的燃燒煤氣等加熱源31進行加熱。當稀溶液受到加熱而沸騰時,致冷劑蒸氣從稀溶液分離,稀溶液成為濃溶液。分離了的致冷劑蒸氣被送往低溫再生器40。
另一方面,分離出致冷劑蒸氣而被濃縮了的濃溶液被從設于高溫再生器30的側部的溶液流出部32引導至高溫熱交換器62,對從吸收器輸送來的稀溶液進行加熱。接著,被從高溫熱交換器62引導至低溫熱交換器61。然后,在該低溫熱交換器62中,與從低溫再生器40引導來的濃溶液一起,對從吸收器20輸送來的稀溶液進行預熱。
在低溫再生器40內(nèi)配置有傳熱管41,在該傳熱管41的內(nèi)部流過從高溫再生器30引導來的致冷劑蒸氣。輸送到低溫再生器40的稀溶液從設于低溫再生器40內(nèi)的上部的溶液噴灑裝置42噴灑到傳熱管41上。然后由流過傳熱管41內(nèi)部的致冷劑蒸氣加熱,分離致冷劑蒸氣,分離了的致冷劑蒸氣被輸送到冷凝器50。
另一方面,分離致冷劑蒸氣而被濃縮了的濃溶液通過與低溫再生器40的底部連接的溶液流出管43被引導至低溫熱交換器61。來自該低溫再生器40的濃溶液在流入到低溫熱交換器61之前與從高溫再生器30通過高溫熱交換器62送來的溶液匯合。匯合了的濃溶液由溶液泵73送往低溫熱交換器61。濃溶液在低溫熱交換器61預熱從吸收器20引導的稀溶液后,被引導至吸收器20的溶液噴灑裝置27。
流過低溫再生器40的傳熱管41內(nèi)的致冷劑蒸氣在低溫再生器40加熱溶液而冷凝,成為致冷劑液。然后,通過設于傳熱管41途中的節(jié)流器44被引導至冷凝器50。在冷凝器50內(nèi)配置傳熱管51。流過吸收器20內(nèi)的傳熱管21的冷卻水流過該傳熱管50內(nèi)部。冷卻水在流過傳熱管51內(nèi)時,冷卻在低溫再生器40產(chǎn)生并流入到冷凝器50內(nèi)的致冷劑蒸氣而進行冷凝。在冷凝器50內(nèi)冷凝致冷劑蒸氣而獲得的致冷劑液在冷凝器50的下部與從低溫再生器40流入的致冷劑液匯合。然后,匯合了的致冷劑液通過連接冷凝器50底部與致冷劑箱15的致冷劑配管52和設于該致冷劑配管52的途中的節(jié)流閥53,輸送到致冷劑箱15。
下面說明這樣構成的本實施形例的吸收冷凍機的動作。在因為停止吸收冷凍機進行了稀釋運行后,當停止了吸收冷凍機時,溶液濃度比正常運行時低。另外,溶液箱25的溶液增加,相反,致冷劑箱15的致冷劑液減少。當在該狀態(tài)下運行吸收冷凍機時,溶液被濃縮。當溶液濃縮時,噴射泵26從溶液箱25輸送到吸收器20的溶液量比流出口24流出的溶液量大。
這樣,溶液箱25的溶液減少,在由高溫再生器、低溫再生器、及吸收器形成的溶液循環(huán)中進行循環(huán)的溶液的體積保持為一定。同樣,由于運行吸收冷凍機,所以,從流出口14流出的致冷劑量比由噴射泵16從致冷劑箱15輸送到致冷劑噴灑裝置17的致冷劑量大。因此,致冷劑箱15的致冷劑液量增加,使在高溫再生器、低溫再生器、冷凝器、及蒸發(fā)器形成的致冷劑循環(huán)中進行循環(huán)的致冷劑量保持為一定。
當因為停止冷凍機而進行稀釋運行時,在部分負荷下運行時,或在冷卻水的溫度較低的狀態(tài)下運行時,在溶液循環(huán)中進行循環(huán)的溶液的濃度下降。從流出口24流出的溶液量比由噴射泵26從溶液箱25送到吸收器20的溶液量大,溶液箱25的溶液量增加。另一方面,由噴射泵16從致冷劑箱15送到致冷劑噴灑裝置17的致冷劑量比從流出口14流出的致冷劑大,致冷劑箱15的致冷劑液量減少。
如上述說明的那樣,在本實施例中,以溶液泵72的吸入位置為基準,將吸收器20的溶液貯槽22配置在溶液泵72的必要有效吸入壓頭以上的高位置。另外,溶液箱25在比溶液貯槽22的流出口24低的位置,并且,相對上述基準位置,配置在比與溶液泵72的必要有效吸入壓頭相當?shù)母叨鹊偷奈恢谩_@樣,即使運行條件變化導致在溶液循環(huán)中進行循環(huán)的溶液量變化,可也自動地調(diào)整溶液量。另外,與現(xiàn)有吸收冷凍機相比,由于可使吸收冷凍機降低與溶液箱的高度相當?shù)牧?,所以,可獲得緊湊的吸收冷凍機。
蒸發(fā)器10的致冷劑液貯槽12也一樣,以致冷劑泵71的吸入位置為基準,配置在與致冷劑泵71的必要有效吸入壓頭相當?shù)母叨纫陨系母呶恢?。另外,致冷劑?5配置在比致冷劑液貯槽12的流出口14低的位置。這樣,即使運行條件變化使在致冷劑循環(huán)進行循環(huán)的致冷劑量產(chǎn)生變化,由于可調(diào)整致冷劑量,所以,與現(xiàn)有吸收冷凍機相比,可使吸收冷凍機降低與致冷劑箱的高度相當?shù)牧?,所以,可獲得緊湊的吸收冷凍機。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將致冷劑箱15的致冷劑輸送到蒸發(fā)器10的致冷劑噴灑裝置17,使用以從致冷劑泵71排出的致冷劑為驅(qū)動源的噴射泵16。為了將溶液箱25的溶液輸送到吸收器20,使用以從溶液泵72排出的溶液的一部分為驅(qū)動源的噴射泵26。因此,可減少需要馬達等動力源的泵的臺數(shù),所以,可獲得成本低、消費量少的冷凍機。
在本實施例中,如上述那樣從吸收器20的側方到下方配置溶液箱25,將吸收器的壁面的一部分形成為與溶液箱的壁面一部分共有的一體構造。同樣,將蒸發(fā)器的壁面的一部分形成為與致冷劑箱的一部分共有的一體構造。這樣,可減少熱損失,提高性能。
下面,利用圖2說明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圖2為模式地示出蒸發(fā)器與吸收器的一體構造部的圖。本實施例與圖1所示實施例不同的點在于(1)溶液箱和致冷劑箱與蒸發(fā)器和吸收器另成一體,分別由配管連接到蒸發(fā)器吸收器,(2)設置有用于將溶液箱內(nèi)的溶液返回到吸收器的輔助泵、相應于溶液貯槽內(nèi)的溶液量控制輔助泵的控制裝置、用于將致冷劑箱內(nèi)的致冷劑返回到蒸發(fā)器的輔助泵、及用于相應于致冷劑貯槽內(nèi)的致冷劑量控制輔助泵的控制裝置。其它部分由于與圖1所示實施例相同,故省略其說明。
具體地說,為了將致冷劑箱15的致冷劑輸送到蒸發(fā)器10,利用輔助致冷劑泵16。另外,為了檢測致冷劑液貯槽12的液面,在致冷劑液貯槽12設置液面開關93,根據(jù)該液面開關93的信號由控制裝置94控制輔助致冷劑泵16的運行。同樣,為了將溶液箱25的溶液輸送到吸收器20,利用輔助泵26。另外,為了檢測溶液貯槽22的液面,在溶液貯槽22設置液面開關95,根據(jù)該液面開關95的信號由控制裝置96控制輔助溶液泵26的運行。
致冷劑箱15配置在蒸發(fā)器10的下方,為與蒸發(fā)器10不同的容器。在蒸發(fā)器10的下部的貯液槽12設置堰14a。從該堰14a溢出的致冷劑經(jīng)在堰14a下方形成于蒸發(fā)器10底部的流出口14和與該流出口14連通的連通管18被引導至致冷劑箱15。溶液箱25配置于吸收器20的下方,為與吸收器20不同的容器。在吸收器20的貯液槽22也設置堰24a。溢出該堰24a的溶液經(jīng)在堰24a的側方形成于吸收器20底部的流出口24和與該流出口24連通的連通管28被引導至溶液箱25。
按照以上說明的本實施例,為了將溶液箱25的溶液輸送到吸收器20,利用輔助溶液泵26,根據(jù)來自設于溶液貯槽22的液面開關83的信號控制輔助溶液泵26的運行,所以,可僅在必要時運行輔助溶液泵26,從而可減少消費電力。同樣,為了將致冷劑箱15的致冷劑輸送到蒸發(fā)器10利用輔助致冷劑泵16,根據(jù)設于致冷劑液貯槽12的液面開關81的信號控制輔助致冷劑泵16的運行,所以,可僅在必要時運行輔助致冷劑泵16,從而可減少消費電力。
按照本實施例,輔助致冷劑泵16不僅可將致冷劑箱15的致冷劑返回到形成于蒸發(fā)器10下部的致冷劑液貯槽12,而且可減小排出揚程,從而可實現(xiàn)泵的小型化和少電力化。另外,由于使致冷劑箱15和溶液箱25與蒸發(fā)器10和吸收器20另成一體,所以,提高了配置的自由度。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檢測致冷劑貯槽12和溶液貯槽22的液面,使用了液面開關81、83,但也可使用液位傳感器。如使用液位傳感器,則還可進行與液位相應的精密控制。另外,為了控制致冷劑泵16和溶液泵的流量,也可介入可變節(jié)流器。
圖3示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本圖與圖2一樣,為示出吸收器與蒸發(fā)器的一體構造部的圖。本實施例與圖1所示實施例的不同點在于,作為將溶液箱25的溶液輸送到吸收器20的噴射泵26的驅(qū)動源,使用從低溫熱交換器61輸送到吸收器20的溶液。溶液箱25的溶液與來自低溫熱交換器61的溶液一起輸送到吸收器20的溶液噴灑裝置27。按照本實施例,收容于溶液箱的溶液被引導至溶液噴灑裝置,所以,噴灑于吸收器20的傳熱管21的溶液量增大,可提高吸收傳熱性能。
圖4示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圖4為蒸發(fā)器和吸收器的一體構造部的模式圖。本實施例與圖1的實施例的不同點在于,(1)在蒸發(fā)器10的底部形成致冷劑箱部15b,在致冷劑箱部的上方配置致冷劑液貯槽12,(2)同樣,在吸收器20的底部形成溶液箱部25b,在溶液箱部25b的上方配置溶液貯槽22。與此相應,在致冷劑箱部15b內(nèi)設置噴射泵16,該噴射泵16設于將致冷劑箱部15b的致冷劑輸送到致冷劑噴灑裝置17的配管83中,在溶液箱部25b內(nèi)設置噴射泵26,該噴射泵26設立用于將溶液箱部25b的溶液輸送到溶液貯槽22的配管82中。
在配管82的前端部,于吸收器10的溶液貯槽22的上方配置溶液噴嘴91。噴射泵26的排出溶液被引導至該溶液噴嘴91。從溶液噴嘴91噴射的溶液沖擊到流出口23附近的流往形成于溶液貯槽22的配管85的溶液。從高溫再生器30和低溫再生器40引導來的濃溶液由噴射泵74輸送到溶液噴灑裝置27。作為該噴射泵的驅(qū)動源,使用從溶液泵72輸送來的稀溶液。
按照本實施例,在蒸發(fā)器和吸收器的一體箱體內(nèi),形成溶液箱部和致冷劑箱部,所以,構造簡單,可降低吸收冷凍機的成本。與此相應,由于分別在致冷劑箱15和溶液箱25的內(nèi)部配置噴射泵16、26,所以,噴射泵的吸入阻力變小,可提高泵的效率,節(jié)省能量。另外,可通過提高效率使噴射泵小型化,從而可使吸收冷凍機緊湊化。
由于溶液箱的溶液與溶液貯槽的流出口附近的溶液相撞擊,所以,聚集于吸收器內(nèi)的傳熱管下部的不冷凝氣體卷入到從溶液噴嘴噴射的溶液射流和該溶液射流沖擊液面產(chǎn)生的氣液界面紊流中,與溶液朝向配管85側的流動相隨,所以,易于從吸收器20內(nèi)排出不冷凝氣體。由此可提高吸收傳熱性能。
另外,過去,在將貯存于溶液貯槽的溶液返回到溶液箱后,由溶液泵返回到高溫再生器或低溫再生器。由于直接連接溶液貯槽和溶液泵,所以,可容易地確保溶液泵的必要吸入壓頭,可使吸收器小型化。這對于蒸發(fā)器側的致冷劑泵也相同。在溶液貯槽和致冷劑貯槽中的任一個適用本發(fā)明,都可實現(xiàn)吸收冷凍機的小型化。
圖5模式地示出將本發(fā)明應用于2段蒸發(fā)吸收型的吸收冷凍機的一實施例。吸收冷凍機具有蒸發(fā)器10、吸收器20、高溫再生器30、低溫再生器40、冷凝器50、溶液熱交換器61、62、致冷劑泵71、溶液循環(huán)泵72、溶液噴灑泵73等。蒸發(fā)器10和吸收器20都為由分隔壁10c、20c沿上下分開的構造。即在分隔壁10c的下段形成第1蒸發(fā)器10a,在上段形成第2蒸發(fā)器10b,在分隔壁20c的下段形成第1吸收器20a,在上段形成第2吸收器20b。
形成下段側的第1蒸發(fā)器10a和第1吸收器20a的構成與上述圖1所示實施例的蒸發(fā)器和吸收器相同。在該圖5中,與圖1相同的部分加上字母a。形成于上段側的第2蒸發(fā)器10b和第2吸收器20b如除去致冷劑箱和溶液箱的部分,則與圖1所示蒸發(fā)器和吸收器相同。對于該上段側的構成,與圖1相同的部分加上字母b。由于蒸發(fā)器和吸收器重疊成2段,所以,需要用于將貯存于上段側的致冷劑液貯槽12b的致冷劑液和貯存于吸收液貯槽22b的吸收液返回到致冷劑的循環(huán)系和吸收液的循環(huán)系。因此,在本實施例,使致冷劑和吸收液的循環(huán)系如以下那樣構成。
貯存于第2蒸發(fā)器10b內(nèi)的致冷劑液貯槽12b的致冷劑通過與在分隔壁10c所設置的流出口13b相連的配管91輸送到第1蒸發(fā)器10a的致冷劑噴灑裝置17a。另外,貯存于第2吸收器20b內(nèi)的溶液貯槽22b的溶液的一部分由設于從高溫再生器30和低溫再生器40將濃溶液供給到第1吸收器20b的配管84中的噴射泵74a輸送到溶液噴灑裝置27b。噴射泵74以從低溫再生器61輸送到溶液噴灑裝置27b的溶液為驅(qū)動源。貯存于第2吸收器20b內(nèi)的溶液貯槽22b的溶液的余下部分與致冷劑的場合一樣,通過與設于分隔壁20c的流出口23b的配管92輸送到第1吸收器的溶液噴灑裝置27a。構成向需求側引導冷水的配管的一部分的傳熱管11a、11b的中途部分,設于一體箱外。同樣,冷卻水配管21a、21b的途中設于一體箱外。
在本實施例中,與圖1所示實施例一樣,以溶液泵72的吸入高度為基準,使溶液貯槽22a的溶液收容部的位置在該基準位置上方,并位于比溶液泵72的必要有效吸入壓頭相當?shù)母叨鹊偷奈恢谩U舭l(fā)器10a的致冷劑液貯槽12a也一樣,以致冷劑泵71的吸入位置為基準,配置在與致冷劑泵71的必要有效吸入壓頭相當?shù)母叨纫陨系母呶恢?。這樣,即使運行條件變化使在致冷劑循環(huán)中進行循環(huán)的致冷劑量變化,由于可調(diào)整致冷劑量,所以,與現(xiàn)有的吸收冷凍機相比,可以將吸收冷凍機降低與致冷劑箱的高度相當?shù)牧?,獲得緊湊的吸收冷凍機。
在與吸收器成對的蒸發(fā)器中流過的冷水,與溶液的流動相反地依次從下段流到上段,所以與為冷水出口側的上段的蒸發(fā)吸收壓力相比下段的蒸發(fā)吸收壓力低。因此,可有效地冷卻冷水。由于將貯存于上段和下段的溶液貯槽的溶液的一部分返回到各段的溶液噴灑裝置,所以,噴灑到吸收器的傳熱管的溶液量增大,傳熱性能提高。在本實施例中,即使如過去那樣在蒸發(fā)器和吸收器內(nèi)設置致冷劑箱和溶液箱,由于使溶液和致冷劑在各段中一個一個地再循環(huán),所以,致冷劑和溶液的噴灑效率和傳熱效率提高,可實現(xiàn)蒸發(fā)器和吸收器的小型化。
按照以上說明的各實施例,由各泵與溶液貯槽間的距離或致冷劑液貯槽間的距離確保致冷劑泵和溶液泵所需有效吸入壓頭,將在致冷劑循環(huán)系和溶液循環(huán)系中暫時貯存的致冷劑和溶液收容在與溶液貯槽和致冷劑液貯槽不同的箱中,所以,可穩(wěn)定地運行各泵。另外,可將箱位置配置在吸收器與蒸發(fā)器一體箱體的下部或側部,可使吸收冷凍機小型緊湊化。如減少溶液貯槽和致冷劑液貯槽的容量,則可使溶液泵和致冷劑泵小型化,使吸收冷凍機進一步小型化。另外,在2段吸收冷凍型的吸收冷凍機中,由于形成致冷劑和溶液的再循環(huán)流路,所以,可使吸收冷凍機小型化。
如上述說明那樣按照本發(fā)明,由于將確保溶液泵和致冷劑泵所需有效吸入壓頭的功能與收容溶液和致冷劑的功能分離,所以,可使吸收冷凍機緊湊化。另外,可提高吸收冷凍機的可靠性。
權利要求
1.一種吸收冷凍機,具有蒸發(fā)器、吸收器、高溫再生器、低溫再生器、冷凝器及溶液泵,在上述蒸發(fā)器中使致冷劑蒸發(fā),產(chǎn)生冷熱,供給到需求方,并使在該蒸發(fā)器中蒸發(fā)了的致冷劑吸收到吸收器內(nèi)的溶液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吸收器的下部形成與上述溶液泵連通的溶液貯槽,與該溶液貯槽另成一體地設置溶液箱,該溶液箱的溶液收容部配置于溶液貯槽的溶液貯存部的下方。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冷凍機,其特征在于上述溶液泵的吸入口到上述溶液貯槽的高度在該泵的必要有效吸入壓頭以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冷凍機,其特征在于設置連通上述溶液貯槽和上述溶液箱的第2連通路,使該第2連通路與連通上述溶液貯槽和上述溶液泵的第1連通路相異。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冷凍機,其特征在于形成將上述溶液箱的溶液引導至上述吸收器的配管路,在該配管路中設置泵裝置。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冷凍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溶液貯槽形成堰,將從該堰溢出的溶液引導至上述第2連通路。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冷凍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溶液貯槽設置液面檢測裝置,并設置根據(jù)該液面檢測裝置檢測出的液面信號控制上述泵裝置的控制裝置。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冷凍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配管路的端部設置溶液噴嘴,該溶液噴嘴與從溶液貯槽連通到上述泵的第1連通路的溶液貯槽端部相向。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冷凍機,其特征在于上述泵裝置為噴射泵,該噴射泵由從上述溶液泵排出的溶液驅(qū)動。
9.一種吸收冷凍機,具有蒸發(fā)器、吸收器、高溫再生器、低溫再生器、冷凝器及溶液泵,用上述溶液泵將噴灑到上述吸收器內(nèi)的溶液返回到上述高溫再生器或低溫再生器中,使溶液循環(huán);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吸收器的下部設置用于施加上述溶液泵的吸入揚程的吸入揚程施加裝置,在該吸入揚程施加裝置的下方設置用于收容噴灑到吸收器內(nèi)的溶液的溶液箱。
10.一種吸收冷凍機,具有蒸發(fā)器、吸收器、高溫再生器、低溫再生器、冷凝器及致冷劑泵,用上述致冷劑泵將噴灑到蒸發(fā)器內(nèi)的致冷劑再循環(huán)到該蒸發(fā)器內(nèi);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蒸發(fā)器的下部形成用于貯存不蒸發(fā)的液狀致冷劑的致冷劑貯槽,與該致冷劑貯槽另成一體地設置致冷劑箱,該致冷劑箱的致冷劑收容部配置在致冷劑貯槽的致冷劑貯存部的下方。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冷凍機,其特征在于上述致冷劑泵的吸入口到上述致冷劑貯槽的高度比該泵的必要有效吸入壓頭高。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冷凍機,其特征在于設置連通上述致冷劑貯槽和上述致冷劑箱的第2致冷劑側連通路,使該第2致冷劑側連通路與連通上述致冷劑貯槽和上述致冷劑泵的第1致冷劑側連通路相異。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冷凍機,其特征在于設置將收容于上述致冷劑箱中的致冷劑引導至上述蒸發(fā)器的泵裝置。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吸收冷凍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致冷劑貯槽設置液面檢測裝置,并設置根據(jù)該液面檢測裝置檢測出的液面信號控制上述泵裝置的致冷劑量控制裝置。
15.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吸收冷凍機,其特征在于上述泵裝置為噴射泵,由從上述致冷劑泵排出的致冷劑驅(qū)動上述噴射泵。
1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冷凍機,其特征在于由低溫蒸發(fā)器和高溫蒸發(fā)器構成上述蒸發(fā)器,由高溫吸收器和低溫吸收器構成上述吸收器,將上述溶液箱配置在低溫吸收器側。
17.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冷凍機,其特征在于由低溫蒸發(fā)器和高溫蒸發(fā)器構成上述蒸發(fā)器,由高溫吸收器和低溫吸收器構成上述吸收器,將上述致冷劑箱配置在低溫蒸發(fā)器側。
18.一種吸收冷凍機,形成為二段形式,具有產(chǎn)生致冷劑的高溫再生器和低溫再生器,沿上下方向配置高溫蒸發(fā)器和低溫蒸發(fā)器,分別以分離器為邊界,鄰接著該高溫蒸發(fā)器和低溫蒸發(fā)器配置高溫吸收器和低溫吸收器,以一體箱構成高溫蒸發(fā)器、低溫蒸發(fā)器、高溫吸收器、及低溫蒸發(fā)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低溫吸收器的下部形成溶液貯槽,與該溶液貯槽另成一體地設置溶液箱,該溶液箱的溶液收容部配置在上述溶液貯槽的溶液貯存部的下方,在上述低溫蒸發(fā)器的下部形成致冷劑貯槽,與該致冷劑貯槽另成一體地設置致冷劑箱,該致冷劑箱的致冷劑收容部配置在上述致冷劑貯槽的致冷劑貯存部的下方,在上述溶液貯槽連接將溶液引導至上述高溫再生器和低溫再生器的溶液泵,在上述致冷劑貯槽連接用于使致冷劑再循環(huán)到上述高溫蒸發(fā)器內(nèi)的致冷劑泵。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吸收冷凍機,其特征在于使致冷劑依次地流過上述高溫蒸發(fā)器和低溫蒸發(fā)器內(nèi)地形成致冷劑流路,同時,使溶液依次流過上述高溫吸收器和低溫吸收器內(nèi)地形成溶液流路,使上述溶液泵的吸入口到上述溶液貯槽的高度在該溶液泵的必要有效吸入壓頭以上,使上述致冷劑泵的吸入口到上述致冷劑貯槽的高度在該致冷劑泵的必要吸入壓頭以上。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吸收冷凍機,其特征在于設置將收容于上述致冷劑箱中的致冷劑再循環(huán)到高溫蒸發(fā)器的第2致冷劑泵和將收容于上述溶液箱中的溶液再循環(huán)到上述低溫吸收器的第2溶液泵。
全文摘要
吸收冷凍機具有蒸發(fā)器、吸收器、高溫再生器、低溫再生器、冷凝器、溶液泵、及致冷劑泵。在吸收器的下部形成與溶液泵連通的溶液貯槽,并設置溶液箱。在蒸發(fā)器的下部形成與致冷劑泵連通的致冷劑貯槽,與致冷劑貯槽另成一體地設置致冷劑箱。溶液箱的溶液收容部位于溶液貯槽的溶液貯存部的下方,致冷劑箱的致冷劑收容部位于致冷劑貯存部的下方。溶液泵的吸入口到溶液貯槽的高度和從致冷劑泵的吸入口到致冷劑貯槽的高度分別在各泵的必要有效吸入壓頭以上。
文檔編號F25D15/00GK1336528SQ0110172
公開日2002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01年1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8月2日
發(fā)明者西口章, 藤居達郎, 三宅聰, 設樂敦, 大橋俊邦, 松原光治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