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一種雙板式管板換熱器及其換熱方法

文檔序號:9706097閱讀:811來源:國知局
一種雙板式管板換熱器及其換熱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換熱器及其換熱方法,特別是指一種換熱器包括冷熱源產生部分、冷熱吸收部分以及隔離傳導部分,其中,該冷熱源產生部分與該冷熱吸收部分相互獨立設置,該隔離傳導部分將該冷熱源產生部分與該冷熱吸收部分包裹設置于其中,提供冷熱源的第一介質在該冷熱源產生部分中循環(huán)流動,并同步將其熱量傳導到該隔離傳導部分以及該冷熱吸收部分中循環(huán)流動的第二介質中,該隔離傳導部分中的熱量進一步傳導到該冷熱吸收部分中循環(huán)流動的第二介質中,從而實現(xiàn)該冷熱源產生部分中的該第一介質與該冷熱吸收部分中的該第二介質之間的熱量傳遞。
【背景技術】
[0002]眾所周知,在食品、醫(yī)藥及化工等行業(yè),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工藝需要將一種原料(液體的或者氣體的)冷卻或者加熱到一定溫度后再進行使用,而冷源或者熱源的載體與原料在非同一樣物質的情況下,現(xiàn)有的換熱器系統(tǒng)的做法是將原料通入可傳熱的器件(如管路)中,再將該通入原料的器件放入有冷源或熱源載體的器件(如更大的管路或器皿)中,這樣通過通入原料的器件的外壁傳熱進行熱交換,又或者放置位置相反,但在上述的換熱器系統(tǒng)中,一旦賴以傳熱的器件外壁發(fā)生破損,就會引起原料和冷熱源載體兩種物質之間因泄漏而發(fā)生相互污染的情況,進而造成意想不到的嚴重后果,而此是為傳統(tǒng)技術的主要缺點。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所米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板式管板換熱器,其包括冷熱源產生部分、冷熱吸收部分以及隔離傳導部分,其中,該冷熱源產生部分與該冷熱吸收部分相互獨立設置,該隔離傳導部分將該冷熱源產生部分與該冷熱吸收部分包裹設置于其中,液態(tài)以及氣態(tài)介質能夠分別在該冷熱源產生部分以及該冷熱吸收部分中循環(huán)流動,該冷熱源產生部分、該冷熱吸收部分以及該隔離傳導部分由導熱材料制成,提供冷熱源的第一介質在該冷熱源產生部分中循環(huán)流動,并同步將其熱量傳導到該隔離傳導部分以及該冷熱吸收部分中循環(huán)流動的第二介質中,該隔離傳導部分中的熱量進一步傳導到該冷熱吸收部分中循環(huán)流動的第二介質中,從而實現(xiàn)該冷熱源產生部分中的該第一介質與該冷熱吸收部分中的該第二介質之間的熱量傳遞,借助該冷熱源產生部分與該冷熱吸收部分相互獨立的設置方式,使該第一介質與該第二介質在上述熱量傳遞的過程中不會接觸。
[0004]該冷熱源產生部分以及該冷熱吸收部分為循環(huán)盤管,該循環(huán)盤管具有介質入口、介質出口以及管腔,該介質入口以及該介質出口分別設置在該管腔兩端,該第一介質或者該第二介質從該介質入口流入在盤旋流過該管腔后從該介質出口流出。
[0005]該循環(huán)盤管包括若干管體任意相鄰的該管體頭尾相連。若干該管體之間相互平行設置。
[0006]該隔離傳導部分包括第一端板以及第二端板,該冷熱源產生部分嵌設在該第一端板一側,該冷熱吸收部分嵌設在該第二端板一側,同時,該冷熱源產生部分與該冷熱吸收部分靠貼在一起。該第一端板的一側開設有第一端板槽體,該第二端板的一側開設有第二端板槽體,借助該第一端板槽體與該第二端板槽體圍繞形成一內腔,該冷熱源產生部分與該冷熱吸收部分靠貼設置在該內腔中。
[0007]該第一端板以及該第二端板相互平行設置,該第一端板以及該第二端板通過連接器連接在一起。該連接器為緊固螺絲。
[0008]一種換熱器的換熱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將冷熱源產生部分以及冷熱吸收部分靠貼設置在隔離傳導部分中,由該隔離傳導部分將該冷熱源產生部分與該冷熱吸收部分包裹設置于其中,液態(tài)以及氣態(tài)介質能夠分別在該冷熱源產生部分以及該冷熱吸收部分中循環(huán)流動,該冷熱源產生部分、該冷熱吸收部分以及該隔離傳導部分由導熱材料制成,提供冷熱源的第一介質在該冷熱源產生部分中循環(huán)流動,并同步將其熱量傳導到該隔離傳導部分以及該冷熱吸收部分中循環(huán)流動的第二介質中,該隔離傳導部分中的熱量進一步傳導到該冷熱吸收部分中循環(huán)流動的第二介質中,從而實現(xiàn)該冷熱源產生部分中的該第一介質與該冷熱吸收部分中的該第二介質之間的熱量傳遞,借助該冷熱源產生部分與該冷熱吸收部分相互獨立的設置方式,使該第一介質與該第二介質在上述熱量傳遞的過程中不會接觸。
[0009]該冷熱源產生部分以及該冷熱吸收部分為循環(huán)盤管,該循環(huán)盤管具有介質入口、介質出口以及管腔,該介質入口以及該介質出口分別設置在該管腔兩端,該第一介質或者該第二介質從該介質入口流入在盤旋流過該管腔后從該介質出口流出,該循環(huán)盤管包括若干管體任意相鄰的該管體頭尾相連,若干該管體之間相互平行設置。
[0010]該隔離傳導部分包括第一端板以及第二端板,該冷熱源產生部分嵌設在該第一端板一側,該冷熱吸收部分嵌設在該第二端板一側,同時,該冷熱源產生部分與該冷熱吸收部分靠貼在一起,該第一端板的一側開設有第一端板槽體,該第二端板的一側開設有第二端板槽體,借助該第一端板槽體與該第二端板槽體圍繞形成一內腔,該冷熱源產生部分與該冷熱吸收部分靠貼設置在該內腔中,該第一端板以及該第二端板相互平行設置,該第一端板以及該第二端板通過連接器連接在一起。
[0011]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雙板式管板換熱器及其換熱方法,其為一個完全換熱介質隔離,安全,高效,低成本易于加工及維護的換熱系統(tǒng),以及一種換熱方法,在具體實施的時候不同的介質在兩個循環(huán)盤管內流動,兩者之間的溫度差使得熱量能夠通過該冷熱源產生部分10、該冷熱吸收部分20以及該隔離傳導部分30進行傳遞實現(xiàn)換熱效果,該冷熱源產生部分10、該冷熱吸收部分20之間通過金屬材質的端蓋板和兩個盤管之間的部分接觸面的熱傳遞進行熱交換,通過低溫介質把高溫介質的熱量帶走,實現(xiàn)高溫介質的降溫,使用中即使其中一個循環(huán)盤管發(fā)生破損泄漏,也不會造成另外一個循環(huán)盤管內的介質被污染,使換熱過程安全可靠,該隔離傳導部分30中的槽體的加工難度很低,特別對于鋁、銅這樣的普通材料來說,同樣對于循環(huán)盤管也只是采用等彎距的設計,便于工業(yè)化批量制造。另外由于本發(fā)明中各個部件之間采用螺絲緊固裝配,因此裝配、維修更換部件非常簡單易行。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發(fā)明的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發(fā)明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3為本發(fā)明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5]圖4為本發(fā)明的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6]圖5為本發(fā)明的循環(huán)盤管的主視圖。
[0017]圖6為本發(fā)明的循環(huán)盤管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如圖1至6所示,一種雙板式管板換熱器,其包括冷熱源產生部分10、冷熱吸收部分20以及隔離傳導部分30,其中,該冷熱源產生部分10與該冷熱吸收部分20相互獨立設置,該隔離傳導部分30將該冷熱源產生部分10與該冷熱吸收部分20包裹設置于其中,液態(tài)以及氣態(tài)介質能夠分別在該冷熱源產生部分10以及該冷熱吸收部分20中循環(huán)流動。
[0019]該冷熱源產生部分10、該冷熱吸收部分20以及該隔離傳導部分30由導熱材料制成,比如,金屬鋁、銅等。
[0020]提供冷熱源的第一介質在該冷熱源產生部分10中循環(huán)流動,并同步將其熱量傳導到該隔離傳導部分30以及該冷熱吸收部分20中循環(huán)流動的第二介質中,該隔離傳導部分30中的熱量進一步傳導到該冷熱吸收部分20中循環(huán)流動的第二介質中,從而實現(xiàn)該冷熱源產生部分10中的該第一介質與該冷熱吸收部分20中的該第二介質之間的熱量傳遞。
[0021]借助該冷熱源產生部分10與該冷熱吸收部分20相互獨立的設置方式,使該第一介質與該第二介質在上述熱量傳遞的過程中不會接觸,從而避免發(fā)生傳統(tǒng)技術中由于傳熱的器件外壁發(fā)生破損,導致原料和冷熱源載體兩種物質之間因泄漏而發(fā)生相互污染情況的發(fā)生。
[0022]在具體實施的時候,該冷熱源產生部分10以及該冷熱吸收部分20為循環(huán)盤管。
[0023]該循環(huán)盤管具有介質入口 11、介質出口 12以及管腔13,該介質入口 11以及該介質出口 12分別設置在該管腔13兩端,該第一介質或者該第二介質從該介質入口 11流入在盤旋流過該管腔13后從該介質出口 12流出。
[0024]在具體實施的時候,該循環(huán)盤管包括若干管體14任意相鄰的該管體14頭尾相連,若干該管體14之間相互平行設置。
[0025]在具體實施的時候,該隔離傳導部分30包括第一端板31以及第二端板32,該冷熱源產生部分10嵌設在該第一端板31 —側,該冷熱吸收部分20嵌設在該第二端板33 —側。同時,該冷熱源產生部分10與該冷熱吸收部分20靠貼在一起。
[0026]在具體實施的時候,該第一端板31的一側開設有第一端板槽體311,該第二端板32的一側開設有第二端板槽體321,借助該第一端板槽體311與該第二端板槽體321圍繞形成一內腔,該冷熱源產生部分10與該冷熱吸收部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