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落地式空調器室內(nèi)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調器,特別是一種落地式空調器室內(nèi)機。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落地式空調器室內(nèi)機大多采用單離心風輪,單進風口結構,離心風輪旋轉,弓I導氣流進入蝸殼,并由蝸殼的出風口吹出,經(jīng)過換熱器換熱后由室內(nèi)機的出風口吹出,這種結構的落地式空調器室內(nèi)機的風道裝置具有風量小,消耗功率大的缺點。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操作靈活、制作成本低、風量大、消耗功率低、能效比高、適用范圍廣的落地式空調器室內(nèi)機,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按此目的設計的一種落地式空調器室內(nèi)機,包括機身、風道裝置、換熱器和出風框組件,換熱器和風道裝置設置在機身內(nèi),出風框組件設置在機身上,其結構特征是風道裝置包括蝸殼底座、第一導風圈、第一離心風輪、第一蝸殼蓋、第二蝸殼蓋、第二離心風輪、第四導風圈和電機,第一離心風輪和第二離心風輪并排設置,蝸殼底座與機身相接;第一導風圈、第一蝸殼蓋與蝸殼底座相接后構成第一蝸殼,第一離心風輪位于第一蝸殼內(nèi),第一導風圈位于第一離心風輪的一側,第一導風圈構成第一離心風輪的第一進風口 ;第二蝸殼蓋、第四導風圈與蝸殼底座相接后構成第二蝸殼,第二離心風輪位于第二蝸殼內(nèi),第四導風圈位于第二離心風輪的一側,第四導風圈構成第二離心風輪的第四進風口 ;蝸殼底座上設置有一個同時用于第一離心風輪和第二離心風輪出風的出風口 ;或者,蝸殼底座上設置有用于第一離心風輪出風的第一出風口以及用于第二離心風輪的出風的第二出風口,第一出風口和第二出風口相互獨立;同時驅動的第一離心風輪和第二離心風輪的電機的輸出軸分別與第一離心風輪和第二離心風輪相接。落地式空調器室內(nèi)機還包括第二導風圈和第三導風圈;第一導風圈、第一蝸殼蓋、第二導風圈與蝸殼底座相接后構成第一蝸殼,第一離心風輪位于第一蝸殼內(nèi),第二導風圈位于第一離心風輪的另一側,第二導風圈構成第一離心風輪的第二進風口;第二蝸殼蓋、第四導風圈、第三導風圈與蝸殼底座相接后構成第二蝸殼,第二離心風輪位于第二蝸殼內(nèi),第三導風圈位于第二離心風輪的另一側,第三導風圈構成第二離心風輪的第三進風口。所述第一離心風輪和第二離心風輪中設置有支撐隔板;該支撐隔板設置在第一離心風輪和第二離心風輪的中部,或者,支撐隔板設置在第一離心風輪和第二離心風輪的端部。所述支撐隔板上設置有通風孔。所述電機設置在電機支架上,該電機支架與機身相接;電機及電機支架設置在第一離心風輪的左側,或者,電機及電機支架設置在第二離心風輪的右側,或者,電機及電機支架設置在第一離心風輪與第二離心風輪之間。所述風道裝置設置在換熱器的上方或者下方。本實用新型中的風道裝置將第一離心風輪和第二離心風輪并排設置,第一離心風輪位于第一蝸殼內(nèi),第二離心風輪位于第二蝸殼內(nèi),每個離心風輪有自己完整的風道曲線,每個離心風輪帶有一個或二個與其對應的進風口,每個離心風輪在其相應的蝸殼上對應一個獨立的出風口,或者,該二個獨立的出風口組合為一個共同的出風口,于是,風道裝置便帶有四個進風口和一個出風口或者四個進風口和兩個獨立的出風口,從而提供了較大的風量并有效降低了電機的消耗功率,提高了產(chǎn)品的能效比。 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合理、操作靈活、制作成本低、風量大、消耗功率低、能效比高、適用范圍廣的特點。
圖I為傳統(tǒng)的落地式空調器室內(nèi)機移除側板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的B向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局部剖切結構示意圖。圖4為風道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風道裝置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6為風道裝置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7為帶有通風孔的離心風輪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不帶通風孔的離心風輪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蝸殼底座,2為第一導風圈,3為第一離心風輪,4為第一蝸殼蓋,5第二蝸殼蓋,6為第二導風圈,7為電機,8為第三導風圈,9為第二離心風輪,10為第四導風圈,11為電機支架,12為機身,13為出風口,14為第一進風口,15為第二進風口,16為第三進風口,17為第四進風口,18為支撐隔板,19為通風孔,20為風道裝置,21為換熱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3-圖8,本落地式空調器室內(nèi)機,包括機身12、風道裝置20、換熱器和出風框組件,換熱器和風道裝置20設置在機身12內(nèi),出風框組件設置在機身12上。風道裝置20可以設置在換熱器21的上方或者下方。風道裝置20包括蝸殼底座I、第一導風圈2、第一離心風輪3、第一蝸殼蓋4、第二蝸殼蓋5、第二離心風輪9、第四導風圈10和電機7,第一離心風輪3和第二離心風輪9并排設置,蝸殼底座I與機身12相接;第一導風圈2、第一蝸殼蓋4與蝸殼底座I相接后構成第一蝸殼,第一離心風輪3位于第一蝸殼內(nèi),第一導風圈2位于第一離心風輪3的一側,第一導風圈2構成第一離心風輪3的第一進風口 14 ;第二蝸殼蓋5、第四導風圈10與蝸殼底座I相接后構成第二蝸殼,第二離心風輪9位于第二蝸殼內(nèi),第四導風圈10位于第二離心風輪9的一側,第四導風圈10構成第二離心風輪9的第四進風口 17 ;蝸殼底座I上設置有一個同時用于第一離心風輪3和第二離心風輪9出風的出風口 13 ;或者,蝸殼底座I上設置有用于第一離心風輪3出風的第一出風口以及用于第二離心風輪9的出風的第二出風口,第一出風口和第二出風口相互獨立;同時驅動的第一離心風輪3和第二離心風輪9的電機7的輸出軸分別與第一離心風輪3和第二離心風輪9相接。電機7設置在蝸殼底座I的下部。在本實施例中,電機7設置在蝸殼底座I的正下部,見圖5。電機7設置在電機支架11上,該電機支架11與機身12相接。電機7及電機支架11設置在第一離心風輪3的左側,或者,電機7及電機支架11設置在第二離心風輪9的右偵牝或者,電機7及電機支架11設置在第一離心風輪3與第二離心風輪9之間,圖中給出了將電機7及電機支架11設置在第一離心風輪3與第二離心風輪9之間的具體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落地式空調器室內(nèi)機還包括第二導風圈6和第三導風圈8 ;第一導風圈2、第一蝸殼蓋4、第二導風圈6與蝸殼底座I相接后構成第一蝸殼,第一離心風輪3位于第一蝸殼內(nèi),第二導風圈6位于第一離心風輪3的另一側,第二導風圈6構成第一離心風輪3的第二進風口 15 ;第二蝸殼蓋5、第四導風圈10、第三導風圈8與蝸殼底座I相接后構成第二蝸殼,第二離心風輪9位于第二蝸殼內(nèi),第三導風圈8位于第二離心風輪9的另一偵牝第三導風圈8構成第二離心風輪9的第三進風口 16。上述的第一離心風輪3和第二離心風輪9中設置有支撐隔板18 ;該支撐隔板18設置在第一離心風輪3和第二離心風輪9的中部,或者,支撐隔板18設置在第一離心風輪3和第二離心風輪9的端部。出于設計的需要,可以在支撐隔板18上設置有通風孔19,見圖7。工作時,通過電機7帶動第一離心風輪3和第二離心風輪9旋轉,引導氣流從第一進風口 14、第二進風口 15、第三進風口 16和第四進風口 17分別進入到第一蝸殼和第二蝸殼內(nèi),從設置在蝸殼底座I上的同時用于第一離心風輪3和第二離心風輪9共同出風的出風口 13吹出,再經(jīng)換熱器換熱后從空調器室內(nèi)機的出風口吹出。
權利要求1.一種落地式空調器室內(nèi)機,包括機身(12)、風道裝置(20)、換熱器(21)和出風框組件,換熱器和風道裝置(20)設置在機身(12)內(nèi),出風框組件設置在機身(12)上,其特征是風道裝置(20)包括蝸殼底座(I)、第一導風圈(2)、第一離心風輪(3)、第一蝸殼蓋(4)、第二蝸殼蓋(5)、第二離心風輪(9)、第四導風圈(10)和電機(7),第一離心風輪(3)和第二離心風輪(9)并排設置,蝸殼底座⑴與機身(12)相接; 第一導風圈(2)、第一蝸殼蓋(4)與蝸殼底座(I)相接后構成第一蝸殼,第一離心風輪(3)位于第一蝸殼內(nèi),第一導風圈(2)位于第一離心風輪(3)的一側,第一導風圈(2)構成第一離心風輪(3)的第一進風口(14); 第二蝸殼蓋(5)、第四導風圈(10)與蝸殼底座(I)相接后構成第二蝸殼,第二離心風輪(9)位于第二蝸殼內(nèi),第四導風圈(10)位于第二離心風輪(9)的一側,第四導風圈(10)構成第二離心風輪(9)的第四進風口(17); 蝸殼底座(I)上設置有一個同時用于第一離心風輪(3)和第二離心風輪(9)出風的出風口(13);或者,蝸殼底座(I)上設置有用于第一離心風輪(3)出風的第一出風口以及用于第二離心風輪(9)的出風的第二出風口,第一出風口和第二出風口相互獨立; 同時驅動的第一離心風輪(3)和第二離心風輪(9)的電機(7)的輸出軸分別與第一離心風輪(3)和第二離心風輪(9)相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落地式空調器室內(nèi)機,其特征是還包括第二導風圈(6)和第三導風圈⑶; 第一導風圈(2)、第一蝸殼蓋(4)、第二導風圈(6)與蝸殼底座(I)相接后構成第一蝸殼,第一離心風輪(3)位于第一蝸殼內(nèi),第二導風圈(6)位于第一離心風輪(3)的另一側,第二導風圈(6)構成第一離心風輪(3)的第二進風口(15); 第二蝸殼蓋(5)、第四導風圈(10)、第三導風圈(8)與蝸殼底座(I)相接后構成第二蝸殼,第二離心風輪(9)位于第二蝸殼內(nèi),第三導風圈(8)位于第二離心風輪(9)的另一側,第三導風圈(8)構成第二離心風輪(9)的第三進風口(16)。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落地式空調器室內(nèi)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離心風輪(3)和第二離心風輪(9)中設置有支撐隔板(18);該支撐隔板(18)設置在第一離心風輪(3)和第二離心風輪(9)的中部,或者,支撐隔板(18)設置在第一離心風輪(3)和第二離心風輪(9)的端部。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落地式空調器室內(nèi)機,其特征是所述支撐隔板(18)上設置有通風孔(19)。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落地式空調器室內(nèi)機,其特征是所述電機(7)設置在電機支架(11)上,該電機支架(11)與機身(12)相接;電機(7)及電機支架(11)設置在第一離心風輪(3)的左側,或者,電機(7)及電機支架(11)設置在第二離心風輪(9)的右側,或者,電機(X)及電機支架(11)設置在第一離心風輪(3)與第二離心風輪(9)之間。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落地式空調器室內(nèi)機,其特征是所述風道裝置(20)設置在換熱器(21)的上方或者下方。
專利摘要一種落地式空調器室內(nèi)機,包括機身、風道裝置、換熱器和出風框組件,換熱器和風道裝置設置在機身內(nèi),出風框組件設置在機身上,風道裝置包括蝸殼底座、第一導風圈、第一離心風輪、第一蝸殼蓋、第二蝸殼蓋、第二離心風輪、第四導風圈和電機,第一離心風輪和第二離心風輪并排設置,蝸殼底座與機身相接;第一導風圈、第一蝸殼蓋與蝸殼底座相接后構成第一蝸殼,第一離心風輪位于第一蝸殼內(nèi),第一導風圈位于第一離心風輪的一側,第一導風圈構成第一離心風輪的第一進風口;第二蝸殼蓋、第四導風圈與蝸殼底座相接后構成第二蝸殼。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合理、操作靈活、制作成本低、風量大、消耗功率低、能效比高、適用范圍廣的特點。
文檔編號F24F1/00GK202432610SQ20112056416
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28日
發(fā)明者伍光輝, 周撥, 張智, 江峰, 沈曉亮, 潘新運, 覃強, 顧磊, 黃燦彬, 黎文斗 申請人:廣東美的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