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焚燒爐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種焚燒妒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設及一種爐具,具體設及一種環(huán)保焚燒爐。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之而來的則是大量的生活垃圾,從隨處焚燒垃圾產 生黑煙直接籠罩整個鄉(xiāng)村,到建立一些垃圾池或是垃圾焚燒爐來緩解煙霧的排放,然而上 述垃圾的處理方式都存在垃圾燃燒不充分直接排放大量黑煙的問題,運樣不僅污染環(huán)境而 且還排放一些不完全燃燒的,如二嗯英一類的有害氣體威脅著整個村民的身體健康。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鑒于W上內容,有必要提供一種焚燒爐,該焚燒爐能夠使垃圾充分燃燒,并具有持 續(xù)高溫分解有害氣體,從而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
[0004]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焚燒爐,所述焚燒爐包括有 底座、爐灶本體、熱風機、排煙管及熱能回風管;所述爐灶本體包括有圓臺形下爐體及圓臺 形上爐體,所述圓臺形下爐體安裝在所述底座上,并在內部設有燃燒燃料的第一燃燒室,且 底部開設有用W向所述爐灶本體外排放灰渣的下縮口,所述圓臺形下爐體還設有與所述第 一燃燒室連通的第一通風道;所述圓臺形上爐體與所述圓臺形下爐體一體成型,并在內部 設有與所述第一燃燒室連通的第二燃燒室,且頂部開設有用W向所述爐灶本體外排放燃料 燃燒時產生的熱量和/或火焰的上縮口;所述圓臺形下爐體及所述圓臺形上爐體分別還包 括有內筒及套設在所述內筒外的外筒,所述圓臺形下爐體的內筒與外筒之間形成有第一通 風道,所述圓臺形上爐體的內筒與外筒之間形成有與第一通風道連通的第二通風道;所述 圓臺形下爐體的內筒上繞所述圓臺形下爐體的中屯、軸的至少兩圓周上分別開設有連通所 述第一燃燒室與所述第一通風道的若干第一通風孔,所述圓臺形上爐體的內筒上繞所述圓 臺形上爐體的中屯、軸的至少一圓周上開設有連通所述第二燃燒室與所述第二通風道的若 干第二通風孔;所述排煙管通過所述上縮口與所述第二燃燒室連通,所述熱能回風管包括 有至少一導熱管及連接管,所述至少一導熱管在貫穿所述排煙管后露出所述排煙管,并開 設有往所述熱能回風管內排入空氣的進氣口,所述連接管連通所述至少一導熱管與所述熱 風機;所述熱風機與所述第一通風道連通,并能夠通過所述連接管將所述至少一導熱管內 的熱能與從所述排氣口排入的空氣混合得到的混合熱空氣吸收后經由所述第一通風道及 所述若干第一通風孔吹入所述第一燃燒室,經由所述第二通風道及所述若干第二通風孔吹 入所述第二燃燒室。 陽〇化]優(yōu)選地,所述至少一導熱管與所述連接管垂直設置。
[0006] 優(yōu)選地,所述至少一導熱管有兩個,兩所述導熱管的第一端分別穿過所述排煙管, 并部分露出所述排煙管,所述連接管分別連通所述兩導熱管的第二端,所述兩導熱管的第 一端開設有所述進氣口,所述熱風機能夠通過所述連接管將所述兩導熱管內的熱能與從兩 所述排氣口排入的空氣混合得到的混合熱空氣吸收后吹入所述第一燃燒室及所述第二燃 燒室。
[0007] 優(yōu)選地,所述圓臺形下爐體的中屯、軸與所述圓臺形上爐體的中屯、軸重合;所述上 縮口的中屯、及所述下縮口的中屯、位于所述圓臺形下爐體的中屯、軸上。
[0008] 優(yōu)選地,所述圓臺形下爐體由所述下縮口指向所述上縮口的內徑逐漸增大,所述 圓臺形上爐體由所述下縮口指向所述上縮口的內徑逐漸減小。
[0009] 優(yōu)選地,所述至少兩圓周的中屯、軸與所述圓臺形下爐體的中屯、軸重合。
[0010] 優(yōu)選地,所述至少一圓周的中屯、在所述圓臺形上爐體的中屯、軸上,并且所述至少 一圓周垂直于所述圓臺形上爐體的中屯、軸。
[0011] 優(yōu)選地,所述至少兩圓周在平行所述圓臺形下爐體的中屯、軸方向上等距離分布。
[0012] 優(yōu)選地,每一第一通風孔及每一第二通風孔朝向所在圓周位置的切線方向傾斜, 每一第二通風孔在平行與所述爐灶本體中屯、軸方向上朝向所述下縮口傾斜。
[0013] 優(yōu)選地,所述焚燒爐還包括有儲灰缸及排渣管,所述儲灰缸位于所述圓臺形下爐 體的下方,所述排渣管與所述儲灰缸連通。
[0014] 本實用新型具有W下有益效果:
[0015] 本實用新型在垃圾燃燒時,熱風機輸出熱氣流,經由所述第一通風道及所述若干 第一通風孔吹入所述第一燃燒室,經由所述第二通風道及所述若干第二通風孔吹入所述第 二燃燒室,并在所述第二燃燒室中形成滿流;在所述第一燃燒室中,熱氣流能夠烘干垃圾和 /或加快垃圾燃燒,垃圾在所述第一燃燒室燃燒時產生大量的不完全燃燒氣體,運些不完 全燃燒氣體在所述第二燃燒室內與所述若干第二通風孔噴出的熱氣流充分混合后再次燃 燒,待所述排煙管內的溫度漸漸升高,所述排煙管內的熱能通過所述至少一導熱管逐漸傳 遞至所述熱能回風管內,并并與從所述進氣口排入的空氣混合,再由所述熱風機將混合熱 空氣通過所述連接管吸入到所述爐灶本體的第二燃燒室內繼續(xù)與不完全燃燒氣體混合后 燃燒,運樣循環(huán)利用熱能和空氣混合,使垃圾充分燃燒,待一定時間,燃燒室內的溫度達到 950° -1100°后能夠分解如二嗯英一類的有害氣體,大大減少了有害氣體的排放,并且節(jié) 約了至少30%的熱能。 【【附圖說明】】
[0016] 圖1是本實用新型焚燒爐第一實施方式的一結構示意圖。
[0017] 圖2是本實用新型焚燒爐第二實施方式的一結構示意圖。
[0018]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19]
陽020]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請參閱圖1,在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方式中,一焚燒爐100包括有一底座10、一 爐灶本體20、一進料管30、一儲灰缸40、一排渣管50、一排煙管60、一罩體70、一熱風機80 及一熱能回風管90。所述爐灶本體20、所述儲灰缸40、所述排渣管50、所述排煙管60及所 述熱能回風管90均由耐高溫材料制成。
[0022] 所述底座10包括有一底盤11及若干支撐腳12 (圖中僅顯示一個)。在本實施方 式中,所述底盤11呈圓形,并可放置在地面上;所述支撐腳12有=個,該=支撐腳12均勻 分布在所述底盤11上,并用W支撐所述爐灶本體20。
[0023] 所述爐灶本體20包括有一圓臺形下爐體21及一圓臺形上爐體22。所述圓臺形下 爐體21安裝在所述底座10上,并在內部設有一燃燒燃料的第一燃燒室211,且底部開設有 一用W向所述爐灶本體20外排放灰渣的下縮口 212。所述圓臺形上爐體22與所述圓臺形 下爐體21 -體成型,并在內部設有一與所述第一燃燒室211連通的第二燃燒室221,且頂部 開設有一用W向所述爐灶本體20外排放燃料燃燒時產生的熱量和/或火焰的上縮口 222。
[0024] 所述圓臺形下爐體21及所述圓臺形上爐體22分別還包括有一內筒213、223及一 套設在所述內筒213、223外的外筒214、224。所述第一燃燒室211設在所述圓臺形下爐體 21的內筒213內,所述圓臺形下爐體21的內筒213及外筒214之間形成一第一通風道215 ; 所述圓臺形下爐體21的內筒213上繞所述圓臺形下爐體21的中屯、軸的若干圓周上分別開 設有連通所述第一燃燒室211與所述第二燃燒室221的若干第一通風孔2131,所述若干圓 周的中屯、軸與所述圓臺形下爐體21的中屯、軸重合;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圓臺形下爐體21 的內筒213上繞所述圓臺形下爐體21的中屯、軸的S圓周A、B、C上分別開設有所述若干第 一通風孔2131。
[0025] 所述第二燃燒室221設在所述圓臺形上爐體22的內筒223內,所述圓臺形上爐體 22的內筒223及外筒224之間形成一與所述第一通風道215連通的第二通風道225,所述 第二通風道225能夠與所述第二燃燒室221連通;所述圓臺形上爐體22的內筒223上繞所 述圓臺形上爐體22的中屯、軸的若干圓周上分別開設有連通所述第二燃燒室221與所述第 二通風道225的若干第二通風孔2231,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圓臺形上爐體22的內筒223 上繞所述圓臺形上爐體22的中屯、軸的兩圓周D、E上分別開設有所述若干第二通風孔2231。
[0026] 所述圓臺形下爐體21的內筒213內徑由所述下縮口 212指向所述上縮口 222方向 上逐漸增大,所述圓臺形上爐體22的內筒223內徑由所述下縮口 212指向所述上縮口 222 方向上的內徑逐漸減小;優(yōu)選地,所述圓臺形下爐體21的內筒213及外筒214均具有圓臺 形輪廓,所述圓臺形上爐體21的內筒223及外筒224均具有圓臺形輪廓。所述圓臺形下爐 體21的中屯、軸與所述圓臺形上爐體22的中屯、軸重合,所述上縮口 222的中屯、及所述下縮 口 212的中屯、位于所述圓臺形下爐體21的中屯、軸上。
[0027] 請繼續(xù)參閱圖1,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圓周A、B、C在平行于所述圓 臺形下爐體21的中屯、軸方向上等距離分布;所述兩圓周D、E至所述圓臺形下爐體21與所 述圓臺形上爐體22連接面的距離大于所述兩圓周至所述上縮口 222邊緣所在平面的距離。 每一第一通風孔2131及每一第二通風孔2231朝向對應圓周上的切向方向傾斜,并且直徑 均為0. 5-4. 5cm,運樣可W防止孔徑太大而經由所述第一通風孔2131或第二通風孔2231的 氣流吹滅燃料,另外,也可W防止孔徑太小而很容易被顆粒物堵塞;同時,在平行于所述爐 灶本體20的中屯、軸方向上,每一第二通風孔2231朝向所述下縮口 212方向傾斜,運樣能夠 保證經由所述若干第二通風孔2231噴出的氣流在所述第二燃燒室22內形成滿流。進一步 地,所述圓臺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