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擠出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擠出機中不同頭數(shù)的螺紋元件之間的的過渡元件。
背景技術:
擠出機是依靠螺桿旋轉產生的壓力及剪切力,能使得物料可以充分進行塑化以及均勻混合,通過口模成型。螺桿是擠出機的心臟,是擠出機的關鍵部件,螺桿的性能好壞,決定了一臺擠出機的生產率、塑化質量、填加物的分散性、熔體溫度、動力消耗等。通過螺桿的轉動對塑料產生極壓的作用,塑料在料筒中才可以發(fā)生移動、增壓以及從摩擦中獲取部分熱量,塑料在料筒的中的移動過程中獲得混合和塑化,黏流態(tài)的熔體在被擠壓而流經口模時,獲得所需的形狀而成型。
在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實用新型人發(fā)現(xiàn)至少存在如下問題:現(xiàn)有技術擠出機中不同導程的元件在過渡區(qū)域或者是不同捏合盤在過渡區(qū)域是直接相連接的,容易出現(xiàn)對接的縫隙,以及對接時存在不完全接觸的對接面。因而,物料在加工過程中,物料會進入縫隙,久而久之縫隙形成積料死區(qū),影響產品的品質,還會造成對接元件的磨損。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給一種不同頭數(shù)的螺紋元件之間的過渡元件,設置有單頭過渡部和偏心三頭過渡部,設置過渡元件的目物料在加工過程中,防止物料進入縫隙,也就是進一步的避免了形成積料死區(qū),提高了產品的品質,并且還能避免不同頭數(shù)的螺紋元件在直接對接處的磨損。
一種過渡元件,用于設置在擠出機的單頭螺紋元件與偏心三頭螺紋元件之間,包括單頭過渡部和偏心三頭過渡部;所述單頭過渡部包括第一端和與所述第一端橫向間隔開的第二端;所述偏心三頭過渡部包括第三端和與所述第三端橫向間隔開的第四端;所述第一端,其端面的尺寸、形狀與所述單頭螺紋元件的端面相同,用于與所述單頭螺紋元件緊密貼合;所述第二端的端面與所述第三端的端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端,其端面的尺寸、形狀與所述偏心三頭螺紋元件的端面形狀相同,用于與所述偏心三頭過渡元件緊密貼合。
進一步,所述過渡元件的成型方式為銑加工成型。
進一步,所述單頭過渡部開設有第一通孔,所述偏心三頭過渡部開設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形狀與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形狀相同,且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與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位于同一軸線。
進一步,所述偏心三頭過渡部的第三端和/或第四端的端面所在的外接圓的中心與和端面所在的內切圓的中心重合,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與該端面的外接圓的中心之間具有一定距離。
進一步,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壁上設置有漸開線花鍵,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漸開線花鍵尺寸、形狀和設置位置相同。
進一步,所述漸開線花鍵中的某個齒的尺寸與其他齒的尺寸和/或形狀不同。
進一步,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外輪廓形狀、尺寸與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外輪廓形狀、尺寸相同。
進一步,所述第三端的端面外輪廓形狀、尺寸與所述第四端的端面外輪廓形狀、尺寸相同。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就是提供了一種不同頭數(shù)的螺紋元件之間的過渡元件,過渡元件的單頭過渡部與單頭螺紋元件緊密貼合。過渡元件的偏心三頭過渡部與偏心三頭螺紋元件緊密貼合。能夠使得單頭螺紋元件和偏心三頭螺紋元件之間平穩(wěn)的過渡,防止不同導程的元件在過渡的時候造成元件的損傷,防止不必要的機械損失。并且緊密的貼合也能夠防止物料在加工過程中,物料會進入縫隙所形成積料死區(qū)。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過渡元件的第一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過渡元件的第二立體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過渡元件的主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過渡元件的后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過渡元件的右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過渡元件在擠出機螺桿裝配中的結構示意圖。
100為單頭過渡部、200為偏心三頭過渡部、300為單頭螺紋元件、400為偏心三頭螺紋元件、101為第一端、102為第二端、103為第一通孔、104為漸開線花鍵、201為第三端、202為第四端、203為第二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并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應該理解,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在以下說明中,省略了對公知結構和技術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實用新型的概念。
擠出機的現(xiàn)有技術中不同導程的元件在過渡區(qū)域或者是不同捏合盤在過渡區(qū)域是直接相連接的,這樣會導致過渡區(qū)域的不同導程和是不同捏合盤的元件出現(xiàn)磨損。因為在直接對接時,容易出現(xiàn)對接的縫隙,以及對接時存在不完全接觸的對接面。因而,物料在加工過程中,物料會進入縫隙。久而久之縫隙形成積料死區(qū),影響產品的品質。還會造成對接元件的不必要的磨損。
如圖1-5所示,一種過渡元件設置在擠出機的單頭螺紋元件300與偏心三頭螺紋元件400之間,包括單頭過渡部100和偏心三頭過渡部200;單頭過渡部100包括第一端101和與第一端橫向間隔開的第二端102;偏心三頭過渡部包括第三端201和與第三端橫向間隔開的第四端202;第一端101,其端面的尺寸、形狀與單頭螺紋元件的端面相同,用于與單頭螺紋元件300緊密貼合;第二端102的端面與第三端201的端面固定連接;第四端202,其端面的尺寸、形狀與偏心三頭螺紋元件400的端面形狀相同,用于與偏心三頭過渡元件400緊密貼合。
一種設置在擠出機中的過渡元件,用于連接擠出機中的單頭螺紋元件300與偏心三頭螺紋元件400。包括單頭過渡部100和偏心三頭過渡部300;單頭過渡部100與單頭螺紋元件300緊密貼合,偏心三頭過渡部200與偏心三頭螺紋元件400緊密貼合;單頭過渡部100又包括第一端101和相對的與第一端橫向間隔開的第二端102;單頭過渡部的第一端101與單頭螺紋元件300緊密貼合,且第一端101的端面尺寸、形狀與單頭螺紋元件300的端面的尺寸、形狀相同。單頭過渡部的第一端101端面平整。偏心三頭過渡部200又包括第三端201和相對的與第三端橫向間隔開的第四端202;偏心三頭過渡部的第四端202與偏心三頭螺紋元件400緊密貼合,且第四端202的端面尺寸、形狀與偏心三頭螺紋元件400的端面的尺寸、形狀相同。偏心三頭過渡部的第四端202端面平整。單頭過渡部的第二端102與偏心三頭過渡部的第三端201固定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過渡元件的成型方式為銑加工成型。
一種過渡元件,單頭過渡部100和偏心三頭過渡部200是一體成型的,即單頭過渡部100和偏心三頭過渡部200是在鑄造的時候是銑加工成型。
優(yōu)選的,單頭過渡部100開設有第一通孔103,偏心三頭過渡200部開設有第二通孔203;第一通孔103的尺寸、形狀與所述第二通孔203的尺寸、形狀相同,且第一通孔103的中心與第二通孔203的中心位于同一軸線。
這樣設置的目的是為了使花鍵軸能夠同時貫穿單頭過渡部100和偏心三頭過渡部200,能夠使其更好的無縫結合,達到減少磨損的有益效果。
優(yōu)選的,偏心三頭過渡部200的第三端201和/或第四端202的端面所在的外接圓的中心與和端面所在的內切圓的中心重合,第二通孔203的中心與該端面的外接圓的中心之間具有一定距離。
即偏心三頭過渡元件200的輪廓的外接圓以及三邊的內接圓的中心是重合的,但是與第二通孔203的中心具有一定的距離,這樣設置的目的是能夠更好的與偏心三頭螺紋元件400銜接,能夠更好的達到過渡的效果。
優(yōu)選的,第一通孔103和第二通孔203的壁上設置有漸開線花鍵104,第一通孔103和第二通孔203的漸開線花鍵尺寸、形狀和設置位置相同。
單頭過渡部100和偏心三頭過渡部200上設置有第一通孔103和第二通孔203,第一通孔103和第二通孔203的內部都設置有漸開線花鍵104,并且其花鍵設置的形狀、尺寸以及各個齒的相對位置相同。以便于花鍵軸能夠成功的貫穿單頭過渡部和偏心三頭過渡部。
優(yōu)選的,漸開線花鍵104中的某個齒的尺寸與其他齒的尺寸和/或形狀不同。第一端101的端面外輪廓形狀、尺寸與所述第二端102的端面外輪廓形狀、尺寸相同。第三端201的端面外輪廓形狀、尺寸與所述第四端202的端面外輪廓形狀、尺寸相同。
第一通孔103和第二通孔203的壁上設置有漸開線花鍵104,漸開線花鍵104中至少一個齒的尺寸和/或形狀與其余的尺寸和/或形狀不同,尺寸的不同可以是相對的大或者相對的小,形狀的不同主要是指齒的形狀,是與其余齒形狀不同的任意形狀。這樣設置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花鍵軸裝錯。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過渡元件在擠出機螺桿裝配中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6所示,單頭過渡部100的第一端101與單頭螺紋元件300緊密貼合,且第一端101的端面尺寸、形狀與單頭螺紋元件200的端面的尺寸、形狀相同。偏心三頭過渡部200的第四端202與偏心三頭螺紋元件400緊密貼合,且第四端202的端面尺寸、形狀與偏心三頭螺紋元件400的端面的尺寸、形狀相同。一種過渡元件設置在擠出機的單頭螺紋元件300與偏心三頭螺紋元件400之間。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就是提供了一種不同頭數(shù)的螺紋元件之間的過渡元件,過渡元件的單頭過渡部100與單頭螺紋元件300緊密貼合。過渡元件的偏心三頭過渡部200與偏心三頭螺紋元件400緊密貼合。能夠使得單頭螺紋元件300和偏心三頭螺紋元件400之間平穩(wěn)的過渡,防止不同導程的元件在過渡的時候造成元件的損傷,防止不必要的機械損失。并且緊密的貼合也能夠防止物料在加工過程中,物料會進入縫隙所形成積料死區(qū)。
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用于示例性說明或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此外,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旨在涵蓋落入所附權利要求范圍和邊界、或者這種范圍和邊界的等同形式內的全部變化和修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