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機轉臺座體和起重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起重機運輸機械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起重機轉臺座體和起重機。
【背景技術】
[0002]如圖1所示,起重機通常由車架總成70、變幅油缸60、吊臂50和轉臺座體30等部件組成,其中起重機轉臺座體30是連接吊臂50與車架總成70的裝置,受到變幅平面內的彎矩和側向載荷產生的扭矩。在設計轉臺座體30的結構時需要綜合考慮性能、重量、成本以及工藝性等因素,而現有技術在這些方面權衡不夠,例如,如圖2和圖3所示,為一種典型的起重機轉臺座體結構:墻板2兩側加槽鋼41形成主梁4’。這種結構的缺點是零件數量多,焊縫多;主梁4’沒有沿受力方向設置;底部箱體和尾部箱體結構復雜,焊接工藝性比較差。如圖4和圖5所示,為另一種典型的起重機轉臺座體結構:主梁4”采用方管42,相對上述方案,主梁4”減少了很多焊縫,但零部件數減少很多,但是空間受到限制,在相同的性能的前提下,這種方案中轉臺座體30的重量會明顯比上述方案大,在相同重量的前提下,性能下降明顯,且綜合成本高。因此,提出至少一種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方案具有積極意義。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起重機轉臺座體,該起重機轉臺座體結構強度尚ο
[0004]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起重機,能提高起重機整機使用的穩(wěn)定性。
[000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起重機轉臺座體,該起重機轉臺座體包括底板,和一對間隔設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墻板,其中,每個所述墻板的頂端設置有頂板和第一L形外側板,所述頂板的內端連接到所述墻板的外側壁上,外端與所述第一 L形外側板的上端連接,該第一 L形外側板的下端連接到所述墻板上,并且所述頂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 L形外側板的厚度。
[0006]優(yōu)選地,所述頂板為一體形成的彎折板。
[0007]優(yōu)選地,每個所述墻板的底端設置有第二 L形外側板,所述第二 L形外側板的上端連接到所述墻板的外側,該第二 L形外側板包括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段,和與該水平段的后端相連并朝向后上方傾斜延伸的傾斜段,所述水平段的下端連接到所述底板上,所述傾斜段的下端通過斜底板和所述墻板相連。
[0008]優(yōu)選地,所述斜底板的厚度大于所述傾斜段的厚度。
[0009]優(yōu)選地,所述傾斜段的側壁的寬度從上至下逐漸變大。
[0010]優(yōu)選地,每個所述墻板上還連接有U形支撐板,該U形支撐板的下端連接到所述第二 L形外側板的頂壁,所述U形支撐板包括第一 U形支撐板和第二 U形支撐板,所述第一 U形支撐板的上端連接到所述第一 L形外側板的底壁,所述第二 U形支撐板的上端穿過所述第一 L形外側板,并連接到所述頂板上,所述第二 U形支撐板的上部形成有用于和起重機吊臂鉸接的安裝孔。
[0011]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 U形支撐板從上至下朝向前下方傾斜延伸。
[0012]優(yōu)選地,所述一對墻板之間還連接有一對間隔設置的上連接板和下連接板,所述上連接板和下連接板的上端用于和起重機的卷揚箱體相連,所述上連接板和下連接板的下端分別底板相連,所述上連接板和下連接板上分別形成有開孔,所述開孔的孔徑從上至下逐漸減小。
[0013]優(yōu)選地,所述開孔的形狀大致呈梯形。
[0014]優(yōu)選地,所述上連接板和下連接板的所述開孔的孔壁之間還連接有環(huán)繞所述開孔的加強板。
[001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起重機,該起重機包括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機轉臺座體。
[0016]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每個所述墻板的頂端的外側面設置頂板和第一 L形外側板,以和墻板共同形成方形的主梁,增強了墻板的結構強度;且相對現有的通過一對槽鋼焊接在墻板上,減少了一處焊縫,提高焊接工藝性能;此外,頂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 L形外側板的厚度,由于在相同材料的情況下,將主梁的材料更多地布置在遠離整個起重機轉臺座體中心的位置,即,將主梁的材料更多地布置在主梁的頂板上,因此,能夠進一步地提尚墻板的結構性能,進而提尚了起重機轉臺座體的抗偏載性能,同時提尚了起重機整機使用的穩(wěn)定性能。
[0017]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0018]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0019]圖1是現有技術中起重機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現有技術中的起重機轉臺座體的結構示意圖,其中還顯示出了卷揚箱體;
[0021]圖3是沿圖2中B-B剖面所剖得的部分剖面圖;
[0022]圖4是現有技術中的另一種起重機轉臺座體的結構示意圖,其中還顯示出了卷揚箱體;
[0023]圖5是沿圖4中C-C剖面所剖得的部分剖面圖;
[0024]圖6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方式提供的起重機轉臺座體的結構示意圖,其中省略了底板的結構;
[0025]圖7是沿圖6中A-A剖面所剖得的部分剖面圖;
[0026]圖8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方式提供的起重機轉臺座體的結構示意圖,其中,為清楚顯示箱體結構,省略了一側的墻板。
[0027]附圖標記說明
[0028]1底板 2墻板 21頂板
[0029]22第一 L形外側板 23第二 L形外側板 231水平段
[0030]232傾斜段 24斜底板 25 U形支撐板
[0031]251第一 U形支撐板 252第二 U形支撐板
[0032]2520安裝孔 26上連接板 27下連接板
[0033]28開孔 29加強板 3卷揚箱體
[0034]30轉臺座體 4,4’,4”主梁 41槽鋼
[0035]42方管 50吊臂 60變幅油缸
[0036]70車架總成
【具體實施方式】
[0037]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0038]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底、頂”通常是相對于起重機轉臺座體正常工作的狀態(tài)而言的;“內、外”是相對于起重機轉臺座體的中心而言的,具體地,靠近起重機轉臺座體的中心為內,遠離起重機轉臺座體的中心為外;“前、后”具體是指,靠近變幅油缸60的下支座的一端為前端,靠近卷揚箱體3的一端為后端。
[0039]如圖6至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起重機轉臺座體,包括底板1,和一對間隔設置在底板1上的墻板2,其中,每個墻板2的頂端設置有頂板21和第一 L形外側板22,頂板21的內端連接到墻板2的外側壁上,外端與第一 L形外側板22的上端連接,該第一 L形外側板22的下端連接到墻板2上,并且頂板21的厚度大于第一 L形外側板22的厚度。
[0040]需要說明的是,第一 L形外側板22具有上端和下端兩個端部和位于該兩個端部之間的拐點,上端連接到頂板21的外端上,下端連接到墻板2的外側壁上。
[0041]因此,通過在每個墻板2的頂端的外側面設置頂板21和第一 L形外側板22,以和墻板2共同形成方形的主梁4,增強了墻板2的結構強度;且相對現有技術中的通過一對槽鋼41焊接在墻板2上以形成主梁4’,減少了一處焊縫,提高焊接工藝性能;此外,頂板21的厚度大于第一 L形外側板22的厚度,由于在相同材料的情況下,將主梁4的材料更多地布置在遠離整個起重機轉臺座體中心的位置,即,將主梁4的材料更多地布置在主梁4的頂板21上,因此,能夠進一步地提尚墻板2的結構性能,進而提尚了起重機轉臺座體的抗偏載性能,同時提高了起重機整機使用的穩(wěn)定性能。
[0042]為進一步提高焊接工藝性能,頂板21為一體形成的彎折板。因此,在主梁4的每個拐點位置都可以相對現有技術減少一條焊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