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發(fā)泡陶瓷加工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發(fā)泡陶瓷翻板機。
背景技術:
在板材處理的過程中,需要將板材的上下兩個面進行處理,此時需要用到翻板機。板材在流水線上傳動,輸送到翻板機處時,在翻板機的作用下實現(xiàn)板材的翻轉。翻板機的使用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但是現(xiàn)有的翻板機存在以下問題:翻板機收入板材后,向前翻轉,將板材的下表面翻上去,由于板材在流水線上多為直著放,即板材較長的邊與流水線的傳輸方向相同,現(xiàn)有的翻轉機在翻轉的時候力矩較大,耗電量高,不利于能源的節(jié)約和生產成本的降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發(fā)泡陶瓷翻板機。
基于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發(fā)泡陶瓷翻板機,包括機架和前后兩個平行設置的環(huán)狀轉盤,轉盤的外壁上設有鏈槽,前轉盤底部設有兩個翻轉電機,翻轉電機上通過減速器連接有轉軸,轉軸的另一端通過軸承連接在基座上,轉軸兩端設有與鏈槽配合的齒輪;機架的兩個端部固定在轉盤上,機架上設有上下兩排傳動軸,兩排傳動軸的兩個端部均通過軸承固定在固定板上,固定板通過緊固件固定在機架上,相鄰的傳動軸之間采用鏈條連接,每排傳動軸靠近邊緣的一根傳動軸的端部通過鏈條與傳動電機連接,傳動電機固定在機架上。
進一步地,所述鏈槽的長度為轉盤的四分之三周長,鏈槽設置在轉盤的頂部、底部和一個側部。
進一步地,所述鏈槽由多個連續(xù)排布的凹槽組成。
進一步地,所述機架包括兩個上下設置的橫向板和一個豎向板,兩個橫向板的同側端部固定在豎向板上,兩個橫向板和一個豎向板形成u型結構,在保證機架強度的作用下,減少了機架的重量。
進一步地,豎向板上設有長孔,傳動軸一側的固定板通過穿過長孔的螺栓固定在豎向板上,另一側的固定板通過螺栓固定在橫向板的端部。
進一步地,兩個轉盤之間設有橫向連接板,轉盤與機架的橫向板之間設有豎向連接板,增加了連接強度。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點:
(1)本發(fā)明結構簡單,結實耐用,轉盤外壁設有鏈槽,通過鏈槽與翻轉電機的齒輪作用,即可有效實現(xiàn)翻板作業(yè),變換電機的轉向,即可實現(xiàn)相反方向的轉動,而翻轉電機無需翻轉;機架的兩個端部固定在轉盤上,機架上設有上下兩排傳動軸,使翻轉機既可以實現(xiàn)翻轉作用,又可以實現(xiàn)自動輸送功能。
(2)所述鏈槽的長度為轉盤的四分之三周長,鏈槽設置在轉盤的頂部、底部和一個側部就可以減少鏈槽的使用數(shù)量、降低成本,又可以有效的看出轉盤翻轉的方向。
(3)豎向板上設有長孔,傳動軸一側的固定板通過穿過長孔的螺栓固定在豎向板上,另一側的固定板通過螺栓固定在橫向板的端部,可以根據(jù)發(fā)泡陶瓷板的厚度調節(jié)兩排傳動軸之間的距離,使發(fā)泡陶瓷上下兩側均與傳動軸接觸,防止發(fā)泡陶瓷在翻轉過程中滑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圖中,轉盤1,鏈槽2,橫向板3,豎向板4,傳動電機5,傳動軸6,固定板7,翻轉電機8,豎向連接板9,橫向連接板1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一種發(fā)泡陶瓷翻板機,其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機架和前后兩個平行設置的環(huán)狀轉盤1,兩個轉盤1之間設有橫向連接板10,轉盤1的外壁上設有鏈槽2,鏈槽2的長度為轉盤1的四分之三周長,鏈槽2設置在轉盤1的頂部、底部和一個側,所述鏈槽2由多個連續(xù)排布的凹槽組成部。前轉盤1底部設有兩個翻轉電機8,翻轉電機8上通過減速器連接有轉軸,轉軸的另一端通過軸承連接在基座上,轉軸兩端分別設有齒輪,兩個齒輪分別與前后兩個轉盤1上的鏈槽2嚙合。所述機架包括兩個上下設置的橫向板3和一個豎向板4,兩個橫向板3的同側端部固定在豎向板4上,兩個橫向板3和一個豎向板4形成u型結構,在保證機架強度的作用下,減少了機架的重量。兩個橫向板3通過豎向連接板9固定在轉盤1上。
機架的兩個端部固定在轉盤1上,機架上設有上下兩排傳動軸6,兩排傳動軸6的兩個端部均通過軸承固定在固定板7上,傳動軸6一側的固定板7通過穿過長孔的螺栓固定在豎向板4上,另一側的固定板7通過螺栓固定在橫向板3的端部。相鄰的傳動軸6之間采用鏈條連接,每排傳動軸6靠近邊緣的一根傳動軸6的端部通過鏈條與傳動電機5連接,傳動電機5固定在機架的橫向板3上。
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為:通過傳動軸6將發(fā)泡陶瓷板輸送至翻板機上,傳動軸6停止轉動,翻轉電機8啟動,鏈槽2與翻轉電機8的齒輪作用,即可有效實現(xiàn)翻板作業(yè),變換電機的轉向,即可實現(xiàn)相反方向的轉動,翻轉完成后,重現(xiàn)啟動傳動軸6的傳動電機5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