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恒速控制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519808閱讀:542來源:國知局
恒速控制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裝置,尤其是指一種控制物體恒速轉動或運動的控制裝置,用于消防逃生、電梯、高空作業(yè)、防墜器、索道、石油、礦山等領域。



背景技術:

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多種場所涉及到將人或物從高處運送到低處。下降時,在重力的作用下,人或物會加速度向下運動,極容易出現(xiàn)危險。所以從高處到低處運送人或物需要用到控制恒速下落的裝置。

目前,在高層建筑外面安裝的逃生緩降器中包括恒速控制裝置,一般的逃生緩降器都采用離心摩擦機構來控制高空人體下降時的速度,這種機構體積大,下降時受人體重量限制,下降速度不穩(wěn)定,緩降器中的離心摩擦塊極易因摩擦發(fā)熱受損導致緩降器失效,并且離心摩擦塊出一旦進入水、油等易打滑失效,從而在逃生過程造成人身傷亡事故。

專利CN103920253A公開了一種高樓恒速緩降器,包括恒轉速機構、行星輪系和夾繩輪組件,行星輪系和夾繩輪組件相當于一個減速機構。行星輪系包括外齒圈、中心齒輪和分別與外齒圈和中心齒輪嚙合的行星齒輪,中心齒輪穿接在中心軸上,行星齒輪通過輪軸設置在夾繩輪組件的鋼絲繩夾輪的輪輻上,并且鋼絲繩夾輪也穿接在中心軸上,恒轉速機構通過中心齒輪帶動旋轉。恒轉速機構包括與中心齒輪固定連接并共同穿接在中心軸上的限位塊,限位塊上套接有滑塊,所述滑塊的內(nèi)孔為與限位塊滑動配合的滑槽,滑塊的外側對應滑槽的長度方向的位置設置有凸輪,在滑塊的外圍固定設置有以中心軸為圓心均勻布置的與凸輪對應配合的促使滑塊沿限位塊滑動的恒速控制塊。此技術方案中,利用夾繩輪組件和行星輪系傳遞運動,通過恒轉速機構限定下落。但是此技術方案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滑塊和恒速控制塊容易出現(xiàn)裂痕,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恒速控制裝置,恒速性能更加穩(wěn)定,裝置強度高,安全可靠,使用壽命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恒速控制裝置,包括與減速機構連接的恒轉速機構,所述恒轉速機構包括與減速機構連接的驅(qū)動塊,驅(qū)動塊上設置有沿半徑向外放射的外端開口的滑道,滑道內(nèi)配合設置有沿滑道移動的滑塊,驅(qū)動塊外均勻設置若干與驅(qū)動塊外圓對應的與滑塊對應配合能夠推動滑塊沿滑道向內(nèi)移動的呈連續(xù)凹凸結構的恒速控制塊。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相鄰的兩個滑道的中心線分別與恒速控制塊的凸點和凹點對應。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恒轉速機構設置在圓筒狀外殼內(nèi),所述恒速控制塊為均勻設置在驅(qū)動塊和外殼內(nèi)壁之間并與驅(qū)動塊和外殼內(nèi)壁間隙配合并自由轉動的限速滾子,至少一個限速滾子通過螺栓與外殼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限速滾子為圓柱形軸承滾柱或者圓球形軸承滾珠,所述滑塊為圓柱形軸承滾柱或者圓球形軸承滾珠。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有限速滾子的直徑相同。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限速滾子包括兩種直徑不同的限速滾子,直徑不同的限速滾子依次間隔設置。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限速滾子為圓柱形軸承滾柱或者圓球形軸承滾珠,所述滑塊為長方體結構,滑塊與滑道底部相對的一端為弧形結構,滑塊與限速滾子相對的一端為弧形、梯形、三角形結構的任一種。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限速滾子為圓柱形軸承滾柱或者圓球形軸承滾珠,所述滑塊為圓柱體結構,滑塊兩端為球狀結構。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恒轉速機構設置在圓筒狀外殼內(nèi),所述恒速控制塊為設置在外殼內(nèi)壁上的間隔設置的凸起。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凸起為弧形、梯形或者三角形中的任一種。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滑道內(nèi)沿驅(qū)動塊徑向設置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的滑塊。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減速機構包括行星齒輪、固定的外齒圈、及穿接在與驅(qū)動塊連接的中心軸上的中心齒輪組成的行星輪系,行星輪系的行星齒輪安裝在夾繩輪組件的鋼絲繩夾輪的側面,夾繩輪組件套接在中心軸上,中心齒輪套接在中心軸上;夾繩輪組件、減速機構、恒轉速機構均設置在外殼內(nèi),所述外殼內(nèi)靠近恒轉速機構的一側的中心軸上固定安裝有后蓋板,夾繩輪組件、減速機構、恒轉速機構由前向后依次設置。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外齒圈與外殼固定連接,所述行星齒輪通過輪軸設置在鋼絲繩夾輪的輪輻上;鋼絲繩夾輪上設置纏繞鋼絲繩的V型輪槽,輪槽的側壁上制有花紋。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后蓋板與恒轉速機構之間設置有風冷片,所述風冷片中心與中心齒輪配合連接,風冷片上設置有多個貫穿風冷片厚度的散熱孔,風冷片與后蓋板相對應的側面設置有垂直于風冷片側面的扇葉。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恒轉速機構和行星輪系之間還設置有隔離片,后蓋板、外殼和隔離片將恒轉速機構封閉在外殼內(nèi),外殼上設置有與冷卻油箱相連通的冷卻進油口和冷卻出油口。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中心齒輪外圓周的中部設置有與隔離片配合的圓柱狀的光桿部,所述光桿部與所述隔離片之間通過密封圈密封。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與后蓋板相對一端的中心軸上還安裝有前蓋板,前蓋板和后蓋板外面還各設置有一個厚度小于5mm的外蓋。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取得的技術進步是:

本實用新型的恒速控制裝置的驅(qū)動塊上的滑道內(nèi)設置的滑塊,在驅(qū)動塊轉動時,滑塊沿滑道向外甩出,并碰撞到設置在驅(qū)動塊外圓周圍的恒速控制塊,恒速控制塊的徑向位置是相對固定的,因此滑塊碰到恒速控制塊的凸起部分后,又被推向內(nèi)部,驅(qū)動塊的中心方向,如此不斷的碰撞推進過程中,驅(qū)動塊的轉速收到限制,驅(qū)動塊帶動滑塊在滑道內(nèi)反復運動并與恒速控制塊反復的碰撞,根據(jù)材料的彈性系數(shù)原理,當碰撞頻率到達一個極限值時,一定時間內(nèi)碰撞次數(shù)就會固定下來,恒速控制塊給驅(qū)動塊一個恒定的阻力,因此此時行星輪系也在驅(qū)動塊的帶動下達到一個穩(wěn)定的轉速,夾繩輪組件與行星輪系一起保持一個恒定的轉速,達到恒速控制的作用。驅(qū)動塊上設置有多個滑道和滑塊,恒速控制塊也有若干個,因此驅(qū)動塊的轉速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當然,驅(qū)動塊的轉速與驅(qū)動塊上設置的存放滑塊的滑道數(shù)量和恒速控制塊的數(shù)量有關,因此可以根據(jù)需要的運動速度設置驅(qū)動塊的大小、存放滑塊的滑道數(shù)量,以及恒速控制塊的數(shù)量。

本實用新型的滑道沿驅(qū)動塊的半徑方向設置且滑道的外端開口,在驅(qū)動塊轉動時,滑道內(nèi)的滑塊會在離心作用下向外甩出,與恒速控制塊接觸,滑道設置成均勻分布的,可以使滑塊與對稱恒速控制塊碰撞時,驅(qū)動塊各部分均勻受力,使其轉動更加順暢,不易卡滯、不易損壞。

本實用新型的滑道寬度與滑塊直徑大小配合,滑塊在滑道內(nèi)既能自由轉動又能沿滑道移動,驅(qū)動塊外設置的恒速控制塊與驅(qū)動塊的外圓對應,但不會直接與驅(qū)動塊接觸,當驅(qū)動塊轉動時,滑塊在離心力作用下向滑道外端移動,滑塊的一部分會伸到滑道外面,此時滑塊會在隨驅(qū)動塊轉動的同時,與恒速控制塊接觸碰撞,恒速控制塊的凸起部分又將滑塊推到滑道內(nèi),為減速和恒速控制驅(qū)動塊的轉動速度提供可能。

本實用新型的驅(qū)動塊上相鄰的兩個滑道的中心線分別與恒速控制塊的凸點和凹點對應,驅(qū)動塊轉動過程中,其內(nèi)的所有滑塊都會向外移動,當其中一個滑道內(nèi)地滑塊與恒速控制塊的徑向高點接觸時,與此滑道相鄰的滑道內(nèi)地滑塊正好處于兩個恒速控制塊之間的位置(此位置為凹點),隨著驅(qū)動塊的轉動凹點位置的滑塊與恒速控制塊側面接觸并移向高點位置,該滑塊被推回到滑道內(nèi),這樣,當一個滑道內(nèi)的滑塊受力時,其相鄰的滑道內(nèi)滑塊不受力,由于滑道和恒速控制塊一般具有多個,這樣驅(qū)動塊的整個圓周會更加均勻的受力。

本實用新型的恒速控制塊為圓柱形的限速滾子,滑道內(nèi)也是圓柱形的滑塊,圓柱形的限速滾子和滑塊即使經(jīng)過多次碰撞,仍然能夠保持原有形態(tài)和機械強度,延長裝置使用壽命,保障使用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當裝置用過一段時間之后,磨損的只有限速滾子和滑塊,裝置的其他部件無需更換,裝置維護方便,且維護成本較低。此時恒轉速機構可以設置在圓筒狀的外殼內(nèi),恒速控制塊均勻設置在驅(qū)動塊和外殼內(nèi)壁之間,限速滾子與驅(qū)動塊和外殼內(nèi)壁間隙配合,因此限速滾子可以自由轉動,這樣當滑道內(nèi)的滑塊與限速滾子接觸時,屬于滾動摩擦關系,比滑動摩擦的磨損量和阻力更小,盡管限速滾子的直徑小于驅(qū)動塊和外殼內(nèi)壁之間的間隙,但限速滾子是貼服在外殼的內(nèi)壁上,限速滾子不會在徑向退讓,其控速作用不會發(fā)生變化。

當限速滾子被固定在外殼內(nèi)的固定位置,不因驅(qū)動塊的滑塊碰撞而發(fā)生圓周向移動時,減速和恒速控制效果更好,因此限速滾子可以定位在外殼內(nèi),但將全部限速滾子用中心軸定位,會使制造工藝復雜,成本增加,本實用新型只將其中一個限速滾子通過螺栓與外殼固定連接(當然也可以對稱的固定兩個),其它限速滾子由于受到外殼、驅(qū)動塊外徑和該固定的限速滾子的限制,它們的位置也是固定的。

限速滾子包括直徑相同或兩種直徑不同的限速滾子,不同直徑的限速滾子間隔設置,限速滾子之間形成較大的凹凸形態(tài),增大滑塊與限速滾子碰撞所產(chǎn)生的摩擦阻力,恒速控制效果更優(yōu)?;纼?nèi)設置多個滑塊,增加滑塊對驅(qū)動塊的碰撞力度,增大摩擦力,恒速控制效果更優(yōu)。

當然,本實用新型的恒速控制塊還可以是間隔設置在外殼內(nèi)壁上的弧狀凸起,兩個凸起之間為凹陷的坑,此時,凹坑和凸起組成沿外殼內(nèi)壁的圓環(huán)狀波浪線結構,能夠與多個限速滾子一樣,起到同樣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包括恒轉速機構、夾繩輪組件和行星輪系,行星輪系將夾繩輪組件的旋轉運動傳遞到恒轉速機構上,夾繩輪組件的鋼絲繩夾輪內(nèi)套入鋼絲繩后,當拉動鋼絲繩時,鋼絲繩夾輪會帶動減速機構(行星輪系)和恒轉速機構轉動。本實用新型可以用于高樓消防逃生,電梯或索道、礦山運送設備的恒速控制,高空作業(yè)的安全防護,防墜器等領域的設備上。本實用新型的恒轉速機構、減速機構(行星輪系)、夾繩輪組件都設置在外殼內(nèi)部,預防使用過程中外部環(huán)境對本實用新型的影響,提升本實用新型的安全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鋼絲繩夾輪上設置纏繞鋼絲繩的V型輪槽,能夠?qū)摻z繩加緊,輪槽的側壁上的花紋能夠進一步增加摩擦力。

本實用新型蓋板上設置的扇葉,能夠有效的將恒轉速機構工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熱量及時分散掉,避免恒轉速機構零部件由于高溫產(chǎn)生粘連,延長使用壽命,提高安全系數(shù)。而采用油冷的方式適合于電梯或索道、礦山運送設備的恒速控制,此時,實用新型可以固定安裝連接在上述設備上,前蓋板、外殼和隔離片將恒轉速機構封閉在外殼內(nèi),形成冷卻油腔,此冷卻油腔通過進油口、回油口與外置的冷卻油箱相連,能夠使恒轉速機構得到良好的冷卻,不會因長期運行而發(fā)熱。

在前蓋板和后蓋板外再設置一個厚度小于5mm的外蓋,厚度較薄,方便沖壓商標和文字等信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分解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恒轉速機構、行星輪系和夾繩輪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恒轉速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恒轉速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恒轉速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恒轉速機構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恒轉速機構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恒轉速機構又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和六的恒轉速機構的滑道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滑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滑塊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滑塊的又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六滑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14是本實用新型風冷片結構示意圖;

圖15是圖9側視圖;

圖16是中心齒輪的側視圖;

其中,1、中心軸,2、中心齒輪,3、驅(qū)動塊,4、滑道,5、滑塊,6、外殼,7、限速滾子,8、螺栓,9、鋼絲繩夾輪,10、行星齒輪,11、外齒圈,12、前蓋板,13、后蓋板,14、扇葉,15、隔離片,16、外蓋,17、吊環(huán),18、固定柱,19、鋼絲繩導輪,20、風冷片,21、散熱孔,22、扇葉。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

如附圖1、2、3所示,恒速控制裝置,包括恒轉速機構、夾繩輪組件和連接夾繩輪組件和恒轉速機構的行星輪系,夾繩輪組件和行星輪系組成一個減速機構對繞在夾繩輪組件上的鋼絲繩實施減速效果。夾繩輪組件、行星輪系和恒轉速機構都設置在中心軸1上,并且由前向后依次設置在圓筒狀的外殼6內(nèi),外殼6前后兩端固定安裝有前蓋板12和后蓋板13,中心軸1同時穿接在前蓋板12和后蓋板13上的中心孔上,實現(xiàn)對中心軸1的承載和固定。前蓋板12和后蓋板13外還各設置有一個厚度小于5mm的外蓋16,外蓋16內(nèi)側面的中心設置有與中心軸1相對應的凹槽,凹槽頂住中心軸1防止中心軸1的軸向移動,同時外蓋16厚度較薄,方便沖壓商標和文字等信息。

夾繩輪組件包括套設在中心軸1上的鋼絲繩夾輪9,鋼絲繩夾輪9上設置用于纏繞鋼絲繩的V型輪槽,輪槽的側壁上制有花紋。同時鋼絲繩夾輪還可以是鏈輪、齒輪、帶輪等傳動輪,此時鋼絲繩也需要做成與鏈輪、齒輪、帶輪等相配合的鏈條,齒條或者皮帶。行星輪系包括3個行星齒輪10、以及與行星齒輪10嚙合的外齒圈11和中心齒輪2。3個行星齒輪10通過輪軸設置在鋼絲繩夾輪9的輪輻上,中心齒輪2套設在中心軸1上,外齒圈11外緣與外殼6內(nèi)壁相配合實現(xiàn)固定。外齒圈11可以設置成4個相同的薄片狀,4個薄片相疊加形成外齒圈11。在外齒圈11與鋼絲繩夾輪9相對的側面的上端固定設置一個吊環(huán)17,外殼6外圓周上與吊環(huán)17相對應的位置設置開口,吊環(huán)17的端部通過外殼6上的開口伸出到外殼6之外,吊環(huán)17上設置有固定孔,在使用本裝置時可通過固定孔固定本裝置。在外齒圈11與鋼絲繩夾輪9相對的側面上下端還固定有鋼絲繩導向裝置,鋼絲繩導向裝置包括兩個可轉動的鋼絲繩導輪19,兩個鋼絲繩導輪19之間設置有一個圓柱形的固定柱18,固定柱18固定在外齒圈11側面上,其中一個鋼絲繩導輪19與固定柱18組成鋼絲繩的進口,另一個鋼絲繩導輪19與固定柱18組成鋼絲繩的出口。

恒轉速機構包括驅(qū)動塊3,驅(qū)動塊3中心與中心齒輪2配合,驅(qū)動塊3圓周上均布有沿著驅(qū)動塊3徑向設置的U型滑道4,滑道4沿半徑向外放射且外端開口,滑道4內(nèi)配合設置有滑塊5,滑塊5為圓柱形軸承滾柱或者圓球形軸承滾珠,滑塊5可以沿滑道4移動并能自由轉動。驅(qū)動塊3圓周外還設置有恒速控制塊,恒速控制塊呈連續(xù)凹凸結構,恒速控制塊與滑塊5對應配合能夠推動滑塊5沿滑道4向內(nèi)移動。相鄰的兩個滑道4的中心線分別與恒速控制塊的凸點和凹點對應,驅(qū)動塊3轉動過程中,其內(nèi)的所有滑塊5都會向外移動,當其中一個滑道4內(nèi)的滑塊5與恒速控制塊的徑向高點接觸時,與此滑道4相鄰的滑道4內(nèi)的滑塊5正好處于兩個恒速控制塊之間的位置(此位置為凹點),隨著驅(qū)動塊3的轉動凹點位置的滑塊5與恒速控制塊側面接觸并移向高點位置,該滑塊5被推回到滑道4內(nèi),這樣,當一個滑道4內(nèi)的滑塊5受力時,其相鄰的滑道4內(nèi)滑塊5不受力,由于滑道4和恒速控制塊一般具有多個,這樣驅(qū)動塊3的整個圓周會更加均勻的受力。并且滑道4設置成均勻分布的,可以使滑塊5與對稱恒速控制塊碰撞時,驅(qū)動塊3各部分均勻受力,使其轉動更加順暢,不易卡滯、不易損壞。

恒速控制塊可以是限速滾子7,限速滾子7為圓柱形軸承滾柱或者圓球形軸承滾珠,限速滾子7的直徑相同,恒轉速機構設置在圓筒狀外殼6內(nèi),限速滾子7均勻設置在驅(qū)動塊3和外殼6內(nèi)壁之間并與驅(qū)動塊3和外殼6內(nèi)壁間隙配合。至少一個限速滾子7通過螺栓8與外殼6固定連接,最優(yōu)選的方式是在圓周上的兩個相對的限速滾子7上開設有圓孔,圓孔內(nèi)穿設有螺栓8,螺栓8由外殼6的前蓋板12一直穿透至后蓋板13,通過螺母旋緊固定。

在驅(qū)動塊3轉動時,滑塊5沿滑道4向外甩出,并碰撞到設置在驅(qū)動塊3外圓周圍的恒速控制塊,恒速控制塊的徑向位置是相對固定的,因此滑塊5碰到恒速控制塊的凸起部分后,又被推向內(nèi)部的驅(qū)動塊3的中心方向,如此不斷的碰撞推進過程中,驅(qū)動塊3的轉速收到限制,驅(qū)動塊3帶動滑塊5在滑道4內(nèi)反復運動并與恒速控制塊反復的碰撞,根據(jù)材料的彈性系數(shù)原理,當碰撞頻率到達一個極限值時,一定時間內(nèi)碰撞次數(shù)就會固定下來,恒速控制塊給驅(qū)動塊3一個恒定的阻力,因此此時行星輪系也在驅(qū)動塊3的帶動下達到一個穩(wěn)定的轉速,夾繩輪組件與行星輪系一起保持一個恒定的轉速,達到恒速控制的作用。驅(qū)動塊3上設置有多個滑道4和滑塊5,恒速控制塊凹凸點也有若干個,因此驅(qū)動塊3的轉速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冷卻系統(tǒng),冷卻系統(tǒng)可以選用風冷,即在后蓋板13與恒轉速機構之間設置有風冷片20,風冷片20中心與中心齒輪2配合連接,風冷片20上設置有多個散熱孔21,散熱孔21貫穿風冷片20的厚度,風冷片20與后蓋板13相對應的側面均布有3個扇葉22,扇葉22垂直設置在風冷片20的側面。中心齒輪2轉動時帶動風冷片一塊旋轉,通過扇葉22的旋轉將熱量快速散去。

冷卻系統(tǒng)還可以選用油冷,在恒轉速機構和行星輪系之間設置一塊隔離片15,此時所選用的中心齒輪2的外圓周的中部設置有圓柱狀的光桿部23,光桿部23與隔離片15配合,并且光桿部23與隔離片15之間通過密封圈密封,因此后蓋板13、外殼6和隔離片15將恒轉速機構封閉在外殼6內(nèi),外殼6上端設置有與冷卻油箱相連通的冷卻進油口,外殼下端設置有與冷卻油箱相連通的冷卻出油口(也可以將冷卻進油口和冷卻出油口一左一右的設置,無論冷卻進油口和冷卻出油口設置在什么方位,最好冷卻進油口和冷卻出油口能夠?qū)ΨQ布置),通過油的流進流出帶走系統(tǒng)中的熱量。

實施例二: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只有恒轉速機構部分結構與實施例一不同,其余都相同。本實施例中可以將驅(qū)動塊3上的滑道4做的深一些,滑道4內(nèi)放置兩個或者以上的滑塊5。如此在驅(qū)動塊3轉動時多個滑塊5的離心力更大,增加滑塊5對驅(qū)動塊3的碰撞力度,增大摩擦力,恒速控制效果更優(yōu)。出于對本實用新型整體大小的考慮,設置一定數(shù)量的滑道4的話,滑道4做的越深,驅(qū)動塊3的直徑相對就需要的越大,為了將本實用新型直徑控制在合理范圍內(nèi)滑道4的長度設置為可以盛放兩個滑塊5為最佳。同時如果想要通過減小驅(qū)動塊3直徑來進一步減小本實用新型整體的大小,又想要兼顧減速的效果的話可以將滑道4做成深度不同的兩種,一種可以盛放一個滑塊5,另一種可以盛放兩個滑塊5,兩種滑道4間隔設置,如此設置既能保證減速的效果又有效控制了本實用新型整體的大小。

實施例三:

如圖5所示,本實施只有恒轉速機構與實施例一不同,其余都相同。本實施例中限速滾子7包括兩種直徑不同的限速滾子,直徑不同的限速滾子7間隔設置,限速滾子之間形成較大的凹凸狀,增大摩擦力,恒速控制效果更優(yōu)。

實施例四:

如圖6、7、8所示,本實施只有恒轉速機構與實施例一不同,其余都相同。本實施例中恒速控制塊還可以是間隔設置在外殼內(nèi)壁上的凸起,凸起為弧形、梯形或者三角形中的任一種,其中最優(yōu)選擇為弧形,兩個弧形凸起之間為凹陷的坑,此時,凹坑和凸起組成沿外殼內(nèi)壁的圓環(huán)狀波浪線結構,能夠與多個限速滾子一樣,起到同樣的作用。

實施例五:

如圖9、10、11、12,本實施中只有滑塊與實施例一不同,其余都相同。本實施例中滑道為U型滑道,滑塊5為長方體結構,滑塊5一端為與滑道4底部配合的弧形結構,滑塊5另一端為弧形、梯形、三角形結構的任意一種。

實施例六:

如圖9、13,本實施中只有滑塊與實施例一不同,其余都相同。本實施例中滑道為U型滑道,滑塊5為圓柱體結構,滑塊5兩端都是球狀結構。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