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煤皮帶拉緊裝置的除塵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輸煤皮帶拉緊裝置的除塵機構,包括殼體、濾芯架和濾芯,其特征是,所述殼體為中空結構,且下部敞開;所述殼體包括下殼體和上殼體,所述上、下殼體緊扣于下皮帶上,所述上殼體的前部設有擋塵簾,所述下殼體的前部設有密封裝置;所述殼體下部的下皮帶兩側對稱的設置有一個濾芯架,兩個所述濾芯架之間構成一氣腔室,所述濾芯架內安裝有除塵濾芯,所述濾芯架與所述殼體固定連接。本發(fā)明具有設計合理、成本低廉的特點,可拆卸的濾芯架方便于濾芯的更換,有效除去輸煤皮帶拉緊裝置處產生的粉塵,改善輸煤作業(yè)環(huán)境。
【專利說明】輸煤皮帶拉緊裝置的除塵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帶式輸送機的除塵【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輸煤皮帶拉緊裝置的除塵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最常見的帶式輸送機的拉緊裝置有:螺旋拉緊裝置、垂直式、重錘車式和鋼繩絞車式。其中,最常用的是垂直式拉緊裝置,當輸煤皮帶運行至拉緊裝置處時,皮帶會垂直向下運行一段,此時輸煤皮帶上的煤粉在重力和氣流改變的同時作用下,必然會脫離輸煤皮帶,在此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煤塵。燃煤電廠的輸煤皮帶的粉塵嚴重影響作業(yè)環(huán)境,對作業(yè)人員的健康危害極大。
[0003]輸煤系統(tǒng)在設計施工時,一般都注意到皮帶頭尾處的粉塵,采取抑塵、除塵設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未對輸煤皮帶的拉緊裝置處設置相關的抑塵、除塵裝置。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輸煤皮帶拉緊裝置的除塵機構,該除塵機構具有設計合理、成本低廉的特點,可拆卸的濾芯架方便于濾芯的更換,有效除去輸煤皮帶拉緊裝置處產生的粉塵,改善輸煤作業(yè)環(huán)境。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0006]一種輸煤皮帶拉緊裝置的除塵機構,包括殼體、濾芯架和濾芯,所述殼體為中空結構,且下部敞開;所述殼體包括下殼體和上殼體,所述上、下殼體緊扣于下皮帶上,所述上殼體的前部設有擋塵簾,所述下殼體的前部設有密封裝置;所述殼體下部的下皮帶兩側對稱的設置有一個濾芯架,兩個所述濾芯架之間構成一氣腔室,所述濾芯架內安裝有除塵濾芯,所述濾芯架與所述殼體固定連接。
[0007]所述下殼體與所述上殼體相適配,所述下殼體固定于輸煤皮帶架上,所述上殼體通過螺絲與所述下殼體固定連接。
[0008]所述密封裝置為橡膠,且與所述下皮帶緊密接觸,使所述下殼體與所述下皮帶之間密封連接,避免所述下皮帶在進入該拉緊裝置時,粉塵脫離所述下皮帶。
[0009]所述濾芯架為中空的U形架,兩端開口,且各個面均為網(wǎng)格孔狀便于氣體和粉塵通過。
[0010]所述濾芯架通過螺栓分別與所述上、下殼體固定連接。
[0011]所述除塵濾芯包括上濾芯、下濾芯和周圍濾芯,安裝于所述濾芯架中。
[0012]所述上濾芯為大孔徑濾芯,孔徑為10 μ m,用于濾除大顆粒粉塵。
[0013]所述下濾芯、所述周圍濾芯均為小孔徑濾芯,孔徑為5 μ m,用于濾除小顆粒粉塵,保證去除拉緊裝置中產生的粉塵。
[0014]所述上殼體下部、所述下殼體下部均設置有多個出氣口,用于平衡所述氣腔室的壓力。
[0015]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6]1、該除塵機構設計簡單合理、制造成本低,易于推廣使用;
[0017]2、該除塵機構安裝有可拆卸的濾芯架,便于濾芯的更換;
[0018]3、該除塵機構通過安裝的大孔徑濾芯和小孔徑濾芯,有效除去輸煤皮帶拉緊裝置中產生的粉塵,避免作業(yè)人員健康受到煤粉危害。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本發(fā)明的濾芯架結構示意圖;
[0021]其中1、拉緊裝置,2、下皮帶,4、殼體,5、上殼體,6、下殼體,7、密封裝置,8、擋塵簾,
9、殼體下口,10、上濾芯,11、下濾芯,12、周圍濾芯,13、出氣口,14、濾芯架,15、氣腔室,16、螺絲。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0023]一種輸煤皮帶拉緊裝置的除塵機構,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殼體4、濾芯架14和濾芯,殼體4為中空的直角結構,且下部敞開;殼體4包括下殼體6和上殼體5,上殼體5、下殼體6緊扣于下皮帶2上,上殼體5的前部設有擋塵簾8,下殼體6的前部設有密封裝置7 ;殼體4下部的下皮帶2兩側對稱的設置有一個濾芯架14,兩個濾芯架14之間構成一氣腔室15,濾芯架14內安裝有除塵濾芯,濾芯架14與殼體4固定連接。
[0024]下殼體6與上殼體5相適配,下殼體6固定于輸煤皮帶架上,上殼體5通過螺絲16與下殼體6固定連接。
[0025]密封裝置7為橡膠,且與下皮帶2緊密接觸,使下殼體6與下皮帶2之間密封連接,避免下皮帶2在進入該拉緊裝置I時,粉塵脫離下皮帶。
[0026]濾芯架14為中空的U形架,兩端開口,便于濾芯的放入和取出,且濾芯架14的各個面均為網(wǎng)格孔狀,便于氣體和粉塵通過;濾芯架14均通過螺栓分別與上殼體5、下殼體6固定連接。
[0027]除塵濾芯包括上濾芯10、下濾芯11和周圍濾芯12,安裝于濾芯架14中;上濾芯10為大孔徑濾芯,孔徑為10 μ m,用于濾除大顆粒粉塵;下濾芯11、周圍濾芯12均為小孔徑濾芯,孔徑為5 μ m,用于濾除小顆粒粉塵,保證去除拉緊裝置I中產生的粉塵。
[0028]上殼體5下部、下殼體6下部均設置有多個出氣口 13,用于平衡氣腔室15的壓力。
[0029]工作過程為:
[0030]輸煤皮帶在運行過程中,上皮帶、下皮帶循環(huán)運行,有少量氣體隨輸煤下皮帶一起進入殼體4,在殼體4內形成微正壓。由于入口處的上殼體5、下殼體6分別設有擋塵簾8和密封裝置7,氣體無法從入口處流出,只能沿下皮帶向下流動;當輸煤皮下皮帶運行至拉緊裝置I的垂直位置時,由于重力和氣流作用發(fā)生了改變,煤粉會脫離輸煤皮帶而形成煤塵。殼體4上部形成的使氣體向下流動,在重力和氣流作用下粉塵繼續(xù)向下運行,大顆粒粉塵被上濾芯10濾除,小顆粒粉塵隨氣流進入氣腔室15,在氣腔室15中形成微正壓,氣腔室15中的氣體向壓力小的位置運動,只能通過殼體下口 9或者殼體4下部的出氣口 13流出,因而,小顆粒粉塵可通過下濾芯11或周圍濾芯12過濾除去。
[0031 ] 需要更換濾芯時,可將濾芯架14從殼體4上卸下,將濾芯抽出濾芯架14,更換新濾芯后,重新將濾芯架14安裝于濾芯架14上,繼續(xù)過濾煤粉。
[0032]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以內。
【權利要求】
1.輸煤皮帶拉緊裝置的除塵機構,包括殼體、濾芯架和濾芯,其特征是,所述殼體為中空結構,且下部敞開;所述殼體包括下殼體和上殼體,所述上、下殼體緊扣于下皮帶上,所述上殼體的前部設有擋塵簾,所述下殼體的前部設有密封裝置;所述殼體下部的下皮帶兩側對稱的設置有一個濾芯架,兩個所述濾芯架之間構成一氣腔室,所述濾芯架內安裝有除塵濾芯,所述濾芯架與所述殼體固定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煤皮帶拉緊裝置的除塵機構,其特征是,所述下殼體與所述上殼體相適配,所述下殼體固定于輸煤皮帶架上,所述上殼體通過螺絲與所述下殼體固定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輸煤皮帶拉緊裝置的除塵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密封裝置為橡膠,且與所述下皮帶緊密接觸。
4.如權利要求1和3所述的輸煤皮帶拉緊裝置的除塵機構,其特征是,所述濾芯架為中空的U形架,兩端開口,且各個面均為網(wǎng)格孔狀。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煤皮帶拉緊裝置的除塵機構,其特征是,所述濾芯架通過螺栓分別與所述上、下殼體固定連接。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煤皮帶拉緊裝置的除塵機構,其特征是,所述除塵濾芯包括上濾芯、下濾芯和周圍濾芯。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煤皮帶拉緊裝置的除塵機構,其特征是,所述上濾芯為大孔徑濾芯,孔徑為10 μ m。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煤皮帶拉緊裝置的除塵機構,其特征是,所述下濾芯、所述周圍濾芯為小孔徑濾芯,孔徑為5 μ m。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煤皮帶拉緊裝置的除塵機構,其特征是,所述上殼體下部、所述下殼體下部均設置有多個出氣口。
【文檔編號】B65G45/10GK104163332SQ201410351371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22日
【發(fā)明者】鞏泉泉, 王坤, 竇丹丹, 陳超, 張兆波, 江紅 申請人:國家電網(wǎng)公司, 國網(wǎng)山東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