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傳送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同步傳送結構,其包括從動軸、間隔套設于該從動軸上的第一傳動輪及第二傳動輪,以及兩個傳動帶,該第二傳動輪固定套設于該從動軸上,該第一傳動輪轉動套設于該從動軸上,該同步傳送結構還包括輸送座、保持件與保持環(huán),該輸送座上平行間隔設置有至少兩個輸送部,該從動軸間隔設置于該輸送座上,該保持件與該保持環(huán)裝設于該從動軸上并抵持于該第一傳動輪的兩側,從而將該第一從動輪夾持于其間,以使該第一傳動輪相對該從動軸軸向的位置保持恒定,該兩個傳動帶的一側分別收容于對應的輸送部內,從而與該輸送部之間形成輸送通道。該同步傳送結構的兩個傳動帶相位較易保持一致,張力差異小,不易產(chǎn)生跳動,且其結構更簡單。
【專利說明】同步傳送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傳送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同步傳送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技術中,通常采用同步傳送結構傳動物料等,比如自動柜員機中用同步傳送結構來傳送貨幣等。該同步傳送結構包括兩條輸送帶、輸送帶驅動機構,從動軸、兩個傳動輪機兩個傳動帶。兩條輸送帶平行間隔設置,從動軸間隔設置于兩條輸送帶上并且其軸向與輸送帶的輸送方向垂直。兩個傳動輪間隔固定于該從動軸上并分別與該兩條輸送帶對應。兩個傳動帶對應套設于兩個傳動輪上并且與對應的輸送帶按預設距離設置。該兩個傳動帶帶動對應的傳動輪旋轉,從而使得從動軸旋轉,并于傳動帶及對應的輸送帶之間傳送貨幣。然而,由于兩個傳動帶加工的差異性與本身存在的伸長率等原因,導致兩個傳動帶在傳動過程中產(chǎn)生相位差,使得其張力差異很大,甚至在傳動過程中產(chǎn)生跳動。另外,由于傳送帶下方設置了輸送帶及其驅動機構,使得其結構復雜。
【發(fā)明內容】
[0003]鑒于上述狀況,有必要提供一種不易產(chǎn)生跳動且結構簡單的同步傳送結構。
[0004]—種同步傳送結構,其包括從動軸、間隔套設于該從動軸上的第一傳動輪及第二傳動輪,以及分別套設于該第一傳動輪與該第二傳動輪上的兩個傳動帶,該第二傳動輪固定套設于該從動軸上,該第一傳動輪轉動套設于該從動軸上,該同步傳送結構還包括輸送座、保持件與保持環(huán),該輸送座上平行間隔設置有至少兩個輸送部,該從動軸間隔設置于該輸送座上且其軸向與該至少兩個輸送部的延伸方向垂直,該保持件與該保持環(huán)裝設于該從動軸上并抵持于該第一傳動輪的兩側,從而將該第一從動輪夾持于其間,以使該第一傳動輪相對該從動軸軸向的位置保持恒定,該兩個傳動帶的一側分別收容于對應的輸送部內,從而與該輸送部之間形成輸送通道。
[0005]進一步地,該輸送座為長條形,該至少兩個輸送部的數(shù)目為兩個,每個輸送部上向內凹設形成輸送槽,該輸送槽沿該輸送座的長度方向延伸,該兩個傳動帶的一側收容于對應的輸送槽中,從而與輸送槽的底面之間形成該輸送通道。
[0006]進一步地,該保持件沿該從動軸徑向穿設于該從動軸上且其兩端抵持于該第一傳動輪的遠離該第二傳動輪的一側。
[0007]進一步地,該保持件包括收容于該從動軸內的本體以及處于該本體兩端的抵持部,該抵持部抵持于該第一傳動輪上。
[0008]進一步地,該本體為筒狀,該抵持部為環(huán)繞該本體端部周緣沿徑向向外延伸的環(huán)形肋條。
[0009]進一步地,該兩個抵持部之間形成有環(huán)繞該從動軸周緣的環(huán)形肋。
[0010]進一步地,該第二傳動輪環(huán)繞其周面沿徑向向內凹陷形成環(huán)形的收容槽,并于該收容槽底面貫通開設有沿徑向延伸的穿設孔,套設于該第二傳動輪上的傳動帶一端套設收容于該收容槽中,該同步傳送結構還包括鎖緊件,該鎖緊收容于該穿設孔中并穿設于該從動軸上,從而將該第二傳動輪固定于該從動軸上。
[0011]進一步地,該鎖緊件具有一定的彈性,每一傳動帶的厚度大于該收容槽的深度。
[0012]進一步地,該第一傳動輪于其中心沿軸向貫通開設有轉動孔,并環(huán)繞該轉動孔沿軸向向兩端凸設形成圓環(huán)形的套設部,該第一傳動輪通過該轉動孔轉動地套設于該從動軸上。
[0013]進一步地,該第一傳動輪還環(huán)繞其周緣沿軸向向兩端凸設形成兩個凸設部,每個凸設部與對應的套設部之間形成凹槽。
[0014]由于第二傳動輪帶動從動軸旋轉時,第一傳動輪可以相對從動軸自由旋轉,使得套設于第一傳動輪與第二傳動輪上的兩個傳動帶相位較易保持一致,減小了兩個傳動帶之間的張力差異,使得其不易產(chǎn)生跳動。而且由于輸送座上僅設置有兩個輸送部,其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中設置于傳動帶下方的輸送帶及其驅動機構,結構更簡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發(fā)明同步傳送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0016]圖2是圖1所示同步傳送結構的A方向視圖;
[0017]圖3是圖1所示同步傳送結構的局部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
[0018]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同步傳送結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9]請參閱圖1,本發(fā)明的同步傳送結構100包括輸送座10、與輸送座10垂直且間隔設置的從動軸11、間隔套設于從動軸11上的第一傳動輪組件13及第二傳動輪組件15,以及分別設于第一傳動輪組件13及第二傳動輪組件15上的兩個傳動帶17。在本實施方式中,同步傳送結構100用于自動柜員機中,兩個傳動帶17與輸送座10之間夾設并輸送貨幣。
[0020]請一并參照圖2,輸送座10為長條形,其包括底板101以及間隔設置于底板101上的兩個輸送部103,輸送部103沿輸送座10的長度方向延伸,且其上表面向內凹設形成輸送槽105,輸送槽105沿輸送座10的長度方向延伸。較佳實施方式中,該第一傳動輪組件13及第二傳動輪組件15的厚度略小于該輸送槽105的寬度。
[0021]請一并參閱圖3,第一傳動輪組件13對應一個輸送槽105設置,其包括第一傳動輪131以及分別設置于第一傳動輪131兩側的保持件133及保持環(huán)135。第一傳動輪131的頂端部分收容于輸送槽105中,其于中心沿軸向貫通開設有轉動孔1311,并環(huán)繞轉動孔1311沿軸向向兩端凸設形成圓環(huán)形的套設部1313。第一傳動輪131通過轉動孔1311轉動地套設于從動軸11上。第一傳動輪131還環(huán)繞其周緣沿軸向向兩端凸設形成兩個凸設部1315。凸設部1315與對應的套設部1313之間形成凹槽1317。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傳動輪1311還環(huán)繞其周面沿徑向向內凹陷形成環(huán)形的收容槽1318,并于收容槽1318底面開設有沿徑向延伸的穿設孔1319。收容槽1318形成于兩個凸設部1315之間。穿設孔1319貫通第一傳動輪131。可以理解,第一傳動輪131也可以不開設穿設孔1319。替代實施方式中,第一傳動輪131外周還可以套設增加摩擦力的橡膠環(huán),該橡膠環(huán)收容至收容槽1318內。
[0022]保持件133為圓筒狀,其沿從動軸11徑向穿設于從動軸11上且其兩端抵持于第一傳動輪131的套設部1313 —側。保持件133包括收容于從動軸11內的筒狀本體1331以及處于本體1331兩端的抵持部1333。抵持部1333為環(huán)繞本體1331端部周緣沿徑向向外延伸的環(huán)形肋條??梢岳斫猓瑑蓚€抵持部1333之間還可以形成環(huán)繞從動軸11周緣的環(huán)形肋。
[0023]保持環(huán)135為套筒狀,其固定套于從動軸11上并位于第一傳動輪131和第二傳動輪151之間。保持環(huán)135的端面抵持于第一傳動輪131背離保持件133的一側。保持環(huán)135的端部抵持于第一傳動輪131另一側的的套設部1313上,從而使得第一傳動輪131夾持于保持件133與保持環(huán)135之間。
[0024]第二傳動輪組件15包括第二傳動輪151以及將第二傳動輪151固定于從動軸11上的鎖緊件153。第二傳動輪151套設于從動軸11上且設置于保持環(huán)135遠離第一傳動輪131的一端。第二傳動輪151的結構與第一傳動輪131基本一致且對應另一個輸送槽105設置,其環(huán)繞周面沿徑向向內凹陷形成環(huán)形的收容槽1511,并于收容槽1511底面開設有沿徑向延伸的穿設孔1513。穿設孔1513貫通第二傳動輪151。替代實施方式中,第二傳動輪151外周還可以套設增加摩擦力的橡膠環(huán),該橡膠環(huán)收容至收容槽1511內。
[0025]鎖緊件153為圓柱狀,其長度略大于該傳動軸11的直徑。鎖緊件153收容于穿設孔1513中并穿過從動軸11上對應的通孔(未標示),從而將第二傳動輪151固定于傳動軸11上。在本實施方式中,鎖緊件153可以具有一定的彈性。
[0026]兩個傳動帶17分別套設于第一傳動輪131與第二傳動輪151上且收容于對應的輸送槽105中。較佳實施方式中,該傳動帶17的厚度略大于該收容槽1511、1318的深度。每個傳動帶17 —端對應套設收容于第一傳動輪131的收容槽1318中或第二傳動輪151的收容槽1511中,另一端套設于對應的驅動輪(圖未示)。每個傳送帶17收容于輸送槽105的一側與輸送槽105的底面間隔形成輸送通道107。較佳實施方式中,該輸送通道107的橫截面大致為U形。
[0027]組裝時,將從動軸11間隔且垂直設置于輸送座10上方。將第一傳動輪131轉動套設于從動軸11上,將保持件133鄰近第一傳動輪131穿設于從動軸11上并抵持于第一傳動輪131的一側。將保持環(huán)135固定套設于從動軸11上并抵持于第一傳動輪131的另一側。將第二傳動輪151套設于從動軸11上,將鎖緊件153穿設于第二傳動輪151及從動軸11上,從而將第二傳動輪151與從動軸11相固定。將一個傳動帶17的兩端分別套設于第一傳動輪131于一個驅動輪上,且將該傳動帶17的一側收容于對應的輸送槽105中,將另一個傳動帶17的兩端分別套設于第二傳動輪151及另一個驅動輪上且其一側收容于對應的輸送槽105中。
[0028]使用時,第一傳動輪131被傳動帶17帶動相對從動軸11旋轉,第二傳動輪151被傳動帶17帶動,從而帶動從動軸11旋轉。兩個傳動帶17同步相對輸送槽105運動以帶動貨幣沿輸送通道107運動。
[0029]由于第二傳動輪151帶動從動軸11旋轉時,第一傳動輪131可以相對從動軸11自由旋轉,使得套設于第一傳動輪131與第二傳動輪151上的兩個傳動帶17相位較易保持一致,減小了兩個傳動帶17之間的張力差異,使得其不易產(chǎn)生跳動。而且由于輸送座10上僅設置有兩個輸送部103,被傳輸?shù)谋∑瑺钗矬w在輸送通道107自然彎曲,由傳動帶17的較大摩擦力帶動實現(xiàn)傳輸。其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中設置于傳動帶17下方的輸送帶及其驅動機構,結構更簡單穩(wěn)固。
[0030]可以理解,第一傳動輪131的數(shù)目不局限于一個,其還可以為多個,輸送部103的數(shù)目可根據(jù)傳動帶17的數(shù)目設定??梢岳斫?,同步傳送結構100還可用來傳送其他物料。
[0031]綜上所述,雖然本發(fā)明已以實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僅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業(yè)內人士,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實質的情況下,對本發(fā)明做各種更動與潤飾,都應包括在本發(fā)明所要求保護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同步傳送結構,其包括從動軸、間隔套設于該從動軸上的第一傳動輪及第二傳動輪,以及分別套設于該第一傳動輪與該第二傳動輪上的兩個傳動帶,該第二傳動輪固定套設于該從動軸上,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傳動輪轉動套設于該從動軸上,該同步傳送結構還包括輸送座、保持件與保持環(huán),該輸送座上平行間隔設置有至少兩個輸送部,該從動軸間隔設置于該輸送座上且其軸向與該至少兩個輸送部的延伸方向垂直,該保持件與該保持環(huán)裝設于該從動軸上并抵持于該第一傳動輪的兩側,從而將該第一從動輪夾持于其間,以使該第一傳動輪相對該從動軸軸向的位置保持恒定,該兩個傳動帶的一側分別收容于對應的輸送部內,從而與該輸送部之間形成輸送通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傳送結構,其特征在于:該輸送座為長條形,該至少兩個輸送部的數(shù)目為兩個,每個輸送部上向內凹設形成輸送槽,該輸送槽沿該輸送座的長度方向延伸,該兩個傳動帶的一側收容于對應的輸送槽中,從而與輸送槽的底面之間形成該輸送通道。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傳送結構,其特征在于:該保持件沿該從動軸徑向穿設于該從動軸上且其兩端抵持于該第一傳動輪的遠離該第二傳動輪的一側。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同步傳送結構,其特征在于:該保持件包括收容于該從動軸內的本體以及處于該本體兩端的抵持部,該抵持部抵持于該第一傳動輪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同步傳送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本體為筒狀,該抵持部為環(huán)繞該本體端部周緣沿徑向向外延伸的環(huán)形肋條。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同步傳送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兩個抵持部之間形成有環(huán)繞該從動軸周緣的環(huán)形肋。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傳送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傳動輪環(huán)繞其周面沿徑向向內凹陷形成環(huán)形的收容槽,并于該收容槽底面貫通開設有沿徑向延伸的穿設孔,套設于該第二傳動輪上的傳動帶一端套設收容于該收容槽中,該同步傳送結構還包括鎖緊件,該鎖緊收容于該穿設孔中并穿設于該從動軸上,從而將該第二傳動輪固定于該從動軸上。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同步傳送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鎖緊件具有一定的彈性,每一傳動帶的厚度大于該收容槽的深度。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傳送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傳動輪于其中心沿軸向貫通開設有轉動孔,并環(huán)繞該轉動孔沿軸向向兩端凸設形成圓環(huán)形的套設部,該第一傳動輪通過該轉動孔轉動地套設于該從動軸上。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同步傳送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傳動輪還環(huán)繞其周緣沿軸向向兩端凸設形成兩個凸設部,每個凸設部與對應的套設部之間形成凹槽。
【文檔編號】B65H5/02GK103910254SQ201410091205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3月12日
【發(fā)明者】彭彤, 陳文
申請人:深圳怡化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怡化時代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怡化金融智能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