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中轉撬體的移行輸送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中轉撬體的移行輸送系統(tǒng),解決了現(xiàn)有的各移行機在不同的積放通道之間相互轉運撬體時相互干涉的問題。包括在多條分類積放線(4)的一側設置有移行機縱向軌道(1),在移行機縱向軌道上分別設置有后移行機(2)和前移行機(3),在后移行機與前移行機之間設置有側頂機;在右前支撐導向輪安裝板(13)上平行地設置有兩對右前支撐導向輪(12)和舉升架右前立柱(16),在舉升架右后立柱(15)的頂端與舉升架右前立柱的頂端之間固定設置有右舉升架頂梁(17),在驅動電機(23)的輸出軸上設置有鏈輪(24),舉升鏈條(21)的一端與舉升鏈條接頭(20)固定連接,舉升鏈條的另一端與鏈輪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廉。
【專利說明】可中轉撬體的移行輸送系統(tǒng)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滑橇輸送線中的移行輸送系統(tǒng),特別涉及一種帶有側頂機能進行撬體滯留中轉的移行輸送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在生產汽車的企業(yè)中,滑橇式輸送線是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汽車生產輸送線,滑橇式輸送線具有生產效率高的特點,近來帶式滑橇輸送線被廣泛地使用。在滑橇式輸送線中,一般均要配備移行機對各輸送線上的撬體進行移行操作,但現(xiàn)有的多臺移行機一般是共用一條移行軌道,存在各移行機要完成在不同的積放通道之間相互轉運撬體時,相互占道干涉的問題。當一臺移行機工作時,它所影響區(qū)域內的移行機就得停止工作進行讓道,使移行機工作效率大幅下降,直接影響到了整個生產線的工作節(jié)奏。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中轉撬體的移行輸送系統(tǒng),解決了現(xiàn)有的各移行機要完成在不同的積放通道之間相互轉運撬體時,相互占道干涉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以上技術問題的:
[0005]一種可中轉撬體的移行輸送系統(tǒng),包括多條分類積放線,在多條分類積放線的一側設置有移行機縱向軌道,在移行機縱向軌道上分別設置有后移行機和前移行機,在后移行機上設置有后撬體,在前移行機上設置有前撬體,在后移行機與前移行機之間的移行機縱向軌道的左側設置有左側頂機底座,在后移行機與前移行機之間的移行機縱向軌道的右側設置有右側頂機底座;在右側頂機底座的前側面上設置有右前支撐導向輪安裝板,在右前支撐導向輪安裝板上平行地設置有兩對右前支撐導向輪,在兩對右前支撐導向輪中間活動設置有舉升架右前立柱,在右側頂機底座的右前側設置有右前導向輪,右前導向輪與舉升架右前立柱的前側面活動滾接在一起;在右側頂機底座的后側面上設置有右后支撐導向輪安裝板,在右后支撐導向輪安裝板上平行地設置有兩對右后支撐導向輪,在兩對右后支撐導向輪中間活動設置有舉升架右后立柱,在右側頂機底座的右后側設置有右后導向輪,右后導向輪與舉升架右后立柱的后側面活動滾接在一起;在舉升架右后立柱的頂端與舉升架右前立柱的頂端之間固定設置有右舉升架頂梁,在右舉升架頂梁上設置有一對撬體支撐塊,在舉升架右后立柱的底端與舉升架右前立柱的底端之間固定設置有右舉升架下橫梁,在右舉升架下橫梁上設置有舉升鏈條接頭,在右側頂機底座上設置有驅動電機安裝座,在驅動電機安裝座上設置有驅動電機,在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鏈輪,舉升鏈條的一端與舉升鏈條接頭固定連接,舉升鏈條的另一端與鏈輪連接;在左側頂機底座上設置有與右側頂機底座上的舉升架結構完全相同。
[0006]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大幅度提高了滑橇生產線的生產效率,提升了汽車生產線的生產節(jié)驟?!緦@綀D】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頂機底座在正視方向上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側頂機底座在側視方向上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舉升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0012]一種可中轉撬體的移行輸送系統(tǒng),包括多條分類積放線4,在多條分類積放線4的一側設置有移行機縱向軌道1,在移行機縱向軌道1上分別設置有后移行機2和前移行機
3,在后移行機2上設置有后撬體5,在前移行機3上設置有前撬體6,在后移行機2與前移行機3之間的移行機縱向軌道1的左側設置有左側頂機底座7,在后移行機2與前移行機3之間的移行機縱向軌道1的右側設置有右側頂機底座8 ;在右側頂機底座8的前側面上設置有右前支撐導向輪安裝板13,在右前支撐導向輪安裝板13上平行地設置有兩對右前支撐導向輪12,在兩對右前支撐導向輪12中間活動設置有舉升架右前立柱16,在右側頂機底座8的右前側設置有右前導向輪14,右前導向輪14與舉升架右前立柱16的前側面活動滾接在一起;在右側頂機底座8的后側面上設置有右后支撐導向輪安裝板10,在右后支撐導向輪安裝板10上平行地設置有兩對右后支撐導向輪9,在兩對右后支撐導向輪9中間活動設置有舉升架右后立柱15,在右側頂機底座8的右后側設置有右后導向輪11,右后導向輪11與舉升架右后立柱15的后側面活動滾接在一起;在舉升架右后立柱15的頂端與舉升架右前立柱16的頂端之間固定設置有右舉升架頂梁17,在右舉升架頂梁17上設置有一對撬體支撐塊18,在舉升架右后立柱15的底端與舉升架右前立柱16的底端之間固定設置有右舉升架下橫梁19,在右舉升架下橫梁19上設置有舉升鏈條接頭20,在右側頂機底座8上設置有驅動電機安裝座22,在驅動電機安裝座22上設置有驅動電機23,在驅動電機23的輸出軸上設置有鏈輪24,舉升鏈條21的一端與舉升鏈條接頭20固定連接,舉升鏈條21的另一端與鏈輪24連接;在左側頂機底座7上設置有與右側頂機底座8上的舉升架結構完全相同。
[0013]在左側頂機底座7上設置的舉升架與在右側頂機底座8上的舉升架之間活動設置有后撬體5或前撬體6。
[0014]在帶式移行機的兩側增加一對帶式移行機使用的側頂機,該側頂機是有底座、舉升架、導向輪、驅動鏈條等組成。通過一臺移行機從多條不同的積放通道上將車身撬體取出,然后舉升放置在側頂機的上方,側頂機將工件連同橇體舉升脫離移行機,使這臺移行機又可去取另一個工件,這時,另一臺移行機運行到側頂機的位置,側頂機將工件與橇體放到該臺移行機上,工件與橇體就會被轉運到其它積放通道上,兩臺移行機協(xié)調配合運行,解決了移行機相互占道干涉的問題,通過兩臺移行機和側頂機的配合,能勝任原來六臺移行機的工作,降低了輸送線的制造成本。
【權利要求】
1.一種可中轉撬體的移行輸送系統(tǒng),包括多條分類積放線(4),在多條分類積放線(4)的一側設置有移行機縱向軌道(I ),在移行機縱向軌道(I)上分別設置有后移行機(2)和前移行機(3),其特征在于,在后移行機(2)上設置有后撬體(5),在前移行機(3)上設置有前撬體(6),在后移行機(2)與前移行機(3)之間的移行機縱向軌道(I)的左側設置有左側頂機底座(7),在后移行機(2)與前移行機(3)之間的移行機縱向軌道(I)的右側設置有右側頂機底座(8);在右側頂機底座(8)的前側面上設置有右前支撐導向輪安裝板(13),在右前支撐導向輪安裝板(13)上平行地設置有兩對右前支撐導向輪(12),在兩對右前支撐導向輪(12)中間活動設置有舉升架右前立柱(16),在右側頂機底座(8)的右前側設置有右前導向輪(14),右前導向輪(14)與舉升架右前立柱(16)的前側面活動滾接在一起;在右側頂機底座(8)的后側面上設置有右后支撐導向輪安裝板(10),在右后支撐導向輪安裝板(10)上平行地設置有兩對右后支撐導向輪(9),在兩對右后支撐導向輪(9)中間活動設置有舉升架右后立柱(15),在右側頂機底座(8)的右后側設置有右后導向輪(11),右后導向輪(11)與舉升架右后立柱(15)的后側面活動滾接在一起;在舉升架右后立柱(15)的頂端與舉升架右前立柱(16)的頂端之間固定設置有右舉升架頂梁(17),在右舉升架頂梁(17)上設置有一對撬體支撐塊(18),在舉升架右后立柱(15)的底端與舉升架右前立柱(16)的底端之間固定設置有右舉升架下橫梁(19),在右舉升架下橫梁(19)上設置有舉升鏈條接頭(20),在右側頂機底座(8 )上設置有驅動電機安裝座(22 ),在驅動電機安裝座(22 )上設置有驅動電機(23),在驅動電機(23)的輸出軸上設置有鏈輪(24),舉升鏈條(21)的一端與舉升鏈條接頭(20)固定連接,舉升鏈條(21)的另一端與鏈輪(24)連接;在左側頂機底座(7)上設置有與右側頂機底座(8)上的舉升架結構完全相同。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中轉撬體的移行輸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左側頂機底座(7)上設置的舉升架與在右側頂機底座(8)上的舉升架之間活動設置有后撬體(5)或前撬體(6)。
【文檔編號】B65G37/00GK203558143SQ201320702888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1月9日
【發(fā)明者】紀常鑫, 張國棟, 孫大雨, 趙永前 申請人:山西東杰智能物流裝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