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提高高空槳效率的槳梢小翼及高空槳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提高高空槳效率的槳梢小翼及高空槳,槳梢小翼為上翹式小翼形式,包括小翼直板段和小翼過渡段;槳梢小翼的高度是基本槳葉半槳徑長度的3%~4%,小翼直板段的高度是基本槳葉半槳徑長度的2%~3%;槳梢小翼的端面站位翼型弦長是基本槳葉槳尖站位翼型弦長的60%~65%;相交站位的翼型弦長是基本槳葉槳尖站位翼型弦長的73%~78%;小翼直板段的扭轉角比基本槳葉槳尖站位翼型扭轉角小3~5°;槳梢小翼前緣后掠角比基本槳葉槳尖前緣后掠角小10~15°;槳梢小翼的傾斜角為35~45°。槳梢小翼能有效削弱槳尖誘導渦強度,減小螺旋槳能量耗散,最終有效提高高空槳推進系統(tǒng)的工作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具有提高高空槳效率的槳梢小翼及高空槳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螺旋槳設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提高高空槳效率的槳梢小翼及高空槳。
【背景技術】
[0002]高空飛行器以太陽能轉化成的電能為主要能源,設計目標為:在20km左右的高空范圍內長時間定點懸?;虻退贆C動飛行,多采用電驅動螺旋槳,如美國的“CITY OFGLENDALE”飛艇及“太陽神”系列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等,均采用螺旋槳作為推進裝置。而隨著飛行高度增加,雷諾數(shù)顯著降低,即高空槳處于低雷諾數(shù)的工作狀態(tài),螺旋槳效率會明顯降低,因此,提高高空螺旋槳氣動效率對于高空飛行器具有重要意義。
[0003]對于常規(guī)布局螺旋槳,槳葉直徑對氣動效率的影響最大,可以通過增加高空螺旋槳直徑提高螺旋槳效率,但考慮到高空飛行器的總體尺寸要求以及槳葉的結構性能,槳葉直徑受限。而對于大直徑高空槳,槳葉旋轉過程中,槳尖處于高速氣流中,槳葉下表面的高壓區(qū)氣流會繞過槳梢流向槳葉上表面,三維效應嚴重,槳尖誘導渦加強,這加劇了螺旋槳的能量損耗,同時導致槳葉各站位有效攻角降低,使螺旋槳效率降低。
【發(fā)明內容】
[0004]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提聞聞空獎效率的獎梢小翼及聞空槳,可明顯改善工作在15?20km的高空螺旋槳氣動效率。
[0005]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提高高空槳效率的槳梢小翼,所述槳梢小翼為上翹式小翼形式,用于安裝到基本槳葉槳尖;
[0007]所述槳梢小翼包括小翼直板段⑴和小翼過渡段(2);所述小翼直板段⑴的頂端為小翼端面站位(101),所述小翼直板段(I)的底端與所述小翼過渡段(2)的頂端固定相交的位置形成相交站位(102);所述小翼過渡段(2)的底端與基本槳葉槳尖固定相交的位置形成基本槳葉槳尖站位(103);
[0008]其中,所述槳梢小翼的高度是基本槳葉半槳徑長度的3 %?4%,所述小翼直板段(I)的高度是基本槳葉半槳徑長度的
[0009]所述槳梢小翼的端面站位(101)翼型弦長是基本槳葉槳尖站位(103)翼型弦長的60%?65% ;所述相交站位(102)的翼型弦長是基本槳葉槳尖站位(103)翼型弦長的73%?78% ;
[0010]所述小翼直板段(I)的扭轉角比基本槳葉槳尖站位(103)翼型扭轉角小3°?5° ;
[0011]所述槳梢小翼前緣后掠角比基本槳葉槳尖前緣后掠角小10°?15° ;
[0012]所述槳梢小翼的傾斜角為35?45°。
[0013]優(yōu)選的,所述槳梢小翼的高度是基本槳葉半槳徑長度的3.0%,所述小翼直板段(I)的高度是基本槳葉半槳徑長度的2.0% ;
[0014]所述槳梢小翼的端面站位(101)翼型弦長是基本槳葉槳尖站位(103)翼型弦長的62.5% ;所述相交站位(102)的翼型弦長是基本槳葉槳尖站位(103)翼型弦長的76.0% ;
[0015]所述小翼直板段(I)的扭轉角比基本槳葉槳尖站位(103)翼型扭轉角小4.0° ;
[0016]所述槳梢小翼前緣后掠角比基本槳葉槳尖前緣后掠角小14.5° ;
[0017]所述槳梢小翼的傾斜角為40°。
[0018]優(yōu)選的,還包括:
[0019]所述槳梢小翼的翼型最大相對厚度為10%?12%,最大相對厚度位置為15%?20 %當?shù)匾硇拖议L,最大相對彎度為最大相對彎度位置為45 %?55 %當?shù)匾硇拖议L。
[0020]優(yōu)選的,所述槳梢小翼的翼型最大相對厚度為10%,最大相對厚度位置為20%當?shù)匾硇拖议L,最大相對彎度為4%,最大相對彎度位置為50%當?shù)匾硇拖议L。
[0021]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聞空獎,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具有提聞聞空獎效率的獎梢小翼。
[0022]優(yōu)選的,所述槳梢小翼安裝到所述高空槳基本槳葉的槳梢。
[0023]優(yōu)選的,所述高空槳為適用于15?20km工作高度的螺旋槳。
[0024]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5]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提聞聞空獎效率的獎梢小翼及聞空獎,該獎梢小翼能夠最大限度地克服高空槳低雷諾數(shù)工作狀態(tài)帶來的不利影響,極大削弱槳尖誘導渦強度,減小螺旋槳能量耗散,提高槳葉各站位有效攻角,最終有效提高高空槳推進系統(tǒng)的工作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6]圖1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已安裝槳梢小翼的高空槳全局視圖;
[0027]圖2為已安裝槳梢小翼的高空槳主視圖;
[0028]圖3為圖1中槳梢小翼局部放大視圖;
[0029]圖4為圖1中槳梢小翼傾斜角定義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0031]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提高高空槳效率的槳梢小翼及高空槳,其中,高空槳為適用于15?20km工作高度的螺旋槳,如圖1和圖2所示,高空槳由槳轂7、基本槳葉和槳梢小翼三部分組成。其中,4代表基本槳葉上表面,5代表基本槳葉后緣,6代表基本槳葉前緣,9代表基本槳葉下表面。槳轂7上設有槳葉安裝孔8。槳梢小翼為上翹式小翼形式,由小翼直板段I和小翼過渡段2組成。
[0032]由于槳梢小翼的幾何結構參數(shù)與基本槳葉幾何參數(shù)以及高空槳具體工作高度相關聯(lián),因此,本實施例介紹一種工作高度為20km的高空槳及其安裝的槳梢小翼:
[0033]高空槳基本槳葉幾何結構參數(shù)為:雙葉槳,槳葉直徑為10m,參考圖3,為圖1中槳梢小翼局部放大視圖,具體為圖1中數(shù)字標記3代表區(qū)域的局部放大視圖;
[0034]槳尖站位103的翼型弦長和槳距角分別為0.16m和5°,槳尖前緣后掠角為15.5°。
[0035]結合基本槳葉幾何參數(shù),則槳梢小翼幾何參數(shù)如下:
[0036]I)槳梢小翼的高度和小翼直線段高度由基本槳葉半槳徑長度決定。本實例中,槳梢小翼高度設計為基本槳葉半槳徑的3.0%,從而槳梢小翼高度為0.15m ;小翼直板段I高度設計為基本槳葉半槳徑的2.0 %,從而小翼直板段I高度為0.1m ;
[0037]2)參考圖3,槳梢小翼端面站位101和相交站位102的翼型弦長由基本槳葉槳尖站位103翼型弦長確定。本實例中,端面站位101翼型弦長設計為基本槳葉槳尖站位103弦長的62.5 %,從而端面站位101翼型弦長為0.1m ;相交站位102翼型弦長設計為基本槳葉槳尖站位103弦長的76.0%,從而相交站位102翼型弦長為0.1216m ;
[0038]3)參考圖3,小翼直板段I的扭轉角由基本槳葉槳尖站位103翼型扭轉角確定。本實例中,小翼直板段I扭轉角設計為比基本槳葉槳尖站位103翼型扭轉角小4°,從而槳梢小翼端面站位101和相交站位102的翼型扭轉角均為1° ;
[0039]4)槳梢小翼前緣后掠角由基本槳葉槳尖前緣后掠角確定。本實例中,槳梢小翼前緣后掠角設計為比基本槳葉槳尖前緣后掠角小14.5° ,從而槳梢小翼前緣后掠角為
1.0。;
[0040]5)參考圖4中槳梢小翼傾斜角10,本實例中,槳梢小翼傾斜角設計為40° ;
[0041]6)槳梢小翼翼型為常規(guī)翼型,槳梢小翼翼型幾何參數(shù)與基本槳葉槳尖翼型幾何參數(shù)基本一致。本實例中,槳梢小翼最大相對厚度為10%,最大相對厚度位置為20%當?shù)匾硇拖议L,最大相對彎度為4%,最大相對彎度位置為50%當?shù)匾硇拖议L。
[0042]最終,本實例中設計得到的槳梢小翼高空槳,經驗證,槳梢小翼能夠有效削弱高空槳三維效應和高空槳槳尖渦強度,使高空槳效率提升了 2%。
[0043]現(xiàn)有的小翼技術主要應用在大型客機和小尺寸螺旋槳上,而對于高空長航時飛行器,由于其飛行高度高,空氣密度小,其采用的螺旋槳槳徑大、工作雷諾數(shù)低,因此,常規(guī)布局螺旋槳效率低,不能適應高空槳工作狀態(tài)。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適合安裝到高空大尺度槳的槳梢小翼,該槳梢小翼能夠最大限度地克服高空槳低雷諾數(shù)工作狀態(tài)帶來的不利影響,極大削弱槳尖誘導渦強度,減小螺旋槳能量耗散,提高槳葉各站位有效攻角,最終有效提高高空槳推進系統(tǒng)的工作效率。
[0044]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提高高空槳效率的槳梢小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槳梢小翼為上翹式小翼形式,用于安裝到基本槳葉槳尖; 所述槳梢小翼包括小翼直板段(I)和小翼過渡段(2);所述小翼直板段(I)的頂端為小翼端面站位(101),所述小翼直板段(I)的底端與所述小翼過渡段(2)的頂端固定相交的位置形成相交站位(102);所述小翼過渡段(2)的底端與基本槳葉槳尖固定相交的位置形成基本槳葉槳尖站位(103); 其中,所述槳梢小翼的高度是基本槳葉半槳徑長度的3%?4%,所述小翼直板段(I)的高度是基本槳葉半槳徑長度的 所述槳梢小翼的端面站位(101)翼型弦長是基本槳葉槳尖站位(103)翼型弦長的60%?65% ;所述相交站位(102)的翼型弦長是基本槳葉槳尖站位(103)翼型弦長的73%?78% ; 所述小翼直板段(I)的扭轉角比基本槳葉槳尖站位(103)翼型扭轉角小3°?5° ; 所述槳梢小翼前緣后掠角比基本槳葉槳尖前緣后掠角小10°?15° ; 所述槳梢小翼的傾斜角為35?4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提高高空槳效率的槳梢小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槳梢小翼的高度是基本槳葉半槳徑長度的3.0%,所述小翼直板段(I)的高度是基本槳葉半槳徑長度的2.0% ; 所述槳梢小翼的端面站位(101)翼型弦長是基本槳葉槳尖站位(103)翼型弦長的62.5% ;所述相交站位(102)的翼型弦長是基本槳葉槳尖站位(103)翼型弦長的76.0% ; 所述小翼直板段(I)的扭轉角比基本槳葉槳尖站位(103)翼型扭轉角小4.0° ; 所述槳梢小翼前緣后掠角比基本槳葉槳尖前緣后掠角小14.5° ; 所述槳梢小翼的傾斜角為4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提高高空槳效率的槳梢小翼,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所述槳梢小翼的翼型最大相對厚度為10%?12%,最大相對厚度位置為15%?20%當?shù)匾硇拖议L,最大相對彎度為4%?5%,最大相對彎度位置為45%?55%當?shù)匾硇拖议L。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提高高空槳效率的槳梢小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槳梢小翼的翼型最大相對厚度為10%,最大相對厚度位置為20%當?shù)匾硇拖议L,最大相對彎度為4%,最大相對彎度位置為50%當?shù)匾硇拖议L。
5.一種高空槳,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具有提高高空槳效率的槳梢小翼。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空槳,其特征在于,所述槳梢小翼安裝到所述高空槳基本槳葉的槳梢。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空槳,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空槳為適用于15?20km工作高度的螺旋槳。
【文檔編號】B64C11/20GK104139849SQ201410386430
【公開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8月7日
【發(fā)明者】楊旭東, 張順磊, 許建華, 朱敏, 宋超, 宋文萍, 宋筆鋒, 安偉剛, 王海峰, 李育斌, 張玉剛 申請人:西北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