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雙吊點救生艇艇鉤有載同步脫鉤操縱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130575閱讀:77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雙吊點救生艇艇鉤有載同步脫鉤操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艇鉤操縱裝置,尤其是一種針對雙吊點救生艇艇鉤有載同步脫鉤操縱裝置。
背景技術
救生艇作為海上大型艦船或海洋平臺必配的救生裝備承擔著海難事故發(fā)生時的逃生手段,當救生艇使用時,需通過船上的吊架連接救生艇艇鉤將救生艇下放至水面脫鉤。早期的救生艇只能在下放至水面后無載脫鉤,但在緊急情況下,有可能需要在下放至水面附近時進行有載狀態(tài)下脫鉤。長期以來各國對救生艇艇鉤脫鉤裝置的改進始終圍繞國際海事組織(MO)國際海上生命安全公約(SOLAS)的相關規(guī)定為依據。
1974年SOLAS公約規(guī)定救生艇應設置與吊索迅速但不必同時脫開的要求,故僅需 在吊索和艇鉤之間設置鏈環(huán),確保兩者能在救生艇浮于水面后脫開即可。SOLAS公約83修正案要求1986年6月I日建造的船舶應配備有載(110%滿載)脫鉤能力的艇鉤,之后國外建造的救生艇雖然多數配備了有載釋放艇鉤,但由于SOLAS未對同步脫鉤指定明確要求,使得一些艇鉤設計存在安全隱患,有可能造成不能脫鉤、意外脫鉤或不能同時脫鉤的情況發(fā)生,因艇鉤問題造成的人員人員傷亡事故時有發(fā)生。1996年MO修訂的SOLAS公約規(guī)定了對1998年以后建造的船舶救生艇應設置具有無載和有載同步脫鉤功能的艇鉤,并要求通過設置靜水壓力連鎖機構確保艇鉤在救生艇下放中途不意外脫鉤,當救生艇到達水面后通過水壓實現有載自動脫鉤。配置靜水壓力連鎖機構的救生艇艇鉤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有載脫鉤需要利用作用于艇鉤的載荷,而保持有載下的不脫鉤則依賴于靜水壓力連鎖機構。因此,靜水壓力連鎖機構既是防脫鉤安全保護裝置又是脫鉤操縱裝置,如遇緊急情況需要在救生艇到達水面之前釋放,靜水壓力連鎖機構無法解鎖,需另外設置克服靜水壓力的機構實現有載脫鉤。更重要的是設置了靜水壓力連鎖機構的艇鉤一般需設計成載荷不過回轉中心結構。靜水壓力連鎖機構結構包括膜片、活塞、彈簧、管結頭、管道、通氣閥、入水口、傳動軟軸等,本身結構較復雜,如其故障或失效將直接導致艇鉤意外脫鉤或不能脫鉤。實踐證明,配置了靜水壓力連鎖機構的救生艇艇鉤,安全事故并未減少,通過對所發(fā)生的救生艇下放事故的原因分析,除了人員操作失誤,船上吊機故障等艇鉤之外的原因,艇鉤本身結構合理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由于SOLAS不斷提出對救生艇艇鉤的改進要求,可能會造成艇鉤過于復雜,不便使用和維護的負面作用。從使用角度出發(fā),艇鉤設計要簡單實用,脫鉤操作要力求可靠,避免因使用不當造成事故或安全隱患。SOLAS原規(guī)定救生艇收放演習時,船員必須隨艇,由于事故頻發(fā),MO海上安全委員會(MSC)迫于業(yè)內人士強烈呼吁的壓力,在2004年5月召開的會議上通過了 SOLAS修正案(MSC. 152決議),放寬了救生艇演戲訓練時的載人要求。允許平時在進行救生艇收放演習時可不搭載操作人員,但至少三個月應進行一次救生艇落水操作,并指定操作人員隨艇。2011年5月20日閉幕的IMO第89屆海上安全委員會會議正式通過了醞釀已久的對救生艇鉤技術要求的SOLAS公約和救生設備規(guī)則修正案。該兩修正案關于新艇鉤的要求將于2013年I月I日生效,要求從2014年7月I日及以后建造船舶的救生艇必須配備符合新要求的艇鉤,并要求從2014年7月I日起最晚不遲于2019年7月I日完成對現有艇鉤的改裝或更換新艇鉤及操縱裝置。因此,針對目前艇鉤存在的問題,設計符合新要求的救生艇艇鉤及艇鉤操縱裝置時間緊迫,應用前景良好。本發(fā)明以載荷過回轉中心設計的艇鉤為操縱對象,實現不設靜水壓力連鎖機構的艇鉤操縱裝置的設計方案,同時滿足救生艇艇鉤無載和有載同步釋放要求,并力求結構簡
單可靠。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和缺陷,同時滿足救生艇有載和無載釋放要求而提供的一種雙吊點救生艇艇鉤有載同步脫鉤操縱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雙吊點救生艇艇鉤有載同步脫鉤操縱裝置包括殼體2OI、齒條體2O 2、齒輪軸203、軸承套204、齒輪箱205、銷軸206、軸承207、前桿銷軸208、軸套210、連桿211、有載釋放扳手213、無載釋放手柄215、前導條223、后導條217、后桿銷釘218、安全插銷219、關節(jié)軸承221、一對拉桿或軟軸224、安裝板225 ;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201為整體成型的矩形管結構,殼體201正面中部一側設有貫通前后壁齒輪軸孔201a,齒輪軸孔201a上方設有手柄銷軸孔201b,手柄銷軸孔201b —側設有安全銷孔201c,殼體201內腔一側設有豎直導向槽201d,靠近手柄銷軸孔201b的側面設有小窗口 201e和貫通左右兩側的維修孔201f ;所述齒條體202為“T”字形結構,“T”字豎直段一側設有齒條202a及靠下端的銷孔202b,前后兩側豎直方向各設有前導槽202c和后導槽202e,“T”字水平段前側設有貫通的水平方槽202d ;所述齒輪箱205左右方向設有貫通的方孔205a,前后方向設有與方孔205a中心軸線垂直相交的圓孔205b,方孔205a的右端設有矩形槽205c ;所述齒輪軸203中間段設有與齒條202a嚙合的齒輪203b,齒輪203b兩端設有同直徑軸頸與軸承套204內孔配合安裝,一端軸頸外設有方頭203a,供有載釋放扳手213套入進行艇鉤的有載釋放操作;所述無載釋放手柄215為雙臂手柄,包括后桿215a、前桿215b和連接左右兩桿的手柄215c,前桿215b —端設有非整圓孔與前桿銷軸208右端削扁軸頸配合;所述有載釋放扳手213為通用型單向作用扳手,內部設有超越離合器,其端部的方孔可與齒輪軸203端部的方頭203a相配;所述連桿211 —端為非整圓孔與前桿銷軸208左端削扁軸頸配合,另一端為圓孔與銷軸206配合,并通過套裝在206上的軸承207嵌入齒條體202的水平方槽202d內。所述殼體201在貫穿前后兩壁的齒輪軸孔201a內各裝有一個支撐齒輪軸203的軸承套204,軸承套204與齒輪軸孔201a緊配合,內孔與齒輪軸203兩端軸頸間隙配合,殼體201內壁的豎直導向槽201d內安裝的后導向條217與齒條體202上的后導槽202e滑動配合。所述齒條體202的行程為連桿211端部的銷軸206位于上端極限位置時齒條體202“T”字水平段下端面與齒輪箱205上端面的距離SI,齒輪箱205上平面作為齒條體202向下運動的限位,齒輪箱205下端面作為齒條體202向上運動的限位,齒條體202下端銷接的關節(jié)軸承221頂部距齒輪箱205下端的距離S2>S1,兩關節(jié)軸承221分別與救生艇兩端艇鉤通過拉桿或軟軸224連接。
所述安全插銷219設置在齒條體202上平面下限位置的右上方,與殼體201的安全插銷孔201c間隙配合,安全插銷219插入后末端設有開口銷鎖定,頭部設有鉤環(huán),允許在不借助工具的狀態(tài)下用人手拔出,安全插銷219在非脫鉤操作狀態(tài)下阻止下壓無載釋放手柄215和有載釋放扳手213。
所述無載釋放手柄215原位時與水平線夾角為50-60°,無載脫鉤時,手柄搬動行程角為100-120。。
所述有載釋放扳手213端部的方孔可套入齒輪軸203的方頭203a,有載釋放時,通過連續(xù)3-4次下壓往復動作,每次扳動角度90° -100°,可完成有載釋放。
所述殼體201上的小窗口 201e位置與齒條體202上的水平方槽202d內的軸承207、銷軸206和連桿211對應,通過將無載釋手柄215扳至下極限位置可使軸承207和銷軸206完全露出殼體201。
所述殼體201右側上下位置各設置了 I個箍套214,提供有載釋放扳手213嵌入安裝;殼體201左右兩側在與關節(jié)軸承221下限位置對應處設有維修孔201f。
本發(fā)明的特點和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種用于雙吊點救生艇艇鉤有載和無載同步釋放操縱裝置,可通過雙臂無載釋放手柄一次下壓實現無載脫鉤和有載釋放扳手3-4次下壓動作實現有載同步脫鉤,并設有安全插銷作為安全措施,取消了靜水壓力連鎖機構,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緊湊,操作簡單的特點,可與載荷過回轉中心結構的艇鉤配套使用。


附圖I艇鉤操縱裝置(非脫鉤狀態(tài))正視附圖2:殼體軸測附圖3:齒輪箱軸側附圖4齒條體軸測附圖5圖I的內部結構附圖6圖5的A-A剖視附圖7圖5的B-B剖視附圖8圖I處于有載釋放狀態(tài)附圖9圖I的裝配維修狀態(tài)附圖10:圖I立體結構圖(殼體透明處理);
圖中200、艇鉤操縱裝置,201、殼體,201a、齒輪軸孔,201b、壓桿銷軸孔,201安全銷孔,201d、導向槽,201e、小窗口,201f、維修孔,202、齒條體,202a、齒條,202b、銷孔, 202c、前導槽,202d、水平方槽,202e、后導槽,203、齒輪軸,203a、方頭,203b、齒輪,204、軸承套,205、齒輪箱,205a、方孔,205b、圓孔,205c、矩形槽,205d、螺孔,206、銷軸,207、軸承,208、前桿銷軸,209、彈性擋圈,210、軸套,211、連桿,212、上蓋,213、有載釋放扳手,214、箍套,215、無載釋放手柄,215a、后桿,215b、前桿,215c、手柄,216、小蓋板,217、后導條,218、 后桿銷釘,219、安全插銷,220、螺釘,221、關節(jié)軸承,222、圓柱銷,223、前導條,224、拉桿或軟軸,225、安裝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本發(fā)明用于雙吊點救生艇艇鉤有載脫鉤操作為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圖I為艇鉤操縱裝置(非脫鉤狀態(tài))正視圖,從裝置外部可看到的部分包括殼體 201、齒輪軸203、軸承套204、前桿銷軸208、彈性擋圈209、上蓋、212、有載釋放扳手213、箍套214、無載釋放臂215、小蓋板216、安全插銷219、螺釘220、拉桿或軟軸224及安裝板225。 安全插銷219與殼體201的安全插銷孔間隙配合,其末端設有開口銷定位,頭部設有環(huán)形扣方便不用工具即可拔出,安全插銷219的作用是在非脫鉤操作狀態(tài)下阻止意外下壓有無釋放手柄215和有載釋放扳手213,避免誤動作造成意外脫鉤。殼體201右側上下位置各設置了 I個箍套214,平時將有載釋放扳手213置于箍套214內并可用柔性鏈與殼體連接,避免因分離放置遺失而影響有載釋放。
圖2為殼體201的軸測圖,殼體201為整體成型結構,采用拉伸工藝直接成矩形管鋁合金型材,殼體201上設有齒輪軸孔201a、壓桿銷軸孔201b、安全銷孔201c、導向槽 201d、小窗口 201e和維修孔201f ;位于殼體201前側中部靠左的齒輪軸孔201a為穿過殼體201前后兩側壁的同直徑通孔,位于前側壁齒輪軸孔201a上方的壓桿銷軸孔201b為單側通孔,與壓桿銷軸孔201b同軸線的后側壁為螺紋孔,位于壓桿銷軸孔201b右側的安全銷孔201c為前后兩側壁貫通孔,豎直導向槽201d在殼體201內腔單邊設置,左側壁上方小窗口 201e和下方貫通左右兩側壁的維修孔201f用于裝配和維修用。
圖3為齒輪箱軸側圖,設置齒輪箱205的作用除了增強齒輪203b與齒條202a嚙合部位的剛性、減小受力變形、保持擬合精度外,還兼作齒條體202上下移動的限位。如圖 3所示,齒輪箱205設有方孔205a、圓孔205b、矩形槽205c和螺釘孔205d。方孔205a為齒輪軸203裝入留出空間,圓孔205b與軸承套204外圓配合定位,矩形槽205c是為了齒條 202a上下運動時不發(fā)生干涉。齒輪箱205上平面作為齒條體202下端位置的限位,齒輪箱 205下平面作為齒條體202向上運動的限位。齒輪箱205上的螺釘孔205d與殼體201通過螺釘220連接固定。
圖4為齒條體202軸測圖,齒條體202為“T”字形整體結構,以提高整體強度和剛度,具有多項功能。主要作用是提供齒條202a與齒輪軸203齒輪203b嚙合的功能,此外,在齒條體202兩側各設有豎直導槽,分別為前導槽202c和后導槽202e,前導槽202c和后導槽 202e設置在靠近連桿211末端銷軸206左右擺動范圍的中心,通過其與殼體201上安裝的前導條223和后導條217配合實現上下運動的導向,并保證齒輪203b與齒條202a的正確嚙合要求。在齒條體202上部水平方向,設有水平方槽202d,在進行無載脫鉤操作時,通過壓下無載釋放手柄215帶動連桿211轉動使安裝于銷軸206上的軸承207在其內滾動,從而驅動齒條體202向上運動。齒條體202上的水平方槽202d為貫通槽,便于加工和裝配。
圖5為圖I的內部結構圖,表示了殼體201內部各組成零件在該平面的相互位置關系。整個裝置包括由無載釋放手柄215、前桿銷軸208、連桿211、銷軸206、軸承207及水平方槽202d組成連桿機構,由有載釋放扳手213、齒輪軸203,齒條202a組成的齒輪齒條機構,由齒條體202上的前導槽202c和后導槽202e與前導條223和后導條217組成的導向機構,由殼體201、安裝板225作為支撐機構,由通過圓柱銷221與齒條體202銷接的關節(jié)軸承221及拉桿或軟軸224組成與救生艇兩端艇鉤相連的連接接口。圖5所示狀態(tài)為艇鉤操縱裝置200對應艇鉤連接時的狀態(tài),此時由于安全插銷219的作用,無法轉動無載釋放手柄215同時也不能應用有載釋放扳手213轉動齒輪軸203,當需要實施無載釋放操作時,首先必須卸除安全插銷219,然后通過逆時針轉動無載釋放手柄215至圖5中雙點劃線位置, 即可實現無載脫鉤操作。無載釋放手柄215采用雙臂手柄,由于齒條體202上下運動阻止了兩桿臂與殼體201貫通銷接,連桿211通過前桿銷軸208與前桿215b銷接,前桿銷軸208 與殼體201上軸套210配合長度較短,單臂操作有可能會出現別勁,既使是救生艇到達水面后的無載釋放,由于海面的波動造成艇鉤與吊環(huán)之間的剩余載荷及操縱連接機構存在的阻力,也會使無載脫鉤具有一定的剩余載荷,因此無載釋放手柄215設計成雙臂手柄,較單臂手柄增加釋放操作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
圖6為圖5的A-A剖視圖,表示了殼體201、齒條體202、齒輪軸203、軸承套204、 齒輪箱205、連桿211、銷軸206、軸承207、無載釋放手柄215、前桿銷軸208、后桿銷釘218 等圖示零件在該剖面內的位置關系。齒條體202上下運動的導向由前后兩側的前導槽202c 和后導槽202e與前導條223和后導條217配合實現,由于連桿211的位置干涉阻斷了前導條223在齒條體202上方區(qū)間布置,因此,前導條設于連桿211銷軸206的下方,后導條217 長度可無阻礙設置,圖中采用后導條217設置在齒條體202運動區(qū)間的上部約2/3處,前導條223設置在齒條體202運動區(qū)間的下部約2/3處,這種錯位布置不會影響齒條體202上下運動的導向。齒輪軸203中間設有齒輪203b,兩端軸頸與軸承套204內孔配合安裝,右端軸頸外設有方頭203a,為有載釋放扳手213套入進行艇鉤的有載釋放操作。在底部安裝板 225對應兩個關節(jié)軸承221的軸線處各設有通孔。
圖7為圖5的B-B剖視圖,即過殼體201齒輪軸203中心的水平剖視圖,顯示了該平面內各零件的位置關系。殼體201前后兩側壁齒輪軸孔201a內各設有一個支撐齒輪軸 203的軸承套204,其外圓與齒輪軸孔201a緊配合,內孔與齒輪軸203兩端軸頸間隙配合, 齒條體202通過固定于殼體201前后內壁的前導條223和后導條217導向,殼體201內一側的豎直方向設有一導向槽201d,作為齒條體202后導條217的定位。裝配時先將后導條 217插入殼體201的導向槽201d內,用螺釘固定后將前導條裝入齒條體202的前導槽202c 并沿后導條217插入殼體201,通過螺釘將前導條223與殼體201固定。
圖8為圖I處于有載釋放狀態(tài)圖,當需要對艇鉤實施有載釋放時,先拔出安全插銷 219,從殼體201右側取下有載釋放扳手213,將有載釋放扳手213頭部方口對準齒輪軸203 的方頭203a插入,用手握住有載釋放扳手213端部逆時針方向施力轉動,如每次扳動角度 90° -100°,可在往復轉動3-4次即可通過齒條體202的上移帶動拉桿或軟軸224向上運動,實現艇鉤的有載脫鉤。為了使得有載釋放時對艇鉤傳遞足夠的拉力并使有載釋放操作更省力,應盡可能提高有載釋放操作的杠桿比,將有載釋放扳手213長度加長以增加杠桿比,但太長不便操作,并增加操作空間。因此,除了設置合適的有載釋放扳手213的長度外, 通過選擇較小的模數使的齒輪203b的直徑較小,同時通過適當增加齒輪203b與齒條202a 的嚙合寬度保證脫鉤操作所需的嚙合應力要求。
圖9為圖21的裝配或維修狀態(tài)圖,由于艇鉤操縱裝置200的殼體201為整體結構, 為方便裝配與維修,在卸除上蓋212和殼體201左側的小蓋板216,并通過殼體201左右兩側的維修孔可對艇鉤操縱裝置200進行檢查和維護。
圖10為圖I立體結構圖(殼體透明處理),可進一步看清內部的布局和位置關系,裝個裝置外觀簡潔,結構緊湊。在殼體201外表面可粘貼操作說明和警示標志,詳細說明無載脫鉤和有載脫鉤的操作規(guī)程,警示在救生艇下放過程中禁止拔出安全插銷219,避免引起安全隱患。
本實施例就一種救生艇艇鉤有載同步脫鉤操縱裝置的結構及工作原理進行了闡述,該裝置通過杠桿式釋放和杠桿與齒輪齒條組合兩套操縱機構機構分別實現救生艇艇鉤的無載和有載脫鉤操作功能,適用于載荷過吊鉤回轉中心的艇鉤釋放,并設置了安全插銷保護措施省去了傳統(tǒng)的靜水壓力連鎖機構。
權利要求
1.一種雙吊點救生艇艇鉤有載同步脫鉤操縱裝置,包括殼體(201)、齒條體(202)、齒輪軸(203)、軸承套(204)、齒輪箱(205)、銷軸(206),軸承(207),前桿銷軸(208)、軸套(210)、連桿(211)、有載釋放扳手(213)、無載釋放手柄(215)、前導條(223)、后導條(217)、后桿銷釘(218 )、安全插銷(219)、關節(jié)軸承(221)、一對拉桿或軟軸(224 )、安裝板(225 );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201)為整體成型的矩形管結構,殼體(201)正面中部一側設有貫通前后壁齒輪軸孔(201a),齒輪軸孔(201a)上方設有手柄銷軸孔(201b),手柄銷軸孔(201b)一側設有安全銷孔(201c),殼體(201)內腔一側設有豎直導向槽(201d),靠近手柄銷軸孔(201b)的側面設有小窗口(201e)和貫通左右兩側的維修孔(201f);所述齒條體(202)為“T”字形結構,“T”字豎直段一側設有齒條(202a)及靠下端的銷孔(202b),前后兩側豎直方向各設有前導槽202c)和后導槽(202e),“T”字水平段前側設有貫通的水平方槽202d);所述齒輪箱(205)左右方向設有貫通的方孔(205a),前后方向設有與方孔(205a)中心軸線垂直相交的圓孔(205b),方孔(205a)的右端設有矩形槽(205c);所述齒輪軸(203)中間段設有與齒條(202a)嚙合的齒輪(203b),齒輪(203b)兩端設有同直徑軸頸與軸承套(204)內孔配合安裝,一端軸頸外設有方頭(203a),供有載釋放扳手(213)套入進行艇鉤(100)的有載釋放操作;所述無載釋放手柄(215)為雙臂手柄,包括后桿(215a)、前桿(215b)和連接左右兩桿的手柄(215c),前桿(215b) —端設有非整圓孔與前桿銷軸(208)右端削扁軸頸配合;所述有載釋放扳手(213)為通用型單向作用扳手,內部設有超越離合器,其端部的方孔可與齒輪軸(203)端部的方頭(203a)相配;所述連桿(211) —端為非整圓孔與前桿銷軸(208)左端削扁軸頸配合,另一端為圓孔與銷軸(206)配合,并通過套裝在(206上的軸承(207)嵌入齒條體(202)的水平方槽(202d)內。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吊點救生艇艇鉤有載同步脫鉤操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201)在貫穿前后兩壁的齒輪軸孔(201a)內各裝有一個支撐齒輪軸(203)的軸承套(204),軸承套(204)與齒輪軸孔(201a)緊配合,內孔與齒輪軸(203)兩端軸頸間隙配合,殼體(201)內壁的豎直導向槽(201d)內安裝的后導向條(217)與齒條體(202)上的后導槽(202e)滑動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雙吊點救生艇艇鉤有載同步脫鉤操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齒條體(202)的行程為連桿(211)端部的銷軸(206)位于上端極限位置時齒條體(202) “T”字水平段下端面與齒輪箱(205)上端面的距離SI,齒輪箱(205)上平面作為齒條體(202)向下運動的限位,齒輪箱(205)下端面作為齒條體(202)向上運動的限位,齒條體(202)下端銷接的關節(jié)軸承(221)頂部距齒輪箱(205)下端的距離S2>S1,兩關節(jié)軸承(221)分別與救生艇兩端艇鉤通過拉桿或軟軸(224)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雙吊點救生艇艇鉤有載同步脫鉤操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無載釋放手柄(215)原位時與水平線夾角為50-60°,無載脫鉤時,無載釋放手柄(215)搬動行程角為100-120°。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雙吊點救生艇艇鉤有載同步脫鉤操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插銷(219)設置在齒條體(202)上平面下限位置的右上方,與殼體(201)的安全插銷孔(201c)間隙配合,安全插銷(219)插入后末端設有開口銷鎖定,頭部設有鉤環(huán),允許在不借助工具的狀態(tài)下用人手拔出,安全插銷(219)在非脫鉤操作狀態(tài)下阻止下壓無釋放手柄(215)和有載釋放扳手(213)。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雙吊點救生艇艇鉤有載同步脫鉤操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載釋放扳手(213)端部的方孔可套入齒輪軸(203)的方頭(203a),有載釋放時,通過連續(xù)3-4次下壓往復動作,每次扳動角度90° -100°,可完成有載釋放。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雙吊點救生艇艇鉤有載同步脫鉤操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201)上的小窗口(201e)位置與齒條體(202)上的水平方槽(202d)內的軸承(207)、銷軸(206)和連桿(211)對應,通過將無載釋手柄(215)扳至下極限位置可使軸承(207)和銷軸(206)完全露出殼體(201)。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雙吊點救生艇艇鉤有載同步脫鉤操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201)右側上下位置還各設置了 I個箍套(214),提供有載釋放扳手(213)嵌入安裝;殼體(201)左右兩側在與關節(jié)軸承(221)下限位置對應處設有維修孔(201f)。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適用于雙吊點救生艇艇鉤有載同步脫鉤的操縱裝置,包括殼體、連桿機構、齒輪齒條機構、導向機構、無載釋放操縱、有載釋放操縱及安全保護等。本發(fā)明的操縱裝置可通過雙臂無載釋放手柄一次下壓實現無載脫鉤和有載釋放扳手3-4次下壓動作實現有載同步脫鉤,并設有安全插銷保護措施,取消了靜水壓力連鎖機構,設計合理,結構緊湊,操作簡單,可與載荷過回轉中心結構的艇鉤配套使用。
文檔編號B63B23/58GK102923258SQ201210453580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13日
發(fā)明者張冰蔚 申請人:江蘇科技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