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一種健身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464185閱讀:273來源:國知局
一種健身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自行車,具體涉及一種健身自行車。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技術中,馬行式自行車只有在加速、爬坡或是逆風行駛等情況下才能很好的起到健身鍛煉的作用,而在下坡、順風或緩速蹬踏等情況下則健身鍛煉效果不明顯,并且不能根據(jù)個人需要調節(jié)運動強度。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健身自行車;可以根據(jù)個人情況或需要增加運動量,使自行車的騎行與鍛煉有效結合。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健身自行車,包括自行車架體,及設置在架體上的曲柄桿、鞍管和起伏裝置,及設置在起伏裝置上的車座,所述起伏裝置包括腳踏桿、連動臂、杠桿臂、車座聯(lián)動桿、差動平衡桿和彈性自動復位裝置;連動臂對稱設置在自行車架體的兩側,腳踏桿與曲柄桿連接在連動臂一端的兩側,連動臂的另一端與杠桿臂的一端活動連接,杠桿臂的另一端連接在車座聯(lián)動桿上,并且杠桿臂的中部與鞍管的頂端鉸接,差動平衡桿同時與車座聯(lián)動桿和鞍管鉸接,彈性自動復位裝置的一端與連動臂一端鉸接,彈性自動復位裝置的另一端連接在自行車架體上。
[0005]進一步,所述彈性自動復位裝置為氣動彈簧;
進一步,所述彈性自動復位裝置的數(shù)量不少于一個;
進一步,所述腳踏桿與連動臂的連接點位于曲柄桿與連動臂連接點的前方;
進一步,所述彈性自動復位裝置與連動臂的連接點位于腳踏桿與連動臂的連接點和曲柄桿與連動臂連接點的后方;
進一步,所述彈性自動復位裝置與連動臂的連接點位于腳踏桿與連動臂的連接點和曲柄桿與連動臂連接點的前方。
[0006]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利的彈性自動復位裝置可以拉拽或推送連動臂,騎行人員通過克服彈性自動復位裝置阻力的作用增加運動量;運動強度的調節(jié)根據(jù)需要通過增加彈性自動復位裝置的數(shù)量來實現(xiàn);彈性自動復位裝置還可以有效避免曲柄桿運行至鄰近最低點處出現(xiàn)運動死點的情況;彈性自動復位裝置采用氣動彈簧,清潔無污染,運行平穩(wěn)安全;彈性自動復位裝置還可以起到對車座的減震作用,使本發(fā)明在騎行和運動過程中更加舒服。
【附圖說明】
[0007]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0008]結合附圖,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附圖標記如下:
1-自行車架體;2_曲柄桿;3_鞍管;4_車座;5_腳踏桿;6_連動臂;7_杠桿臂;8_車座聯(lián)動桿;9_差動平衡桿;10_彈性自動復位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以下結合附圖對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yōu)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發(fā)明。
[0010]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一種健身自行車,包括自行車架體1,及設置在架體I上的曲柄桿2、鞍管3和起伏裝置,及設置在起伏裝置上的車座4,所述起伏裝置包括腳踏桿5、連動臂6、杠桿臂7、車座聯(lián)動桿8、差動平衡桿9和彈性自動復位裝置10 ;連動臂6對稱設置在自行車架體I的兩側,腳踏桿5與曲柄桿2連接在連動臂6 —端的兩側,連動臂6的另一端與杠桿臂7的一端活動連接,杠桿臂7的另一端連接在車座聯(lián)動桿8上,并且杠桿臂7的中部與鞍管3的頂端鉸接,差動平衡桿9同時與車座聯(lián)動桿8和鞍管3鉸接,彈性自動復位裝置10的一端與連動臂6 —端鉸接,彈性自動復位裝置10的另一端連接在自行車架體I上;所述彈性自動復位裝置10為氣動彈簧;所述彈性自動復位裝置10的數(shù)量不少于一個;所述腳踏桿5與連動臂6的連接點位于曲柄桿2與連動臂6連接點的前方;所述彈性自動復位裝置10與連動臂6的連接點位于腳踏桿5與連動臂6的連接點和曲柄桿2與連動臂6連接點的后方。[0011 ] 在本發(fā)明中,彈性自動復位裝置10與連動臂6的連接點位于腳踏桿5與連動臂6的連接點和曲柄桿2與連動臂6連接點的后方時,采用的氣動彈簧在自行車騎行過程中,先接受拉伸作用再接受受壓的作用,氣動彈簧的一端要連接在自行車架體的后側,當腳踏桿5從最高點逆時針方向被踩踏至鄰近最低點的過程中,騎行人員除了要克服自行車與地面的阻力,還要克服氣動彈簧的阻力,克服自行車與地面的阻力可以帶動自行車前行,克服氣動彈簧的阻力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運動量,還可以通過增加氣動彈簧的數(shù)量來增加運動強度,當腳踏桿5運行至鄰近最低時,氣動彈簧將拉動連動臂6繼續(xù)運動,可以有效避免曲柄桿2運行至最低點時產(chǎn)生死點現(xiàn)象,在腳踏桿5運行至鄰近最低之后,車座4接受人體重力作用,車座聯(lián)動桿8將帶動杠桿臂7相對于鞍管3的支點運動,進而帶動連動臂6向上運動,此過程中氣動彈簧可以有效減緩作用力的作用速度,起到減震作用,當曲柄桿2被帶到最高點時,可以再次通過腳部作用的蹬踏作用,使自行車前行并且到鍛煉作用實施例二
如圖2所示,一種健身自行車,包括自行車架體1,及設置在架體I上的曲柄桿2、鞍管3和起伏裝置,及設置在起伏裝置上的車座4,所述起伏裝置包括腳踏桿5、連動臂6、杠桿臂7、車座聯(lián)動桿8、差動平衡桿9和彈性自動復位裝置10 ;連動臂6對稱設置在自行車架體I的兩側,腳踏桿5與曲柄桿2連接在連動臂6 —端的兩側,連動臂6的另一端與杠桿臂7的一端活動連接,杠桿臂7的另一端連接在車座聯(lián)動桿8上,并且杠桿臂7的中部與鞍管3的頂端鉸接,差動平衡桿9同時與車座聯(lián)動桿8和鞍管3鉸接,彈性自動復位裝置10的一端與連動臂6 —端鉸接,彈性自動復位裝置10的另一端連接在自行車架體I上;所述彈性自動復位裝置10為氣動彈簧;所述彈性自動復位裝置10的數(shù)量不少于一個;所述腳踏桿5與連動臂6的連接點位于曲柄桿2與連動臂6連接點的前方;所述彈性自動復位裝置10與連動臂6的連接點位于腳踏桿5與連動臂6的連接點和曲柄桿2與連動臂6連接點的后方;所述彈性自動復位裝置10與連動臂6的連接點位于腳踏桿5與連動臂6的連接點和曲柄桿2與連動臂6連接點的前方。
[0012]自動復位裝置10的安裝位置可以置于自行車架體I的前側,此時所采用的氣動彈簧在自行車的行駛過程中先受壓破起到鍛煉和克服死點的作用,再受拉伸作用起到減震作用。
[0013]本發(fā)明中自動復位裝置10不經(jīng)可以采用啟動彈簧還可以是彈簧減震器,或者是其他能夠在受到拉伸或壓迫作用后依然能夠自動恢復原狀的裝置。
[0014]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發(fā)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健身自行車,包括自行車架體(I),及設置在架體(I)上的曲柄桿(2)、鞍管(3)和起伏裝置,及設置在起伏裝置上的車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起伏裝置包括腳踏桿(5)、連動臂出)、杠桿臂(7)、車座聯(lián)動桿(8)、差動平衡桿(9)和彈性自動復位裝置(10);連動臂(6)對稱設置在自行車架體(I)的兩側,腳踏桿(5)與曲柄桿(2)連接在連動臂(6) —端的兩側,連動臂(6)的另一端與杠桿臂(7)的一端活動連接,杠桿臂(7)的另一端連接在車座聯(lián)動桿(8)上,并且杠桿臂(7)的中部與鞍管(3)的頂端鉸接,差動平衡桿(9)同時與車座聯(lián)動桿(8)和鞍管(3)鉸接,彈性自動復位裝置(10)的一端與連動臂(6) —端鉸接,彈性自動復位裝置(10)的另一端連接在自行車架體(I)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健身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自動復位裝置(10)為氣動彈簧。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健身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自動復位裝置(10)的數(shù)量不少于一個。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種健身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腳踏桿(5)與連動臂(6)的連接點位于曲柄桿(2)與連動臂(6)連接點的前方。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健身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 彈性自動復位裝置(10)與連動臂¢)的連接點位于腳踏桿(5)與連動臂¢)的連接點和曲柄桿⑵與連動臂(6)連接點的后方。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健身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自動復位裝置(10)與連動臂(6)的連接點位于腳踏桿(5)與連動臂(6)的連接點和曲柄桿(2)與連動臂(6)連接點的前方。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健身自行車;其包括自行車架體,及設置在架體上的曲柄桿、鞍管和起伏裝置,及設置在起伏裝置上的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起伏裝置包括腳踏桿、連動臂、杠桿臂、車座聯(lián)動桿、差動平衡桿和彈性自動復位裝置;連動臂對稱設置在自行車架體的兩側,腳踏桿與曲柄桿連接在連動臂一端的兩側,連動臂的另一端與杠桿臂的一端活動連接,杠桿臂的另一端連接在車座聯(lián)動桿上,并且杠桿臂的中部與鞍管的頂端鉸接,差動平衡桿同時與車座聯(lián)動桿和鞍管鉸接,彈性自動復位裝置的一端與連動臂一端鉸接,彈性自動復位裝置的另一端連接在自行車架體上;本發(fā)明可以有效實現(xiàn)自行車的騎行和鍛煉作用,并且還可以根據(jù)個人需要調節(jié)運動強度。
【IPC分類】B62M1/00
【公開號】CN105216953
【申請?zhí)枴緾N201510676075
【發(fā)明人】李萬祥, 張艷龍, 楊萍, 李宗剛, 何瑋, 黃志東, 方晨圓, 楊世林, 崔喜鵬
【申請人】蘭州創(chuàng)亮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6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19日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