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降低風阻系數的車輛后擾流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降低風阻系數的車輛后擾流板,設置在車身頂蓋的后部或者后備箱艙門沿車身高度方向的頂部位置;車輛后擾流板呈門型結構,包括擾流板主體和在擾流板主體的兩端向下彎折且左右對稱的翼端板,翼端板板面相對地固定在車身或或者后備箱艙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擾流板主體上表面沿車身前后方向的后部為圓角過度區(qū)域。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術方案,使空氣和高速行駛的車輛分離點后移,減小車輛后部紊流區(qū)范圍,達到降低風阻系數的目的。
【專利說明】 —種用于降低風阻系數的車輛后擾流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零部件,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降低風阻系數的車輛后擾流板。
【背景技術】
[0002]擾流板安裝在車位上方,其作用主要是為了較少車輛尾部的升力。
[0003]隨著汽車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汽車的空氣動力性、節(jié)能環(huán)保性等成為衡量汽車品質的重要指標,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減小風阻是汽車行業(yè)中降低油耗的重要手段。統(tǒng)計表明:當車輛行駛速度超過70km/h時,風阻就成為外部行駛阻力的主要來源。由于高速公路的增多及車速的提高,風阻對油耗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減小風阻已成為汽車行業(yè)競相追逐的一個重要的技術參數。另外,汽車行業(yè)的競爭日趨激烈,在改變局部造型的前提下降低風阻系數,是各汽車廠家追求的目標?,F有的車輛擾流板在空氣動力性能上改進空間非常大。
[0004]高爾夫球表面設計有凹坑??諝饬鹘浨虻那熬壴倭鞯胶蠓綍r會與球體分離。同時,球的后方會有一個紊流尾流區(qū),在此區(qū)域氣流起伏擾動,導致后方的壓力較低;尾流的范圍會影響曳力的大小。小凹洞可使空氣形成一層緊貼球表的薄紊流邊界層,使得平滑的氣流順著球形多往后走一些,而減小尾流的范圍,因此有凹洞的球所受的曳力約只有平滑圓球的一半。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降低風阻系數的汽車擾流板,使空氣和高速行駛的車輛分離點后移,減小車輛后部紊流區(qū)范圍有效改善車輛的空氣動力性能和節(jié)能環(huán)保性。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7]—種用于降低風阻系數的車輛后擾流板,設置在車身頂蓋的后部或者后備箱艙門沿車身高度方向的頂部位置;車輛后擾流板呈門型結構,包括擾流板主體和在擾流板主體的兩端向下彎折且左右對稱的翼端板,翼端板板面相對地固定在車身或或者后備箱艙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擾流板主體上表面沿車身前后方向的后部為圓角過度區(qū)域;所述擾流板主體上表面沿車身前后方向的后部圓角過度區(qū)域上均勻分布若干凹坑。
[0008]按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圓角過度區(qū)域上凹坑為球面凹坑。
[0009]按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圓角過度區(qū)域上同一凹坑的外緣任兩點間的最大直線范圍為 5-50mmo
[0010]本實用新型在在車輛行駛過程中防止車身抬高的后擾流板上進行改進,在擾流板主體上表面后部圓角過度區(qū)域按規(guī)律均勻分布了若干類似高爾夫球表面的球面凹坑。使空氣和高速行駛的車輛分離點后移,減小車輛后部紊流區(qū)范圍,達到降低風阻系數的目的。【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0013]圖3為圖1中B截面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5]圖1-3所示的一種用于降低風阻系數的車輛后擾流板,設置在車身頂蓋的后部或者后備箱艙門沿車身高度方向的頂部位置;車輛后擾流板呈門型結構,包括擾流板主體和在擾流板主體I的兩端向下彎折且左右對稱的翼端板2,翼端板2板面相對地固定在車身或或者后備箱艙門上;參見圖2,所述擾流板主體I上表面沿車身前后方向的后部為圓角過度區(qū)域3。
[0016]參見圖1-3,所述擾流板主體I上表面沿車身前后方向的后部圓角過度區(qū)域3上均勻分布若干凹坑4。
[0017]參見圖3,所述擾流板主體I上凹坑4為類似高爾夫球表面的球面球面凹坑4。
[0018]按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擾流板主體I上同一凹坑4的外緣任兩點間的最大直線范圍為 5_50mm。
[0019]本實用新型在在車輛行駛過程中防止車身抬高的后擾流板上進行改進,在擾流板主體上表面后部圓角過度區(qū)域按規(guī)律均勻分布了若干類似高爾夫球表面的球面凹坑。使空氣和高速行駛的車輛分離點后移,減小車輛后部紊流區(qū)范圍,達到降低風阻系數的目的。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降低風阻系數的車輛后擾流板,設置在車身頂蓋的后部或者后備箱艙門沿車身高度方向的頂部位置;車輛后擾流板呈門型結構,包括擾流板主體和在擾流板主體的兩端向下彎折且左右對稱的翼端板,翼端板板面相對地固定在車身或或者后備箱艙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擾流板主體上表面沿車身前后方向的后部為圓角過度區(qū)域;所述擾流板主體上表面沿車身前后方向的后部圓角過度區(qū)域上均勻分布若干凹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降低風阻系數的車輛后擾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圓角過度區(qū)域上凹坑為球面凹坑。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用于降低風阻系數的車輛后擾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圓角過度區(qū)域上同一凹坑的外緣任兩點間的最大直線范圍為5-50mm。
【文檔編號】B62D37/02GK203681675SQ201320865107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26日
【發(fā)明者】汪怡平, 鎮(zhèn)新, 宋邢璟, 鄧亞東, 蘇楚奇, 江濤, 李卓, 鐘綿秀, 王文帥 申請人:武漢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