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折疊拖行的電動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動自行車,具體涉及的是一種可折疊拖行的電動自行車。
背景技術:
:電動自行車,是指以蓄電池作為輔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車的基礎上,安裝了電機、控制器、蓄電池、轉把閘把等操縱部件和顯示儀表系統(tǒng)的機電一體化的個人交通工具。目前的電動自行車比普通自行車增加了蓄電池、電機等部件,因此其整車的重量和體積也較普通自行車有所增加,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比如上下樓、乘坐公交車或者在不適合騎行的道路(人流量較大的步行街或廣場等)時,因其重量和體積增加,搬運十分不便。而目前的可折疊自行車,其折疊方式主要是將前輪與后輪以座椅為中軸進行折疊,使前后輪重疊后固定,其折疊后雖然體積變小,便于用戶搬運;但是對于重量較大的電動自行車而言,則不適用,這主要因為目前的電動自行車后置有蓄電池和電機,存在前后輪不對稱的問題,折疊時因受到蓄電池和電機部件阻擋,按照目前的折疊方式無法保證體積最小,且不能保證有效固定,而且即使能夠折疊,但因其重量較大,也難以搬運
發(fā)明內容
:為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折疊拖行的電動自行車,實現電動自行車的折疊和拖行搬運,從而解決目前電動自行車無法折疊且搬運不便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主要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折疊拖行的電動自行車,包括車把手、踏板、車架、車座、驅動機構、兩個從動輪和一個驅動輪,所述車把手及兩個從動輪安裝在車架前端,所述車座、驅動機構及驅動輪安裝在車架后端,其中所述車架包括有主桿、轉向機構、活動連桿、前支撐連桿、后支撐連桿、展開鎖桿和后桿;所述轉向機構包括轉向桿和轉向管,所述轉向管上套置有轉向套管,轉向桿上設置有可上下活動的鎖頭;所述主桿前端通過連接件與轉向套管下端活動連接,后端固定安裝有一主桿卡件,且在主桿卡件后側活動安裝有一控制桿,該控制桿連接有一活動連桿,該活動連桿上連接有一連桿勾,所述連桿勾上端活動固定在主桿卡件上,下端與主桿卡件形成一鎖緊槽;所述活動連桿前端與轉向套管上端活動連接,后端與后桿前端活動連接,中部則與前支撐連桿的前端活動連接,所述后桿中間與主桿中間活動連接;所述前支撐連桿的后端與后支撐連桿的前端活動連接,踏板固定于支撐連桿的前端;所述后支撐連桿的后端與鎖連接桿的下端活動連接,鎖連接桿與展開鎖桿連接,且展開鎖桿可對應卡置于連桿勾與主桿卡件形成的鎖緊槽中;所述轉向桿上活動安裝有上橫桿,下端活動安裝有與上橫桿平行的主橫桿,且上橫桿左右兩端各安裝有一豎連桿,所述豎連桿中間與主橫桿活動連接,主橫桿上有一延伸出用于安裝從動輪的輪連接架,豎連桿底部活動連接有一橫連桿,所述橫連桿與輪連接架之間通過輪支架連接,且所述從動輪固定在輪支架上;其中上提控制桿,通過活動連桿帶動連桿勾下端后移,使位于主桿卡件和連桿勾之間的展開鎖桿與主桿脫離,相應地后桿后端也與主桿脫離;使車把手及從動輪后移,此時主桿前端繞連接件轉動,后端向上移動,同時活動連桿后端及后桿前端上移,而前支撐連桿后端及后支撐連桿前端下移,使從動輪與驅動輪靠近,當主桿上移至與轉向套管平行時,驅動輪對應進入到兩平行的從動輪之間。優(yōu)選地,所述轉向桿上還設置有下定位柱和上定位柱,所述主橫桿中間與下定位柱活動連接,上橫桿中間與上定位柱活動連接。優(yōu)選地,所述車把手底部前端固定在轉向桿上,底部后端對應套置在轉向管中,轉向管對應套置在轉向套管中。優(yōu)選地,所述上橫桿上部安裝有U形件,該U形件上設置有一可與鎖頭對應鎖緊的鎖槽。優(yōu)選地,轉向套管上部安裝有長形件,該長形件上設置有一可與鎖頭對應鎖緊的轉向鎖槽。優(yōu)選地,所述車把手上活動安裝有一鎖緊橫桿,所述后桿左右兩側各活動安裝有一卡勾,該卡勾前端設置有與鎖緊橫桿對應卡緊固定的勾槽。優(yōu)選地,還包括有一安裝在驅動輪后側的腳架。優(yōu)選地,所述車把手上安裝有一手柄桿,該手柄桿通過手柄連接件與鎖頭連接。本發(fā)明在車架前端設置有兩個從動輪,在車架后端設置有一個驅動輪,折疊時,上提位于車座下方的控制桿,通過控制桿使主桿和展開鎖桿脫離,從而實現主桿后端與安裝有驅動機構的后桿后端脫離;此時以后端的驅動輪或腳架為后支撐點,兩個前端的從動輪為前支撐點,使車把手與車座合攏,此時主桿前端繞轉向機構下端轉動到與轉向管平行、卡勾與安裝在車把手上的鎖緊橫桿兩端會自動對應卡緊,驅動輪則對應收入到兩個從動輪之間,且腳架對應與兩個從動輪對應形成三點支撐,以保證車輛折疊后的固定效果。車輛展開時,上提車輛手把中間下面的鎖緊橫桿,使鎖緊橫桿與卡勾脫離,用力于使車把手與車座分開,車身機構即可按折疊時的反向運動,直接展開車身,展開后,主桿卡件上的連桿勾,會自動彈開,在展開鎖桿進入主桿卡件的鎖緊槽內時,連桿勾在彈簧作用下自動合上,鉤住展開鎖桿。本發(fā)明折疊后,還可將車座轉動到折疊后的主桿一側,之后可以握住車把手,并利用兩個從動輪帶動,實現整個折疊后電動車的拖行,避免了通過人工搬運比較費力,搬運難度大的問題。本發(fā)明在騎行時,U形件及轉向套管上的長形件與轉向機構上的鎖頭未卡接在一起,車把手可以在轉向機構中自由轉向,兩輪可隨車身自由擺動,當需要停車時,可轉動車把上的手柄桿,使轉向機構上的鎖頭向上移動,并對應卡在U形件的鎖槽及長形件的轉向卡槽中,使車把手轉向及兩輪擺動被卡死,無法轉向及不能擺動,此時整個電動車三輪成品字形著地以保證放置的平穩(wěn)。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電動自行車騎行時前端的兩從動輪可自由擺動轉向;臨時停放時前端的兩從動輪和后端的驅動輪可形成三點支撐,能夠有效保證停放的平穩(wěn);折疊及展開時從動輪和后輪或腳架可以相互配合,折疊及展開過程簡單快速容易;折疊后,本發(fā)明體積小,且通過兩個從動輪拖行十分便利。
:圖1為本發(fā)明可折疊拖行電動自行車的結構示意圖一。圖2為本發(fā)明可折疊拖行電動自行車的結構示意圖二。圖3為本發(fā)明可折疊拖行電動自行車的側視圖。圖4為本發(fā)明可折疊拖行電動自行車的折疊過程狀態(tài)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可折疊拖行電動自行車折疊后的側視圖。圖6為本發(fā)明可折疊拖行電動自行車折疊后的后視圖。圖7為本發(fā)明可折疊拖行電動自行車轉向狀態(tài)示意圖一。圖8為本發(fā)明可折疊拖行電動自行車轉向狀態(tài)示意圖二。圖9為本發(fā)明可折疊拖行電動自行車折疊后的立體示意圖。圖10為本發(fā)明轉向機構與車把手及從動輪連接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發(fā)明折疊控制機構與車架及驅動輪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識說明:主桿1、主桿卡件101、轉向機構2、轉向套管201、轉向桿202、鎖頭203、轉向管204、下定位柱205、上定位柱206,后桿3、活動連桿4、前支撐連桿5、后支撐連桿6、卡勾7、勾槽701、U形件8、鎖槽801、驅動輪9、從動輪10、驅動機構11、腳架12、車把手13、車座14、展開鎖桿15、控制桿16、鎖連接桿17、活動連桿18、連桿勾19、踏板20、上橫桿21、豎連桿22、主橫桿23、輪連接架24、橫連桿25、輪支架26、連接件27、車座底板28、主桿末端墊板29、鎖緊橫桿30、手柄桿31、手柄連接件32,長形件33,轉向鎖槽331。
具體實施方式
:為闡述本發(fā)明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說明。請參見圖1、圖2、圖3、圖10、圖11所示,圖1為本發(fā)明可折疊拖行電動自行車的結構示意圖一;圖2為本發(fā)明可折疊拖行電動自行車的結構示意圖二;圖3為本發(fā)明可折疊拖行電動自行車的側視圖;圖10為本發(fā)明轉向機構與車把手及從動輪連接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發(fā)明折疊控制機構與車架及驅動輪的連接結構示意圖。本發(fā)明提供的是一種可折疊拖行的電動自行車,其主要用于解決目前電動自行車折疊不便、無法拖行而導致難以移動、搬運不便的問題。其中該可折疊拖行的電動自行車包括有車把手13、踏板20、車架、車座14、驅動機構11、兩個從動輪10和一個驅動輪9,所述車把手13及兩個從動輪10安裝在車架前端,所述車座14、驅動機構11及驅動輪9安裝在車架后端,且所述驅動機構11包括有蓄電池、控制器和驅動電機,通過控制器控制蓄電池供電給驅動電機,由驅動電機控制驅動輪9運行。車架包括有主桿1、轉向機構2、活動連桿4、前支撐連桿5、后支撐連桿6、展開鎖桿15、后桿3和腳架12。 轉向機構2包括位于前側的兩個轉向桿202和位于后側的一個轉向管204,所述轉向管204外部套置有轉向套管201,轉向桿202上設置有一個下定位柱205,一個上定位柱206和一個可上下活動的鎖頭203。車把手13底部前端對應與轉向桿202通過螺釘固定連接在一起,其底部后端則對應插入收緊到轉向管204中,且可以繞轉向套管201轉動。車把手13上活動安裝有一個鎖緊橫桿30和一個手柄桿31,手柄桿31通過手柄連接件32與鎖頭203連接,轉動手柄桿31時,可對應通過手柄連接件32將203向上拉,上拉后通過彈簧將鎖頭自鎖.
在轉向桿202的前端設置有一個U形件8,轉向套管201的上端設置有一個長形件33,U形件8上設置有一個鎖槽801,長形件上設置有一個轉向鎖槽331,所述轉向桿202上設置的鎖頭203可與鎖槽801及轉向鎖槽331對應鎖緊,通過上述手柄桿31轉動,可實現鎖頭203上下移動,達到鎖頭203對應卡在鎖槽801及轉向鎖槽331中或從鎖槽801及轉向鎖槽331中脫離的目的。主桿I的前端通過連接件27與轉向套管201的下端活動連接,中間則與后桿3的中間活動連接,后端則固定安裝有一個主桿卡件101,所述主桿卡件101中向下開有一個與展開鎖桿15對應的卡槽,另外在主桿卡件101后側還固定安裝有車座14,在車座14的下方設置有一個可活動的控制桿16,該控制桿16前端通過鎖連接桿18與連桿勾19的下端活動連接;連桿勾19上端活動固定在主桿卡件101上,下端與主桿卡件101的卡槽形成一個用于鎖緊展開鎖桿的鎖緊槽。活動連桿4的前端與轉向套管201的上端活動連接,且可繞連接處的銷軸轉動,中間與前支撐連桿5的前端通過銷軸活動連接,后端與后桿3的前端通過銷軸活動連接,并可繞連接處的銷軸轉動;前支撐連桿5的前端對應連接到活動連桿4中間處的銷軸,且能夠繞該銷軸轉動,其后端則與后支撐連桿6的前端通過銷軸活動連接,且也能夠繞連接處轉動,其后端通過銷軸活動連接于鎖連接桿17下端,也能夠繞連接處轉動,該鎖連接桿17與展開鎖桿15連接,所述驅動機構11分別安裝在后桿3后端的兩外側,踏板20固定于支撐連桿6的前端,后桿3的如端與活動連桿4的后端活動連接,中間與王桿I的中間活動連接;后端則與后支撐連桿6的后端對應活動連接,在后桿3的中間左右兩側各活動安裝有Iv卡勾7,所述卡勾7的前端設置有一個勾槽701,當本發(fā)明折疊后,所述的勾槽701可對應勾在車把手13上的鎖緊橫桿30兩端上,從而將折疊后的裝置固定。請參見圖4、圖5、圖6、圖9所示,圖4為本發(fā)明可折疊拖行電動自行車的折疊過程狀態(tài)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可折疊拖行電動自行車折疊后的側視圖;圖6為本發(fā)明可折疊拖行電動自行車折疊后的后視圖;圖9為本發(fā)明可折疊拖行電動自行車折疊后的立體示意圖。其中圖4里控制桿16的前端通過活動連桿18與連桿勾19活動連接,連桿勾19上端活動固定在主桿卡件101上,下端與主桿卡件101形成一個用于鎖緊展開鎖桿的鎖緊槽,所述鎖緊槽在車輛展開后用作卡置展開鎖桿15。車座14底部設置有一個車座底板28,而主桿I的主桿末端墊板29與車座底板28對應重合,可固定在一起,并加鎖扣鎖緊,且車座14底部的車座底板28與主桿末端墊板29形成活頁方式,以對應的邊緣為轉軸折疊,使車座14位于主桿I的一側。本發(fā)明可折疊拖行電動自行車折疊時,首先上提控制桿16,控制桿16帶動活動連桿18移動,而由于活動連桿18前端連接到連桿勾19的底部,因此對應會帶動連桿勾19底部繞上端向后轉動,從而使主桿卡件101和連桿勾19之間的鎖緊槽變大,位于該鎖緊槽中的展開鎖桿15則因重力作用而下落,與主桿I脫離,相應地由于后桿3后端通過一個鎖連接桿17與展開鎖桿15連接,因此當展開鎖桿15從鎖緊槽脫離時,則意味著后桿3也與主桿I脫離(見圖4)。當后桿3的后端與主桿I后端脫離之后,此時以后車輪或腳架12為后支撐點,兩個從動輪10為前支撐點,用力于使車把手13與車座14合攏,使位于前端的從動輪10與位于后端的驅動輪9靠近。此時主桿I的前端繞連接件27轉動,后端則向上移動,同時活動連桿4的前端繞轉向套管201上端連接位置轉動,后端及后桿3的前端向上移動;而前支撐連桿5的前端則被活動連桿4所帶動上移,后端及后支撐連桿6的前端則下移,從而使驅動輪9前移(或從動輪后移),當主桿I轉動到與轉向套管201平行時,驅動輪9則對應進入到兩平行的從動輪10之間,完成折疊。折疊過程中,在后桿3前移時,活動安裝在后桿3中間的卡勾7對應靠近車把手13,且在折疊完成后能夠與車把手13上設置的鎖緊橫桿30兩端對應卡合在一起,形成固定,以防止折疊后固定不緊的問題,同時腳架12對應與兩個從動輪10形成有效的三點地面支撐,保證折疊后的電動車能夠在地面上穩(wěn)定平衡(見圖5 )。上述折疊完成后,為便于拖行,可將車座14向主桿I 一側折疊,使其位于主桿I的一側,保證能夠順利握住車把手13,避免車座14的遮擋(見圖6、圖9)。拖行時,則直接握住車把手13,此時拖動兩個從動輪10即可實現整個電動車的拖行,從而避免了通過人工搬運折疊電動車比較費力,以及搬運難度較大的問題;而在停止拖行時,也可以利用兩個從動輪10和腳架12形成三點支撐在地面上,能夠隨時使整個折疊后的電動自行車處于平穩(wěn)放置狀態(tài)。當車輛展開時,上提車輛手把中間下面的鎖緊橫桿30,使鎖緊橫桿與卡勾7脫離,用力于使車把手13與車座14分開,車身機構即可按折疊時的反向運動,直接展開車身,展開后,裝在主桿卡件101上的連桿勾19,會自動彈開,在展開鎖桿15進入主桿卡件101的鎖緊槽內時,連桿勾19在彈簧作用下自動合上,鉤住展開鎖桿15。請參見圖7、圖8所示,圖7為本發(fā)明可折疊拖行電動自行車可擺動狀態(tài)示意圖一;圖8為本發(fā)明可折疊拖行電動自行車轉向狀態(tài)示意圖二。本發(fā)明轉向桿202前側的中間部位設置有下定位柱205和上定位柱206,位于上端的上定位柱206上活動安裝有一個上橫桿21,位于下端的下定位柱205上活動安裝有一個與上橫桿21平行的主橫桿23,且上橫桿21的左右兩端各安裝有一個豎連桿22,所述豎連桿22的中間與主橫桿23活動連接,主橫桿23有一個延伸出用于安裝從動輪10的輪連接架24,豎連桿22的底部活動連接有一個橫連桿25,所述橫連桿25與輪連接架24之間通過輪支架26連接,且所述從動輪10固定安裝在輪支架26上。本發(fā)明電動自行車在騎行時,U形件8及長形件33與轉向桿202上的鎖頭203并未卡接在一起,此時車把手13可以在轉向機構2中自由轉動,前兩輪10也可隨車身擺動而自由擺動,從而保證了騎行過程中的轉向平穩(wěn)。當需要停車將電動車臨時停放在底面上時,可轉動車把手13上的手柄桿31,由于該手柄桿31是通過彈簧和一個手柄連接件32與鎖頭203連接的,因此轉動手柄桿31可以使鎖頭203上下移動,以便于能夠順利卡在U形件8的鎖槽801及長形件33的轉向鎖槽331中,使車把手13被卡死,無法轉動,及前兩輪擺動被卡死,無法擺動,此時位于前端的兩個從動輪10和位于后端的一個驅動輪9可形成三點支撐,能夠保證整個電動車放置平穩(wěn);反之,當需要騎行時,反向轉動手柄桿,使鎖頭203沿著車把手13向下移動,此時鎖頭203從鎖槽801及轉向鎖槽331中脫離,車把手13可以在轉向機構2中自由活動及前兩輪可自
由擺動。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所述的可折疊拖行的電動自行車具有以下優(yōu)點:一、騎行時可類似兩輪自行車一樣自由轉向;二.臨時停放時,可像三輪車一樣,三輪著地保證平穩(wěn),而且折疊及展開過程又類似三輪車一樣有三個輪連續(xù)接觸著地,從而可以簡單輕松快速的折疊及展開;三.攜帶時可像拖箱一樣方便;四.折疊后體積大大減小,存放時占用的地面面積較少。以上是對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可折疊拖行的電動自行車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fā)明的結構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fā)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發(fā)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
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折疊拖行的電動自行車,包括車把手(13)、踏板(20)、車架、車座(14)、驅動機構(11)、兩個從動輪(10 )和一個驅動輪(9 ),所述車把手(13 )及兩個從動輪(10 )安裝在車架前端,所述車座(14)、驅動機構(11)及驅動輪(9)安裝在車架后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車架包括有主桿(I)、轉向機構(2)、活動連桿(4)、前支撐連桿(5)、后支撐連桿(6)、展開鎖桿(15)和后桿(3); 所述轉向機構(2)包括轉向桿(202)和轉向管(204),所述轉向管(204)上套置有轉向套管(201),轉向桿(202 )上設置有可上下活動的鎖頭(203 ); 所述主桿(I)前端通過連接件(27)與轉向套管(201)下端活動連接,后端固定安裝有一主桿卡件(101 ),且在主桿卡件(101)后側活動安裝有一控制桿(16),該控制桿(16)連接有一活動連桿(18),該活動連桿(18)上連接有一連桿勾(19),所述連桿勾(19)上端活動固定在主桿卡件(101)上,下端與主桿卡件(101)形成一鎖緊槽; 所述活動連桿(4)前端與轉向套管(201)上端活動連接,后端與后桿(3)前端活動連接,中部則與前支撐連桿(5)的前端活動連接,所述后桿(3)中間與主桿(I)中間活動連接; 所述前支撐連桿(5)的后端與后支撐連桿(6)的前端活動連接,踏板(20)固定于支撐連桿(6)的前端;所述后支撐連桿(6)的后端通過鎖連接桿(17)與展開鎖桿(15)連接,且展開鎖桿(15)可對應卡置于連桿勾(19)與主桿卡件(101)形成的鎖緊槽中; 所述轉向桿(202)上活動安裝有上橫桿(21),下端活動安裝有與上橫桿(21)平行的主橫桿(23),且上橫桿(21)左右兩端各安裝有一豎連桿(22),所述豎連桿(22)中間與主橫桿(23)活動連接,主橫桿(23)上有一延伸出用于安裝從動輪(10)的輪連接架(24),豎連桿(22)底部活動連接有一橫連桿(25),所述橫連桿(25)與輪連接架(24)之間通過輪支架(26)連接,且所述從動輪(10)固定在輪支架(26)上; 其中上提控制桿(16),通過活動連桿(18)帶動連桿勾(19)下端后移,使位于主桿卡件(101)和連桿勾(19)之間的展開鎖桿(15)與主桿(I)脫離,相應地后桿(3)后端也與主桿(I)脫離;使車把手(13)及從動輪(10)后移,此時主桿(I)前端繞連接件(27)轉動,后端向上移動,同時活動連桿(4 )后端及后桿(3 )前端上移,而前支撐連桿(5 )后端及后支撐連桿(6)前端下移,使從動輪(10)與驅動輪(9)靠近,當主桿(I)上移至與轉向套管(201)平行時,驅動輪(9)對應進入到兩平行的從動輪(10)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拖行的電動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向桿(202)上還設置有下定位柱(205 )和上定位柱(206 ),所述主橫桿(23 )中間與下定位柱(205 )活動連接,上橫桿(21)中間與上定位柱(206 )活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拖行的電動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把手(13)底部前端固定在轉向桿(202)上,底部后端對應套置在轉向套管(201)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拖行的電動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橫桿(21)上部安裝有U形件(8 ),該U形件(8 )上設置有一可與鎖頭(203 )對應鎖緊的鎖槽(80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拖行的電動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向套管(201)上部安裝有長形件(33),該長形件(33)上設置有一可與鎖頭(203)對應鎖緊的轉向鎖槽(331)。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拖行的電動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把手(13)上活動安裝有一鎖緊橫桿(30),所述后桿(3)左右兩側各活動安裝有一卡勾(7),該卡勾(7)前端設置有與鎖緊橫桿(30)對應卡緊固定的勾槽(701)。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拖行的電動自行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一安裝在驅動輪(9)后側的腳架(12)。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拖行的電動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把手(13)上安裝有一手柄桿(31), 該手柄桿(31)通過手柄連接件(32 )與鎖頭(203 )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可折疊拖行的電動自行車,其車架前端為兩個可隨車輛傾側而平行擺動的轉向從動輪,后端為一可隨車身折疊而收至前兩輪之間的驅動輪,折疊時,上提位于車座下方的控制桿解鎖車身,順帶上翻車座,用力使車把手與車座合攏,此時以驅動輪或腳架為后支撐點,兩個從動輪為前支撐點,通過折疊車身的連桿機構,驅動輪則對應收入到兩個從動輪之間,且腳架與兩個從動輪對應形成三點支撐,以保證車輛折疊后的固定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折疊及展開過程簡單快速容易;折疊后,體積小,通過兩個從動輪拖行十分便利。
文檔編號B62K5/027GK103144724SQ20131009655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3月25日
發(fā)明者李定輝, 李偉揚 申請人:李定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