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由離合器耦合式電機總成和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組成,離合器耦合式電機總成布置安裝在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的前殼體內(nèi),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中,雙離合器總成固定在齒輪箱前端的輸入軸上,離合器耦合式電機總成中,電機定子總成、電機轉子總成和分離離合器總成從外向內(nèi)依次套置,分離離合器輸出側與雙離合器輸入側相連,傳遞扭矩。本發(fā)明的布置結構,匹配前橫置前驅(qū)車輛,將電機耦合在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內(nèi)部,滿足在前橫置車輛有限縱梁寬度內(nèi)的結構布置,在較短的軸向尺寸內(nèi)實現(xiàn)混合動力功能,保證車輛有高燃油效率、低燃油消耗和排放。
【專利說明】
一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汽車自動變速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汽車工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全球汽車保有數(shù)量逐年攀升,汽車在能源消耗、環(huán)境污染等方面的問題日益顯現(xiàn),為此,各國政府都在鼓勵汽車廠商在汽車節(jié)能減排技術上加大研發(fā)力度。在節(jié)能減排技術領域,結合燃油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各自優(yōu)點的混合動力技術是一個非常突出的方向,其設計靈活,容易滿足排放法規(guī)、達到節(jié)能指標,世界范圍內(nèi)各大汽車廠商均在近些年發(fā)布混合動力汽車方面的成果。
[0003]混合動力汽車的最大特點就是在燃油發(fā)動機的基礎上,增加純電動驅(qū)動所需要的電機、電池及其應用的控制部件與附件,實現(xiàn)發(fā)動機與電機協(xié)調(diào)工作,在提升整車的動力性、經(jīng)濟性的同時降低油耗和排放。
[0004]混合動力變速器需要能夠傳遞動力,同時實現(xiàn)發(fā)動機與電機的動力耦合。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DCT)具有效率高、換檔無動力中斷、換檔舒適性好的特點,是節(jié)能減排的一個重要技術發(fā)展方向。但在橫置車輛上,動力總成的軸向長度受車架縱梁寬度限制,結構布置實現(xiàn)困難。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以滿足在前橫置車輛的有限縱梁寬度內(nèi)的結構布置。結合說明書附圖,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由離合器親合式電機總成I和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2組成,所述離合器耦合式電機總成I布置安裝在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2的前殼體32內(nèi),電機殼體3與前殼體32固定連接;
[0007]所述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2中,雙離合器總成17固定在齒輪箱21前端的輸入軸上;
[0008]離合器親合式電機總成I中,電機定子總成4、電機轉子總成7和分離離合器總成8從外向內(nèi)依次套置;
[0009]分離離合器輸出側15與雙離合器輸入側16相連,傳遞扭矩;
[0010]—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其中,所述雙離合器總成17包括一個雙離合器輸入側16和兩個雙離合器輸出側,兩個所述的雙離合器輸出側分別與齒輪箱21的奇數(shù)檔輸入軸24和偶數(shù)檔輸入軸25通過花鍵連接。
[0011 ] —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其中,所述離合器親合式電機總成I由安裝在開放式的電機殼體3內(nèi)的電機定子總成4、電機轉子總成7、旋變總成6以及分離離合器總成8組成;
[0012]所述離合器耦合式電機總成I為濕式電機總成。
[0013]—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其中,所述電機定子總成4通過平鍵10軸向限位于電機殼體3內(nèi),所述分離離合器總成8位于電機轉子總成7內(nèi)側,分離離合器總成8前端的分離離合器輸入側5作為電機輸入側通過前軸承13和后軸承9安裝在電機殼體3上;
[0014]所述電機轉子總成7中,電機轉子通過一個轉子支架14支撐安裝,所述轉子支架14焊接在分離離合器輸出側15上,或鉚接在分離離合器總成8的外殼體上。
[0015]—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其中,所述前軸承13和后軸承9均為徑向球軸承。
[0016]—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其中,所述離合器親合式電機總成I的電機殼體3通過螺栓與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2的前殼體32固定連接;
[0017]所述前殼體32上設有與前殼體32相通的管路18,電機殼體3與前殼體32之間有間隙,且前后設有兩個密封圈,潤滑油經(jīng)管路18進入電機殼體3、前殼體32和前后密封圈之間形成的冷卻流道,并經(jīng)過電機殼體3上加工的油孔28,噴淋到電機定子總成4的繞組端部26對電機定子總成4進行冷卻。
[0018]—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其中,電機轉子安裝在所述轉子支架14的轉子支架盤31內(nèi),轉子支架盤上開有通孔,電機轉子側面設有轉子平衡塊30,在所述轉子平衡塊30上,朝著電機定子方向斜向外開有通孔式的溝槽29;
[0019]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冷卻分離離合器總成8的潤滑油被收集在轉子支架盤31內(nèi),經(jīng)轉子支架盤31與轉子平衡塊30之間的間隙及轉子平衡塊30上的溝槽29,潤滑油噴淋到電機定子總成4的繞組端部26對電機定子總成4進行冷卻。
[0020]—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其中,所述分離離合器輸出側15與雙離合器輸入側16之間通過花鍵連接,傳遞扭矩;
[0021]同時,離合器親合式電機總成I位于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2前方作為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2的前部密封部件,使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2形成一個封閉的扭矩傳遞裝置,并通過離合器耦合式電機總成I前端的分離離合器輸入側5與發(fā)動機連接組成動力總成,為車輛傳遞動力。
[0022]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本發(fā)明的一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匹配前橫置前驅(qū)車輛,將電機耦合在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內(nèi)部,滿足在前橫置車輛的有限縱梁寬度內(nèi)的結構布置,在較短的軸向尺寸內(nèi)實現(xiàn)混合動力功能,保證車輛有高燃油效率、低燃油消耗和排放。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2為本發(fā)明中的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潤滑油的冷卻工作過程示意圖。
[0026]圖中:
[0027]1-離合器親合式電機總成,2-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3-電機殼體,4-電機定子總成,5-電機輸入側,6-旋變總成,7-電機轉子總成,8-分離離合器總成,9-后軸承,10-平鍵,11-前密封圈,12-后密封圈,13-前軸承,14-轉子支架,15-電機輸出側,16-雙離合器輸入側,17-雙離合器總成,18-管路,19-螺栓,21-齒輪箱,22-雙離合器第一輸出側,23-雙離合器第二輸出側,24-奇數(shù)檔輸入軸,25-偶數(shù)檔輸入軸,26-繞組端部,27-DCT潤滑油,28-油孔,29-溝槽,30-轉子平衡塊,31-轉子支架盤,32-前殼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28]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結合說明書附圖,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0029]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由離合器親合式電機總成I (Clutch Coupling electric Machine,簡稱CCM)和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2(DCT)組成,所述離合器耦合式電機總成I布置安裝在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2的前殼體32內(nèi),電機殼體3與前殼體32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0030]離合器親合式電機總成I中,電機定子總成4、電機轉子總成7和分離離合器總成8從外向內(nèi)依次套置;
[0031]所述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2中,雙離合器總成17固定在齒輪箱21前端的輸入軸上,其中,所述雙離合器總成17包括一個雙離合器輸入側16和兩個雙離合器輸出側,即一個雙離合器第一輸出側22和一個雙離合器第二輸出側23。分離離合器輸出側15與雙離合器輸入側16相連,傳遞扭矩;雙離合器第一輸出側22與齒輪箱的奇數(shù)檔輸入軸24通過花鍵連接,雙離合器第二輸出側23與齒輪箱的偶數(shù)檔輸入軸25通過花鍵連接。
[0032]所述離合器耦合式電機總成I由電機定子總成4、電機轉子總成7、旋變總成6以及分離離合器總成8組成,其均安裝在內(nèi)部結構被設計成開放式結構的的電機殼體3內(nèi),且所述離合器耦合式電機總成I為濕式電機總成,以滿足在DCT潤滑油內(nèi)工作。
[0033]所述離合器親合式電機總成I中,所述電機定子總成4安裝在電機殼體3內(nèi),并通過平鍵10限定電機定子總成4相對于電機殼體3的軸向轉動,所述分離離合器總成8位于電機轉子總成7內(nèi)側,分離離合器總成8前端的分離離合器輸入側5作為電機輸入側通過前軸承13和后軸承9安裝在電機殼體3上,且所述前軸承13和后軸承9優(yōu)選為徑向球軸承。
[0034]所述離合器耦合式電機總成I中,所述電機轉子總成7中,電機轉子通過一個轉子支架14支撐安裝,所述轉子支架14焊接在分離離合器輸出側15上,或鉚接在分離離合器總成8的外殼體上。
[0035]如圖2所示,所述前殼體32上設有與前殼體32相通的管路18,電機殼體3與前殼體32之間有間隙,且前后設有兩個密封圈,分別為前密封圈11和后密封圈12 ACT潤滑油27經(jīng)管路18進入電機殼體3、前殼體32和前后密封圈之間形成的冷卻流道,并經(jīng)過電機殼體3上加工的油孔28,噴淋到電機定子總成4的繞組端部26對電機定子總成4進行冷卻。
[0036]如圖2所示,電機轉子安裝在所述轉子支架14的轉子支架盤31內(nèi),轉子支架盤31的盤底上開有通孔,電機轉子側面設有轉子平衡塊30,在所述轉子平衡塊30上,朝著電機定子方向斜向外開有通孔式的溝槽29。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冷卻分離離合器總成8的潤滑油被收集在轉子支架盤31內(nèi),經(jīng)轉子支架盤31與轉子平衡塊30之間的間隙及轉子平衡塊30上的溝槽29,DCT潤滑油27噴淋到電機定子總成4的繞組端部26對電機定子總成4進行冷卻。
[0037]此外,如圖1所示,所述分離離合器輸出側15與雙離合器輸入側16之間通過花鍵連接,傳遞扭矩。離合器耦合式電機總成I位于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2前方作為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2的前部密封部件,使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2形成一個封閉的扭矩傳遞裝置,并通過離合器耦合式電機總成I前端的分離離合器輸入側5與發(fā)動機連接組成動力總成,為車輛傳遞動力。
【主權項】
1.一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由離合器親合式電機總成(I)和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2)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離合器耦合式電機總成(I)布置安裝在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2)的前殼體(32)內(nèi),電機殼體(3)與前殼體(32)固定連接; 所述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2)中,雙離合器總成(17)固定在齒輪箱(21)前端的輸入軸上; 離合器親合式電機總成(I)中,電機定子總成(4)、電機轉子總成(7)和分離離合器總成(8)從外向內(nèi)依次套置; 分離離合器輸出側(15)與雙離合器輸入側(16)相連,傳遞扭矩。2.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雙離合器總成(17)包括一個雙離合器輸入側(16)和兩個雙離合器輸出側,兩個所述的雙離合器輸出側分別與齒輪箱(21)的奇數(shù)檔輸入軸(24)和偶數(shù)檔輸入軸(25)通過花鍵連接。3.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離合器親合式電機總成(I)由安裝在開放式的電機殼體(3)內(nèi)的電機定子總成(4)、電機轉子總成(7)、旋變總成(6)以及分離離合器總成(8)組成; 所述離合器耦合式電機總成(I)為濕式電機總成。4.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一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機定子總成(4)通過平鍵(10)軸向限位于電機殼體(3)內(nèi),所述分離離合器總成(8)位于電機轉子總成(7)內(nèi)側,分離離合器總成(8)前端的分離離合器輸入側(5)作為電機輸入側通過前軸承(13)和后軸承(9)安裝在電機殼體(3)上; 所述電機轉子總成(7)中,電機轉子通過一個轉子支架(14)支撐安裝,所述轉子支架(14)焊接在分離離合器輸出側(15)上,或鉚接在分離離合器總成(8)的外殼體上。5.如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軸承(13)和后軸承(9)均為徑向球軸承。6.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一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離合器耦合式電機總成(I)的電機殼體(3)通過螺栓與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2)的前殼體(32)固定連接; 所述前殼體(32)上設有與前殼體(32)相通的管路(18),電機殼體(3)與前殼體(32)之間有間隙,且前后設有兩個密封圈,潤滑油經(jīng)管路(18)進入電機殼體(3)、前殼體(32)和前后密封圈之間形成的冷卻流道,并經(jīng)過電機殼體(3)上加工的油孔(28),噴淋到電機定子總成(4)的繞組端部(26)對電機定子總成(4)進行冷卻。7.如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 電機轉子安裝在所述轉子支架(14)的轉子支架盤(31)內(nèi),轉子支架盤上開有通孔,電機轉子側面設有轉子平衡塊(30),在所述轉子平衡塊(30)上,朝著電機定子方向斜向外開有通孔式的溝槽(29); 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冷卻分離離合器總成(8)的潤滑油被收集在轉子支架盤(31)內(nèi),經(jīng)轉子支架盤(31)與轉子平衡塊(30)之間的間隙及轉子平衡塊(30)上的溝槽(29),潤滑油噴淋到電機定子總成(4)的繞組端部(26)對電機定子總成(4)進行冷卻。8.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電機與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集成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離離合器輸出側(15)與雙離合器輸入側(16)之間通過花鍵連接,傳遞扭矩; 同時,離合器耦合式電機總成(I)位于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2)前方作為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2)的前部密封部件,使雙離合式自動變速器總成(2)形成一個封閉的扭矩傳遞裝置,并通過離合器耦合式電機總成(I)前端的分離離合器輸入側(5)與發(fā)動機連接組成動力總成,為車輛傳遞動力。
【文檔編號】B60K17/02GK106080154SQ201610407464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2日
【發(fā)明人】唐立中, 梁偉朋, 王明成, 趙慧超, 梅相楠, 徐德才
【申請人】中國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