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新能源汽車的后視結構。
背景技術:
:
目前新能源汽車上一般均安設有一個后視攝像頭,便于輔助后視鏡倒車使用,現(xiàn)有汽車上的后視攝像頭一般之間安裝在汽車的殼體上,沒有任何保護裝置,則后視攝像頭容易遭受外物的破壞,同時其后視攝像頭的鏡頭容易受到灰塵等污染,經常需要人工手動擦拭才能實現(xiàn)工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之不足,而提供了一種新能源汽車的后視結構,其能實現(xiàn)保護攝像頭,同時能減少灰塵等污垢遮蓋攝像頭的鏡頭。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新能源汽車的后視結構,包括汽車后側的殼體,殼體上成型有臺階面,臺階面的下側設有后視攝像頭,后視攝像頭插設在“匚”字形的保護外殼,保護外殼的兩端成型有翻邊,保護外殼的下端成型有窗口,翻邊固定在殼體上,后視攝像頭固定在滑動板上,滑動板的兩側抵靠在保護外殼的內側壁上,滑動板的后端面抵靠在兩根l型的擋條上,擋條固定在保護外殼的內側壁上;滑動板后端面的下端成型有支軸,支軸上鉸接有從動齒輪,擋條的臺階面上成型有齒條,從動齒輪和齒條相嚙合并與主動齒輪相嚙合,主動齒輪固定在電機的轉軸上,電機固定在滑動板上。
優(yōu)選的,所述保護外殼下端的窗口面積大于后視攝像頭的前端面面積。
優(yōu)選的,所述的電機和后視攝像頭均通過導線與汽車上電路板電連接,電機和后視攝像頭的導線插接在螺旋狀的伸縮氣管內,伸縮氣管的一端固定在殼體上、另一端固定在滑動板上。
優(yōu)選的,所述殼體的臺階面上成型有導線的過孔,保護外殼的上端面和殼體的臺階面之間夾持有橡膠塊,橡膠塊成型有過線孔。
優(yōu)選的,所述的電機采用微型電機,電機分布在滑動板的上側。
優(yōu)選的,所述的齒條成型在擋條與滑動板后端面相垂直的臺階面上,從動齒輪抵靠在擋條與滑動板后端面相平行的臺階面上。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能實現(xiàn)保護攝像頭,同時能減少灰塵等污垢遮蓋攝像頭的鏡頭。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保護外殼部分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殼體;11、過孔;2、保護外殼;21、窗口;22、翻邊;3、后視攝像頭;4、滑動板;5、從動齒輪;6、電機;7、主動齒輪;8、擋條;81、齒條;9、橡膠塊;91、有過線孔。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見圖1、2所示,一種新能源汽車的后視結構,包括汽車后側的殼體1,殼體1上成型有臺階面,臺階面的下側設有后視攝像頭3,后視攝像頭3插設在“匚”字形的保護外殼2,保護外殼2的兩端成型有翻邊22,保護外殼2的下端成型有窗口21,翻邊22固定在殼體1上,后視攝像頭3固定在滑動板4上,滑動板4的兩側抵靠在保護外殼2的內側壁上,滑動板4的后端面抵靠在兩根l型的擋條8上,擋條8固定在保護外殼2的內側壁上;滑動板4后端面的下端成型有支軸41,支軸41上鉸接有從動齒輪5,擋條8的臺階面上成型有齒條81,從動齒輪5和齒條81相嚙合并與主動齒輪7相嚙合,主動齒輪7固定在電機6的轉軸上,電機6固定在滑動板4上。
所述保護外殼2下端的窗口21面積大于后視攝像頭3的前端面面積。
所述的電機6和后視攝像頭3均通過導線與汽車上電路板電連接,電機6和后視攝像頭3的導線插接在螺旋狀的伸縮氣管內,伸縮氣管的一端固定在殼體1上、另一端固定在滑動板4上。
所述殼體1的臺階面上成型有導線的過孔11,保護外殼2的上端面和殼體1的臺階面之間夾持有橡膠塊9,橡膠塊9成型有過線孔91。
所述的電機6采用微型電機,電機6分布在滑動板4的上側。
所述的齒條81成型在擋條8與滑動板4后端面相垂直的臺階面上,從動齒輪5抵靠在擋條8與滑動板4后端面相平行的臺階面上。
工作原理:本發(fā)明為新能源汽車的后視結構,其技術點在于在其汽車尾部的后視攝像頭3上安設包括保護殼2,平時不使用時,可以安設在保護殼2的上層,保護殼2可以為其阻擋灰塵等污垢,防止污染鏡頭,使用時,通過齒輪傳動實現(xiàn)后視攝像頭3下移,從而可以從保護殼2的窗口內觀察其汽車后側的狀況。
所述實施例用以例示性說明本發(fā)明,而非用于限制本發(fā)明。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均可在不違背本發(fā)明的精神及范疇下,對所述實施例進行修改,因此本發(fā)明的權利保護范圍,應如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