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及其對變異鏈球菌生物活性作用的應用方法

文檔序號:10642905閱讀:878來源:國知局
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及其對變異鏈球菌生物活性作用的應用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生物工程技術領域,是一種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及其對變異鏈球菌生物活性作用的應用方法,對重組抗菌肽C16LL?37的抗菌活性、靶向性、溶血性等各項生物活性分析應用。采用標準固相合成技術合成,將人源性抗菌肽LL?37的氨基酸序列與變異鏈球菌CSP的C端16個氨基酸序列CSPC16通過連接體?GGG?連接,合成特異性靶向能力的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綜上所述,人源性特異性靶向抗菌肽C16LL?37的研發(fā)不僅解決了天然抗菌肽抗菌譜廣、易產(chǎn)生耐藥性、生物效能低、篩選難度高等問題,而且克服了化學合成抗菌肽化學結合效率低、融合性蛋白不穩(wěn)定等缺點。此外,C16LL?37的AMP區(qū)域來源于人體,較高的生物安全性為其今后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專利說明】
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及其對變異鏈球菌生物活性作用 的應用方法
技術領域
[00011本發(fā)明涉及生物工程技術領域,是一種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及其對變異鏈 球菌生物活性作用的應用方法,對重組抗菌肽Cl 6LL-37的抗菌活性、靶向性、溶血性等各項 生物活性分析應用。
【背景技術】
[0002] 變異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為人類離病的最主要致病菌,抑制變異 鏈球菌的增殖對阻斷齲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常用的抗齲藥物如氯己定、 氟制劑、銀離子制劑等均為化學合成抗生素,具有廣譜的抗菌活性,長期使用易導致耐藥菌 株增多及口腔菌群失衡等不良后果。
[0003] 天然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是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 種類繁多,作用迅速,為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AMP主要通過破壞細菌細胞膜,使其 內(nèi)容物外溢導致細菌死亡,這一獨特的抗菌機制賦予了其不易產(chǎn)生耐藥性、對大多耐藥微 生物仍具顯著抗菌活性的優(yōu)勢。但因 AMP具備廣譜的抗菌活性,無法針對特定病原菌發(fā)揮抑 制作用,易造成口腔生態(tài)系統(tǒng)失衡等不良后果。此外,AMP還存在生物效能低、篩選難度高、 蛋白水解不穩(wěn)定等缺點。以上問題的出現(xiàn)伴隨著耐藥致病菌日益增多,研發(fā)一種可針對某 種病原菌發(fā)揮顯著抑菌活性的抗菌肽尤為迫切。
[0004] 1995年,研究者首次發(fā)現(xiàn)天然抗菌肽LL-37廣泛分布于人體,如皮膚、口腔、精液及 創(chuàng)傷部位等,是迄今為止唯一被發(fā)現(xiàn)的cathelicidins家族抗菌肽,也是人體內(nèi)唯一的α-螺 旋結構抗菌肽。作為人源性抗菌肽,LL-37不僅具備極高的生物安全性,且與其它AMP相似, 其獨特的抗菌機制不易導致病原菌發(fā)生抗性突變。因此,LL-37可作為新型抗生素設計、合 成的理想模板和分子骨架。
[0005] 特異性革巴向抗菌肽(Specifically Targeted AntiMicrobial Peptides, STAMPS)由靶向定位區(qū)域(KH)、抗菌區(qū)域(AMP)和(或)連接體區(qū)域組成。STAMPS通過KH區(qū)域 增高目標細菌表面AMP濃度,使抗菌肽的殺傷效力及動態(tài)性能全面提升。Eckert等以變異鏈 球菌非依賴感受態(tài)刺激肽(competence stimulating peptide,CSP)C端16個氨基酸序列 (TFFRLFNRSFTQALGK)即CSPcl6作為STAMP的KH區(qū)域,通過連接體(-GGG-)與抗生素 novispirin G2連接合成新型抗菌肽C16G2。研究發(fā)現(xiàn),C16G2抗菌活性強,且對變異鏈球菌 有顯著的祀向特異性。然而,novispirin G2作為一種化學合成抗生素,具有一定的細胞毒 性。因此,C16G2能否長期安全的應用于臨床還需進一步考證。
[0006] 本研究擬以LL-37為AMP區(qū)域,以變形鏈球菌CSPC16為KH區(qū)域合成一種人源性重組 抗菌肽,并對其靶向特異性、體外抗菌活性、生物安全性及穩(wěn)定性等生物學活性進行分析討 論。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及其對變異鏈球菌生物活性作用的 應用方法,其目的在于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對變異鏈球菌具備顯著的靶向特異性及 較強的抗菌活性,且具有較高的生物安全性及良好的穩(wěn)定性;C16LL-37主要通過破壞細菌 細胞膜使細胞內(nèi)容物外溢,導致細菌死亡。
[0008]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采用標準固相合成技術合成,其特征在于將人源性 抗菌肽LL-37的氨基酸序列為LLGDFFRKSKEKIGKEFKRIVQRIKDFLRNLVPRTES與變異鏈球菌CSP 的C端16個氨基酸序列CSPC16為TFFRLFNRSFTQALGK通過連接體-GGG-連接,合成特異性靶向 能力的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為 TFFRLFNRSFTQALGK-GGG-LLGDFFRKSKEKIGKEFKRIVQRIKDFLRNLVPRTES-NH2。
[0009]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括如下步驟: A、 樹脂的溶脹 使用前,將反應管在濃度為7.6ml/g的二氯甲烷DCM中浸泡處理5h,再稱取5g Fomc-Rink-amide-MBHA樹脂加至反應管中,沿管壁加入濃度為7.6ml/g的二氯甲烷DCM50ml,使其 將樹脂浸沒,浸泡2_3h樹脂充分溶脹后,濾去反應液保留樹脂,用質量濃度20%的N,N二甲基 甲酰胺DMF洗滌3次; B、 氨基Fmoc保護基團的脫去 氨基酸縮合之前,需將Fmoc保護基團從樹脂上脫去,向反應管中加入質量濃度25%的哌 啶溶液,并通入氮氣反應3min,濾除溶液,使用哌啶溶液反復進行5次,再用質量濃度30%的 異丙醇溶液和質量濃度20%的DMF溶液將樹脂洗滌3次,每次3min; C、 激活和交聯(lián) 按目標多肽LL-37及C16LL-37的氨基酸序列自C端向N端依次縮合氨基酸,逐一縮合每 一個氨基酸,反應時觀察樹脂是否變色,若不變色始終淡黃色代表縮合反應已完成,若變色 變?yōu)榈{色則需延長縮合時間直至變回淡黃色代表縮合反應已完成;再對氨基酸的羧基用 20ml質量濃度為90% N,N-二環(huán)己基碳二亞胺DCC進行溶脹活化,活化的氨基酸與已接在固 相載體的第一個氨基酸,氨基反應形成肽鍵,LL-37氨基酸序列為 LL⑶FFRKSKEKIGKEFKRIVQRIKDFLRNLVPRTES,其C端的第一個氨基酸為L,即亮氨酸; C16LL-37的氨基酸序列為 TFFRLFNRSFTQALGK-GGG-LLGDFFRKSKEKIGKEFKRIVQRIKDFLRNLVPRTES-NH2,其 C端的第 一個氨基酸為T,即蘇氨酸,將要合成的目標多肽羧基端的第一個氨基酸縮合后,在樹脂載 體上形成了含一個肽鍵的暫時的短肽為二肽,即在樹脂載體上就形成了一個帶有保護基的 二肽; D、 洗脫和脫保護 向反應管內(nèi)加入20ml質量濃度25%哌啶溶液浸沒樹脂,通入氮氣進行吹沸反應2min,重 復5次,脫去多肽鏈最后一個氨基酸的Fmoc保護基團;再向反應管加入20ml質量濃度25%乙 酸酐-哌啶溶液于室溫下處理30min,使多肽的末端氨基乙酰化,分別使用20ml質量濃度 20%的異丙醇及DFM溶液洗滌樹脂3次,用氮氣吹干樹脂; E、 分離、純化及檢測 應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RP_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分離、 利用C18反相柱純化,尺寸為柱內(nèi)徑4.6mm X柱長度250mm,填料的粒徑為5μηι,檢測波長為 220nm,并利用Mass spectroscopy對色譜分離主峰尖出現(xiàn)時的餾分進行質譜圖分析。
[0010] 所述步驟E的檢測結果為LL-37的分子質量為4493.37km,純度為95.22%; C16LL-37的分子質量為6579.77km,純度為98.87%。
[0011] 一種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對變異鏈球菌生物活性作用的應用方法,其特征 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A、 指不細囷制備 選用變異鏈球菌ATCC 2517、粘性放線菌ATCC 15987、嗜酸乳桿菌ATCC 4356、大腸桿菌 ATCC 25922和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為指示菌,上述指示菌選用標準菌,在厭氧條件 下37°C恒溫搖床增殖處理12小時,增殖培養(yǎng)基選用MH培養(yǎng)基,增殖后菌落通過麥氏標準比 濁法測定濁度為0.5-1,菌落數(shù)為10 8CFU/ml,用MH培養(yǎng)基將各菌液稀釋至1 X 106CFU/ml的細 菌懸液備用; B、 抗菌肽最小抑菌濃度MIC及最小殺菌濃度MBC測試 將C16LL-37及LL-37母液進行二倍梯度稀釋法稀釋,母液濃度選用5120μπι〇1/1,分別稀 釋為 256ymol/L、128ymol/L、64ymol/L、32ymol/L、16μmol/L、8μmol/L,取各濃度抗菌肽100μ 1分別裝入無菌離心管內(nèi),每個濃度多肽均設5組,分別加入變異鏈球菌ATCC 2517、粘性放 線菌ATCC 15987、嗜酸乳桿菌ATCC 4356、大腸桿菌ATCC 25922和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充分混勻; 陰性對照組,即無抑菌活性的培養(yǎng)基,與實驗組多肽的抑菌效果進行比較,加入1〇〇μ1 ΜΗΒ培養(yǎng)基,將離心管置于37°C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2h,將各菌液1 X 103倍稀釋后均勻涂布于ΜΗ 瓊脂平板,置于37°C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16-18h,利用菌落計數(shù)儀計數(shù); C、 C16LL-37對變異鏈球菌靶向特異性的測定 將濃度為64μπι〇1/1的C16LL-37分別加至含5種細菌懸液1 X 106CFU/ml的無菌離心管 內(nèi),1〇〇μ1/支,充分混勻,置于37°C恒溫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分別選30、60、120 mins為兩種抗菌肽 作用觀察時間點,取每組樣品1〇μ1并行IX 1〇3倍稀釋后,再取各樣品30μ1分別均勻涂布于 ΜΗΑ瓊脂平板,置于37°C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16-18h,利用菌落計數(shù)儀計數(shù),并計算各組細菌的 存活率,菌落計數(shù)法同上; D、 時間-殺菌實驗 分別取步驟B中濃度128口111〇1凡、64口1]1〇1凡、32口1]1〇1凡的(]161^-37抗菌肽100口1裝入無菌 離心管內(nèi),分別加入含1〇〇μ1濃度1 X l〇6CFU/ml的變異鏈球菌細菌懸液,充分混勻; MHB培養(yǎng)基為陰性對照組,將離心管置于37 °C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分別于0、30、60、90、 120、150mins時作用觀察時間點,取每組樣品10μ1并行1X103倍稀釋后,再取各樣品30μ1分 別均勻涂布于ΜΗΑ瓊脂平板,置于37°C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16-18h,利用菌落計數(shù)儀計數(shù),計算 各組細菌的存活率,并對菌落計數(shù)。
[0012] E、溶血實驗 取健康人體新鮮靜脈血分裝至含質量濃度lg/L肝素鈉溶液的無菌離心管內(nèi),靜脈血和 肝素鈉溶液共1.51111,離心力100(^離心處理101^11,棄上清液留存紅細胞,將1((:10.28、似(:1 8.Og、KH 2P〇4 0.2g、Na2HP〇4.12H20 3.14g等化學試劑依次溶解于含1000ml無菌去離子水中 制得PBS緩沖液,并裝入三角燒瓶內(nèi),充分混勻,調(diào)節(jié)PH值為7,置于滅菌鍋中滅菌處理,清洗 紅細胞2-3次后,再利用roS緩沖液將紅細胞配制成體積濃度4%的懸液,加入至96孔聚苯乙 稀板內(nèi),每孔添加 100μΙ;再將步驟B中512ymol/L、128ymol/L、64ymol/L、32ymol/L、16ymol/ USymol/L不同濃度的C16LL-37和LL-37加入至各孔內(nèi),每孔添加 100μΙ; 陰性對照組及陽性對照組分別加入100μΙ PBS緩沖液及體積濃度0.2%聚乙二醇辛基苯 基醚TritonX-100,將各板置于37°C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2h后,離心力1000g離心處理lOmin,取 上清1〇〇μ 1,多肽如果具有溶血活性,將紅細胞的細胞膜溶解破壞,上清液的0D值會顯著增 加,轉移置新的96孔聚苯乙烯板,利用酶標儀檢測450nm處各樣品的0D值; F、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 設MHB培養(yǎng)基為陰性對照組,取500μ1濃度32_〇1/1的(:161^-37、32_〇1/1的LL-37及 ΜΗΒ培養(yǎng)基分別加入500μ 1變異鏈球菌懸液1 X 106CFU/ml的無菌離心管內(nèi),充分混勻,并置 于37°C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2hrs,2hrs后,10000 rpm離心5min棄上清,加入步驟E中PBS緩沖液 清洗2-3次,加入體積濃度2.0%戊二醛緩沖劑并于4 °C條件下固定24h,取出各樣品,離心, 棄上清,PBS緩沖液清洗2-3次后乙醇梯度脫水,再用體積濃度100 %叔丁醇置換體積濃度 100 %乙醇2-3次后溶于體積濃度100%叔丁醇,吸取細菌-叔丁醇懸浮液滴于覆有蓋玻片 的樣品臺,放置于ES-2030形凍結真空干燥裝置冷凍干燥機,0.03pa內(nèi)真空-40 °C干燥5h,E-1010離子濺射裝置噴金,S-3400N鏡下觀察。 G、 C16LL-37的穩(wěn)定性分析 G1、不同溫度測定 64μπιο1/1 的 C16LL-37分別置于 17°C、27°C、37°C、47°C、57°C溫度下處理30min,待降至 常溫,將抗菌肽分別加入1〇〇μ1變異鏈球菌細菌懸液1 X l〇6CFU/ml的96孔聚苯乙烯板內(nèi); G2、不同鹽濃度測定 128ymol/L的C16LL-37 50μ1分別加入100μ1變異鏈球菌懸液1 X 106CFU/ml的96孔聚苯 乙稀板內(nèi),再分別加入50μ1的200口111〇1凡、300口1]1〇1凡、400口1]1〇1凡、800口1]1〇1凡的似(31溶液,充 分混勾,稀釋調(diào)節(jié)使 Nacl 的濃度分別為 100ymol/L、200ymol/L、300ymol/L、400ymol/L; G3、不同PH值測定 分別利用PH值為6的HCL溶液及PH值為8的NaOH緩沖液將三組64_〇1/1的C16LL-37的 PH 值調(diào)至5·5、6·5、7·5; G4、不同濃度胰蛋白酶測定 128ymol/L 的 C16LL-37 分別用不同濃度 0ymol/L、2ymol/L、20ymol/L、200ymol/L、2000y mol/L的胰蛋白酶37°C處理6h,分別加入至含100μ1變異鏈球菌細菌懸液1 X 106CFU/ml的 96孔聚苯乙烯板內(nèi),充分混勻; 將以上61、62、63、64各組樣品分別置于37°(: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211后,利用酶標儀檢測 600nm處各組的0D值。
[0013] 所述步驟B中以濃度為256μπι〇1/1的C16LL-37為例,分別取5支無菌離心管內(nèi)100 μL該濃度多肽,分別標記為256&、25613、256(:、256(1、2566,再分別向其中加入步驟4中的細菌 懸液1〇〇μ1,分別在256a中加入變異鏈球菌ATCC 2517、256b中加入粘性放線菌ATCC 15987、 256c中加入嗜酸乳桿菌ATCC 4356、256d中加入大腸桿菌ATCC 25922和256e中加入金黃色 葡萄球菌ATCC 25923。
[0014]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各指示菌對C16LL-37的敏感性較LL-37略低;C16LL-37對變異鏈球菌ATCC 2517具備 顯著的靶向特異性P〈〇. 05,且隨濃度增高,抗菌活性增強,作用持續(xù)時間延長;SEM觀察,發(fā) 現(xiàn)C16LL-37處理后部分變異鏈球菌形態(tài)發(fā)生不規(guī)則改變,表面粗糙,可見細胞外碎肩;有效 濃度<64μΜ下,C16LL-37溶血率較低,具備較高的生物安全性;不同溫度、PH值、鹽濃度對 C16LL-37抗菌活性影響較小,但高濃度胰蛋白酶處理后,C16LL-37抗菌活性顯著降低Ρ< 0.05。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對變異鏈球菌具備顯著的靶向特異性及較強的抗菌活 性,且具有較高的生物安全性及良好的穩(wěn)定性;C16LL-37主要通過破壞細菌細胞膜使細胞 內(nèi)容物外溢,導致細菌死亡。
[0015] STAMPS由ΚΗ區(qū)域、AMP區(qū)域和(或)連接體區(qū)域組成。ΚΗ區(qū)域主要包括以下三種:1、 細菌信息素或信號肽,如腸球菌信號肽cCFlO和cOBl、變異鏈球菌密度感應系統(tǒng)CSP等;2、 化學合成的小分子多肽;3、抗菌肽自身攜帶的KH區(qū)域。變異鏈球菌作為口腔主要致齲菌,其 密度感應系統(tǒng)中由comC基因編碼的菌種間特異性信號分子非依賴感受態(tài)的刺激肽(CSP)具 有介導細菌進入基因感受態(tài),影響細胞轉化突變、粘附聚集等重要作用。
[0016] Syvitski等通過對CSP的構效分析發(fā)現(xiàn),CSP包含C端區(qū)域和α-螺旋結構兩個重要 的功能區(qū)域,C端去除部分氨基酸殘基后仍能競爭性的抑制變形鏈球菌UA 159的密度感應, 而被擾亂的α-螺旋結構卻不能與受體結合,此研究表明,CSP的C端區(qū)域更適合作為ΚΗ區(qū)域。
[0017] 此外,Mai等將從比目魚(Pleuronectes americanus)表皮中分離出的天然多肽 pleurocidin的變異體NRC-4的部分氨基酸片段作為AMP區(qū)域,以變異鏈球菌CSP的C端部分 氨基酸作為KH區(qū)域,成功地合成了變異鏈球菌特異性靶向抗菌肽nffi-2,并對其結構及生物 活性研究發(fā)現(xiàn),頂B-2對變異鏈球菌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及顯著的靶向特異性。
[0018] LL-37為宿主天然免疫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具有廣譜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多肽,與傳統(tǒng)抗生 素不同,LL-37主要通過破壞細菌細胞膜使細胞內(nèi)容物外溢或穿過細胞膜作用于胞內(nèi)的多 聚陰離子發(fā)揮抗菌活性,這一抗菌機制使其不僅不易導致耐藥菌株的出現(xiàn),對大部分耐藥 菌株都也具有較強的抑菌作用。LL-37作為內(nèi)源性抗菌肽,廣泛分布于人體,相對化學合成 抗生素,具有極高的生物安全性。因此,本研究選擇利用人源性抗菌肽LL-37的氨基酸序列 與變異鏈球菌CSP的C端16個氨基酸序列(CSP G16)通過連接體(-GGG-)連接,合成了特異性靶 向抗菌肽C16LL-37。
[0019]研究發(fā)現(xiàn),C16LL-37各區(qū)域分別發(fā)揮作用,KH區(qū)域(CSPq6)可靶向誘導抗菌肽到達 目標菌即變異鏈球菌細胞表面,并與其表面受體特異性結合,細菌細胞表面抗菌肽濃度在 短時間內(nèi)急劇上升,因此,C16LL-37對變異鏈球菌的抑菌效果較其它指示菌顯著提高。然 而,LL-37為α-螺旋結構抗菌肽,其抗菌活性主要依賴α-螺旋結構的維持。LL-37與CSP C16重 組后,其螺旋結構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因此,C16LL-37對五種指示菌的抗菌活性均不同 程度降低,但其對變異鏈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強,表現(xiàn)出顯著的靶向特異性。此外,本研究通 過紅細胞溶血實驗發(fā)現(xiàn),C16LL-37在有效劑量下溶血率甚小,即便在高濃度藥物作用下,溶 血率仍低于30%,表明C16LL-37具備較高的生物安全性,具有進一步的研究價值及臨床應用 價值。
[0020] 為初探C16LL-37的抗菌機制,本研究將C16LL-37處理后的變異鏈球菌通過SEM鏡 下觀察發(fā)現(xiàn),部分處理后的細菌細胞形態(tài)發(fā)生不規(guī)則改變,細胞膜破壞,可見細胞外碎肩。 此現(xiàn)象進一步證實,與天然抗菌肽相似,C16LL-37也是通過破壞細菌細胞膜使細胞內(nèi)容物 外溢導致細菌死亡。因此,這一抗菌機制同樣賦予C16LL-37不易產(chǎn)生耐藥性的特點。
[0021] 口腔為牙齒的外環(huán)境與齲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改變口腔環(huán)境的主導因素包括 兩個方面:食物和唾液。進入口腔的食物不僅可通過自身的溫度、濕度、酸堿度等直接改變 口腔環(huán)境,還可刺激唾液腺唾分泌唾液間接改變口腔環(huán)境,其改變程度與進食頻率、食物在 口腔內(nèi)的滯留時間等息息相關。面對如此復雜多變的口腔環(huán)境,本研究已證實,Cl 6LL-37具 備較高的穩(wěn)定性,除胰蛋白酶的極度增高會影響C16LL-37的抗菌活性外,在口腔環(huán)境正常 變化范圍內(nèi),C16LL-37可充分發(fā)揮抗菌活性。
[0022]綜上所述,人源性特異性靶向抗菌肽C16LL-37的研發(fā)不僅解決了天然抗菌肽抗菌 譜廣、易產(chǎn)生耐藥性、生物效能低、篩選難度高等問題,而且克服了化學合成抗菌肽化學結 合效率低、融合性蛋白不穩(wěn)定等缺點。此外,C16LL-37的AMP區(qū)域來源于人體,較高的生物安 全性為其今后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0023] 然而,本研究選用天然抗菌肽LL-37全部(37個)的氨基酸作為AMP區(qū)域,導致重組 抗菌肽氨基酸數(shù)目多,分子量大,結構不穩(wěn)定,合成、分離及純化過程費時、費力。因此,多肽 合成前應對LL-37進行構效分析確定其氨基酸序列的主要功能區(qū)域后,在保證具備較強抗 菌活性的基礎上盡量減少氨基酸數(shù)目,使得STAMPS的合成及處理過程高效、快捷,結構穩(wěn)定 性增強。
[0024] 近年來,抗生素的大規(guī)模及大量應用帶來了一系列公共安全問題。耐藥菌株的日 益增多成為許多感染性疾病難以控制的根本因素。因此,醫(yī)學工作者們需研發(fā)出新藥物新 方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耐藥菌株增多的問題,以更好地控制感染性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 STAMPS在靶向抑制病原菌增殖的同時,良好的預防了 口腔菌群失衡及耐藥菌株增多等問 題,隨著各項研究手段日益成熟,其勢必成為解決以上臨床問題的一把金鑰匙。
【附圖說明】
[0025] 圖1為C16LL-37對變異鏈球菌ATCC 2517的靶向特異性; 圖2為C16LL-37、LL-37的紅細胞溶血實驗; 圖3為不同濃度C16LL-37對變異鏈球菌ATCC 2517的時間一殺菌曲線; 圖4為掃描電鏡觀察變異鏈球菌ATCC 2517的細胞形態(tài)學變化; 圖5為不同濃度胰蛋白酶處理后C16LL-37對S.mutans ATCC 2517的抑菌活性; 圖6為LL-37產(chǎn)物色譜圖; 圖7為LL-37產(chǎn)物色譜圖峰值讀取結果; 圖8為LL-37主峰餾分的質譜鑒定圖譜; 圖9為C16 LL-37產(chǎn)物色譜圖; 圖10為C16LL-37產(chǎn)物色譜圖峰值讀取結果; 圖11為C16LL-37主峰餾分的質譜鑒定圖譜。
【具體實施方式】
[0026] 一種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采用標準固相合成技術合成,將人源性抗菌肽 LL-37 的氨基酸序列為 LLGDFFRKSKEKIGKEFKRIVQRIKDFLRNLVPRTES 與變異鏈球菌 CSP 的 C端 16個氨基酸序列CSPC16為TFFRLFNRSFTQALGK通過連接體-GGG-連接,合成特異性靶向能力 的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為 TFFRLFNRSFTQALGK-GGG-LLGDFFRKSKEKIGKEFKRIVQRIKDFLRNLVPRTES-NH2。
[0027] 一種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 樹脂的溶脹 使用前,將反應管在濃度為7.6ml/g的二氯甲烷DCM中浸泡處理5h,再稱取5g Fomc-Rink-amide-MBHA樹脂加至反應管中,沿管壁加入濃度為7.6ml/g的二氯甲烷DCM50ml,使其 將樹脂浸沒,浸泡2_3h樹脂充分溶脹后,濾去反應液保留樹脂,用質量濃度20%的N,N二甲基 甲酰胺DMF洗滌3次; B、 氨基Fmoc保護基團的脫去 氨基酸縮合之前,需將Fmoc保護基團從樹脂上脫去,向反應管中加入質量濃度25%的哌 啶溶液,并通入氮氣反應3min,濾除溶液,使用哌啶溶液反復進行5次,再用質量濃度30%的 異丙醇溶液和質量濃度20%的DMF溶液將樹脂洗滌3次,每次3min; C、 激活和交聯(lián) 按目標多肽LL-37及C16LL-37的氨基酸序列自C端向N端依次縮合氨基酸,逐一縮合每 一個氨基酸,反應時觀察樹脂是否變色,若不變色始終淡黃色代表縮合反應已完成,若變色 變?yōu)榈{色則需延長縮合時間直至變回淡黃色代表縮合反應已完成;再對氨基酸的羧基用 20ml質量濃度為90% N,N-二環(huán)己基碳二亞胺DCC進行溶脹活化,活化的氨基酸與已接在固 相載體的第一個氨基酸,氨基反應形成肽鍵,LL-37氨基酸序列為 LL⑶FFRKSKEKIGKEFKRIVQRIKDFLRNLVPRTES,其C端的第一個氨基酸為L,即亮氨酸;C16LL-37的氨基酸序列為 TFFRLFNRSFTQALGK-GGG-LLGDFFRKSKEKIGKEFKRIVQRIKDFLRNLVPRTES-NH2,其 C端的第 一個氨基酸為T,即蘇氨酸,將要合成的目標多肽羧基端的第一個氨基酸縮合后,在樹脂載 體上形成了含一個肽鍵的暫時的短肽為二肽,即在樹脂載體上就形成了一個帶有保護基的 二肽; D、 洗脫和脫保護 向反應管內(nèi)加入20ml質量濃度25%哌啶溶液浸沒樹脂,通入氮氣進行吹沸反應2min,重 復5次,脫去多肽鏈最后一個氨基酸的Fmoc保護基團;再向反應管加入20ml質量濃度25%乙 酸酐-哌啶溶液于室溫下處理30min,使多肽的末端氨基乙?;?,分別使用20ml質量濃度 20%的異丙醇及DFM溶液洗滌樹脂3次,用氮氣吹干樹脂; E、 分離、純化及檢測 應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RP_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分離、 利用C18反相柱純化,尺寸為柱內(nèi)徑4.6mm X柱長度250mm,填料的粒徑為5μηι,檢測波長為 220nm,并利用Mass spectroscopy對色譜分離主峰尖出現(xiàn)時的餾分進行質譜圖分析。所述 步驟E的檢測結果為LL-37的分子質量為4493.37km,純度為95.22%; C16LL-37的分子質量 為6579 · 77km,純度為 98 · 87%。
[0028] 一種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對變異鏈球菌生物活性作用的應用方法,包括如 下步驟: A、指不細菌制備 選用變異鏈球菌ATCC 2517、粘性放線菌ATCC 15987、嗜酸乳桿菌ATCC 4356、大腸桿菌 ATCC 25922和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為指示菌,上述指示菌選用標準菌,在厭氧條件 下37°C恒溫搖床增殖處理12小時,增殖培養(yǎng)基選用MH培養(yǎng)基,增殖后菌落通過麥氏標準比 濁法測定濁度為0.5-1,菌落數(shù)為10 8CFU/ml,用MH培養(yǎng)基將各菌液稀釋至1 X 106CFU/ml的細 菌懸液備用; B、 抗菌肽最小抑菌濃度MIC及最小殺菌濃度MBC測試 將C16LL-37及LL-37母液進行二倍梯度稀釋法稀釋,母液濃度選用5120μπι〇1/1,分別稀 釋為 256ymol/L、128ymol/L、64ymol/L、32ymol/L、16μmol/L、8μmol/L,取各濃度抗菌肽100μ 1分別裝入無菌離心管內(nèi),每個濃度多肽均設5組,分別加入變異鏈球菌ATCC 2517、粘性放 線菌ATCC 15987、嗜酸乳桿菌ATCC 4356、大腸桿菌ATCC 25922和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充分混勻; 所述步驟B中以濃度為256μπι〇1/1的C16LL-37為例,分別取5支無菌離心管內(nèi)100μΙ該 濃度多肽,分別標記為256a、256b、256c、256d、256e,再分別向其中加入步驟Α中的細菌懸液 1〇〇μ 1,分別在256a中加入變異鏈球菌ATCC 2517、256b中加入粘性放線菌ATCC 15987、256c 中加入嗜酸乳桿菌ATCC 4356、256d中加入大腸桿菌ATCC 25922和256e中加入金黃色葡萄 球菌ATCC 25923。
[0029] 陰性對照組,即無抑菌活性的培養(yǎng)基,與實驗組多肽的抑菌效果進行比較,加入 100μΙ MHB培養(yǎng)基,將離心管置于37°C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2h,將各菌液1 X 103倍稀釋后均勻涂 布于MH瓊脂平板,置于37°C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16-18h,利用菌落計數(shù)儀計數(shù); C、 C16LL-37對變異鏈球菌靶向特異性的測定 將濃度為64μπι〇1/1的C16LL-37分別加至含5種細菌懸液1 X 106CFU/ml的無菌離心管 內(nèi),1〇〇μ1/支,充分混勻,置于37°C恒溫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分別選30、60、120 mins為兩種抗菌肽 作用觀察時間點,取每組樣品1〇μ1并行IX 1〇3倍稀釋后,再取各樣品30μ1分別均勻涂布于 ΜΗΑ瓊脂平板,置于37°C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16-18h,利用菌落計數(shù)儀計數(shù),并計算各組細菌的 存活率,菌落計數(shù)法同上; D、 時間-殺菌實驗 分別取步驟B中濃度128口111〇1凡、64口1]1〇1凡、32口1]1〇1凡的(]161^-37抗菌肽100口1裝入無菌 離心管內(nèi),分別加入含1〇〇μ1濃度1 X l〇6CFU/ml的變異鏈球菌細菌懸液,充分混勻; MHB培養(yǎng)基為陰性對照組,將離心管置于37 °C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分別于0、30、60、90、 120、150mins時作用觀察時間點,取每組樣品10μ1并行1X103倍稀釋后,再取各樣品30μ1分 別均勻涂布于ΜΗΑ瓊脂平板,置于37°C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16-18h,利用菌落計數(shù)儀計數(shù),計算 各組細菌的存活率,并對菌落計數(shù)。
[0030] E、溶血實驗 取健康人體新鮮靜脈血分裝至含質量濃度lg/L肝素鈉溶液的無菌離心管內(nèi),靜脈血和 肝素鈉溶液共1.51111,離心力100(^離心處理101^11,棄上清液留存紅細胞,將1((:10.28、似(:1 8.Og、KH 2P〇4 0.2g、Na2HP〇4.12H20 3.14g等化學試劑依次溶解于含1000ml無菌去離子水中 制得PBS緩沖液,并裝入三角燒瓶內(nèi),充分混勻,調(diào)節(jié)PH值為7,置于滅菌鍋中滅菌處理,清洗 紅細胞2-3次后,再利用roS緩沖液將紅細胞配制成體積濃度4%的懸液,加入至96孔聚苯乙 稀板內(nèi),每孔添加 1〇〇μ1;再將步驟B中512ymol/L、128ymol/L、64ymol/L、32ymol/L、16ymol/ USymol/L不同濃度的C16LL-37和LL-37加入至各孔內(nèi),每孔添加 100μΙ; 陰性對照組及陽性對照組分別加入100μΙ PBS緩沖液及體積濃度0.2%聚乙二醇辛基 苯基醚TritonX-100,將各板置于37°C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2h后,離心力1000g離心處理lOmin, 取上清1〇〇μ 1,多肽如果具有溶血活性,將紅細胞的細胞膜溶解破壞,上清液的0D值會顯著 增加,轉移置新的96孔聚苯乙烯板,利用酶標儀檢測450nm處各樣品的0D值; F、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 設MHB培養(yǎng)基為陰性對照組,取500μ1濃度32_〇1/1的(:161^-37、32_〇1/1的LL-37及 ΜΗΒ培養(yǎng)基分別加入500μ 1變異鏈球菌懸液1 X 106CFU/ml的無菌離心管內(nèi),充分混勻,并置 于37°C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2hrs,2hrs后,10000 rpm離心5min棄上清,加入步驟E中PBS緩沖液 清洗2-3次,加入體積濃度2.0%戊二醛緩沖劑并于4 °C條件下固定24h,取出各樣品,離心, 棄上清,PBS緩沖液清洗2-3次后乙醇梯度脫水,再用體積濃度100 %叔丁醇置換體積濃度 100 %乙醇2-3次后溶于體積濃度100%叔丁醇,吸取細菌-叔丁醇懸浮液滴于覆有蓋玻片 的樣品臺,放置于ES-2030形凍結真空干燥裝置冷凍干燥機,0.03pa內(nèi)真空-40 °C干燥5h,E-1010離子濺射裝置噴金,S-3400N鏡下觀察。 G、 C16LL-37的穩(wěn)定性分析 G1、不同溫度測定 64μπιο1/1 的 C16LL-37分別置于 17°C、27°C、37°C、47°C、57°C溫度下處理30min,待降至 常溫,將抗菌肽分別加入1〇〇μ1變異鏈球菌細菌懸液1 X l〇6CFU/ml的96孔聚苯乙烯板內(nèi); G2、不同鹽濃度測定 128ymol/L的C16LL-37 50μ1分別加入100μ1變異鏈球菌懸液1 X 106CFU/ml的96孔聚苯 乙稀板內(nèi),再分別加入50μ1的200口111〇1凡、300口1]1〇1凡、400口1]1〇1凡、800口1]1〇1凡的似(31溶液,充 分混勾,稀釋調(diào)節(jié)使 Nacl 的濃度分別為 100ymol/L、200ymol/L、300ymol/L、400ymol/L; G3、不同PH值測定 分別利用PH值為6的HCL溶液及PH值為8的NaOH緩沖液將三組64_〇1/1的C16LL-37的 PH 值調(diào)至5·5、6·5、7·5; G4、不同濃度胰蛋白酶測定 128ymol/L 的 C16LL-37 分別用不同濃度 0ymol/L、2ymol/L、20ymol/L、200ymol/L、2000y mol/L的胰蛋白酶37°C處理6h,分別加入至含100μ1變異鏈球菌細菌懸液1 X 106CFU/ml的 96孔聚苯乙烯板內(nèi),充分混勻; 將以上61、62、63、64各組樣品分別置于37°(: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211后,利用酶標儀檢測 600nm處各組的0D值。
[0031 ]統(tǒng)計分析 應用SPSS 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單因素方差統(tǒng)計分析,利用Tukey HSD多重比較檢驗, 檢驗水準為P〈0.05。下文中μΜ為ymol/Lo
[0032] MIC及MBC的測定 本研究通過測定重組抗菌肽C16LL-37的MIC及MBC,并將其與CSPq6、LL-37進行比較,檢 測細菌對C16LL-37的敏感性。結果顯示(圖2),五種指示菌對C16LL-37的敏感性較LL-37減 弱,但相對其他四種指示菌,變異鏈球菌對C16LL-37的敏感性最強(ΜΚ=16μΜ,ΜΒ0=64 μΜ); CSPC16不具備抗菌活性。
[0033] 表1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純度、分子量及抗菌活性 Tab 1 Amino acid sequence, purity, molecular weight,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peptides.
2.2 C16LL-37對變異鏈球菌靶向特異性的測定 本研究將C16LL-37與LL-37的體外抗菌活性進行分析比較,檢測C16LL-37的靶向特異 性。結果顯示圖1,與對照組相比,C16LL-37對變異鏈球菌的抗菌活性最為顯著(P<0.05), 在30min時變異鏈球菌的存活率顯著下降,lh、1.5h時變異鏈球菌的存活率為0%;C16LL-37 對其它四種指示菌的抑菌作用較弱,各時間點,其余四種指示菌存活率均大于60%。
[0034] 2.3紅細胞溶血實驗 本研究通過紅細胞溶血實驗對C16LL-37的安全性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圖2,C16LL-37 的紅細胞溶血率與LL-37無顯著差異(P>0.05);當C16LL-37濃度為32μΜ時,溶血率約為 0 · 1%;當C16LL-37濃度為64μΜ時,溶血率約為0 · 3%;當C16LL-37濃度高達128μΜ及256μΜ時, 溶血率仍低于30%;C16LL-37與LL-37均具備較高生物安全性。
[0035] 2.4時間一殺菌實驗 本研究通過時間一殺菌實驗對C16LL-37對變異鏈球菌的殺菌動力學分析發(fā)現(xiàn)圖3,4X MIC時,C16LL-37作用30min后可將細菌全部殺死,150min后,細菌的存活率仍為0%;2XMIC 時,C16LL-37在90min內(nèi)可顯著抑制細菌的增殖,細菌生存率小于10%,90min-150min時抑菌 效果穩(wěn)定,細菌生存率仍略有降低;1XMIC時,C16LL-37的抑菌活性最弱,于2h后抑菌效果 顯著下降,細菌有增殖趨勢。研究表明,C16LL-37對變異鏈球菌的抑菌效果呈一定的時間依 賴性,Cl 6LL-37濃度越高,抑菌活性越強,作用時間越長。
[0036] 2.5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 用有效抑菌濃度(32tiM)C16LL-37處理變異鏈球菌2h后,置于掃描電子顯微鏡(日本,S-3400N)鏡下觀察發(fā)現(xiàn)圖4),藥物作用后部分變異鏈球菌細胞形態(tài)不規(guī)則改變,表面粗糙,可 見大量細胞外碎肩;部分細菌細胞與陰性對照組相似,形態(tài)呈球狀或短棒狀,表面光滑完 整,未見細胞溶解或碎片形成。由此可見,C16LL-37主要通過破壞變異鏈球菌的細胞膜,使 細胞內(nèi)容物外溢,進而導致細胞裂解死亡。
[0037] C16LL-37的穩(wěn)定性分析 將一定濃度C16LL-37分別于不同溫度、PH值、不同濃度的鹽及胰蛋白酶條件下作用于 變形鏈球菌,以檢測C16 L L - 3 7的穩(wěn)定性。研究發(fā)現(xiàn)圖5,在各溫度、P Η值、鹽濃度條件下, C16LL-37的抑菌效果并無顯著改變(P>0.5);低濃度(0μΜ、2μΜ、20μΜ)胰蛋白酶處理后, C16LL-37的抑菌效果也無顯著改變(Ρ>0.5),但高濃度(20μΜ、2000μΜ)胰蛋白酶處理后, Cl6LL-37的抑菌效果顯著下降,樣品的0D值分別為0.18、0.26(Ρ<0.5)。
【主權項】
1. 一種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采用標準固相合成技術合成,其特征在于將人源 性抗菌肽LL-37的氨基酸序列為LLGDFFRKSKEKIGKEFKRIVQRIKDFLRNLVPRTES與變異鏈球菌 CSP的C端16個氨基酸序列CSPC16為TFFRLFNRSFTQALGK通過連接體-GGG-連接,合成特異性 靶向能力的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為TFFRLFNRSFTQALGK-GGG-LLGDFFRKSKEKIGKEFKRIVQRIKDFLRNLVPRTES-NH2。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 下步驟: A、 樹脂的溶脹 使用前,將反應管在濃度為7.6ml/g的二氯甲烷DCM中浸泡處理5h,再稱取5g Fomc-Rink-amide-MBHA樹脂加至反應管中,沿管壁加入濃度為7.6ml/g的二氯甲烷DCM50ml,使其 將樹脂浸沒,浸泡2_3h樹脂充分溶脹后,濾去反應液保留樹脂,用質量濃度20%的N,N二甲基 甲酰胺DMF洗滌3次; B、 氨基Fmoc保護基團的脫去 氨基酸縮合之前,需將Fmoc保護基團從樹脂上脫去,向反應管中加入質量濃度25%的哌 啶溶液,并通入氮氣反應3min,濾除溶液,使用哌啶溶液反復進行5次,再用質量濃度30%的 異丙醇溶液和質量濃度20%的DMF溶液將樹脂洗滌3次,每次3min; C、 激活和交聯(lián) 按目標多肽LL-37及C16LL-37的氨基酸序列自C端向N端依次縮合氨基酸,逐一縮合每 一個氨基酸,反應時觀察樹脂是否變色,若不變色始終淡黃色代表縮合反應已完成,若變色 變?yōu)榈{色則需延長縮合時間直至變回淡黃色代表縮合反應已完成;再對氨基酸的羧基用 20ml質量濃度為90% N,N-二環(huán)己基碳二亞胺DCC進行溶脹活化,活化的氨基酸與已接在固 相載體的第一個氨基酸,氨基反應形成肽鍵,LL-37氨基酸序列為 LL⑶FFRKSKEKIGKEFKRIVQRIKDFLRNLVPRTES,其C端的第一個氨基酸為L,即亮氨酸;C16LL-37的氨基酸序列為 TFFRLFNRSFTQALGK-GGG-LLGDFFRKSKEKIGKEFKRIVQRIKDFLRNLVPRTES-NH2,其 C端的第一 個氨基酸為T,即蘇氨酸,將要合成的目標多肽羧基端的第一個氨基酸縮合后,在樹脂載體 上形成了含一個肽鍵的暫時的短肽為二肽,即在樹脂載體上就形成了一個帶有保護基的二 肽; D、 洗脫和脫保護 向反應管內(nèi)加入20ml質量濃度25%哌啶溶液浸沒樹脂,通入氮氣進行吹沸反應2min,重 復5次,脫去多肽鏈最后一個氨基酸的Fmoc保護基團;再向反應管加入20ml質量濃度25%乙 酸酐-哌啶溶液于室溫下處理30min,使多肽的末端氨基乙?;?,分別使用20ml質量濃度 20%的異丙醇及DFM溶液洗滌樹脂3次,用氮氣吹干樹脂; E、 分離、純化及檢測 應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RP_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分離、 利用C18反相柱純化,尺寸為柱內(nèi)徑4.6mm X柱長度250mm,填料的粒徑為5μηι,檢測波長為 220nm,并利用Mass spectroscopy對色譜分離主峰尖出現(xiàn)時的餾分進行質譜圖分析。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驟E的檢測結果為LL-37的分子質量為4493.37km,純度為95.22%; C16LL-37的分子質量為 6579 · 77km,純度為 98 · 87%。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對變異鏈球菌生物活性 作用的應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A、 指不細囷制備 選用變異鏈球菌ATCC 2517、粘性放線菌ATCC 15987、嗜酸乳桿菌ATCC 4356、大腸桿菌 ATCC 25922和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為指示菌,上述指示菌選用標準菌,在厭氧條件 下37°C恒溫搖床增殖處理12小時,增殖培養(yǎng)基選用MH培養(yǎng)基,增殖后菌落通過麥氏標準比 濁法測定濁度為0.5-1,菌落數(shù)為10 8CFU/ml,用MH培養(yǎng)基將各菌液稀釋至1 X 106CFU/ml的細 菌懸液備用; B、 抗菌肽最小抑菌濃度MIC及最小殺菌濃度MBC測試 將C16LL-37及LL-37母液進行二倍梯度稀釋法稀釋,母液濃度選用5120μπι〇1/1,分別稀 釋為 256ymol/L、128ymol/L、64ymol/L、32ymol/L、16μmol/L、8μmol/L,取各濃度抗菌肽100μ 1分別裝入無菌離心管內(nèi),每個濃度多肽均設5組,分別加入變異鏈球菌ATCC 2517、粘性放 線菌ATCC 15987、嗜酸乳桿菌ATCC 4356、大腸桿菌ATCC 25922和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充分混勻; 陰性對照組,即無抑菌活性的培養(yǎng)基,與實驗組多肽的抑菌效果進行比較,加入100μΙ ΜΗΒ培養(yǎng)基,將離心管置于37°C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2h,將各菌液1 X 103倍稀釋后均勻涂布于ΜΗ 瓊脂平板,置于37°C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16-18h,利用菌落計數(shù)儀計數(shù); C、C16LL-37對變異鏈球菌靶向特異性的測定 將濃度為64μπι〇1/1的C16LL-37分別加至含5種細菌懸液1 X 106CFU/ml的無菌離心管內(nèi), 1〇〇μ1/支,充分混勻,置于37°C恒溫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分別選30、60、120 mins為兩種抗菌肽作用 觀察時間點,取每組樣品1〇μ1并行1X103倍稀釋后,再取各樣品30μ1分別均勻涂布于MHA瓊 脂平板,置于37°C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16-18h,利用菌落計數(shù)儀計數(shù),并計算各組細菌的存活 率,菌落計數(shù)法同上; D、 時間-殺菌實驗 分別取步驟B中濃度128口111〇1八、64口1]1〇1八、32口1]1〇1凡的(]161^-37抗菌肽100口1裝入無菌 離心管內(nèi),分別加入含100μΙ濃度1 X l〇6CFU/ml的變異鏈球菌細菌懸液,充分混勻; Μ Η B培養(yǎng)基為陰性對照組,將離心管置于3 7 °C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分別于0、3 0、6 0、9 0、 120、150mins時作用觀察時間點,取每組樣品ΙΟμΙ并行1X103倍稀釋后,再取各樣品30μ1分 別均勻涂布于ΜΗΑ瓊脂平板,置于37°C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16-18h,利用菌落計數(shù)儀計數(shù),計算 各組細菌的存活率,并對菌落計數(shù)。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對變異鏈球菌生物活性作用的 應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如下步驟: E、 溶血實驗 取健康人體新鮮靜脈血分裝至含質量濃度lg/L肝素鈉溶液的無菌離心管內(nèi),靜脈血和 肝素鈉溶液共1.51111,離心力100(^離心處理101^11,棄上清液留存紅細胞,將1((:10.28、似(:1 8.Og、KH 2P〇4 0.2g、Na2HP〇4.12H20 3.14g等化學試劑依次溶解于含1000ml無菌去離子水中 制得PBS緩沖液,并裝入三角燒瓶內(nèi),充分混勻,調(diào)節(jié)PH值為7,置于滅菌鍋中滅菌處理,清洗 紅細胞2-3次后,再利用roS緩沖液將紅細胞配制成體積濃度4%的懸液,加入至96孔聚苯乙 稀板內(nèi),每孔添加 100μΙ;再將步驟B中512ymol/L、128ymol/L、64ymol/L、32ymol/L、16ymol/ USymol/L不同濃度的C16LL-37和LL-37加入至各孔內(nèi),每孔添加 100μΙ; 陰性對照組及陽性對照組分別加入100μΙ PBS緩沖液及體積濃度0.2%聚乙二醇辛基苯 基醚TritonX-100,將各板置于37°C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2h后,離心力1000g離心處理lOmin,取 上清1〇〇μ 1,多肽如果具有溶血活性,將紅細胞的細胞膜溶解破壞,上清液的0D值會顯著增 加,轉移置新的96孔聚苯乙烯板,利用酶標儀檢測450nm處各樣品的0D值; F、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 設MHB培養(yǎng)基為陰性對照組,取500μ1濃度32_〇1/1的(:161^-37、32_〇1/1的LL-37及 ΜΗΒ培養(yǎng)基分別加入500μ 1變異鏈球菌懸液1 X 106CFU/ml的無菌離心管內(nèi),充分混勻,并置 于37°C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2hrs,2hrs后,10000 rpm離心5min棄上清,加入步驟E中PBS緩沖液 清洗2-3次,加入體積濃度2.0%戊二醛緩沖劑并于4 °C條件下固定24h,取出各樣品,離心, 棄上清,PBS緩沖液清洗2-3次后乙醇梯度脫水,再用體積濃度100 %叔丁醇置換體積濃度 100 %乙醇2-3次后溶于體積濃度100%叔丁醇,吸取細菌-叔丁醇懸浮液滴于覆有蓋玻片 的樣品臺,放置于ES-2030形凍結真空干燥裝置冷凍干燥機,0.03pa內(nèi)真空-40 °C干燥5h,E-1010離子濺射裝置噴金,S-3400N鏡下觀察。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對變異鏈球菌生物活性作用 的應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G、 C16LL-37的穩(wěn)定性分析 G1、不同溫度測定 64_〇1/1 的 C16LL-37分別置于 17°(:、27°(:、37°(:、47°(:、57°(:溫度下處理3〇1^11,待降至 常溫,將抗菌肽分別加入1〇〇μ1變異鏈球菌細菌懸液1 X l〇6CFU/ml的96孔聚苯乙烯板內(nèi); G2、不同鹽濃度測定 128ym〇VL的C16LL-37 50μ1分別加入100μ1變異鏈球菌懸液1 X 106CFU/ml的96孔聚苯 乙稀板內(nèi),再分別加入50μ1的200口111〇1凡、300口1]1〇1凡、400口1]1〇1凡、800口1]1〇1凡的似(31溶液,充 分混勾,稀釋調(diào)節(jié)使 Nacl 的濃度分別為 100ymol/L、200ymol/L、300ymol/L、400ymol/L; G3、不同PH值測定 分別利用PH值為6的HCL溶液及PH值為8的NaOH緩沖液將三組64μπι〇 1/L的Cl6LL-37的 ΡΗ 值調(diào)至5·5、6·5、7·5; G4、不同濃度胰蛋白酶測定 128μπιο 1 /L的 C16LL-3 7分別用不同濃度 Ομπιο 1 /L、2μπιο 1 /L、20μπιο 1 /L、200μπιο 1 /L、2000μ mol/L的胰蛋白酶37°C處理6h,分別加入至含100μ1變異鏈球菌細菌懸液1 X 106CFU/ml的 96孔聚苯乙烯板內(nèi),充分混勻; 將以上61、62、63、64各組樣品分別置于37°(:恒溫培養(yǎng)箱孵育211后,利用酶標儀檢測 600nm處各組的0D值。7.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重組人源性抗菌肽C16LL-37對變異鏈球菌生物活性作 用的應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中以濃度為256μπι 〇1/1的C16LL-37為例,分別取5支 無菌離心管內(nèi)100口1該濃度多肽,分別標記為2568、25613、256(3、256(1、2566,再分別向其中加 入步驟Α中的細菌懸液100μ1,分別在256a中加入變異鏈球菌ATCC 2517、256b中加入粘性放 線菌ATCC 15987、256c中加入嗜酸乳桿菌ATCC 4356、256d中加入大腸桿菌ATCC 25922和
【文檔編號】C07K14/315GK106008718SQ201610196500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3月31日
【發(fā)明人】周建業(yè), 李志強, 何祥, 何祥一, 車春曉, 姜科宇, 張菊梅, 焦康禮, 胡曉潘, 張軒
【申請人】西北民族大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