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特定的表面形狀與物性的結構體及用于形成該結構體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有特定的表面形狀與物性的結構體,詳細地說,本發(fā)明涉及具有抗光反射性能、光透過改良性能、耐表面損傷性能等的結構體,更詳細地說,本發(fā)明涉及能對顯示器等賦予良好的辨認性的表面層用結構體及用于形成該結構體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
背景技術:
:顯示器等所使用的表面層已知可使用下述物質(zhì)(l)一般稱為干式法的表面層,即,采用氣相工序制作電介質(zhì)多層膜,并利用光學干涉效應實現(xiàn)低反射率而得到的表面層;(2)—般稱為濕式法的表面層,S卩,將低折射率材料涂布于基板薄膜上而成的表面層等。此外,作為與上述的原理完全不同的技術,已知有(3)通過對表面賦予微細結構,使之可顯現(xiàn)出低反射率(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0)。一般,該表面層不僅需要抗光反射性能、光透過性提高性能,而且在實用化時還需要對磨損、損傷等具有較強的一定的機械強度。然而,對于上述(3)中所記載的利用表面微細結構的表面層,雖可獲得良好的抗反射性能,但是由于其耐表面損傷性等機械強度不足,因而較容易磨損,或容易受到損傷等,因此尚未達到實用化。例如在專利文獻1至專利文獻10中記載有所述抗反射膜用的材料,其中作為聚合性樹脂使用(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然而,此處所記載的材料完全為一般性的聚合物薄膜形成用材料,對于(3)中所記載的具有特殊表面微細結構的表面層,從材料方面、特別是從耐表面損傷性等機械強度的實用性觀點的方面并未進行任何探討。再者,上述(3)表面具有微細結構的抗反射膜,因為表面具有能適當防止反射的特殊微細結構,因而要求該材料具有特殊的物性,但是關于這種所要求的物性卻幾乎未知。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昭50-070040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平9-193332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3-162205號公報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3-215314號公報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2003-240903號公報專利文獻6:日本專利特開2004-004515號公報專利文獻7:日本專利特開2004-059820號公報專利文獻8:日本專利特開2004-059822號公報專利文獻9:日本專利特開2005-010231號公報專利文獻10:日本專利特開2005-092099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對于液晶顯示器(LCD)、等離子顯示器(PDP)等平板顯示器(以下簡稱為FPD)等,為確保辨認性而必須裝設抗反射膜,該抗反射膜己知有如上述(1)或(2)所示的無機或有機多層膜以及上述(3)的利用表面微細結構所形成的抗反射膜等。然而,關于利用表面微細結構所形成的抗反射膜,其優(yōu)選結構與抗反射功能雖屬已知,但是對于形成該結構的材料的面來說,當其用于FPD的最外表面時,其耐損傷性等機械特性還不充分,并未達到實用化。因此,若能提供耐損傷性等機械特性優(yōu)越的表面微細結構抗反射膜,將有助于FPD等的辨認性的提高。換言之,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尋找到具有抗光反射性能、光透過改良性能等的結構體所要求的表面形狀與物性,特別是提供出賦予了耐表面損傷性等機械強度的結構體;其課題還在于提供可形成具有所述特定表面形狀與物性的結構體的組合物。本發(fā)明的課題進一步在于提供可良好地形成抗光反射性能與穿透改良性能更優(yōu)越且具有較大高寬比的結構體的組合物。本發(fā)明人為解決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若利用特定的組合物進行聚合來形成具有特定表面形狀與物性的結構體,則可解決上述問題,從而完成了本發(fā)明。此外,發(fā)明人還發(fā)現(xiàn),具有特定組合的組成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非常適合作為上述結構體形成用材料,從而完成了本發(fā)明。換言之,本發(fā)明所提供的結構體為表面具有平均高度為100nm1000nm的凸部或平均深度為100nm1000nm的凹部且該凸部或凹部按照相對于至少某一方向的平均周期為100nm400nm的方式存在的結構體,該結構體的特征在于,其是利用光照射、電子射線照射和/或加熱使(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進行聚合而得到的結構體,該結構體在180°C以上的儲存模量為0.5GPa以上。另外,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上述結構體中,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含有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及酯(甲基)丙烯酸酯。再者,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上述結構體中,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進一步含有環(huán)氧(甲基)丙烯酸酯。此外,本發(fā)明還提供利用含有改性硅油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進行聚合而得到的上述結構體。再者,本發(fā)明還提供上述結構體的制造方法,該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表面具有平均高度為100nm1000nm的凹部或平均深度為100nm1000nm的凸部且該凹部或凸部按照相對于至少某一方向的平均周期為100nm400nm的方式存在的模具中,供應(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從上方將基材斜向粘接至模具表面并從基材側進行輥壓接,將(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固化后從模具上剝離。再者,本發(fā)明將提供用于形成上述結構體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提供抗光反射性能、光透過改良性能、耐表面損傷性能等均優(yōu)越的結構體。此外,本發(fā)明還能提供可形成所述性能優(yōu)越的具有特定結構與特定物性的結構體的組合物。進一步,本發(fā)明可提供即使結構體具有較大的高寬比也仍可良好地形成的組合物。具體而言,本發(fā)明可提供例如具有作為FPD等的表面層等的抗反射膜、穿透性改良膜、表面保護膜等的優(yōu)越光學特性與機械強度的結構體。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體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圖。圖2為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結構體的制造方法的連續(xù)制造裝置的一例的示意圖。圖3為顯示實施例1與實施例2中的結構體(l)、(3)、(6)及(14)的儲存模量的溫度依賴性的圖。具體實施方式[結構體表面的形狀]本發(fā)明的結構體必須在其至少一個表面上具有平均高度為100nm1000nm的凸部或平均深度為100nm1000nm的凹部。此處所謂"凸部"是指較基準面突出的部分,而所謂"凹部"是指較基準面凹陷的部分。對于本發(fā)明的結構體來說,其表面可具有凸部,亦可具有凹部。此外,也可以兼具凸部與凹部這二者,并且也可以具有所述凸部與凹部連結而形成的波浪結構。凸部或凹部必須在結構體的至少一側表面上設置,也可設置于結構體雙面上。其中優(yōu)選設置于與空氣相接觸的最外表面。這是由于空氣與本發(fā)明的結構體在折射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不同,而若利用本發(fā)明的特定結構,則折射率不同的物質(zhì)的界面能夠良好地發(fā)揮出抗反射性能與穿透改良性能。此外還由于,若在較易于受到機械外力的最外表面上存在本發(fā)明的結構,則可發(fā)揮后述的本發(fā)明結構體所必備的物性(特定儲存模量)的效果,從而可改良該表面的耐損傷性等。凸部或凹部優(yōu)選均勻存在于結構體的整體表面上,從而可達到上述效果。在凸部的情況下,從基準面凸出的平均高度必須在100nm1000nm,在凹部的情況下,從基準面凹陷的平均深度也必須在100nm1000nm。高度或深度并非為恒定值,只要其平均值在上述范圍內(nèi)即可,優(yōu)選實質(zhì)上具有恒定高度或恒定深度。不論是凸部的情況還是凹部的情況,其平均高度或平均深度優(yōu)選均為150nm以上,更優(yōu)選為200nrn以上。此外,優(yōu)選為600nrn以下,更優(yōu)選為500nm以下。若平均高度或平均深度過小,有可能不能表現(xiàn)出良好的光學特性,反之,若過大,則可能會出現(xiàn)難于制造的情況。當具有凸部與凹部連結形成的波浪結構時,出于同樣的理由,優(yōu)選最高部(凸部的上部)與最深部(凹部的下部)的平均長度在100nm1000nm。在本發(fā)明結構體的表面上,必須將上述凸部或凹部按照至少某一方向的平均周期為100nm400nm的方式進行配置。凸部或凹部可隨意配置,亦可進行規(guī)則性配置。此外,不管何種情況,從抗反射性與穿透改良性的方面來看,優(yōu)選上述凸部或凹部在結構體的整體表面實質(zhì)上均勻地配置。另外,只要至少某一方向按照平均周期為100nm400nm的狀態(tài)進行配置即可,而不必所有方向的平均周期均為100nm400nm。當對凸部或凹部進行規(guī)則性配置時,如上所述,只要至少某一方向按照平均周期為100nm400nm進行配置即可,優(yōu)選周期最短的方向(以下稱"x軸方向")上的周期配置成100nm400nm的狀態(tài)。換言之,當某一方向取周期最短的方向時,優(yōu)選周期在上述范圍內(nèi)。特別是,此時若將與x軸方向相垂直的y軸方向亦配置成周期在100nm400nm的狀態(tài),則是特別優(yōu)選的。上述平均周期(在凸部或凹部的配置位置具有規(guī)則性的情況稱為"周-期")優(yōu)選為120nm以上,更優(yōu)選為150nm以上。此外,優(yōu)選為250nm以下,更優(yōu)選為200nm以下。平均周期過短或過長均可能無法充分獲得抗反射效果。對于本發(fā)明的結構體來說,其表面必須具有上述結構,但是從具有良好抗反射性能的方面考慮,更優(yōu)選具有一般被稱為"蛾眼結構(Moth-eye結構)"的結構。此外,同樣地從良好抗反射性能的方面考慮,優(yōu)選具有專利文獻1至專利文獻10中任一文獻所記載的表面結構。高度或深度除以平均周期的值也即高寬比并無特別的限制,從光學特性的方面考慮,優(yōu)選在1以上,特別優(yōu)選在1.5以上,進一步優(yōu)選在2以上。此外,從結構體制造工藝的方面考慮,優(yōu)選在5以下,特別優(yōu)選在3以下。在本發(fā)明中,通過使(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進行聚合,首先將可形成高寬比為1.5以上的結構體。因此,在本發(fā)明中,為了能發(fā)揮(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的特征,高寬比越大越好,特別優(yōu)選為1.5以上,進一步優(yōu)選為2以上。本發(fā)明的結構體中,通過對表面賦予上述結構,可以減少光的反射率、或提高光的穿透性。該種情況下的"光"為至少包括可見光區(qū)域波長光的光。另外,對于本發(fā)明的結構體來說,其在18(TC以上的儲存模量必須為0.5GPa以上。一般來說,若將對(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進行聚合而得到的物質(zhì)從室溫開始進行升溫,則其儲存模量將下降,當其達到某溫度(約15(TC約180。C)以上時幾乎呈一定的橡膠彈性。180。C以上的儲存模量為該橡膠區(qū)域中的儲存模量。另外,若在高溫(例如20(TC以上)時結構體進行熱分解,則在這種情況下,該溫度下的測定值也當然不能被用作"儲存模量"。此外,多數(shù)情況下,儲存模量在18(TC以上時呈幾乎一定值,而所謂"18(TC以上"指的是"18(TC以上的至少某一溫度"。換言之,對于本發(fā)明的結構體來說,其在溫度為18(TC以上、且低于結構體實質(zhì)上開始進行熱分解的溫度范圍中的至少一個溫度的儲存模量必須達到0.5GPa以上。以下有時將"180。C以上的儲存模量"簡稱為"儲存模量"。儲存模量為不依賴于測定物的形狀和大小的物性,但在本發(fā)明中,是利用從結構體上切取約5mmx約20mmx約100pm的測試片進行測定的,或是利用另外聚合為該大小的測試片進行測定的。測定裝置使用精工儀器公司制的動態(tài)粘彈性試驗機DMS6100,將上述形狀的測試片在20mm的方向夾置,并在-2(TC20CTC范圍內(nèi)進行掃描,測定從180'C起至剛要分解前的溫度(例如至20(TC)之間的溫度范圍的儲存模量。一般來說,對于該區(qū)域中的儲存模量,測定的頻率依賴性較小,但是在有頻率依賴性的情況下,可依10Hz下所測得的儲存模量進行確定。對于本發(fā)明的結構體來說,其儲存模量必須為0.5GPa以上,優(yōu)選為0.6GPa以上,特別優(yōu)選為0.7GPa以上。當儲存模量過低時,使用溫度(例如室溫)下的機械強度會發(fā)生劣化,有可能導致結構體表面易于遭受磨損、表面易于遭受損傷等狀況。180°C以上的儲存模量與結構體的一般使用溫度(例如室溫25"C)下的機械強度之間具有相關性的作用原理仍未明確,但是據(jù)認為這是由于所述區(qū)域中的儲存模量與支配著機械強度的交聯(lián)密度間具有直接相關性。[結構體的結構、形成方法]另外,對于本發(fā)明的結構體來說,其必須是利用光照射、電子射線照射和/或加熱使(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進行聚合而得到的結構體。換言之,本發(fā)明的結構體中,(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的(甲基)丙烯酸基的碳-碳雙鍵必須利用光照射、電子射線照射和/或加熱進行反應。本發(fā)明中,所謂"(甲基)丙烯酸"指的是"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以下亦同。此外,所謂"利用光照射、電子射線照射和/或加熱"是指可利用光照射、電子射線照射及加熱組成的組中的任一種進行處理,亦可從中選擇2種處理合并使用,亦可合并使用全部的3種處理。本發(fā)明的結構體中,(甲基)丙烯酸基的碳-碳雙鍵必須要進行反應,其反應率并無特別的限制,優(yōu)選在85%以上,特別優(yōu)選在90%以上。此處所謂"反應率"是如下求得的利用紅外線分光法(IR),具體而言,利用傅立葉轉(zhuǎn)換紅外分光光度計SpectrumOneD(perkinElmer公司制)全反射法(ATR法)對曝光前后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進行測定,測得歸屬為酯鍵中的碳-氧鍵的1720cm—'的吸光度與歸屬為碳-碳鍵的811cm—1的吸光度,由上述吸光度的比率求得上述的反應率。若反應率過低,則可能導致機械強度降低、耐化學性降低的情況。為使儲存模量為0.5GPa以上,并且為了根據(jù)需要獲得充分的反應率與固化性,需要對后述的作為用于形成本發(fā)明結構體的材料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的組成(例如(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種類、配合量;聚合引發(fā)劑的種類、量等)、聚合中所用的光、電子射線的照射條件(強度、曝光時間、波長、氧去除等)、聚合時的加熱條件(溫度、加熱時間、氧去除等)及結構體的形狀(厚度等)等進行調(diào)整。對于本發(fā)明結構體來說,為了具有能夠顯現(xiàn)出低反射率與高穿透性的特殊表面結構,其物性亦要求特殊的物性。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其發(fā)現(xiàn)了可以不易對上述特殊的表面微細結構造成機械性損傷且耐表面損傷性等機械強度優(yōu)越的結構體物性。[結構體形成用材料]當采用下述材料來形成具有如上所述特定表面結構的本發(fā)明的結構體時,可適當?shù)刭x予其如上所述的特定物性。下面針對本發(fā)明結構體所用的材料進行詳述。本發(fā)明的結構體必須含有對(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進行聚合而成的聚合物。作為(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只要可形成上述結構且可獲得上述物性,則對其并無特別的限制,優(yōu)選含有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及酯(甲基)丙烯酸酯。所謂"氨酯(甲基)丙烯酸酯"是指分子中具有氨酯鍵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此外,所謂"酯(甲基)丙烯酸酯"是指其分子中具有由酸基(包括酸酐與酰氯)與羥基進行反應所獲得的酯鍵但不具有氨酯鍵也不具有硅氧烷鍵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另夕卜,本發(fā)明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優(yōu)選含有環(huán)氧(甲基)丙烯酸酯。所謂"環(huán)氧(甲基)丙烯酸酯"是指具有(甲基)丙烯酸與環(huán)氧基進行反應所獲得的結構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此外,本發(fā)明的結構體優(yōu)選為利用含有改性硅油的組合物進行聚合而得到的結構體。所謂"改性硅油"是指分子中具有硅氧烷鍵且硅原子(Si)上亦鍵合有除甲基之外的有機基的化合物。"改性硅油"中包括硅(甲基)丙烯酸酯。因而,本發(fā)明中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優(yōu)選含有硅(甲基)丙烯酸酯。所謂"硅(甲基)丙烯酸酯"是指分子中具有硅氧烷鍵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l]關于氨酯(甲基)丙烯酸酯本發(fā)明中所使用的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并無特別的限制,例如氨酯鍵的位置及個數(shù)、(甲基)丙烯酸基的位置及個數(shù)等均無特別的限制。作為本發(fā)明的結構體形成時所使用的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優(yōu)選化學結構,可舉出例如具有下述結構(A)使分子中具有(優(yōu)選多個)異氰酸酯基的化合物與分子中具有羥基和(優(yōu)選多個)(甲基)丙烯酸基的化合物進行反應而獲得的結構;(B)使具有多個羥基的化合物與二異氰酸酯化合物或三異氰酸酯化合物進行反應并進一步使所得化合物中的未反應異氰酸酯基與(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等的分子中具有羥基和(甲基)丙烯酸基的化合物發(fā)生反應而獲得的結構。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通過含有氨酯(甲基)丙烯酸酯而使所得結構體的固化性及反應率得到提高、儲存模量增大,且柔軟性亦優(yōu)越。本發(fā)明中所謂"固化性"是指(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變硬的容易度,由于該"固化性"受到由雙鍵殘存率所求得的"反應率"的大幅影響,甚至在"反應率"中未浮現(xiàn)的微小反應的進行亦將對該固化性造成影響,因而該固化性亦為涵蓋上述等的概念。關于4官能以上的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作為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優(yōu)選含有4官能以上的氨酯(甲基)丙烯酸酯。換言之,優(yōu)選為分子中具有4個以上的(甲基)丙烯酸基的化合物。這種情況下,氨酯鍵的位置與個數(shù)、分子末端是否有(甲基)丙烯酸基等均無特別的限制。特別優(yōu)選分子中具有6個以上的(甲基)丙烯酸基的化合物,進一步優(yōu)選具有10個以上的(甲基)丙烯酸基的化合物。此外,分子中的(甲基)丙烯酸基個數(shù)的上限并無特別的限制,特別優(yōu)選為15個以下。若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分子中的(甲基)丙烯酸基的個數(shù)過少,則所得到的結構體的固化性與反應率可能會降低,儲存模量可能會變小。反之,若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分子中的(甲基)丙烯酸基的個數(shù)過多,則聚合所致的(甲基)丙烯酸基的碳間雙鍵消耗率(即反應率)可能無法充分提升。4官能以上的氨酯(甲基兩烯酸酯的結構并無特別的限制,優(yōu)選為使分子中具有l(wèi)個羥基和2個以上(甲基)丙烯酸基的化合物(b)的羥基與多元異氰酸酯化合物(a)的異氰酸酯基進行反應而得到的結構。此時作為多元異氰酸酯化合物(a)并無特別的限制,可以舉出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異氰酸酯基的化合物。作為分子中具有2個異氰酸酯基的化合物可舉出例如1,5-萘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甲垸二異氰酸酯、氫化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1,3-苯二異氰酸酯、1,4-苯二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酯、丁烷-l,4-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2,2,4-三甲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2,4,4-三甲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環(huán)己烷-l,4-二異氰酸酯、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賴氨酸二異氰酸酯、二環(huán)己基甲烷-4,4'-二異氰酸酯、1,3-雙(異氰酸酯甲基)環(huán)己烷、甲基環(huán)己垸二異氰酸酯、間四甲代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此外,作為分子中具有3個異氰酸酯基的化合物,可舉出例如對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苯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進行改性而得到的三羥甲基丙垸加成的加合物、二縮脲體、異氰脲酸酯體等。其中,本發(fā)明中特別優(yōu)選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作為分子中具有1個羥基與2個以上(甲基)丙烯酸基的化合物(b)并無特別的限制,可以舉出使分子中具有3個以上(設定為p個)羥基的化合物(b-l)的羥基與(p-l)個(甲基)丙烯酸進行反應而得到的化合物;以及使(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與(甲基)丙烯酸進行幵環(huán)反應而得到的化合物等。其中,對于"分子中具有1個羥基與2個以上(甲基)丙烯酸基的化合物(b)"來說,當該化合物是由2種以上化合物通過進行部分性反應而制造時,其包括在分子中混合入具有2個以上羥基的化合物的情況以及混入具有1個(甲基)丙烯酸基的化合物的情況?;衔?b)中,"使分子中具有p個(p為3以上的整數(shù))羥基的化合物(b-l)與(p-l)個(甲基)丙烯酸進行反應而得到的化合物"中,作為"分子中具有3個以上羥基的化合物(b-l)"并無特別的限制,可列舉例如甘油、三羥甲基乙烷、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四羥甲基乙垸、二甘油、二(三羥甲基)乙垸、二(三羥甲基)丙烷、二季戊四醇、二(四羥甲基)乙烷;上述物質(zhì)的環(huán)氧乙烷改性化合物;上述物質(zhì)的環(huán)氧丙烷改性化合物;異氰脲酸的環(huán)氧乙烷改性化合物、環(huán)氧丙烷改性化合物、s-己內(nèi)酯改性化合物;及酯類低聚物等。從可增加所獲得的氮酯(甲基)丙烯酸酯中的官能基數(shù)的方面考慮,化合物(b-l)中的羥基數(shù)特別優(yōu)選為4個以上,進一步優(yōu)選為6個以上。具體地說,特別優(yōu)選例如二甘油、二(三羥甲基)乙烷、二(三羥甲基)丙垸、二季戊四醇、二(四羥甲基)乙烷等。若以二甘油為例,則可通過使二甘油的4個羥基中的3個羥基與(甲基)丙烯酸產(chǎn)生反應來合成分子中具有1個羥基和2個以上(此時為3個)(甲基)丙烯酸基的化合物(b)。此外,若以多元異氰酸酯化合物(a)為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的情況為例,則可通過使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的2個異氰酸酯基與2個上述具有1個羥基及2個以上(甲基)丙烯酸基的化合物(b)進行反應來合成"4官能以上的氨酯(甲基)丙烯酸酯"。此時,若使分子中具有1個羥基與3個(甲基)丙烯酸基的化合物(b)與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進行反應,結果便可合成分子中具有6個(甲基)丙烯酸基的"4官能以上的氨酯(甲基)丙烯酸酯"。[l-2]關于3官能以下的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作為氨酯(甲基)丙烯酸酯,除上述4官能以上的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之外,還可含有3官能以下的氨酯(甲基)丙烯酸酯。該3官能以下的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化學結構并無特別的限制,可使用公知的物質(zhì)。3官能以下的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的重均分子量優(yōu)選為100030000,特別優(yōu)選為200010000。若分子量過小,則柔軟性可能降低,反之,若分子量過大,則儲存模量可能降低。[l-2-l]關于2官能氨酯(甲基)丙烯酸酯"3官能以下的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優(yōu)選含有在分子的兩末端分別具有1個(甲基)丙烯酸基的2官能氨酯(甲基)丙烯酸酯。進一步,特別優(yōu)選"3官能以下的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全部為"分子的兩末端分別具有1個(甲基)丙烯酸基的2官能氨酯(甲基)丙烯酸酯"。通過含有上述2官能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可提高固化性、反應率,同時可提高結構體的柔軟性。該2官能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化學結構并無特別的限制',其重均分子量優(yōu)選為100030000,特別優(yōu)選為20005000。若分子量過小,則柔軟性可能會降低,反之,若分子量過大,則儲存模量可能會降低。該2官能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并無特別的限制,特別優(yōu)選為以下所示。即,特別優(yōu)選為如下獲得的物質(zhì)使兩末端為羥基、胺基等的聚合物或寡聚物(c)的兩末端與二異氰酸酯化合物(d:i進行反應,獲得"兩末端具有異氰酸酯基的聚合物或寡聚物",進一步使該"兩末端具有異氰酸酯基的聚合物或寡聚物"的兩末端與分子中具有羥基和(甲基)丙烯酸基的化合物(e)進行反應,由此得到的2官能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為特別優(yōu)選的物質(zhì)。作為兩末端為羥基的聚合物或寡聚物(c)并無特別的限制,可列舉例如酯寡聚物、酯聚合物、氨酯寡聚物、氨酯聚合物、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其中特別優(yōu)選為酯寡聚物、酯聚合物。該寡聚物、聚合物的分子量并無特別的限制,從固化性的觀點考慮,重均分子量優(yōu)選為10005000,特別優(yōu)選為20003000。作為上述酯的二醇成分并無特別的限制,可列舉例如乙二醇、丙二醇、1,4_丁二醇、1,6-己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2,2,-硫代二乙醇等。特別優(yōu)選為1,4-丁二醇、1,6-己二醇等。作為上述酯的二羧酸成分并無特別的限制,可列舉例如草酸、琥珀酸、順丁烯二酸、己二酸等亞烷基二羧酸;對苯二甲酸、酞酸等芳香族二羧酸等。特別優(yōu)選己二酸、對苯二甲酸等。作為與該聚合物或寡聚物的兩末端發(fā)生反應的二異氰酸酯化合物(d)并無特別的限制,可使用與上述多元異氰酸酯化合物(a)項中所記載的二異氰酸酯化合物相同的物質(zhì)。特別優(yōu)選可舉出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等。此外,作為與上述得到的兩末端具有異氰酸酯基的聚合物或寡聚物的兩末端進行反應的"分子中具有羥基與(甲基)丙烯酸基的化合物(e)"并無特別的限制,可列舉例如(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等。4官能以上的氨酯(甲基)丙烯酸酯與[1-2-2]2官能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的重量含有比率并無特別的限制,相對于100重量份的4官能以上的氨酯(甲基)丙烯酸酯,2官能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優(yōu)選含有0300重量份,特別優(yōu)選含有1200重量份,進一步優(yōu)選含有2100重量份。若2官能氨酯(甲基)丙烯酸酯過多,則儲存模量會降低,可能無法獲得儲存模量達0.5GPa以上的結構體,并且可能無法對上述具有特殊表面形狀的本發(fā)明結構體賦予充分的耐表面損傷性等機械強度。2.關于酯(甲基)丙烯酸酯用于形成本發(fā)明結構體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體除了含有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之外,優(yōu)選還含有酯(甲基)丙烯酸酯。通過含有該酯(甲基)丙烯酸酯,結構體將變軟,本發(fā)明中的具有特殊結構的表面機械強度會變得良好。此外,還可能會防止由于為了提升固化性等而使用的4官能以上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的作用所致的結構體的柔軟性的惡化。若不含有該酯(甲基)丙烯酸酯而僅含有2官能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則結構體可能過軟,機械強度可能劣化。作為酯(甲基)丙烯酸酯并無特別的限制,優(yōu)選可舉出2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作為2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列舉例如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直鏈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200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300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400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600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斜O(jiān)O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700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亞垸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單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單苯甲酸酯等醇為3元以上的部分(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EO改性雙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PO改性雙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氫化雙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EO改性氫化雙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PO改性氫化雙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16雙酚F二(甲基)丙烯酸酯、EO改性雙酚F二(甲基)丙烯酸酯、PO改性雙酚F二(甲基)丙烯酸酯、EO改性四溴雙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等雙酚系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PO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羥基三甲基乙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羥基三甲基乙酸新戊二醇酯的己內(nèi)酯加成物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雙(2-羥基-3-丙烯酰氧基丙基)醚;二(甲基)丙烯酸三環(huán)癸烷二羥甲酯、異氰脲酸EO改性二(甲基)丙烯酸酯等的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作為3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列舉例如甘油PO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EO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垸PO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異氰脲酸EO改性三(甲基)丙烯酸酯、異氰脲酸EO改性s-己內(nèi)酯改性三(甲基兩烯酸酯、1,3,5-三丙烯?;鶜?s-三嗪、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酸酯等。作為4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可列舉例如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單丙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四羥甲基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酯類低聚物四(甲基)丙烯酸酯等。這些物質(zhì)可單獨使用l種、或混合使用2種以上,為了提高固化性、反應率,優(yōu)選至少含有2官能酯(甲基)丙烯酸酯。進一步地,特別優(yōu)選合并使用2官能酯(甲基)丙烯酸酯與3官能以上的酯(甲基)丙烯酸酯,從而可取得固化性與儲存模量間的平衡。[2-l]關于2官能酯(甲基)丙烯酸酯從提高固化性、提高機械強度等方面考慮,優(yōu)選上述酯(甲基)丙烯酸酯含有2官能酯(甲基)丙烯酸酯,從進一步提高固化性的方面考慮,2官會巨(甲基)丙烯酸酯中,更優(yōu)選含有具有亞垸基二醇鏈且分子兩末端分別具有1個(甲基)丙烯酸基的2官能酯(甲基)丙烯酸酯。作為該物質(zhì),具體可舉出例如上述的亞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特別優(yōu)選可舉出例如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亞烷基二醇寡聚物的二(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聚乙二醇#200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糾00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600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亞垸基二醇聚合物的二(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等。[2-2]關于3官能以上的酯(甲基)丙烯酸酯進一步地,從提高儲存模量的角度考慮,上述酯(甲基)丙烯酸酯特別優(yōu)選含有3官能以上的酯(甲基)丙烯酸酯。具體可舉出例如上述的3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或4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官能基數(shù)特別優(yōu)選為4以上,進一步優(yōu)選為5以上。官能基越多,固化性將越好。特別優(yōu)選可舉出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等。酯(甲基)丙烯酸酯中,2官能酯(甲基)丙烯酸酯與3官能以上的酯(甲基)丙烯酸酯的質(zhì)量含有比率并無特別的限制,相對于100重量份的2官能酯(甲基)丙烯酸酯,3官能以上的酯(甲基)丙烯酸酯優(yōu)選含有0100重量份,特別優(yōu)選含有080重量份,進一步優(yōu)選含有150重量份。若3官能以上的酯(甲基)丙烯酸酯過多,則所形成的固化膜等結構體有可能變脆。[3]關于環(huán)氧(甲基)丙烯酸酯用于形成本發(fā)明結構體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體除含有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及酯(甲基)丙烯酸酯之外,還優(yōu)選含有環(huán)氧(甲基)丙烯酸酯。通過含有該環(huán)氧(甲基)丙烯酸酯,可使結構體趨于更強韌,可使本發(fā)明的具有特殊結構的表面呈現(xiàn)出更良好的耐損傷性等機械強度。作為上述"環(huán)氧(甲基)丙烯酸酯"并無特別的限制,具體可舉出例如具有(甲基)丙烯酸與下述物質(zhì)加成而得到的結構的環(huán)氧(甲基)丙烯酸酯,所述物質(zhì)為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二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三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二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三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等亞烷基二醇二縮水甘油醚類;甘油二縮水甘油醚等甘油縮水甘油醚類;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氫化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雙酚A的PO改性二縮水甘油醚、雙酚F二縮水甘油醚等雙酚系化合物的二縮水甘油醚類等。此外還可舉出具有(甲基)丙烯酸與經(jīng)縮聚的環(huán)氧樹脂加成而得到的結構的物質(zhì)。進一步還可舉出具有對于環(huán)氧樹脂加成(甲基)丙烯酸而得到的結構的物質(zhì)等,該環(huán)氧樹脂具有使例如表氯醇等與苯酚酚醛、甲酚酚醒等縮聚物進行反應而得到的結構。[4]關于改性硅油用于形成本發(fā)明結構體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除含有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及酯(甲基)丙烯酸酯之外,優(yōu)選進一步含有改性硅油。通過使(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含有改性硅油,可使所獲得的結構體的儲存模量增大,同時上述特殊表面形狀可具有優(yōu)越的耐損傷性等機械強度。另外,在本發(fā)明的結構體的形成中,由于包括將已固化的結構體從模具中剝離的步驟,因而此時賦形性便成為重要因素。然而,本發(fā)明中該改性硅油的使用與其說是對該賦形性具有改良效果,不如說是對耐表面損傷性的改良更具效果。對于本發(fā)明中所使用的改性硅油的化學結構來說,只要其為分子中具有硅氧烷鍵且硅原子(Si)上還鍵合有除了甲基以外的有機基的化合物即可,并無特別的限制,但從對結構體表面賦予耐損傷性的觀點考慮,優(yōu)選具有下面的式(S1)(S4)的結構。式(S1)為側鏈型改性硅油、式(S2)為兩末端型改性硅油、式(S3)為單末端型改性硅油、式(S4)為側鏈兩末端型的改性硅油。<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9</formula>式(S1)(S4)中,-R可以彼此不同,表示-Y-OAc或-Y-CF3(式中,Y表示碳原子數(shù)為150的亞垸基或聚醚基,Ac表示(甲基)丙烯?;?,m表示1250的整數(shù),n表示225的整數(shù)。上述式中,Y表示碳原子數(shù)為150的亞烷基或聚醚基,且亞烷基的碳原子數(shù)特別優(yōu)選為120,進一步優(yōu)選為13。作為聚醚基,優(yōu)選為聚乙二醇鏈或聚丙二醇鏈,特別優(yōu)選以-(C2H40V(a為120的整數(shù))、-(C3H60)b-(b為125的整數(shù))或-(C2H40)a-(C3H60V(a為120的整數(shù),b為125的整數(shù))所示的基團。式(S1)至式(S4)的任一類型中,m均表示1250的整數(shù),優(yōu)選m=5180,特別優(yōu)選111=10130。此外,式(S1)至式(S4)的任一類型中,n均表示225的整數(shù),優(yōu)選11=220,特別優(yōu)選m-215。(特別)優(yōu)選經(jīng)如下考慮后再決定m與n的值。改性硅油中,存在于末端或側鏈的R部分與主鏈的二甲基硅氧垸結構部分的質(zhì)量比率在側鏈型與側鏈末端型中大致根據(jù)n/(m+n)值來確定,而在末端型中則根據(jù)m值來確定,若該二甲基硅氧烷結構部分的質(zhì)量比率變大,則雖然會出現(xiàn)耐污染性變好的傾向,但也可能出現(xiàn)與氨酯(甲基)丙烯酸酯或酯(甲基)丙烯酸酯間的相容性變差的情況。反之,若二甲基硅氧烷結構部分的質(zhì)量比率變得過小,則所得到的結構體的耐損傷性會變差,在固化步驟中會易于揮發(fā),因而會導致固化涂膜中的含量降低,可能無法充分發(fā)揮含有該成分的效果。其中,對于式(S1)或式(S4)所示的-R為-Y-CF3、Y是碳原子數(shù)為l3的烷基的硅油,或式(Sl)式(S4)所示的m值為10^m^200的硅油,其不僅使上述耐損傷性等機械強度優(yōu)越,而且耐污染性亦優(yōu)越。從污染性的觀點考慮,特別優(yōu)選15^m^l50、20蕓m^100。作為改性硅油的數(shù)均分子量,優(yōu)選為40020000,特別優(yōu)選為100015000。當數(shù)均分子量過大時,與其它成分間的相容性可能會變差,反之,若數(shù)均分子量過小時,耐表面損傷性可能會變差。[5](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的組成(甲基)丙烯酸酯系聚合性組合物中,氨酯(甲基)丙烯酸酯、酯(甲基)丙烯酸酯、環(huán)氧(甲基)丙烯酸酯及改性硅油的含有比率并無特別的限制,其優(yōu)選范圍如下所示。相對于100重量份的氨酯(甲基)丙烯酸酯,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優(yōu)選為IO重量份以上,特別優(yōu)選為20重量份以上。此外,上限優(yōu)選為400重量份以下,更優(yōu)選為300重量份以下,特別優(yōu)選為200重量份以下,最優(yōu)選為100重量份以下。若酯(甲基)丙烯酸酯過多,則儲存模量有可能變低,反之,若過少,則所形成的固化膜等結構體會變脆,可能發(fā)生固化收縮變大的情況。另外,相對于100重量份的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環(huán)氧(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優(yōu)選為050重量份,特別優(yōu)選為020重量份,進一步優(yōu)選為110重量份。此外,相對于100重量份的氨酯(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硅油的含量優(yōu)選為010重量份,特別優(yōu)選為0.025重量份,進一步優(yōu)選為0.052重量份。若改性硅油過多,則其可能在結構體中分離而形成不透明結構體,反之,若過少,則耐表面損傷性可能會變差。另外,本發(fā)明結構體優(yōu)選其整體為對如下所示組成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進行聚合而成的。以下"%"表示"質(zhì)量%"。氨酯(甲基)丙烯酸酯20%80%酉旨(甲基)丙烯酸酯10%80%環(huán)氧(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硅油0%30%0%8%進一步地,特別優(yōu)選為對如下所示組成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進行聚合而成的結構體。氨酯(甲基)丙烯酸酯30%60%酉旨(甲基)丙烯酸酯15%70%環(huán)氧(甲基)丙烯酸酯0%12%改性硅油0.006%3%在本發(fā)明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化合物中,除了上述成分以外,還可以含有其它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引發(fā)劑等。對于本發(fā)明的結構體來說,當利用光照射來形成時,對于作為其材料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化合物中是否存在光聚合引發(fā)劑并無特別的限制,但優(yōu)選含有光聚合引發(fā)劑。作為光聚合引發(fā)劑并無特別的限制,可使用自由基聚合中所用的以往公知的物質(zhì),可舉出例如苯乙酮類、二苯甲酮類、烷基氨基二苯甲酮類、偶苯酰類、苯偶姻類、苯偶姻醚類、節(jié)基二甲基縮醛類、苯甲?;郊姿狨ヮ悺c-?;旷ヮ惖确蓟倒饩酆弦l(fā)劑;硫醚類、噻噸酮類等含硫系光聚合引發(fā)劑;?;蓟趸⒌弱;趸㈩?;蒽醌類等。此外,亦可并用光增敏劑。相對于10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上述光聚合引發(fā)劑的配合量通常在0.210重量份、優(yōu)選0.57重量份的范圍內(nèi)選擇。當利用熱聚合來形成本發(fā)明的結構體時,優(yōu)選其含有熱聚合引發(fā)劑。作為熱聚合引發(fā)劑,可使用自由基聚合中所用的公知的物質(zhì),例如過氧化物、重氮化合物等。此外,本發(fā)明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中,還可以進一步配合粘結劑聚合物、微粒、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wěn)定劑、消泡劑、脫模劑、潤滑劑、均涂劑等。這些物質(zhì)可從公知的物質(zhì)中適當選擇使用。本發(fā)明結構體的制造方法并無特別的限制,例如優(yōu)選下述方法。艮口,將上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收取至基材上,并使用刮條涂布機或上涂裝置(applicator)等涂布機或間隔件(spacer)將其涂布成均勻膜厚的狀態(tài)。此處所謂"基材"可適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以下簡稱"PET")、三乙酰基纖維素等薄膜。然后將其貼合于具有上述表面結構的模具上。貼合完成后,對該薄膜面進行紫外線照射或電子射線照射和/或加熱,使之固化。或者也可以優(yōu)選釆取以下的方法。即,可以在具有上述表面結構的模具上,直接收取(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并利用涂布機或間隔件等制成均勻膜厚的涂布膜。然后,將所獲得的固化膜從該薄膜或模具上剝離,便制成本發(fā)明的結構體。此外,特別優(yōu)選的結構體的制造方法如下所述。即,一種結構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表面具有平均高度為100nm1000nm的凹部或平均深度為100nm1000nm的凸部且該凹部或凸部按照相對于至少某一方向的平均周期為100nm400nm的方式存在的模具中,供應(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從上方將基材斜向粘接至模具表面并從基材側進行輥壓接,將(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固化后從模具上剝離。下面進一步使用圖1對該制造方法進行更具體的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僅局限于圖l所示的具體方式。即,在模具(2)中適量供應或涂布(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l)(圖l(a)),再以輥部側為支點將基材(3)從斜向進行貼合(圖l(b))。將模具(2)、(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1)及基材(3)形成為一體的貼合體,將該貼合體移至輥(4)(圖l(c))以進行輥壓接,由此將模具(2)所具有的特定結構轉(zhuǎn)印、賦型至(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1)上(圖l(d))。對其進行固化后,從模具(2)上剝離固化物(圖l(e)),由此獲得本發(fā)明的目的結構體(5)。圖2為連續(xù)式地制造結構體的裝置的一例的示意圖,但本發(fā)明并不僅局限于該示意圖。即,使(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1)附著于模具(2)上,利用輥(4)施加力,使基材(3)對模具從傾斜方向進行貼合,將模具(2)所具有的特定結構轉(zhuǎn)印于(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1)上。將其以固化裝置(6)進行固化后,從模具(2)上剝離,由此獲得本發(fā)明的目的結構體(5)。支撐輥(7)為用于將結構體(5)朝上方拉伸的構件。通過使用輥(4)從斜向進行貼合,可獲得無氣泡進入的無缺陷的結構體(5)。此外,若使用輥,則為施加線壓的方式,因而壓力可增大,由此可制造大面積的結構體,此外,壓力的調(diào)節(jié)亦較為容易。另外可制造出具有與基材成為一體的均勻膜厚并具有規(guī)定光學物性的結構體,并且由于可進行連續(xù)式制造,因而生產(chǎn)性優(yōu)越。本發(fā)明的結構體必須是利用光照射、電子射線照射和/或加熱而進行聚合的結構體,但對于進行光照射的情況下的光的波長并無特別的限制。若使用含有可見光線和/或紫外線的光,則根據(jù)需要在光聚合引發(fā)劑的存在下可以良好地使(甲基)丙烯酸基的碳間雙鍵進行聚合,從這點考慮優(yōu)選使用含有可見光線和/或紫外線的光。特別優(yōu)選為含有紫外線的光。作為光源并無特別的限制,可使用超高壓水銀燈、高壓水銀燈、鹵素燈、各種激光等公知光源。當進行電子射線照射時,電子射線的強度與波長并無特別的限制,可使用公知方法。當利用熱進行聚合時,其溫度并無特別的限制,優(yōu)選為8(TC以上,特別優(yōu)選為IO(TC以上。此外,優(yōu)選為200。C以下,特別優(yōu)選為18(TC以下。若聚合溫度過低,將可能無法充分進行聚合,反之,若過高時,則聚合可能會不均勻、基材可能發(fā)生劣化。加熱時間亦無特別的限制,優(yōu)選為5秒以上,特別優(yōu)選為IO秒以上。并且優(yōu)選為10分鐘以下,特別優(yōu)選為2分鐘以下,進一步優(yōu)選為30秒以下。當具有特定表面結構的本發(fā)明結構體具有特定儲存模量時,進一步使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系聚合性組合物進行聚合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儲存模量的結構體可具有優(yōu)越的機械強度且其耐表面損傷性等機械強度優(yōu)越,對于這一點的作用/原理仍尚未明確,但是據(jù)認為,若考慮高分子的力學物性,通過使1個1個凹凸的微細部分的力學物性為特定范圍內(nèi)的數(shù)值,即可使結構體表面具有能夠承受外力的性能。[實施例]下面利用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更詳細的說明,但只要不逾越本發(fā)明的主旨,本發(fā)明并不僅局限于所述實施例。[實施例1]<使不含有環(huán)氧(甲基)丙烯酸酯亦不含有改性硅油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進行固化而獲得的結構體〉[結構體的制造]將表1所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與光聚合引發(fā)劑以表1所示的量進行配合,獲得(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將其適量收取至PET薄膜上,利用刮條涂布機N028進行涂布使之成為均勻膜厚。然后,在表面上貼合具有以平均周期為205nm進行配置的平均高度為150nm的凸部的結構的模具。經(jīng)確認模具整體已貼合至(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上之后,利用Fusion制UV照射裝置進行3.6J/cm2的紫外線照射而使其固化,制得結構體(1)(6)。另外,表1中的數(shù)字表示重量份,(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合計量為100重量份。[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5</column></row><table>表1中,化合物(l)為下式(l)所示化合物<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25</formula>式(1)中,X為二季戊四醇(具有6個羥基)殘基。表1中,化合物(2)為下式所示化合物2HEA-IPDI—(己二酸與1,6-己二醇的重均分子量為3500的末端羥基聚酯)--IPDI—2HEA。表1中,化合物(3)為下式所示化合物2HEA-IPDI—(己二酸與1,4-丁二醇的重均分子量為25000的末端羥基聚酯)—IPDI—2HEA。此處"2HEA"表示"丙烯酸-2-羥基乙酯","IPDI"表示"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表示異氰酸酯基與羥基依下述常規(guī)反應所形成的鍵。-NCO+HO—NHCOO-按照以下測定方法測定結構體(1)(6)的物性。<反應率〉利用紅外線分光法(IR)進行曝光前后的吸光度測定,由(甲基)丙烯酸雙鍵吸光比求出雙鍵消耗率(即反應率)。其結果合并記于表1中。<儲存模量〉將上述得到的結構體(1)(6)分別切取5mmx20mm,制成5mmx20mmxl00^im測試片。測定使用精工儀器公司制的動態(tài)粘彈性試驗機DMS6100,將上述測試片在20mm的方向夾置,并施加10Hz頻率的力,在-2(TC20(TC的范圍內(nèi)進行測定,利用各個測試片求出賦予橡膠區(qū)域的溫度范圍。圖3表示橫軸為溫度、縱軸為儲存模量時結構體(l)、(3)、(6)的曲線圖。在約15(TC以上所出現(xiàn)的平坦部分為橡膠區(qū)域。所有的測試片幾乎在18020(TC范圍內(nèi)出現(xiàn)橡膠區(qū)域,因此全部在19(TC測定了儲存模量。結果合并記于表l中。對于結構體(1)(6),按照以下評價方法進行評價。[反射率]使用島津制作所制造的自記分光光度計"UV-3150",并在背面貼附黑色膠帶,從背面測定5。入射絕對反射率。結果如表2所示。[穿透率]使用Suga試驗儀器公司制造的濁度計"HGM-2DP",測定可見光線的平均穿透率。結果如表2所示。[耐表面損傷性評價]在上述結構體(1)(6)的表面上使用新東科學(株)社制造的表面試驗機TRIB0GEARTYPE-14DR,在25mm圓柱的平滑截面均勻貼附鐵質(zhì)細絲絨(steelwool)糾000,一邊施加400g的荷重一邊以10cm/秒的速度往返IO次后,觀察此時的損傷狀況。按以下基準進行判定。結果如表2所示。26(判定基準)5:無刮痕4:出現(xiàn)數(shù)條刮痕3:25mm圓柱的一半出現(xiàn)刮痕2:在25mm圓柱的2/3出現(xiàn)刮痕1:在25mm圓柱的全部表面出現(xiàn)刮痕[表2]_<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7</column></row><table>由表2的結果可知,具有該結構的結構體具有良好的抗反射性能與穿透改良性能,且儲存模量達0.5GPa以上的結構體(1)與結構體(2)也具有優(yōu)越的耐表面損傷性。另一方面,儲存模量不足0.5GPa的結構體(3)至結構體(6)均呈現(xiàn)出較差的耐表面損傷性。[實施例2]<進一步使含有環(huán)氧(甲基)丙烯酸酯和/或改性硅油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進行固化而獲得的結構體>[結構體的制造]將表3所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和/或改性硅油、以及光聚合引發(fā)劑l-羥基環(huán)己基苯基酮以表3所示的量進行配合,獲得(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接著,將適量的該(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收取至具有以平均周期為200nm(高寬比2.0)進行配置的平均高度為400nm的凸部的結構的模具中,并以輥部側為支點,將作為基材的PET薄膜從斜向進行貼合。將貼合后的貼合體利用輥(TAISEILAMINATOR公司制)進行壓接,經(jīng)確認模具整體已均勻涂布組合物之后,利用Fusion制UV照射裝置從基材側以1.0J/cn^的紫外線照射進行固化。固化后從模具上剝離,由此制得結構體(11)(24)。表3中,化合物(l)、(2)與實施例1中所述相同,所使用的改性硅油的化學結構與制造商等如表4所示。另外,表3中的數(shù)字表示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的合計量為100重量份。表3中,含有量的空位欄是指"o",即不含有。對于所獲得的結構體(11)(24),按照與實施例1中的上述測定方法相同的方法進行儲存模量、反射率及穿透率的測定。此外,關于耐表面損傷性,采用荷重不僅為上述的400g、而且還為200g的方法進行測定,并依同樣的判定基準進行判定。結果匯總于表2。表3中,最上行的"(11)(24)"表示結構體編號(No.),即表示"結構體(11)結構體(24)"。關于結構體(14),于圖3中合并表示其儲存模量的溫度依賴性。[耐污染性]在結構體表面上按壓指紋,利用已吸水的面紙擦拭5次后,目視觀察污損程度,并依照以下判定基準進行判定。結果如表3所示。(判定基準)5:無指紋污損4:幾乎無指紋污損3:傾斜觀看時可目視觀察到指紋污損2:從正面可目視觀察到指紋污損1:從正面可目視觀察到明顯的指紋污損[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9</column></row><table>[表4]口々制造商名類型改性式(S1)(S4)中的-RTegoRad2200NDegussa側鏈型甲基丙烯酸聚醚-(聚醚)-MAcX-22-164AS信越有機硅兩末端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R-OMAcX-22-164E信越有機硅兩末端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R-OMAcX-24-8201信越有機硅單末端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C3H6-OMAcX-22-2426信越有機硅單末端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CH3(CH2)3-OMAcX-22-2404信越有機硅單末端型甲基丙烯酸垸基酯下述結構FL100-100st信越有機硅側鏈型氟化烷基-CH2CH2CF3FL100-450st信越有機硅側鏈型氟化垸基-CH2CH2CF3表4中,"MAc"表示甲基丙烯?;?X-22-2404"為具有以下結構的改性硅油。H3H3C-$i-Oi~Si-C3H6-O—MAc3CH3.由表3可知,結構體(11)(24)中,僅結構體(23)的儲存模量為0.20的較小值,其耐表面損傷性差,但是其余結構體的儲存模量則均為0.5GPa以上,耐表面損傷性優(yōu)越。另外,結構體(17)、(18)、(19)、(21)、(22)的耐污染性亦優(yōu)越。對于耐污染性來說,判定基準為"4""5"的情況是特別優(yōu)選的,然而,即便是耐污染性為"1"的情況,只要對其用途進行限定,亦可毫無問題地適當使用。產(chǎn)業(yè)上的可利用性本發(fā)明結構體的抗光反射性能、光透過改良性能等性能均優(yōu)越,因而可賦予良好的辨認性。此外,由于其具有優(yōu)越的機械特性(耐表面損傷性能、表面耐磨損性),因此可特別廣泛地用于諸如液晶顯示器(LCD)、等離子顯示器(PDP)、有機EL(OEL)、CRT、場發(fā)射顯示器(FED)等平板顯示器(FPD)等的表面容易遭受機械外力的用途。一般而言,其亦可廣泛用作抗反射膜、穿透性改良膜、表面保護膜等。權利要求1.一種結構體,其為表面具有平均高度為100nm~1000nm的凸部或平均深度為100nm~1000nm的凹部且該凸部或凹部按照相對于至少某一方向的平均周期為100nm~400nm的方式存在的結構體,該結構體的特征在于,其是利用光照射、電子射線照射和/或加熱使(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進行聚合而得到的結構體,該結構體在180℃以上的儲存模量為0.5GPa以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體,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含有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及酯(甲基)丙烯酸酯。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結構體,其中,所述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含有4官能以上的氨酯(甲基)丙烯酸酯。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結構體,其中,所述4官能以上的氨酯(甲基)丙烯酸酯是通過使多元異氰酸酯化合物的實質(zhì)上全部的異氰酸酯基與分子中具有1個羥基及2個以上的(甲基)丙烯酸基的化合物中的所述羥基進《亍反應而成的。5.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結構體,其中,所述氨酯(甲基)丙烯酸酯進一步含有在分子兩末端分別具有1個(甲基)丙烯酸基的2官能氨酯(甲基)丙烯酸酯。6.如權利要求25任意一項所述的結構體,其中,所述酯(甲基)丙烯酸酯含有具有亞垸基二醇鏈、且在分子兩末端分別具有1個(甲基)丙烯酸基的2官能酯(甲基)丙烯酸酯。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結構體,其中,所述酯(甲基)丙烯酸酯進一步含有3官能以上的酯(甲基)丙烯酸酯。8.如權利要求27任意一項所述的結構體,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進一步含有環(huán)氧(甲基)丙烯酸酯。9.如權利要求28任意一項所述的結構體,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進一步含有改性硅油。10.如權利要求19任意一項所述的結構體,其用于抗光反射和域用于改良光透過。11.權利要求110任意一項所述的結構體的制造方法,該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表面具有平均高度為100nm1000nm的凹部或平均深度為100nm1000nm的凸部且該凹部或凸部按照相對于至少某一方向的平均周期為100nm400nm的方式存在的模具中,供應(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從上方將基材斜向粘接至模具表面并從基材側進行輥壓接,將(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固化后從模具上剝離。12.—種(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其用于形成權利要求110任意--項所述的結構體。全文摘要本發(fā)明涉及具有特定的表面形狀與物性的結構體及用于形成該結構體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本發(fā)明中發(fā)現(xiàn)了具有抗光反射性能、光透過改良性能等的結構體所要求的表面形狀與物性,特別是提供出賦予了耐表面損傷性的結構體,并提供了可形成具有所述特定結構與物性的結構體的組合物,進一步提供了可良好地形成抗光反射性能與光透過改良性能更優(yōu)越且具有較大高寬比的結構體的組合物。即,本發(fā)明的結構體為表面具有平均高度100nm~1000nm的凸部或平均深度100nm~1000nm的凹部且該凸部或凹部按照相對于至少某一方向的平均周期為100nm~400nm的方式存在的結構體,該結構體的特征在于,其是利用光照射、電子射線照射和/或加熱使(甲基)丙烯酸系聚合性組合物進行聚合而得到的結構體,該結構體在180℃以上的儲存模量為0.5GPa以上。文檔編號C08J5/00GK101253227SQ20068003200公開日2008年8月27日申請日期2006年9月28日優(yōu)先權日2005年10月4日發(fā)明者松本司申請人:日本印帝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