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從泡桐葉中提取高純度熊果酸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從植物中提取藥用活性單一化合物的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從泡桐葉中提取高純度的可供注射用的熊果酸晶體的方法。
背景技術:
熊果酸是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一種三萜類化合物,具有鎮(zhèn)靜、抗炎、抗菌、抗糖尿病、抗?jié)?、降低血糖等多種生物學效應,熊果酸還具有明顯的抗氧化功能,因而被廣泛地用作醫(yī)藥和化妝品原料。熊果酸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存在多種植物中,例如女貞、枇杷、山楂、泡桐等。與其他植物(如女貞,枇杷等)相比,熊果酸在泡桐葉中含量雖然適中,但泡桐分布廣泛,且泡桐主要作為木材用樹,其葉成本低廉、收集方便,適于大規(guī)模生產,所以在成本上比其他植物要低一些。從植物中提取熊果酸的方法較多,有回流提取法、酶解法、超聲提取法、常溫超高壓提取法、濕法超微粉碎法,滲漉法等,在諸多方法中,采用溶劑回流提取方 法簡便,且工藝穩(wěn)定,適于連續(xù)生產,但在使用有機溶劑回流提取時,常引入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甲醇等成分,這些物質有一定的毒性,熊果酸中一旦有這些有機溶劑的殘留,在作為藥物尤其是注射用藥物應用于人體及動物體內時,則將引起不可預測的生理反應,另外,有報道使用大孔樹脂分離提純熊果酸,因大孔樹脂作為高分子材料,其中引入的不可知雜質更多,所生產得到的熊果酸也不適用于醫(yī)藥產品。對于熊果酸的提取,有相關專利報道,例如,專利CN1453289公開了一種從植物中提取分離熊果酸的方法,該方法以泡桐葉為原料。所用的提取溶劑為甲醇,提取物用丙酮洗滌,所得熊果酸中有甲醇、丙酮殘余,對熊果酸造成污染,不適合用于醫(yī)藥產品。專利CN101205248公開了以泡桐葉為原料制備熊果酸的方法,該方法用大孔樹脂提取熊果酸,弓丨入未知雜質,也不適合用于醫(yī)藥產品。專利CN1629180A公開了一種酸堿法制備熊果酸的方法,該方法的原料沒有涉及分布廣泛、價廉易得的泡桐葉,且所得的熊果酸的純度不能滿足藥用的要求。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從泡桐葉中提取高純度熊果酸的方法,該方法所得熊果酸純度高、晶型穩(wěn)定,不引入外源性雜質,安全性高,可以直接用于醫(yī)藥產品。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從泡桐葉中提取高純度熊果酸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
(O 將泡桐葉粉碎,用乙醇回流提取兩次,合并提取液回收至無醇味,得提取物;
(2)向提取物中加入水,加熱至沸騰,使提取物形成混懸液,然后在室溫下靜置,倒出上清液,留下層水沉物待用;
(3)向水沉物中加入乙醇,加熱至溶,保持溶液溫度為40-70°C,用氫氧化鈉水溶液調節(jié)pH至9. 0-11. O,過濾除去沉淀,然后用鹽酸調節(jié)pH至1. 0-3. O,過濾取沉淀物;將沉淀物再按照上述乙醇溶解、氫氧化鈉調pH、鹽酸調pH步驟處理一遍,得沉淀物質;
(4)將沉淀物質用乙醇溶解,加入活性炭脫色,脫色后將溶液在15-30°C下析晶,過濾,收集晶體,即為熊果酸。本發(fā)明方法所用的泡桐葉可以是蘭考泡桐(P. elongata)、毛泡桐(P. tomentosa)、白花泡桐(P. fortunei)或川泡桐(P. fargesii)的葉。本發(fā)明泡桐葉在提取時要進行粉碎,粉碎的泡桐葉中,大于IOmmXlOmm的碎片含
量應低于5%。上述步驟(I)中,乙醇體積濃度為85 95%,乙醇與泡桐葉的重量比為6:廣12:1,優(yōu)選的,乙醇體積濃度為95%,乙醇與泡桐葉的重量比為10:1。 上述步驟(I)中,每次提取2h。上述步驟(2 )中,加入水將提取物中的可溶性雜質除去,水的加入量為提取物質量的20-25倍,優(yōu)選為20倍。上述步驟(3)中,氫氧化鈉水溶液濃度為O. f2mol/L,鹽酸濃度為O. f2mol/L,在調節(jié)溶液堿性時,應該保持溫度在40-70°C之間,從而提高熊果酸得率,優(yōu)選的,保持溶液溫度為60V。上述步驟(3)中,水沉物用體積濃度80-85%的乙醇溶解,乙醇的用量為水沉物質量的20-25倍,優(yōu)選20倍。上述步驟(3)中,優(yōu)選用氫氧化鈉調節(jié)溶液pH為11.0,用鹽酸調節(jié)pH為2.0。上述步驟(4)中,沉淀物質用體積濃度90%以上的乙醇溶解,乙醇的溫度為50-80。。。上述步驟(4)中,活性炭用量為沉淀物質質量的1%_5%,活性炭脫色次數為2-5次?;钚蕴棵撋梢蕴岣咝芄岬馁|量,使熊果酸更易于析晶,提高熊果酸的得率,如果不進行脫色產品很難析晶,其中活性炭用量2%,脫色3次的效果最好,產品得率高。上述步驟(4)中,結晶時間為48_240h。本發(fā)明方法中,所用乙醇、鹽酸、氫氧化鈉、活性炭均為藥用級別,所用水均為蒸餾水。本發(fā)明提取方法簡便快捷,所使用的試劑僅限于乙醇、氫氧化鈉、鹽酸、活性炭等藥典收載批準使用的輔料,不使用有機溶劑和大孔樹脂,無外源性雜質引入,所得熊果酸晶型穩(wěn)定,雜質少,純度在98%以上,最高可達99. 5%以上,符合新藥申報要求,可用做注射制劑的原料藥物。將采用本發(fā)明提取所得的熊果酸配制的乳劑注射液在動物體內注射后安全性良好,不會引起毒性反應。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的闡述,應該明白的是,下述說明僅是為了解釋本發(fā)明,并不對其內容進行限定。如無特殊說明,下述所用乙醇均為體積濃度。下述實施例中用到的鹽酸、氫氧化鈉及活性炭、乙醇均應符合藥典規(guī)定,可在市場上買到。本發(fā)明方法所用泡桐葉可以是蘭考泡桐、毛泡桐、白花泡桐或川泡桐中的任意一種,下述實施例中所用的泡桐葉為白花泡桐。
實施例11.取晾干的泡桐葉,粉碎,所得碎片大于IOmmXlOmm的碎片含量低于5%,取粉碎的泡桐葉,加入10倍量的95%乙醇回流提取,提取兩次,每次兩小時,將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至溶液無醇味,稱量所得提取物重量,加入20倍量蒸餾水,加熱至沸騰,使提取物形成混懸液,室溫下靜置12個小時。2.取已分層的熊果酸水沉液,慢慢傾出上層水液棄去,將下層沉淀以15倍量乙醇加熱溶解,保持溶液溫度為60°C,用111101/1氫氧化鈉調至?!111. 0,離心或過濾除去沉淀,將上清液用lmol/L鹽酸調至PH2. 0,離心或過濾,棄去上清液,將下層沉淀按照乙醇溶解、氫氧化鈉調pH、鹽酸調pH步驟再處理一遍,收集沉淀物;
3.將沉淀物用50-80°C的95%乙醇溶解,加入相當于沉淀物重量2%的活性炭脫色,反復脫色3次,此時溶液為淡黃色。4.將溶液置室溫下析晶,約4天后,將溶液過濾,收集結晶,即為熊果酸,所得熊果酸晶體為白色針狀結晶,晶型穩(wěn)定,按照上述方法進行三批實驗,所得結果如下表所示
權利要求
1.一種從泡桐葉中提取高純度熊果酸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1)將泡桐葉粉碎,用乙醇回流提取兩次,合并提取液回收至無醇味,得提取物;(2)向提取物中加入水,加熱至沸騰,使提取物形成混懸液,然后在室溫下靜置,倒出上清液,留下層水沉物待用;(3)向水沉物中加入乙醇,加熱至溶,保持溶液溫度為40-70°C,用氫氧化鈉水溶液調節(jié) pH至9. 0-11. O,過濾除去沉淀,然后用鹽酸調節(jié)pH至1. 0-3. O,過濾取沉淀物;將沉淀物再按照上述乙醇溶解、氫氧化鈉調pH、鹽酸調pH步驟處理一遍,得沉淀物質;(4)將沉淀物質用乙醇溶解,加入活性炭脫色,脫色后將溶液在15-30°C下析晶,過濾, 收集晶體,即為熊果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泡桐葉為蘭考泡桐、毛泡桐、白花泡桐或川泡桐的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粉碎的泡桐葉中,大于IOmmXlOmm的碎片含量低于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驟(I)中,乙醇體積濃度為85、5%,乙醇與泡桐葉的重量比為6: f 12:1 ;每次提取2h。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驟(2)中,水的加入量為提取物質量的 20-25 倍。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驟(3)中,氫氧化鈉水溶液濃度為O.f2mol/L,鹽酸濃度為O. r2mol/L,乙醇體積濃度為80_85%,乙醇的用量為水沉物質量的20-25倍。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驟(4)中,沉淀物質用體積濃度90%以上的乙醇溶解,乙醇的溫度為50-80°C。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驟(4)中,活性炭用量為沉淀物質質量的 1%-5%,活性炭脫色次數為2-5次。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驟(4)中,結晶時間為48-240h。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用乙醇、鹽酸、氫氧化鈉、活性炭均為藥用級別,所用水為蒸餾水。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從泡桐葉中提取高純度熊果酸的方法,包括將泡桐葉粉碎,醇提得提取物;向提取物中加水煮沸,取下層水沉物;將水沉物用乙醇溶解,在40-70℃下用氫氧化鈉水溶液調節(jié)pH至9.0-11.0,過濾除去沉淀,然后用鹽酸調節(jié)pH至1.0-3.0,過濾取沉淀物,重復一次取沉淀物質;將沉淀物質用乙醇溶解,活性炭脫色,析晶,得熊果酸。本發(fā)明提取方法簡便快捷,所使用的試劑僅限于乙醇、氫氧化鈉、鹽酸、活性炭等藥典收載批準使用的輔料,不使用有機溶劑和大孔樹脂,無外源性雜質引入,所得熊果酸晶型穩(wěn)定,雜質少,純度在98%以上,最高可達99.5%以上,符合新藥申報要求,可用做注射制劑的原料藥物。
文檔編號C07J63/00GK103012542SQ20121055753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20日
發(fā)明者徐新剛, 生立嵩, 閆雪生, 李義召 申請人:山東省中醫(yī)藥研究院, 濟南億兆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