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圓筒形鑄件制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中空圓筒形鑄件制造模具,更具體地,涉及能夠容易地制造中空圓筒 形的電機外殼的中空圓筒形鑄件制造模具。
【背景技術】
[0002] 在通常所使用的電機的外形即電機外殼的情況下,采用中空圓筒形狀,為了利用 鑄造工序制作這種形狀的產(chǎn)品,如圖1所示,將圓筒形嵌件模具(insert mold) 16插入于由 上部模具12和下部模具14的合模形成的空間部之后,進行鑄造來實現(xiàn)形狀。
[0003] 此時,圓筒形嵌件模具16在外周面形成2?3°范圍的負拔模斜度(minus draft angle),以便熔融金屬凝固之后使模具容易分離。
[0004] 然而,上述的以往的模具10因形成在圓筒形嵌件模具16的外周面的拔模斜度 (draft angle)的存在,而使形成的產(chǎn)品的厚度厚至拔模斜度的程度,產(chǎn)品的重量增加,存 在為了使形成的產(chǎn)品的厚度均一,而需要進行后續(xù)的加工的麻煩。
【發(fā)明內容】
[0005] 因此,本發(fā)明是為解決上述的問題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止形成的產(chǎn)品 的厚度因拔模斜度而變厚,來減少產(chǎn)品的重量,據(jù)此能夠節(jié)省制造成本,并去除后續(xù)的加工 工序來增強生產(chǎn)性的中空圓筒形鑄件制造模具。
[0006] 為了實現(xiàn)上述及其他本發(fā)明的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如下的中空 圓筒形鑄件制造模具,包括相互合模而在內部形成空間部的上部模具和下部模具、以及插 入于上述空間部的嵌件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嵌件模具包括:主嵌件,具有以沿著周向相 互交替且隔開一定間隔的方式交替地形成在上述主嵌件的外周面上的第一傾斜面和第二 傾斜面;多個支撐桿,以沿著周向隔開一定間隔的方式設置于形成在上述主嵌件的外周面 的規(guī)定位置的凸緣部的一個側面;以及多個第一嵌件和多個第二嵌件,以相互交替的方式 與上述多個支撐桿相結合,并根據(jù)上述主嵌件的動作而沿著上述第一傾斜面和第二傾斜面 滑動,多個第一支撐部和多個第二支撐部沿著周向以相互交替且隔開一定間隔的方式交替 地形成在上述主嵌件的一個端部,在上述多個第一嵌件和多個第二嵌件的端部分別形成有 供上述多個第一支撐部和多個第二支撐部插入的插入槽。
[0007] 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傾斜面的拔模角度為1?2°,上述第二傾斜面的拔 模角度為6?7°。
[0008] 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多個支撐桿以能夠沿著與上述主嵌件的中心垂直的方向 轉動的方式鉸接結合。
[0009] 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多個第一支撐部和多個第二支撐部包括:以沿著周向相 互交替且隔開一定間隔的方式交替地形成在上述主嵌件的一個端部的多個第一延伸部和 多個第二延伸部;以及突出形成于上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下部的第一突出部和第 -關出部。
[0010] 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的內側面形成為以分別具有與 上述第一傾斜面和第二傾斜面相同的拔模角度的方式傾斜。
[0011] 根據(jù)具有如上所述的結構的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防止形成的產(chǎn)品的厚度因拔模 斜度而變厚,減少產(chǎn)品的重量,由此能夠節(jié)省制造成本,并去除后續(xù)的加工工序來增強生產(chǎn) 性的中空圓筒形鑄件制造模具。
【附圖說明】
[0012] 圖1為以往的中空圓筒形鑄件制造模具的分解立體圖。
[0013] 圖2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中空圓筒形鑄件制造模具的分解立體圖。
[0014] 圖3為圖2所示的嵌件模具的分解立體圖。
[0015] 圖4為圖2所示的A-A線的剖視圖。
[0016] 圖5為圖2所示的B-B線的剖視圖。
[0017] 圖6和圖7為示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嵌件模具的工作狀態(tài)的附圖。
[0018] 附圖標記的說明如下:
[0019] 110 :上部模具;120 :下部模具;130 :嵌件模具;132 :主嵌件;
[0020] 132a :第一傾斜面;132b :第二傾斜面;134 :支撐桿;136 :凸緣部;
[0021] 138 :第一嵌件;140 :第二嵌件;138a、140a :插入槽;142 :第一支撐部;
[0022] 142a :第一延伸部;142b :第一突出部;144 :第二支撐部;
[0023] 144a :第二延伸部;144b :第二突出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4]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在此過程中,為了說明的明瞭性和 方便性,有可能夸張地示出附圖所示的線的粗細或結構要素的大小等。
[0025] 另外,后述的術語是考慮了本發(fā)明中的功能來定義的術語,上述術語可根據(jù)使用 人員、操作人員的意圖或慣例而不同。因此,應鑒于本說明書整體內容對上述術語進行定 義。
[0026] 圖2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中空圓筒形鑄件制造模具的分解立體圖,圖3為圖2 所示的嵌件模具的分解立體圖,圖4為圖2所示的A-A線的剖視圖,圖5為圖2所示的B-B 線的剖視圖,圖6和圖7為示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嵌件模具的工作狀態(tài)的附圖。
[0027] 參照圖2?圖7,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中空圓筒形鑄件制造模具100包括:相互 合模而在內部形成空間部的上部模具110及下部模具120 ;以及插入于空間部的嵌件模具 130。
[0028] 嵌件模具130由主嵌件132、多個支撐桿134、多個第一嵌件138及第二嵌件140 構成。
[0029] 主嵌件132具有以沿著周向相互交替且隔開一定間隔的方式交替地形成在上述 主嵌件的外周面上的第一傾斜面132a和第二傾斜面132b。
[0030] 在此,優(yōu)選地,第一傾斜面132a的拔模斜度為1?2°,第二傾斜面132b的拔模斜 度為6?7°。
[0031] 多個支撐桿134以沿著周向隔開一定間隔的方式安裝在形成在主嵌件132的外周 面的規(guī)定位置上的凸緣部136的一個側面上,引導下述的第一嵌件138和第二嵌件140以 便能夠沿著主嵌件132的長度方向滑動。
[0032] 此時,優(yōu)選地,多個支撐桿134以能夠沿著與主嵌件132的中心垂直的方向轉動自 如的方式與凸緣部136鉸鏈結合,使得第一嵌件138和第二嵌件140可以沿著主嵌件132 的長度方向平滑地滑動。
[0033] 第一嵌件138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