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舊砂處理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舊砂處理機,尤其是一種用于熔模鑄造的舊砂處理機。
背景技術:
熔模鑄造,顧名思義就是用多種規(guī)格的莫來粉、砂(煅燒高嶺土)與鋯英粉、砂(鋯 英礦石)通過不同的工藝用硅溶膠多層混合粘結而形成熔模鑄造型殼,再通過澆鑄而形成 高精度高要求的鑄件,待鑄件成形后經過氣壓震動使模殼自動剝離,震落后的模殼就變成 廢砂(行業(yè)稱舊砂)。莫來粉、砂都是采用專業(yè)礦石經焙燒精制而成,鋯英粉、砂就更不用說, 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家工廠能生產出合格的適合精鑄要求的,而全部需要從澳大利亞、南非 等國進口。由于上述砂、粉都不是可再生資源,目前開采量日趨減少,供貨價格分別從原來 的420元/噸和4600元/噸,上漲到現(xiàn)在的1300元/噸和12000元/噸,企業(yè)負擔日益加 重,加之生產的廢砂無法處理,每個精鑄廠都堆積如山,雖無環(huán)境污染的,但需再花資金去 填滿水塘或建設工地填土,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和經濟損失。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舊砂處理機。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舊砂處理機,它包括進料塔、磨料塔、分料 塔、集塵塔、第一傳送帶、第二傳送帶和管道,第一傳送帶一端設置在進料塔內,另一端設 置在磨料塔內,第二傳送帶一端設置在磨料塔內,另一端設置在分料塔內,進料塔設有進料 口,且其內部設有漏斗,磨料塔的內部設有粉碎裝置,分料塔依次設有可將鐵屑吸起的磁選 裝置、第一出口、位于該第一出口的第一過濾裝置、第二出口、位于該第二出口的第二過濾 裝置、第三出口、位于該第三出口的第三過濾裝置、第四出口、位于該第四出口的第四過濾 裝置以及第五出口,進料塔、磨料塔、分料塔均設有粉塵出口,各粉塵出口處設有第一集塵 器,集塵塔設有粉塵入口、第六出口、以及位于該集塵塔內部的第二集塵器,每個粉塵出口 通過管道與粉塵入口相連。優(yōu)選地,漏斗位于第一傳送帶上方。優(yōu)選地,粉碎裝置位于第一傳送帶下方,且第二傳送帶位于粉碎裝置下方。更優(yōu)地,第二傳送帶在分料塔內部依次通過磁選裝置、所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第 三出口、第四出口和第五出口。進一步地,第一過濾裝置為240目砂料過濾裝置,第二過濾裝置為120目砂料過濾 裝置,第三過濾裝置為60目砂料過濾裝置,第四過濾裝置為16目砂料過濾裝置。根據本發(fā)明,利用對使用過的材料進行破碎后,進行分類和收集,使得可以進行重 復利用,實現(xiàn)了砂的循環(huán)使用,減少資源浪費,同時降低工廠的生產成本。
附圖1為本舊砂處理機的示意圖;附圖2為本舊砂處理機的進料塔剖視圖; 附圖3為本舊砂處理機的磨料塔剖視圖; 附圖4為本舊砂處理機的分料塔剖視圖; 附圖5為本舊砂處理機的集塵塔剖視其中10、進料塔;11、進料口 ;12、漏斗;20、磨料塔;21、磨料裝置;30、分料塔;301、磁
選裝置;31、第一出口 ;32、第二出口 ;33、第三出口 ;34、第四出口 ;35、第五出口 ;36、第一 過濾裝置;37、第二過濾裝置;38、第三過濾裝置;39、第四過濾裝置;40、集塵塔;41、粉塵入 口 ;42、第六出口 ;43、第二集塵器;51、第一傳送帶;52、第二傳送帶;60、粉塵出口 ;61、第 一集塵器;70、管道。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特征能 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參見附圖1至附圖5,本實施例中的舊砂處理機,它包括進料塔10、磨料塔20、分料 塔30、集塵塔40、第一傳送帶51、第二傳送帶52和管道70,第一傳送帶51 —端設置在進料 塔10內,另一端設置在磨料塔20內,第二傳送帶52 —端設置在磨料塔20內,另一端設置 在分料塔30內。進料塔10設有進料口 11,且其內部設有漏斗12,漏斗12位于第一傳送帶51上方, 舊砂從進料口 11填入進料塔10,由漏斗12落在第一傳送帶51上,再通過第一傳送帶51傳 送進入磨料塔20進行粉碎。磨料塔20的內部設有粉碎裝置21,該粉碎裝置21位于第一傳送帶51下方,且第 二傳送帶52位于粉碎裝置21下方,舊砂進入磨料塔20后,直接從第一傳送帶51掉入粉碎 裝置21,經粉碎后在掉在第二傳送帶52上,再由第二傳送帶52傳送進入分料塔30。分料塔30依次設有可將鐵屑吸起的磁選裝置301、第一出口 31、設置在該第一出 口 31的第一過濾裝置36、第二出口 32、設置在該第二出口 32的第二過濾裝置37、第三出口 33、設置在該第三出口 33的第三過濾裝置38、第四出口 34、設置在該第四出口 34的第四過 濾裝置39以及第五出口 35,第二傳送帶52在分料塔30內部依次通過磁選裝置301、第一 出口 31、第二出口 32、第三出口 33、第四出口 ;34和第五出口 35。過濾裝置的過濾規(guī)格可由 具體情況而定,優(yōu)選地,如本實施例中,第一過濾裝置36為MO目砂料過濾裝置,第二過濾 裝置37為120目砂料過濾裝置,第三過濾裝置38為60目砂料過濾裝置,第四過濾裝置39 為16目砂料過濾裝置。粉碎后的舊砂進入分料塔30后先經過磁選裝置301將砂中的鑄造 過程中的鐵屑殘渣吸走,再依次經過四個過濾裝置進行由細到粗的過濾,240目砂料由第一 出口 31濾出,120目砂料由第二出口 32濾出,60目砂料由第三出口 33濾出,16目砂料由第 四出口 34濾出,最后不符合規(guī)格的廢砂由第五出口 35流出。在進料塔10、磨料塔20、分料塔30均設有粉塵出口 60,各粉塵出口處設有第一集 塵器61,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集塵器61為一小型風扇。集塵塔40設有粉塵入口 41、第六出 口 42,粉塵出口 60通過管道70與粉塵入口 41相連,在集塵塔40內部設有第二集塵器43, 產生負壓,配合第一集塵器61,將進料塔10、磨料塔20、分料塔30內的粉塵吸入集塵塔40 內,可通過調節(jié)第一集塵器61和第二集塵器43的風力來控制所收集的粉塵的大小,優(yōu)選地,如本實施例中,所收集的為240目粉塵,粉塵經由管道70進入集塵塔40,最后由第六出 口排出。由個出口得到的顆粒大小不同的砂料及粉塵即可重新回收利用,由第五出口得到 的不符合規(guī)格的廢砂可再次進行粉碎。以上實施方式只為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 人了解本發(fā)明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fā)明精神 實質所做的等效變 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舊砂處理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進料塔(10)、磨料塔(20)、分料塔(30)、集塵 塔(40)、第一傳送帶(51)、第二傳送帶(52)和管道(70),所述第一傳送帶(51)—端設置在 所述進料塔(10)內,另一端設置在所述磨料塔(20)內,所述第二傳送帶(52)—端設置在 所述磨料塔(20)內,另一端設置在所述分料塔(30)內,所述進料塔(10)設有進料口(11), 且其內部設有漏斗(12),所述磨料塔(20)的內部設有粉碎裝置(21),所述分料塔(30)依次 設有可將鐵屑吸起的磁選裝置(301)、第一出口(31)、位于該第一出口(31)的第一過濾裝 置(36)、第二出口(32)、位于該第二出口(32)的第二過濾裝置(37)、第三出口(33)、位于該 第三出口(33)的第三過濾裝置(38)、第四出口(34)、位于該第四出口(34)的第四過濾裝置 (39)以及第五出口(35),所述進料塔(10)、所述磨料塔(20)、所述分料塔(30)均設有粉塵 出口(60),各粉塵出口處設有第一集塵器(61),所述集塵塔(40)設有粉塵入口(41)、第六 出口( 42 )、以及位于該集塵塔(40 )內部的第二集塵器(43 ),每個所述粉塵出口( 60 )通過所 述管道(70)與所述粉塵入口(41)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舊砂處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12)位于所述第一傳送 帶(51)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舊砂處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碎裝置(21)位于所述第 一傳送帶(51)下方,且第二傳送帶(52 )位于所述粉碎裝置(21)下方。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舊砂處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傳送帶(52)在所述分 料塔(30)內部依次通過所述磁選裝置(301)、所述第一出口(31)、所述第二出口(32)、所述 第三出口(33)、所述第四出口(34)和所述第五出口(3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舊砂處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過濾裝置(36)為240 目砂料過濾裝置,所述的第二過濾裝置(37)為120目砂料過濾裝置,所述的第三過濾裝置 (38)為60目砂料過濾裝置,所述的第四過濾裝置(39)為16目砂料過濾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于鑄造領域的舊砂處理機,它包括進料塔、磨料塔、分料塔、集塵塔、第一傳送帶、第二傳送帶和管道,第一傳送帶一端設置在進料塔內,另一端設置在磨料塔內,第二傳送帶一端設置在磨料塔內,另一端設置在分料塔內,進料塔設有進料口,磨料塔的內部設有粉碎裝置,分料塔依次設有可將鐵屑吸起的磁選裝置、第一出口、第一過濾裝置、第二出口、第二過濾裝置、第三出口、第三過濾裝置、第四出口、第四過濾裝置以及第五出口,進料塔、磨料塔、分料塔均設有粉塵出口,各粉塵出口處設有第一集塵器,集塵塔設有粉塵入口、第六出口、以及位于該集塵塔內部的第二集塵器,每個粉塵出口通過管道與粉塵入口相連。
文檔編號B22C5/16GK102125981SQ20101053813
公開日2011年7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1月10日
發(fā)明者蔣金玉 申請人:吳江市森泰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