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均勻上料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鍛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勻料上料機構。
【背景技術】
[0002]鍛造領域中,傳統(tǒng)上料方式由一名操作人員手動上料,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大,易疲勞,對人員的需求也會增加,提高了公司運營成本。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自動上料的上料機構。
[0004]本發(fā)明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自動勻料上料機構,所述自動勻料上料機構包括底座、設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料斗、上料部、推料部和加熱爐,物料在所述料斗內(nèi)通過所述上料部運輸至所述推料部,再由所述推料部推送至所述加熱爐中;所述上料部包括間隔設置在所述底座上的至少兩個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之間具有高度差,愈靠近所述推料部的固定板高度愈高,所述固定板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可上下活動的左側板和右側板,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的至少一個外側設置有升降動力裝置,在所述左側板或所述右側板的內(nèi)側間隔設置有活動板,所述活動板之間具有高度差,愈靠近所述推料部的活動板高度愈高;所述推料部包括推動裝置和連接在所述推動裝置上的推桿。
[0005]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所述料斗具有傾斜向所述上料部的斜坡。
[000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所述左側板和所述右側板之間設置有導向桿和定位桿。
[000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所述導向桿為光滑桿,所述定位桿為螺紋桿,所述定位桿與所述左側板或所述右側板的連接處設有定位螺母。
[000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所述左側板或右側板中一個在水平方向上固定,另一個在水平方向上可沿所述導向桿滑動,可滑動的所述左側板或所述右側板的外側設置有推板。
[000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所述推板與所述升降動力裝置相連,其上開設有滑槽。
[0010]該技術主要是針對現(xiàn)有工序的改進。通過調(diào)節(jié)右側板或左側板調(diào)整右側板與左側板的寬度,保證該寬度合適,實現(xiàn)對不同長度的料段進行自動均勻上料。上料時根據(jù)不同長度調(diào)節(jié)推桿的長度,保證順利生產(chǎn)。
[0011]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水平方向上固定的所述左側板或右側板的外側設置有圓耳,所述圓耳與所述升降動力裝置相連。
[0012]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所述推桿包括固定部和調(diào)節(jié)部,所述固定部上設有外螺紋,所述調(diào)節(jié)部為內(nèi)設螺紋的管,所述調(diào)節(jié)部通過在所述固定部上旋轉來調(diào)節(jié)所述推桿的長度。
[0013]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所述推桿的推動方向設置有V形槽,所述V形槽對應所述加熱爐的入口。
[0014]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活動板均具有向所述推料部的斜面。
[0015]固定板間距為40-50mm,且間距相同,焊接在底座上。
[0016]活動板間距為40-50mm,且間距相同焊接在左側板或右側板上。
[0017]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①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自動勻料上料機構能夠自動上料,勞動強度低,減少人力資源成本;
②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自動勻料上料機構上料效率高;
③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自動勻料上料機構制造成本低、便于維護、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一種自動勻料上料機構主視結構圖;
圖2為圖1的A區(qū)放大圖;
圖3為圖1的B區(qū)放大圖;
圖4為一種自動勻料上料機構另一角度結構示意圖;
圖5為一種自動勻料上料機構側面剖視圖;
圖中,1-底座、2-料斗、21-斜坡、3-上料部、31-固定板、32-左側板、33-右側板、34-升降動力裝置、35-活動板、36-導向桿、37-定位桿、371-定位螺母、38-推板、381-滑槽、39-圓耳、4-推料部、41-推動裝置、42-推桿、421-固定部、422-調(diào)節(jié)部、43-V形槽、5-加熱爐。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20]下面結合附圖以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0021]實施例1:一種自動勻料上料機構,包括底座1、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料斗2、上料部3、推料部4和加熱爐5,物料在所述料斗2內(nèi)通過所述上料部3運輸至所述推料部4,再由所述推料部4推送至所述加熱爐5中。
[0022]所述料斗2具有傾斜向所述上料部3的斜坡21。
[0023]所述上料部3包括間隔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若干個固定板31,所述固定板31之間具有高度差,愈靠近所述推料部4的固定板31高度愈高,所述固定板31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可上下活動的左側板32和右側板33,所述左側板32和右側板33的兩個外側設置有升降動力裝置34,在所述左側板32的內(nèi)側間隔設置有活動板35,所述活動板35之間具有高度差,愈靠近所述推料部4的活動板35高度愈高。
[0024]所述推料部4包括推動裝置41和連接在所述推動裝置41上的推桿42 ;所述推桿42包括固定部421和調(diào)節(jié)部422,所述固定部421上設有外螺紋,所述調(diào)節(jié)部422為內(nèi)設螺紋的管,所述調(diào)節(jié)部422通過在所述固定部421上旋轉來調(diào)節(jié)所述推桿42的長度;所述推桿42的推動方向設置有V形槽43,所述V形槽43對應所述加熱爐5的入口。
[0025]所述左側板32和所述右側板33之間設置有導向桿36和定位桿37,所述導向桿36為光滑桿,所述定位桿37為螺紋桿,所述定位桿37與所述右側板33的連接處設有定位螺母371。所述左側板32在水平方向上固定,右側板33在水平方向上可沿所述導向桿36滑動,可滑動的所述右側板33的外側設置有推板38 ;所述推板38與所述升降動力裝置34相連,其上開設有滑槽381 ;水平方向上固定的所述左側板32的外側設置有圓耳39,所述圓耳39與所述升降動力裝置34相連。
[0026]所述固定板31和所述活動板35均具有向所述推料部4的斜面。
[0027]實施例2: —種自動勻料上料機構,包括底座1、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料斗2、上料部3、推料部4和加熱爐5,物料在所述料斗2內(nèi)通過所述上料部3運輸至所述推料部4,再由所述推料部4推送至所述加熱爐5中。
[0028]所述料斗2具有傾斜向所述上料部3的斜坡21。
[0029]所述上料部3包括間隔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若干個固定板31,所述固定板31之間具有高度差,愈靠近所述推料部4的固定板31高度愈高,所述固定板31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可上下活動的左側板32和右側板33,所述左側板32的外側設置有升降動力裝置34,在所述右側板33的內(nèi)側間隔設置有活動板35,所述活動板35之間具有高度差,愈靠近所述推料部4的活動板35高度愈高。
[0030]所述推料部4包括推動裝置41和連接在所述推動裝置41上的推桿42 ;所述推桿42包括固定部421和調(diào)節(jié)部422,所述固定部421上設有外螺紋,所述調(diào)節(jié)部422為內(nèi)設螺紋的管,所述調(diào)節(jié)部422通過在所述固定部421上旋轉來調(diào)節(jié)所述推桿42的長度;所述推桿42的推動方向設置有V形槽43,所述V形槽43對應所述加熱爐5的入口。
[0031]所述左側板32和所述右側板33之間設置有導向桿36和定位桿37,所述導向桿36為光滑桿,所述定位桿37為螺紋桿,所述定位桿37與所述左側板32的連接處設有定位螺母371。所述右側板33在水平方向上固定,左側板32在水平方向上可沿所述導向桿36滑動,可滑動的所述左側板32的外側設置有推板38 ;所述推板38與所述升降動力裝置34相連,其上開設有滑槽381 ;水平方向上固定的所述右側板33的外側設置有圓耳39,所述圓耳39與所述升降動力裝置34相連。
[0032]所述固定板31和所述活動板35均具有向所述推料部4的斜面。
【主權項】
1.一種自動勻料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勻料上料機構包括底座(1)、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料斗(2 )、上料部(3 )、推料部(4)和加熱爐(5 ),物料在所述料斗(2 )內(nèi)通過所述上料部(3)運輸至所述推料部(4),再由所述推料部(4)推送至所述加熱爐(5)中;所述上料部(3)包括間隔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至少兩個固定板(31),所述固定板(31)之間具有高度差,愈靠近所述推料部(4)的固定板(31)高度愈高,所述固定板(31)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可上下活動的左側板(32)和右側板(33),所述左側板(32)和右側板(33)的至少一個外側設置有升降動力裝置(34),在所述左側板(32)或所述右側板(33)的內(nèi)側間隔設置有活動板(35),所述活動板(35)之間具有高度差,愈靠近所述推料部(4)的活動板(35)高度愈高;所述推料部(4)包括推動裝置(41)和連接在所述推動裝置(41)上的推桿(42)。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勻料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2)具有傾斜向所述上料部(3 )的斜坡(21)。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勻料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板(32)和所述右側板(33 )之間設置有導向桿(36 )和定位桿(37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自動勻料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桿(36)為光滑桿,所述定位桿(37)為螺紋桿,所述定位桿(37)與所述左側板(32)或所述右側板(33)的連接處設有定位螺母(371)。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自動勻料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板(32)或右側板(33)中一個在水平方向上固定,另一個在水平方向上可沿所述導向桿(36)滑動,可滑動的所述左側板(32)或所述右側板(33)的外側設置有推板(38)。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自動勻料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38)與所述升降動力裝置(34)相連,其上開設有滑槽(381)。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自動勻料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水平方向上固定的所述左側板(32)或右側板(33)的外側設置有圓耳(39),所述圓耳(39)與所述升降動力裝置(34)相連。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勻料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桿(42)包括固定部(421)和調(diào)節(jié)部(422),所述固定部(421)上設有外螺紋,所述調(diào)節(jié)部(422)為內(nèi)設螺紋的管,所述調(diào)節(jié)部(422)通過在所述固定部(421)上旋轉來調(diào)節(jié)所述推桿(42)的長度。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勻料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桿(42)的推動方向設置有V形槽(43 ),所述V形槽(43 )對應所述加熱爐(5 )的入口。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勻料上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1)和所述活動板(35)均具有向所述推料部(4)的斜面。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自動勻料上料機構,屬于鍛造技術領域。一種自動勻料上料機構,所述自動勻料上料機構包括底座、設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料斗、上料部、推料部和加熱爐,物料在所述料斗內(nèi)通過所述上料部運輸至所述推料部,再由所述推料部推送至所述加熱爐中。該上料機構能夠自動上料,勞動強度低,減少人力資源成本。
【IPC分類】B21K27/00
【公開號】CN105414445
【申請?zhí)枴緾N201510978532
【發(fā)明人】許磊, 李秀清, 李錕鵬
【申請人】湖州以創(chuàng)精工機械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