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具有校正研磨部的切削絲錐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切削絲錐,并且更具體地講,涉及制作具有校正研磨部的切削絲錐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需要螺紋的機械和機器部件在許多技術中已有了很長的歷史。就這一點而言,使用螺紋作為緊固部件始終相比于將零部件結合成組件的所有其他手段處于支配地位。因此,可以認識到,用來形成螺紋的制品對于許多制造技術是必不可少的。
[0003]雖然有許多產生內螺紋的方式,但切削絲錐是產生內螺紋的有利方式。一種已知的產生內螺紋的攻絲方法包括從孔壁上切削材料,然后將該材料移除以產生盤旋狀V形螺紋。在替代方案中,可使材料發(fā)生位移以形成內螺紋。
[0004]已知的用于盲孔的切削絲錐包括一個或多個螺旋或盤旋狀排肩槽以在螺紋切削過程中有利于碎肩移除??商峁┬U心ゲ浚渫ǔ槲挥诮z錐前方的疊加在絲錐主要或主排肩槽上以改變切削區(qū)中的切削特性的副或小排肩槽。這種類型的校正研磨部作為二次研磨操作而形成或制成。因此,在校正研磨部與主排肩槽之間始終存在尖銳、明顯的過渡。該過渡區(qū)對于絲錐性能可能是有害的,因為切削幾何形狀在那里突變。
[0005]因此,已確定了需要克服已知切削絲錐的局限、缺點和不足的改進的切削絲錐。還確定了需要制作克服已知的切削絲錐制作方法的局限、缺點和不足的改進的切削絲錐制作方法。
【發(fā)明內容】
[0006]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制作切削絲錐的方法包括:提供具有軸向向前端部、軸向向后端部和中心縱向軸線的細長絲錐主體;將絲錐主體的軸向向后端部固定在研磨機中;以及在一次連續(xù)研磨操作中在絲錐主體的軸向向前端部中形成校正研磨部和主排肩槽。本發(fā)明還公開了通過本發(fā)明制作的切削絲錐。
[0007]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制作切削絲錐的方法包括:提供具有終止于某點的軸向向前端部、包括柄的軸向向后端部和中心縱向軸線的細長絲錐主體;將絲錐主體的柄固定在研磨機中;在一次連續(xù)研磨操作中在絲錐主體的軸向向前端部中形成與軸向向前端部相鄰的校正研磨部和處于校正研磨部的軸向向后處的主排肩槽,其中在絲錐主體保持固定在研磨機中的同時依次研磨校正研磨部和主排肩槽;并且還包括形成校正研磨部和主排肩槽以具有始于絲錐主體的軸向向前端部并朝著軸向向后端部向后延伸的從低到高增加的連續(xù)可變螺旋角。
[0008]在閱讀本說明書和附圖之后,本發(fā)明的這些和其他方面將得到更充分的理解。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的切削絲錐(未在其上形成切削螺紋)的等軸視圖。
[0010]圖2A-2D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多個方面的圖1所示的切削絲錐的側視圖,顯示了可變螺旋角。
[0011]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的圖1所示的切削絲錐的部分等軸視圖(具有切削螺紋)。
[0012]圖3A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的沿著圖3的線3A-3A截取的剖視圖。
[0013]圖3B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的沿著圖3的線3B-3B截取的剖視圖。
[0014]圖3C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的沿著圖3的線3C-3C截取的剖視圖。
[0015]圖3D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的沿著圖3的線3D-3D截取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現(xiàn)在參見附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示出了切削絲錐10。切削絲錐10包括具有中心縱向軸線L (例如,切削軸線)的細長絲錐主體12,其具有通常限定并被構造為切削或攻絲端的軸向向前端部14。在一個方面,軸向向前端部14終止于工作中心或點16。切削絲錐10還包括軸向向后端部18,其包括例如柄20。在一個方面,切削絲錐10最初由例如碳化物坯料(或符合需要的類似材料)制成或形成,其中軸向向后端部18特別是其柄20被構造成用于將絲錐主體12 (即,碳化物坯料)固定或定位或保持在研磨或切削機中以制作或研磨切削絲錐10。
[0017]切削絲錐10包括在絲錐主體12的軸向向前端部14中形成的主排肩槽22和校正研磨部24。校正研磨部24與主排肩槽22整體形成。在一個方面,校正研磨部24與切削點16和主排肩槽22相鄰,可例如為盤旋或螺旋或直線狀的主排肩槽在校正研磨部24軸向向后。
[0018]切削絲錐10還包括加強刃帶26和斜面區(qū)域28。在一個方面,加強刃帶26與主排肩槽22相鄰。加強刃帶26增大絲錐10的橫截面積,如例如在圖3D中所示。這增大扭轉強度以及剛度。通常,螺旋槽絲錐將具有在其整個長度中非常均勻的橫截面形狀,但正常的是其面積由于正芯頭斜度(core taper)而增大。加強刃帶26是因磨輪相對于本發(fā)明的絲錐10的獨特運動而離開的材料的結果,該材料通常將在常規(guī)的排肩槽研磨中移除。
[0019]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校正研磨部24和主排肩槽22被形成或構造成具有可變螺旋角。在一個方面,校正研磨部24和主排肩槽22被形成或構造成具有始于絲錐主體12的軸向向前端部14并朝著軸向向后端部18向后延伸的連續(xù)可變螺旋角。在另一個方面,校正研磨部24和主排肩槽22被形成或構造成具有始于絲錐主體12的軸向向前端部14并朝著軸向向后端部18向后延伸的從低到高增加的連續(xù)可變螺旋角。
[0020]在一個例子中,圖2A-2D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多個方面的圖1所示的切削絲錐的側視圖,顯示了可變螺旋角。例如,圖2A顯示了在斜面28的軸向向前位置處并在校正研磨部24的區(qū)域中的等于5度的螺旋角HA。圖2B顯示了在斜面28的區(qū)域中并且也在校正研磨部24的區(qū)域中的某一位置處的等于5度的螺旋角HB。圖2C顯示了在斜面28的軸向向后位置處并在校正研磨部24的區(qū)域中的等于7度的螺旋角HC。圖2D顯示了在校正研磨部24的軸向向后位置處并在主排肩槽22的區(qū)域中的等于22度的螺旋角HD。
[0021]在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校正研磨部24被形成或構造成具有約1度至約15度范圍內的螺旋角。在另一方面,主排肩槽22被形成或構造成具有在約2度至約30度范圍內的螺旋角。在一個方面,校正研磨部24螺旋角小于主排肩槽22的螺旋角。
[0022]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的切削絲錐10(圖1中所示)的部分等軸視圖,該切削絲錐具有在絲錐主體12的軸向向前端部14中形成的切削或攻絲螺紋30,包括第一全螺紋31。將認識到,切削絲錐10包括多個圍繞其周邊設置的校正研磨部24/主排肩槽22構造,并且在該特定例子中,包括三(3)個校正研磨部24/主排肩槽22構造,如在圖3A-3D中最佳地示出。
[0023]圖3A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的沿著圖3的線3A-3A截取的剖視圖,該線與校正研磨部24的區(qū)域中的切削點16相鄰。切削面32A包括略正的切削角CA。此外,在該剖視圖中絲錐主體12的芯部34包括芯徑D1。
[0024]圖3B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的沿著圖3的線3B-3B截取的剖視圖,該線與也在校正研磨部24的區(qū)域中的第一全螺紋30相鄰。切削面32B包括中性或約0度的切削角CB。在一個方面,角CB可為正切削角。此外,在該剖視圖中絲錐主體12的芯部34包括芯徑D2。
[0025]圖3C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的沿著圖3的線3C-3C截取的剖視圖,該線與校正研磨部24的末端區(qū)域相鄰。切削面32C包括負切削角CC。此外,在該剖視圖中絲錐主體12的芯部34包括芯徑D3。
[0026]圖3D是根據(jù)本發(fā)明